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12-19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物流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产教物流技能

孟 魁 (长江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物流管理领域中,物流行业对全面掌握学术理论和实际行业应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这种需求突出表明,亟需一种教育模式来弥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从而培养综合型行业人才[1]。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无缝结合不仅能确保毕业生做好充分准备,在复杂的物流行业中游刃有余,还能极大地促进物流相关企业的发展和效率的提升。

学术界与产业界的融合日益被视为培养一支不仅精通理论知识,而且善于在实际环境中应用这些知识的人才队伍的关键驱动力。一体化行业教育通常被称为工作一体化学习或合作教育,其原则是将学术教学与实际行业经验相结合[2]。这种综合方法旨在培养既拥有学术知识又具备独特实践技能的毕业生,从而解决理论学习与职业应用之间长期存在的对立问题[3]。这种融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学生在日后驾驭复杂的职业环境至关重要。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多层面的学科,需要专业人才积极面对供应链优化到配送网络管理等众多挑战,因此,培养能够在课堂理论与物流实践之间架起桥梁的人才至关重要。目前的文献强调,接受过物流管理综合行业教育的毕业生往往会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创新思维和有效协作,这与物流行业的动态需求密切相关[4-5]。目前,高校已提高了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但是物流管理专业领域的实践和比较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还需要基于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需求的调研分析,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策略,助力培养新一代物流专业人才,推动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1 研究与调研方法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来全面探索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行业教育的复杂性。混合研究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以实现对现象的整体理解。定性部分能够深入探讨利益相关者的看法、经验以及挑战,而定量部分则有助于评估更大样本的模式、趋势和相关性。

在数据采集方面,本研究对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教师、行业专业人士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此类访谈旨在了解现有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学术内容与行业实践的结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讨论,参与者可以分享他们的观点、经验及其对于加强综合行业教育的建议。本研究也对不同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收集他们对综合行业教育效果看法的定量数据。调查问卷包括李克特量表项目和封闭式问题,涉及对技能发展的影响、对行业角色的准备程度以及对教育模式的总体满意度等。

在样本选择方面,定性访谈采用了目的性抽样法。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为研究做出贡献的意愿,从多个开设物流管理课程的教育机构中挑选部分教师、行业专业人士和学生,以确保观点的多样性和见解的全面性。采用便利抽样法向不同教育机构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发放在线调查问卷,调查通过大学传播渠道和相关网络平台发布,以确保该问卷的结果能够充分代表不同的课程水平和人口统计数据。

在数据分析方面,采用主题分析法对从访谈中获得的定性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对转录的访谈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编码和分类,以确定与综合行业教育相关的重复出现的主题、模式和见解。通过迭代过程,对主题进行提炼与综合,以形成对教育模式的挑战、益处和潜在改进的全面理解。采用合理的统计技术对从调查中收集到的定量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计算了描述性统计,包括频率、平均值和标准差,以总结受访者的看法;采用相关分析等推断统计方法来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数据的趋势。

2 研究与调研结果统计

本研究的实证阶段收集并分析了物流管理领域利益相关者提供的定性和定量数据,目的在于深入了解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数据分析得出的主要实证结果包括如下几点。

2.1 定性研究结果

第一,对产教融合好处的认识:接受访问的教师、行业专业人士和学生一致认可将学术学习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益处。受访者强调,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物流管理概念的理解。实际接触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批判性思维和适应能力。

第二,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尽管综合模式具有公认的优势,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挑战。教师们指出,综合模式需要与行业伙伴开展广泛合作,但这有时会导致后勤工作变得复杂化。此外,在课程设计中如何平衡实践经验与核心课程要求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挑战。

第三,行业参与:行业合作被誉为该模式成功的基石。访谈显示,学校与物流公司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了解当前行业趋势的机会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行业专业人士均称赞毕业生具备实用技能,并将其归功于合作教育方法。

2.2 定量研究结果

在学生看法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一体化行业教育模式非常满意。绝大多数受访学生认为,该模式深化了他们对于物流概念的理解,使他们为日后充当行业角色做了更充足的准备。此外,学生们还表示,实践培训内容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技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技能发展方面,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体验过综合模式的学生在特定领域内的技能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接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学生相比,批判性思维、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技能在统计上有了显著提高。这一发现凸显了该模式在培养物流业所看重的基本能力方面的功效。

在长期影响方面,问卷统计结果还表明,在综合模式下培养出的毕业生表现出更高的成功就业率和更快的行业需求适应性。定量数据显示,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六个月内找到了工作,这表明该模式具有缩小学术与实践差距的潜力。

3 调研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实证研究结果阐明了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在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功效和潜在影响。需要进一步在物流教育、行业合作和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

3.1 与教育理论的一致性

在学生技能发展方面,观察到的积极反馈和切实成果与建构主义和体验式学习等教育理论产生了共鸣。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奉行建构主义原则,为学生提供了通过亲身体验和解决问题来积极建构知识的机会。对体验式学习的强调与Kolb的模式一致,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内容概念化,进行反思观察和积极实验[6]。这些理论基础验证了该模式的教学原理,并肯定了其取得更深层次学习成果的潜力。

3.2 行业合作是催化剂

教育机构与物流企业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该模式取得成功的催化剂。行业参与不仅增强了课程的相关性和时效性,还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现实世界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定性研究结果强调交流机会和指导的价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准备。这种共生关系使综合教育模式成为满足物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渠道。

3.3 全面技能培养

定量数据显示,经历过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与物流行业越来越重视聘用不仅掌握技术知识,而且兼具多方面技能的毕业生的趋势相吻合。该模式强调体验式学习和实践培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用于培养那些仅凭传统课堂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出来的能力。

3.4 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研究结果凸显了该模式的优势,但也必须承认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挑战,与行业伙伴的合作与课程整合成为了关键障碍。这些挑战凸显了持续对话和教师发展的必要性,以有效达到学术严谨性与行业相关性的平衡。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规避这些挑战的创新战略,并进一步完善该模式的实施。

3.5 对教育和行业的影响

本研究的意义超出了学术领域。教育工作者可以从该模式的设计和组成部分中汲取启示,强化自身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行业利益相关者可以利用研究成果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促进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共生交流。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发现,支持促进综合行业教育的举措很有价值,因为其具有缩短技能差距和增强物流业竞争力的潜力。

4 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基本框架

要在物流管理领域中开发有效的综合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就必须对教学原则、行业需求和学习成果进行细致的协调。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开发综合了理论基础、实际应用及行业参与度。通过将卓越的学术成就与现实世界的经验相结合,该模式使学习者掌握了在复杂且快速变化的物流管理环境中脱颖而出所需的多维技能。

4.1 模式的理论基础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从强调积极参与、相关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既定教育理论中汲取灵感。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最佳建构方式是积极参与,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7]。科尔布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主张通过直接体验、反思、概念化和实验来进行学习,这些要素与该模式的教学法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8]。

4.2 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

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是指将高等教育机构、企业和产业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实践教学等方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融合,培养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该模式的构成和内在逻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释。

第一,在行业合作与伙伴关系建设方面,教育机构与物流企业紧密合作是这一模式蓬勃发展的基础。行业合作伙伴参与课程开发,提供真实案例研究,并提供实习和现场培训机会。这种共生关系可确保学生深入了解当代行业实践,对物流管理的背景有更全面的理解。高等教育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共建教育基地、实验室等场所,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操作的学习环境。这种共建关系有助于促进师资队伍的交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在课程设计与整合方面,一体化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将学术概念与实际行业知识无缝整合起来的课程。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根据行业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将最新的物流技术、管理方法等内容融入课程中,使学生所学更具实用性。课程设计包括将理论内容与现实世界的情景相结合,从而促进所学概念的应用。课程模块的结构设计使学生在理论讲授、案例研究和实践项目之间达到了平衡,从而反映出物流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在实践培训和体验式学习设计方面,体验式学习是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培训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界提供实际案例和项目,供学生在课程中开展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真实项目,获得更多的实际经验,从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拟物流场景、身临其境的实地体验和互动式研讨会帮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时挑战的应对中。这种实践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适应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是动态物流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实习与就业:该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实习,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行业运作,为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实习也为学生提供了融入企业、建立人际关系的机会,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

导师制:专业教师与企业从业者合作,共同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论文研究等。导师制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创新创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

产学研合作:教育机构、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这种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研究的机会。

第四,在评估和反馈机制建设方面,该模式的评估策略超越了传统的考试,包括项目演示、案例分析和反思日志等多种方法。形成性评估鼓励学生不断改进,而来自行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及时反馈则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这种多方位的评估方法不仅能衡量学习成果,还能锻炼学生基本的沟通和协作技能。

总的来说,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旨在将教育与产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获得更贴近实际的教育体验,以培养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强的人才,从而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3 实施策略

首先,加强教师发展与培训。该模式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实践,展开行业合作,并紧跟不断发展的物流趋势。让教育工作者接触行业实践、技术进步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师发展计划可确保该模式的持续有效性。

其次,创建灵活的学习空间。实体和虚拟学习环境旨在促进协作学习与实践体验。这些空间中配备了最先进的技术、模拟工具以及与行业相关的资源,有助于学生在其中积极探索和实验。

最后,创造持续的行业参与。一个动态的行业参与框架包括与物流专业人士的定期互动、频繁的实地考察以及行业专家的客座讲座,可以确保该模式与时俱进,并能满足物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5 结 论

学术界与产业界在物流管理人才教育中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变革范式,可满足动态物流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探索,重点阐述了该模式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实证研究成果和启示。这些要素的综合强调了这一创新方法对于塑造未来物流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实证调查结果显示,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为弥补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提供了一个战略性解决方案。教师、行业专业人士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一致认可该模式在促进深入理解、批判性思维和适应能力方面的潜力。与建构主义和体验式学习等教育理论的结合进一步巩固了该模式的教学原理,证实了其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物流专业人才方面的有效性。

最重要的是,教育机构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是成功的核心驱动力。行业合作伙伴关系丰富了课程内容,营造了真实的环境,提供了建立联系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为担任行业职务做好准备。该模式强调实践培训和综合技能培养,以满足物流行业对能够应对复杂物流挑战的全能型毕业生的需求。

虽然该模式在课程整合和行业合作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但这些障碍并非不可克服。师资队伍建设、持续的行业参与和创新的教学策略为促进该模式的实施和可持续性提供了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产教物流技能
高级技能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