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2023-12-13

中国发展观察 2023年8期
关键词:经济企业发展

张 弛

内容提要: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要进一步激发企业在市场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当前制约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因素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因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要持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国家统计局7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上半年整体运行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7月 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等等。本文认为,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应深入分析企业经营发展遇到的现实难点,找准解决企业困境的发力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在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各类所有制企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是激发市场经济活力的核心要素。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要进一步激发企业在市场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当前制约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因素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因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见表1)。

表1 制约“三敢”的原因分析

(一)短期情况分析

外部原因在于: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持续近三年的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领域率先回暖,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新经济业态活力明显,增长动能加快转变,新能源企业、锂电池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亮眼,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的活力和潜力。同时要看到,世纪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一些产业在疫情期间产能严重滑坡,产业链供应链被阻断,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中,这段时期对于一些企业来说需要承担较大的发展压力。

内部原因在于:企业受“疤痕效应”、国际局势等问题影响,短期内预期偏弱。在新冠疫情期间,不少企业生存发展经受了巨大考验,现金流、负债水平等指标持续恶化。疫情虽然已经过去,但一些企业受到疫情期间生产经营不确定性的影响,对追加投资或者扩张业务十分谨慎,形成了“疤痕效应”。国际上,世界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经济交往不确定性增加,一些企业对经济发展预期信心不足,特别是一些外向型企业发展受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投资发展意愿。

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想要实现“敢闯敢投敢担风险”,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也需要智慧和能力。 图/中新社

(二)长期情况分析

外部原因在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都处于转型期,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对企业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国经济处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劳动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以往的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经过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愈发成熟,许多细分市场趋于饱和。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应用引发社会生产力变革,信息(数据)逐渐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大幅度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产业体系向智能制造加速转型。综合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涉及产业所需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都要比之前高很多,十分考验企业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当前国际上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经济全球化受到挑战。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想要实现“敢闯敢投敢担风险”,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也需要智慧和能力。

内部原因在于:一些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亟待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企业的内生活力。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持续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给政府的监管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持续推动改革,给予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内生活力的关键。

总之,当前企业作为经营主体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不仅有信心和预期方面的因素,从深层次来讲也有能力和机制问题,须综合考虑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进一步做好做细做足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7月 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也在7月份发布。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近期密集召开企业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诉求。这些举措无疑为支持各类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当前经济恢复向好,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调动,相关政策应有针对性地持续发力。

(一)有序稳妥应对各类风险。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挑战,要及时预判与应对,增加处理的透明度,防止局部风险外溢,稳定市场预期,减少企业顾虑。要坚决杜绝政策简单化和“一刀切”,应依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面临问题的特点,以及问题发展的程度差异,有针对性地推出政策工具包,切实提高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积极稳住保住经营主体,特别是推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组合式税费优惠、便利化融资等“组合拳”,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全力稳住产业链供应链,补牢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点,确保经济循环畅通,夯实经济平稳运行基础。

(二)积极提升经营主体信心。经营主体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心理预期对经济建设影响巨大,要善于把握大众心理特点、理解市场心态,有针对性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积极树立在多重经济压力下发展较好的企业典型,特别是民企、外企敢闯敢投的企业样板,引导舆论多关注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要把握新媒体传播特点,主动用好新媒体,为经济复苏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增强市场信心。

(三)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同向而行,持续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质、优越的营商环境。要重视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包容审慎中创新新业态监管模式。要鼓励企业在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发展,运用“直通车”“绿色通道”等服务保障机制,着力保障重点项目要素合理需求,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加快落地,通过完成重点项目进一步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四)充分发挥国企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应主动作为,扩大关乎经济恢复的重点领域投资规模,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对于保障基本民生、重振市场需求的重点项目,以及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有企业可以降低利润目标,相关部门在国企业绩考核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对此予以考虑和倾斜。要支持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布局和探索,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创新成效与薪酬“双对标”,将激励资源特别是增量资源,向稀缺、关键岗位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

以深化改革推动完善制度环境

要持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制度环境,助力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 图/中新社

从长期来看,要持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制度环境,从根本上实现“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的良性发展。

(一)持续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以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对市场无序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维护社会持续稳定。

(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要积极发挥制度优势,勇当原创性技术的“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的“链长”。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持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鼓励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特别要强调的是,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要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同时要造就一批具有中国特质、世界水平的企业家群体,发挥他们的企业家精神,营造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的干事创业氛围。

(三)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加快推进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坚持高质量“引进来”,为引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需要的企业和技术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以完善的制度化体系构建稳定的外企投资环境,为外企在华发展营造良好的远景预期。

猜你喜欢

经济企业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