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DCA提升央企产学研用基础水平的实践探究

2023-12-15杨文武刘鑫于立彪杨金成秦广冲

中国市场 2023年35期
关键词:产学研用央企

杨文武 刘鑫 于立彪 杨金成 秦广冲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承担着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使命。中央企业提高产学研用及成果转化基础水平,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对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产学研用基础水平为研究对象,基于PDCA体系开展提升公司产学研用水平的质量管理活动,得到了目前影响公司产学研用基础水平的原因主要是产学研专业人才缺失、产学研用经费投入不足、产学研跨领域合作欠缺和缺少重大产学研课题的参与。针对主要原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并进行对策实施过程。活动结果表明,针对公司产学研用基础水平开展PDCA活动是一次系统且全面的质量管理活动,促进了公司产学研用基础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PDCA;产学研用;基础水平;央企

中图分类号:F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35-0070-05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5.070

1 引言

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承担着推动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可以将国有企业市场应用需求加速反馈研发主体,进而推动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快速的提升[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在面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诉求下,多数国有企业已将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以及实施创新驱动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目前,央企主要以生产、经营为主,虽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的重任,但在产学研用合作的主导性地位还有待提升,不能充分发挥央企的技术、资金、平台等资源优势,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显然产学研用研究仍存在较大不足,这也产生一系列问题[2]。例如,各部门在产学研用科研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方面的进度不一,各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数据共享,易造成研究成果的重复研发与创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甚至导致各部门之间的恶性竞争[3]。集团公司涉及产业较多,难免出现跨专业、跨领域的融合协作困境,导致各部门内部协同与协作效率不高[4-5]。央企因其特殊性质导致公司与外部优质创新资源的协同深度不够,交流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6]。綜上,为响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央企业需要努力探索构建促进创新的产学研用机制,凭借国有企业有利研究背景,深入研究央企产学研用合作及成果转化机制,结合央企自身特点对国资国企产学研用合作及成果转化展开系统性、原创性研究,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助力。至此,文章一直立足于集团高质量发展,致力打破公司在产学研用领域发展瓶颈。

2 公司产学研用基础水平

2.1 调查方法

为衡量公司在产学研用领域的基础水平,采用设置调查问卷、深入访谈及梳理归纳产学研用成果等方式对公司主要职工进行调查。例如,随机选取公司内部员工100人,并对其发放产学研用调查问卷100份,有效回收100份,问卷主要内容有:产学研用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你认为产学研用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国有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途径有哪些等。同时,对公司内部50名拥有高级职称且具备一定产学研用专业知识的部分职工就当下公司已有产学研用水平(包括政策支持程度、专业人员配备、研究经费投入、外部合作水平、成果转化效益及课题参与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访谈调研,旨在得到对于公司产学研用水平的基础评价。

2.2 现状分析

对问卷调查的观点及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在问卷调查的100个职工中,39人表示对产学研用不了解,而50人表示从没听说过产学研用;对于产学研用有一些了解的人仅仅占调查样本总数的6%。小组随后对深入访谈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在深度访谈的50个拥有高级职称且具备一定产学研用专业知识的职工中,认为公司产学研用研究基础优秀的有2人,认为公司产学研用研究基础良好的有14人,认为公司产学研用研究基础较差的有34人。详见图1。

图1 现状分析数据

通过调查问卷、深入访谈及对公司产学研用成果进行梳理后表明,产学研用概念及研究在公司内部员工中重视程度较低,普及度较低,亟须开展产学研用基础提升相关工作。

3 方法与过程

3.1 原因分析与要素确认

根据当前公司产学研用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结果,召开“诸葛亮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法”对造成目前公司产学研用领域研究基础水平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经过充分的讨论与分析,针对目前公司产学研用基础不高的末端因素汇总于表1。

笔者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到的10项末端因素中,通过确定办法、分别确定判定标准等步骤逐项进行要素确认。例如末端因素3中,因素为产学研用专项人才缺失。通过数据统计:对公司2018年至2022年近五年产学研用领域专业人才数量及配备率进行统计调查,确认“产学研用专业人才缺失”与“公司产学研用课题研究基础水平不高”之间的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公司专业产学研用人才较为缺失,近五年来专业从事公司产学研用的人才数量虽在逐步增加,但整体配备率依然较低,2022年约为2.6%。得到结论:“产学研用专业人才缺失”与“公司产学研用领域研究水平较低”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对目标值影响显著。例如因素9中,因素为跨领域合作机制欠缺。通过对与公司合作的各单位进行梳理。调查结果显示公司合作单位中,多数为科研单位与生产单位,而拥有产学研用研究实力的专业政策研究单位较少,仅仅有3家。得出结论:“跨领域合作机制欠缺”与“公司产学研用领域研究水平较低”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对目标值影响显著。因素分析详见图2。

10个末端因素逐项分析确认如表2所示。经过对要因进行调查并确认后,对目标值影响显著的要因进行获取,得到造成公司产学研用领域研究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产学研用研究的专业人才缺失、产学研用课题专项研究经费投入不足、公司产学研用研究的跨领域合作欠缺以及缺少产学研用重大专项课题研究。

3.2 制定对策与对策实施

为解决公司在产学研用领域研究基础水平不高的问题,经过讨论后,笔者认为应从主要原因入手,提出总体对策方案:围绕四大主要原因,采用增加专业研究经费、提高产学研用专业人员数量及质量、增加与社科类研究机构合作以及参与重点产学研用专项课题等对策,快速提升公司产学研用研究水平。

针对各要因,设置改进目标,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例如针对产学研用课题研究经费投入不足这个要因,希望通过增加50%以上专项经费,提高公司产学研用在职工中的普及程度至50%;提高职工参与产学研用相关研究的积极性至30%。

在措施方面,首先向管理层提出产学研用专项经费支持的申请,利用公司优质资源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知识宣讲;其次设立产学研用专项奖励制度,通过奖励制度普及员工参与产学研用的热情;最后调查产学研用普及度和员工积极性改善情况。详见表3。

4 结果分析

4.1 目标值检查

对策完成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和沉淀后,开展验证活动。发现通过PDCA小组活动后,公司产学研用研究在产学研用职工普及程度、产学研用职工积极性、产学研用专业人员数量占比、产学研用人员考核优秀率、社科类合作单位比例以及产学研用专项课题研究均得到明显提升,以上会促进公司产学研用研究基础水平的提升。详见表4。

4.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目前,产学研用全过程停留在产、学、研阶段,对于央企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利用率较低,直接造成了不必要的效益损失。

基于公司高质量发展需求,通過开展类似PDCA小组活动可快速提升公司产学研用整体人员的基础知识水平,完善公司产学研用机制,从而更加合理化地体现公司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保护知识产权的巨大价值,为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在社会效益方面,开展产学研用PDCA小组活动,可为其他成员单位提供快速提升本单位产学研用基础研究水平的经验。

在未来,逐步解决各成员单位在产学研用科研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方面的进度不一问题、各单位研究成果的重复研发与创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具有较大社会效益。

5 总结

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下,针对当前产学研用在央企中的基础水平不高的实际问题,借助PDCA体系对企业产学研用相关知识普及程度及技术储备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是一次有效的尝试,其过程也是一次将科学管理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良好范例,符合产学研用与央企日常管理深度融合,打造科学化、系统化、创新化的央企管理模式。

通过本次实践探究,进一步提升了质量意识,科学地建立了研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事实为根据,用数据作支撑,不仅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提升了公司产学研用研究的普及程度,也从质量上快速增强了公司产学研用研究的整体水平,例如,成功参与国资委重点产学研用课题研究,这为公司未来在产学研用领域的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未来,基于PDCA体系的产学研用质量管理活动必将在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领域不断寻求合理突破点,结合公司实际,不断推动公司产学研用研究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吕凤兰,殷绚,周治.市场机制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路径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 2021(3): 94-96. 

[2]张胜,郭英远,杜垚垚.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路径研究——兼评《关于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J].科学管理研究, 2015, 33(2): 20-23. 

[3]曾萍, 李熙. 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理论视角、合作模式与合作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 2014, 34(22): 28-32,49. 

[4]董博为,尚俊颖,戴汝熙,等.产学研融合创新破局:“高校-国企”伙伴关系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 2022, 42(20): 12-19.

[5]杜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症结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3): 70-76.

[6]张秀峰,陈光华,杨国梁,等.企业所有权性质影响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了吗?[J].科学学研究, 2015, 33(6): 934-942.

猜你喜欢

产学研用央企
对丹东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
基于新媒体下的央企新闻宣传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