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历八月芬芳扑鼻桂花香

2023-12-15秦先明

绿色天府 2023年9期
关键词:桂树桂花开花

○文/ 秦先明

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后、广场、公园绿地的片片桂花盛开了,在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发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宋代朱淑真诗:“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指出其开花的基本规律: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月圆时,桂花盛开,半个月后花凋谢了,月亮也亏缺了。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月中的宫殿、宫中的仙境,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也正是桂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桂树竟成了“仙树”,李清照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经群众性评选,桂树一跃登上10大名花的宝座。

桂花的名称很多,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圭”;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丛生岩岭间而称“岩桂”;因开花时芬芳扑鼻,香飘数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桂花属木犀科、木犀属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现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尤以苏州市(桂花公园、市花)栽培最为集中。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区,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难,一般采用盆栽,冬季移入温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长。

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国桂花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之后便迅速扩展,现今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普遍栽培,成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香花,素以芳香而著称。桂花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屈原在《九歌》中提到“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桂花已成为美的化身,成为最受崇尚的花木了。

据历史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历史达2500 年以上,自汉代就开始栽培桂花。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看来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形成一定规模。晋代时期,桂花的栽培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唐宋时期,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栽培观赏。

在众多名花中,桂花是一种长寿植物,据全国15个省市调查资料表明:现存百年以上古桂2200 余株,千年以上的古株约占0.5%,这些古桂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为我们挖掘桂花文化、开展科技研究、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有学者对桂花开花习性作过专题研究,桂花开花以一年生新梢为主,其花量多少与桂花的发枝力、腋芽数、百朵花重等有密切关系。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朵稀少。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

古人对桂花开花的天气条件,有大量记载。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无声湿桂花”,柳宗元诗中有“露密前山桂”,杨万里诗中有“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滴小黄”,陆游诗中有“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冷露”“露密”说明开花天气要早晚冷凉,“蒸”“烘”说明天气还会一度出现较高的温度。这种早晚冷凉、白天燠热的天气既有利于桂树的营养积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树开花随之加速。中秋前后天气突然热起来,竟像夏季一样,桂花一经蒸郁,就烂烂漫漫地盛开了。桂花开花既需要一定的湿度,还要有一定的温差。

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桂花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抗性,还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绿化。

桂树终年枝叶繁茂,而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丽而不娇,清雅高洁,香气浓郁,以其独有的花香受到人们的青睐,深受历代闻人墨客的喜爱,古人评桂花为“浓、清、久、远”俱全,清可涤尘,浓能透远,推之为上品,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大批咏桂佳作。特别是他们对事物的细微观察和独到见解,给人一种诗画相映、美丽高洁的享受。比如李贺的“翩联桂花坠秋月”,虞俦的“桂子飘香月下闻”,李峤的“枝生无限月”,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杨万里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等等,诗人把月和桂的形态、神态、仪态和情绪刻画得活灵活现,默颂着这样的诗句,好像身临其境,忘却外面嘈杂的世界。在众多的香花中,桂花的香气为人们喜爱。因为一般香花,其香或清或浓,而桂花香气则清、浓兼具,浓郁超凡,香气中还带有一丝甜意,令人久闻不厌。历代咏桂诗中,以宋代洪适的诗对桂花的评价最高:“谁定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佩金犀……只道幽香闻数里,绝知芳誉豆千乡”。

人们喜欢桂花,目前全国有16个省、市、县将桂花作为省花、市花、县花。历史上五大桂花老产区:湖北咸宁、苏州吴县、广西桂林、杭州满觉陇和四川新都。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猜你喜欢

桂树桂花开花
桂花
做桂花糕
《一棵开花的树》
雨开花
桂花蒸
打桂花
Osmanthus Glorifies the City
我敢
生命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