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野下安阳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3-12-17谢利芬郭智勇刘庆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安阳市生态农业农业

谢利芬 郭智勇 刘庆生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生态文明是以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为前提,着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历史任务, 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 生态农业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农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式, 是包括农、林、牧、副、渔多层次组成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其常用方法为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放牧养殖、生物防治、少耕免耕等措施。

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源远流长,放牧养殖、林粮间作、桑基鱼塘等模式已有上千年历史,至今仍兴盛不衰。 20 世纪80 年代初,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经过40 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经初步统计,全国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县有300 多个, 其中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102 个、省级试点示范县200 多个。

在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人们也逐渐的意识到, 现今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 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负面问题,给生态文明与农业资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打击,这些问题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障碍和约束。 本文作者基于生态文明视野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类型进行分析, 进而对安阳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讨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应用提供借鉴。

1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历程

生态农业在国外发展较早, 于20 世纪20 年代在欧洲兴起,30-40 年代其理念及技术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国得到快速发展,60 年代末欧洲的许多农场主意识到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 纷纷从传统农业模式转向生态耕作,20 世纪70 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

我国拥有数千年农耕历史,其发展史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循环式农业、投入式农业(集约化农业)、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等4 个阶段。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解决了14 亿人的温饱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日益剧增。 中国生态学学会于1979 年12 月成立,是由全国生态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综合性学术社团,是我国生态学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1981 年,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成立。 1982 年,全国第1 次农业生态经济学术研讨会召开,中国生态农业理论奠基人叶谦吉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 我国第一个生态农业试点村1982 年在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建立,自此开始了生态农业的研究与摸索。2000 年前后,我国进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试点探索和专项推进阶段,生态农业逐步引起国家重视。 2012 年原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成立, 指导规划全国生态农业的整体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层面一个重要战略思路, 我国生态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2 生态农业发展类型

按生态系统的特点可分为以下4 种类型。

2.1 立体农业生态系统

模拟天然生态系统, 设计建设具有立体层次的人工生态系统。 由于立体农业生态系统能较充分地利用和转化太阳能,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保护了环境。 立体农业的类型很多,包括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和种养结合类型,主要推广技术为农田作物的轮作、间作和套作及农林间作、种植业与食用菌栽培相结合、农林牧相结合等。

2.2 物种共生的农业生态系统

将植物栽培与动物养殖有机地结合在同一空间, 形成物种共生的生态系统, 充分利用物质和能量,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物种共生的生态系统目前主要包括稻田养鱼、莲藕养鱼、稻田养鸭、林蛙共生等类型。

2.3 物质与能量多层次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

物质与能量的多层次利用, 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改善,其主要模式是基塘生态系统,类型有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 其次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生态系统, 以沼气为纽带的物质多层次利用也是其模式之一。

2.4 多功能农工联营生态系统

综合利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三者密切结合,建立多功能的农工联营生态系统。 主要类型有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农工联营生态系统,如以林、特产为主的农工联营生态系统及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农工联营生态系统、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农工联营生态系统。

3 安阳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发展现状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东与濮阳相接,西与长治紧临,南面是鹤壁、新乡,北临邯郸。 总面积7 413 km2,下辖4 个区、1 个县级市、4 个县,常住人口519 万人。安阳市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同样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循环生态农业阶段、农业集约化发展阶段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阶段。 近几年来,生态农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以有机种植+ 养殖+ 沼气+ 加工+ 风力发电模式的河南省鑫贞德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畜禽粪便+ 生活垃圾—沼气—有机肥—种植循环农业模式为主的河南麦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食用菌+ 有机肥+ 蔬菜果树+ 休闲观光+ 健康养老生态循环模式运作的河南省招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循环农业园区;以秸秆沼气循环农业模式的安阳县永和镇广富沼气站等生态农业发展公司。 以上公司的运作与发展模式是安阳市众多生态农业发展的代表与缩影,通过对这些公司及园区的调研及走访,发现安阳市生态农业发展在取得成绩、 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

3.2 存在问题

3.2.1 理论基础不完备 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农、林、畜牧、水产养殖、生态学等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 调研发现, 安阳市生态农业的从业者普遍达不到应有的理论水平与高度, 大部分从业者对生态农业的认识都是一知半解,或者是比较片面的,限制了其生态农场的发展,进而影响经济效益。

3.2.2 技术体系不完善 走访实践中, 发现一部分规模发展的农业企业经营者在生态农业技术方面掌握不全面不深入,缺乏对技术措施的研究,如对传统农业种植技术如何改进发展, 以及一些高新技术如何引进推广应用等,以至于空有“生态农业”的头衔,而无实际的技术支撑,甚至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问题导致其经营亏损,结果或倒闭或停产或勉强支撑。

3.2.3 农产品价格因素 生态农业的最终表现还要落实到农产品及附带品的价格上, 生态农业由于其投入时间长、成本高,导致其农产品及附带品在产量及销售上处于劣势,如基于成本定价,一般消费者认为价格较高不能接受;如按市场价,经营者利润微薄甚至亏损,造成好产品也“愁嫁”,大大打击了生态农业从业者的积极性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3.2.4 监管政策与法律滞后 由于政府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严格的生态农业行业标准, 生态农业准入门槛低,导致目前生态农业领域鱼龙混杂。 在各环节监管的缺失下, 大量假冒伪劣的农产品披着 “生态产品”的外衣充斥市场,攫取高额利润,严重扰乱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3.2.5 技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在市场化的作用下,服务与技术同等重要。 目前安阳市建立了以农科系统为主的技术服务团队, 经常下乡指导及培训有意愿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 但团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还不能适应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 在一些偏远乡镇还存在无法及时向农民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等服务,目前急需政府出面,建立完整有效的服务体系。

4 发展对策及建议

强化生态农业人才支撑,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从业者的专业文化素质。 构建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发展。 明确目标定位,坚持示范带动,全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确保经济利益长远发展。 提高服务水平,强化生产监管力度,确保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4.1 因地制宜高效多样

安阳市所辖范围内有平原、丘陵和山区,因此生态农业的模式应因地制宜多种多样。 通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减轻环境负荷。 可将家畜粪便经堆放发酵后就地还田作为肥料使用;将污水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等;采用耕作—畜产—沼气三位一体的方式, 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循环。

4.2 优化资源节约型技术

生态农业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节水、减肥、节能。农田中可利用滴灌喷灌、地膜覆盖、根系分区灌溉等节水技术来节约水利资源,减少成本;使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 水肥一体化及控缓释肥施用等技术手段来达到减少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环境的目的;利用包括日光温室、免耕、少耕、沼气、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等技术体系来节约能源, 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4.3 合理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关系

农业生产中栽培、饲养的物种极其丰富,可通过农作物的田间套种、间作、轮作来减少有害生物,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如林下生草、枣粮间作、农田缓冲带建设等,既增大了同一地面农作物的多样性,充分利用了地力,也提高了产量。 合理增加农业生物的多样性, 还可为昆虫及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多种生物共存减少生态灾害,使农业生态发展处于良性循环。

4.4 重视生态景观规划

进行生态园区缓冲带和景观带建设,形成有效生态农业循环链条。 景观带和缓冲带建设可利用边角荒废地块,采用乔、灌、草相结合模式,费用低,生态效果明显,具有极大推广价值。 其次,景观带可丰富田间色彩,增加劳动愉悦性,为多种生物提供栖身地。再次,缓冲带也可吸收土壤富余氮磷,减轻土壤富营养化。 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协调发展,既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5 结语

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许多地区,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应整合和激活社会资源,建立生态农业在政府、企业、民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延长生态产业链,引导和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安阳市生态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途径研究
安阳市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安阳市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