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驱动机制分析

2023-12-19李嫣资袁鹤筹李丹彤刘富强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9期
关键词:驱动机制绿色农业双碳

李嫣资 袁鹤筹 李丹彤 刘富强

李嫣资,袁鹤筹,李丹彤,等.“双碳”目标下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驱动机制分析[J].南方农业,2023,17(18):-174.

摘 要 绿色农业致力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和生态平衡发展,是农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保定市作为河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为推动保定市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分析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绿色农业发展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保定市绿色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绿色农业技术薄弱、绿色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綠色农产品品牌效应欠佳、人口流失和农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品质营销及人才培育四大驱动机制。

关键词 “双碳”目标;绿色农业;驱动机制;河北省保定市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55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大战略目标[1]。“双碳”目标既为我国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要求,也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新要求[2]。为此,构建有效的绿色农业发展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保定市地处华北平原,农业资源丰富,是河北省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保定市农业产业结构逐渐转变,2018年,保定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立足于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然而,保定市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农业技术水平薄弱、产业链条不完善、绿色农产品品牌效应欠佳,急需构建有效的驱动机制推动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1 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优势

绿色农业是保定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保定市在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1)土地资源优势。保定市地处华北平原,京津石金三角,雄安新区战略腹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具有充足的光照和充沛的降水资源,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3]。保定市辖区面积2.2万km2,平原和山区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3%、57%。土地资源丰富多样,既有适宜耕作的农田,也有适合畜牧养殖的山地牧场。这种多样性的土地利用形式为保定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选择性。

2)水利资源优势。保定市素有“群山西峙、众水东瀛”的美誉,西倚太行山,东临华北明珠白洋淀,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境内河流主要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纳入《河北省河湖保护名录》的河流有178条;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83座,总库容33亿m3。保定市投资建设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农业灌溉水源置换、生态补水河道整治、河湖生态综合治理等10方面共计41项水利工程。

3)农产品资源优势。保定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种植面积广泛,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同时,保定市的畜牧业发达,养殖业多样化,有牛、羊、猪等畜禽养殖[4]。2022年秋,保定市粮食种植总面积约40.62万hm2,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7.92万hm2,大豆玉米复合种植0.66万hm2,大豆净作面积0.41万hm2,其他杂粮、薯类面积1.63万hm2。2022年保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7.50万hm2,总产量418.99万t。保定市大力引进示范粮食作物新品种,累计示范玉米、小麦、谷子、甘薯、大豆新品种83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

2 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绿色农业技术薄弱

绿色农业技术是旨在保证生产出健康农作物的新型种植技术,包括环境友好型技术和农产品质量提升技术等[5]。1)成本投入高。目前,保定市立足设施蔬菜、设施瓜果、设施菌菇、设施花卉四大优势区域,共引入993名农业科技特派员,聚焦农业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相对于传统农业技术,绿色农业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往往需要更多的设备及人员投入,绿色农业技术创新研发成本较高。2)普及率仍然较低。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例,尽管保定市已建立了“蓄—集—保—节—用”等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截至2019年底,全市采用节水灌溉耕地面积已达27.08万hm2,应用率近1/3,但应用效果差强人意。绿色农业技术的复杂性,要求农户掌握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知识,技术应用难度大,多数农民难以熟练掌握应用[6]。3)缺乏全面的政策支持体系。与其他农业生产大省相比,保定市在高标准农田、农产品加工和贮藏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且绿色技术创新推广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限制了技术创新应用。因此,保定市绿色农业现代化所需的先进技术推广不深入,农业生产缺乏高效、智能化的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降低了绿色农业生产效率,导致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2 绿色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

1)在种植环节,存在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供应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且有些地区农田水利设备不完善,灌溉条件较差。2)在农产品加工环节,2021年保定市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01家,3家获得国家龙头企业称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8家。与其他城市相比,在数量上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加工企业整体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3)在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保定市大多数农产品企业没有自己的仓储设备,致使农产品在运输、仓储、包装等环节不顺畅,难以达到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准。

因此,从三产融合的角度看,保定市农业产业链条韧性较差,欠缺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的有效融合。保定市的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度不高,农产品以初加工为主,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产品不足,使得农产品无法实现增值和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2.3 绿色农产品品牌效应欠佳

近年来,保定市大力推广绿色食品,2023年,“孙村沃土”牌草莓和“绿野五季”牌草莓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高阳西洋梨、蠡县红薯、徐水西红柿等特色品牌农产品也被列为保定市区域品牌,但这些农产品缺乏品牌效应。1)品牌知名度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保定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较低,无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2)品质印象不明确。保定市多数农产品质量达标,但缺乏权威监管机构的认证,使得消费者无法确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3)市场推广力度不足。保定市绿色农产品品牌缺乏宣传和推广,导致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缺乏认知度和信任度,难以形成口碑效应。

2.4 人口流失和农业人才短缺

人口流失和农业人才短缺是当前保定市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许多农民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农村人口流失严重。2023年初,保定市常住人口924.24万人,增幅仅为2.98%。从城镇化率上看,第五、六、七次人口普查分别为23.11%、38.77%、55.66%。这种人口外流现象不仅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衡,而且使农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对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3 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驱动机制

绿色农业以减排为导向,与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是构建“双碳”社会的基础。发展绿色农业,既能减排增汇,又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此,基于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品质营销和人才培育四个维度构建绿色农业发展驱动机制。

3.1 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机制

技术创新驱动机制是指通过推广和应用绿色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保定市农业科学院所要积极依托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优势科研力量,与农业企业联合攻关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智能农业技术等绿色生产技术,破除农业发展中的绿色生产技术壁垒。2)政府要持续完善绿色农业技术政策支持。积极制定鼓励绿色农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特别是减税优惠和市场准入方面的支持措施。3)要不断降低绿色农业技术使用门槛,加速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由于保定市农业生产仍以小农户为主,要尽量降低绿色农业技术对劳动力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套标准要求,同时多渠道为农户提供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讲解与培训,以加快推进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效益。

3.2 产业融合驱动机制

产业融合驱动机制是指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相关服务业的融合,推动绿色农业的全面发展。1)保定市要依托高碑店智图园区、望都县现代农业园区、阜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等项目,不断建立完善从农田到加工、销售和服务各个环节紧密联结的绿色农业产业链与供应链。鼓励支持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的配套技术和人才体系,引入环保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及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深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满足消费者绿色产品需求。2)基于自身地理位置优势,优化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继续在野三坡、白石山、清西陵、狼牙山、易水湖五大旅游景区周边,开发休闲绿色农业、农家乐等产业,将绿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增值服务。

3.3 品质营销驱动机制

品质营销驱动机制是指通过加强农产品的品质管理、创新品牌推广和营销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1)注重农产品的品质管理。要以订单农业为抓手,按照绿色农产品认证标准,因地制宜制定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品质。2)创建深入人心的品牌。品质营销驱动机制的核心是建立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和信誉度来吸引消费者。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管理。3)拓宽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等新兴渠道进行在线销售,采用直销、配送等新型销售模式,缩短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距离”,提高销售效率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3.4 人才培育驱动机制

人才培育驱动机制是指通过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1)通过制定完善农业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完善的从基础培训到高级培训的农业人才培训体系,安排涵盖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管理、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农业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机会和培训资源。2)加强学校教育与农业实践结合。在设置农业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开设农田实习、农业科研项目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特别加强保定市农村一线技术人员培养,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多媒体平台,采用多元化的技术培训交流方式,提高一线农机人员的技术水平。4)鼓励农业人才回乡创业。政府要持续提供创业支持与创业平台,鼓勵其在农村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4 小结

绿色农业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保定市在土地资源和水利资源方面具有优势,这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当前保定市绿色农业技术薄弱、绿色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绿色农产品品牌效应欠佳、人口流失和农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限制了其发展。为推动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需要构建有效的驱动机制,包括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机制、产业融合驱动机制、品质营销驱动机制、人才培育驱动机制。深入理解和执行相关机制,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于法稳.中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生态补偿政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7,33(3):14-18.

[2] 王涌权.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综述[J].中国商论,2019(8):207-209.

[3] 张新,李浩月.保定农业生态园智慧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3(2):1-2.

[4] 贾伟斌.保定市: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J].经济,2023(3):52-53.

[5] 张爱民.关于绿色农业发展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3):61-64.

[6] 李嫣资,白静静,王健,等.推进优质麦绿色产业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北省优质麦产区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240-248.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驱动机制绿色农业双碳
“双碳”背景下的碳普惠制建设研究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内涵、特征与驱动机制
学生主导型案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
中国商品金融化分层与通货膨胀驱动机制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