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研究

2023-12-13李梅肖颜

成才之路 2023年32期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重构课程体系

李梅 肖颜

摘要:融媒体时代,传媒产业与智能技术高度融合,媒体形式多样化,传播渠道细分化,生产流程智能化,这对传媒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化、场景化、垂直化的媒体发展趋势,以及在播音主持领域出现的虚拟偶像、AI主播等技术产物,对传媒工作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传播形态、媒介格局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播音主持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为紧跟互联网技术迭代更新的步伐,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播音主持人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需要与时俱进,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应结合融媒体时代特征,从重塑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2-0025-04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传媒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人才是重要的推动力,专业的全方位复合型媒体人才是融媒体时代的核心资源,这对高校如何培育融媒体人才,特别是有着深厚办学传统经验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融媒体时代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播音主持技巧之外,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产品用户思维、品牌运营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实务技能。”[1]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必须紧跟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把握融合媒体的特征,培养“以专业为基础、一专多能”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为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打好基础,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1.教师媒体从业经验少,缺乏对媒体的深度了解

近年来尽管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很多,但教师队伍整体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参差不齊。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媒体从业经验,对媒体的运作体系、市场需求、宣传策略等把握不足,重理论、轻实践,制约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新媒体运营思维,对新媒体的研究和知识更新不够,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视野局限,缺少前瞻性。

2.教材更新速度慢,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

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始终在追赶时代。有的高校还在使用20多年前出版的教材,如《实用播音教程》《播音学概论》等。老教材固然有其精华内容,但一些内容严重脱离时代是显而易见的弊端。再加上教师本身对媒体融合认知的局限性,更导致教学内容与行业现状有较大的差距。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备陈旧

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部分教师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是“填鸭式”教学,所授教学内容很难与融媒体衔接,甚至有些教师缺乏对融媒体的了解和实践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虚拟主播、AI主播的出现解放了播音员的新闻播报工作,使得播音主持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倾向于全能型记者。然而,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存在重语言形式的表达、轻文化内涵的传播,重出镜形象、轻记者素养,重视说、轻视写,重视采、轻视编等现象,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要。另外,部分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社会岗位不匹配。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产业的更新迭代,使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XR、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加持,使得直播形式不断创新,观看体验感不断增强,能够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例如无人机直播可以向人们展示更丰富的户外场景;AR增强了观看的趣味性、真实感和互动性;AI人工智能主播可以24小时在线,出错率几乎为零。由此,还衍生出一批新的就业岗位,如主播、投手、选品、招商、脚本策划、场控、电商分析师、电商设计师等,这些岗位涉及的领域众多,如服装、房地产、教育、平面设计等都有电商直播的需求,衍生出了更多的职业岗位。这就需要高校播音主持专业重塑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融媒体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1.加强新闻素养的培养

播音主持人才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大局观、全局观意识,具备良好的新闻素养与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在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融媒体”的“融”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信在内的各类传播媒介的融合,还体现为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感受的融合。用户思维的体现就是能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和喜好,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进行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达到对用户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因此,高校播音主持专业需要根据各类媒介的特点,加强对播音主持人才新闻素养的培养。

我国开设播音主持的高校超过500所,应该避免同质化发展,鼓励差异化特色培养。当前的广播电视节目呈现出五彩缤纷之势,节目种类越来越多,如演说类、娱乐类、电游解说类、法制类、金融类、考古类、诗词文化类、人文科普类等,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如现场直播、现场连线、网络直播等。因此,播音主持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紧跟社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注重创新

(1)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的基本功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有所创新和突破。在传统媒体行业中,声音是展现节目内容的重要途径,主持人会通过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声音来传递情感,打动听众和观众的心灵。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现力,能够进行充分的情感表达,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受众。因此在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更要勤学苦练,夯实专业功底,做到发音吐字规范标准,熟练把控自己的声音,掌握语言技巧,能够将文字通过自己的理解转化成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使受众对节目更感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适当地对网络语言进行筛选、加工和利用,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适当运用网络语言,以增强播音主持的亲和力和时代感。

(2)提高学生快速组织语言、随机应变及情感融入的能力。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这对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处理好信息,调整好自己的情感,做好播音主持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快速处理信息、组织语言、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迅速调动自己的情感,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等充分展示语言及情感的魅力,以引发受众的共鸣。

3.采编能力的培养注重与实践结合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生源基本都是艺术类学生,他们的专业优势很强,但文化基础相对于文化类学生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采访能力、新闻撰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采编能力是成为集采编播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所必备的一项业务技能。

(1)采编能力的培养需重视“四力”。融媒体技术通过移动终端将更加关注用户所在地、用户信息需求,并向其推送定制化、个性化的信息,以增强用户黏性。因此,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不能仅限于传统的有声语言创作教学,不能只是培养播音员,还需要培养具备新闻敏锐性,掌握新闻采集、文稿撰写、摄像、摄影、编辑、音响特效等技能,熟知融媒体平台运营,能够利用微信、抖音、微博等融媒体平台将信息多维度传达出去,真正具备采编播综合能力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因此,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四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要训练脚力,即具有开展线上与线下社会调查的基本功。教师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带领学生,以项目实践、参观游学、社会调研等形式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基层,走街巷进社区、下农村访农家,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去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众生百相,丰富社会体验。二要锻炼脑力,即能够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互联网“云脑”。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可以针对社会现象、社会新闻做好引导教育。可以带领学生以课题的方式提前做好筹划、确定主题,并运用互联网思维挖掘受众想看、想听、想了解的内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培养眼力,即能够借助融媒体技术拓展观察社会的视角。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可以利用现场报道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传播更有价值的新闻。四要勤练笔力,即拥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笔力”是从事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传统播音主持专业容易忽略的教学内容,更是艺术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补齐的短板。记者前期采访、深度思考的内容,最后都需要通过过硬的笔力呈现给用户。因此,学生平时需要多读经典书籍、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语感和语言组织能力,多琢磨写作内容、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2]。教师在新闻传播、采访写作等课程教学中要注意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授课时长。

(2)采编技能的培养离不开现代数字传媒技术的培训。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面向媒体智能化、传播国际化的客观需要,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融媒体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增设与新闻、编导等有交叉关系的课程,从而培养采编播一体的播音主持人才[3]。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语言表达能力强、语音标准、外在形象及气质佳,结合融媒体时代对岗位特性、岗位能力的要求,高校应该在新闻敏锐性、文稿撰写、拍摄、影像编辑、融媒体平台运营知识等领域增设相应课程,如新闻写作、短视频制作、数字媒体运营、网络传播等,让课程教学更具特色化、专业性、行业前瞻性。这样会使学生不仅具备播音主持能力,还能胜任记者、融媒体运营、品牌运营、品牌策划、互联网营销等多领域的工作岗位。

(3)增设采编课程。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是采访者运用自己的新闻观点、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通过亲自观察、聆听,经过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断的过程。采访客体可以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等。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市场调研、用户分析等实践课程,让学生加深对传播学、新闻学的理解,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商业知识及行业知识,形成全媒体时代用户思维,进而使新闻采访更具客观性、专业性及行业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再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安排新闻采访任务,要求小组内部合理分工。各小组需要根据自己采访的新闻内容,运用融媒体手段展示采访成果。各组学生可以选取报纸、电视、网络中的热点话题、热点事件等作为采访主题,可以通过现场采访、电话采访、网络采访等多种形式进行采访。采访成果的展示可以以PPT、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学生可以以记者的身份出镜对本小组的采访成果进行讲解。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采访结果进行客观评价。

在采编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对新闻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新闻和了解时事的习惯,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体现实践价值。

4.树立新媒体运营思维,结合综合项目训练,以赛促教

(1)培养用户思维,树立市场运营理念。新媒体运营思维是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需求为根本来设置运营活动与规则,制定运营战略与运营目标,注重用户体验与情感需求,最终达到运营目的。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更需具备亲和力,真诚不做作,能够用心倾听,近距离交流,说实话道真情,与受众产生深度情感共鸣,需要在语言、语气、语境、表情、动作、着装、造型、风格、文化涵养等方面实现创新,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个人IP,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用户思维,树立市场运营理念,了解互联网生态下的用户特点,培养产品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2)深化产教融合,以项目带动教学,搭建专业化实践平台。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创新精神。播音主持专业也应像其他学科一样迈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借助全媒体时代搭建的各种平台,寻找创新之路,为学生就业铺就更广阔的道路,让学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稳扎稳打地掌握好专业知识,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产学研用、产教融合、以赛促教等多样化形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发展,可以促進教学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产学互助、人才互通。对企业而言,这在短期内可以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可以储备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持续的创新活力。对高校而言,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使高校学术研究更贴近实际和市场需求。

(3)針对市场运营,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实践基地。1)搭建校内实训基地。高校可以开通校园电台、校园电视台、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抖音号、校园微博,让学生充当运营主体,充分参与到选题策划、采访、撰稿、拍摄、出镜、录制、剪辑成片等各个环节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同学们。2)搭建校外实践基地。教师可以与当地电视台、电台、景区、新农村合作社、酒店、婚庆礼仪公司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设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开展各类校企合作项目。这样既能让学生深入实践一线,提高实践能力,还能为企业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助一臂之力,使产学研用激发创造出更强的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学生。

(4)以赛促教,跨界合作,锻炼综合能力。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高校教育应加强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注重抗压能力、决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企业家精神的培养[4]。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是以赛促教的一种非常好的实践活动。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应紧跟这一赛事,让学生积极参加比赛,以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改的目的。高校之间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应该多为学生创造交流、比赛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还要鼓励学生参加由政府、企业举办的短视频大赛、融媒体创意大赛等,让学生在各种赛事中不断提升集采访、撰文、拍摄、制作、剪辑、讲解于一体的综合能力,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差距、补短板。

总之,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工作任务艰巨,教师应在变化中不断摸索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理论,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顺应行业的高速发展,结合融媒体平台,融入融媒体教学,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理论与实践兼具的“以专业为基础、一专多能”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斌.探究播音主持专业实践的改革与创新———以“浙传小学期”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4):246+254.

[2]康琪,肖潇.融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改革[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09):84-86.

[3]王枭.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中国传媒科技,2022(07): 99-102.

[4]孙燕,马玉坤.融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课程创新研究[J].传媒,2019(22):79-82.

Research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Integrated Media

Li Mei, Xiao Ya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31, China;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31,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grated media, the media industry is highly integrated with intelligent technology, with diverse media forms, finely differentiate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intelligent production processes,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edia workers. The trend of mobile, scenario based, and vertical media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emergence of virtual idols, AI anchors, and other technological products in the field of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ntent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communication forms, media patterns, and other aspects of media work. Traditional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talent cultivation faces enormous challenges. In order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teration and update, and cultivate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talents tha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major in universities needs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s, strengthe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e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major in universities should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of integrated media, and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from reshaping teaching concepts and objectives, reconstructing curriculum systems and teaching models, etc.,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ll media composite talents and better serving society.

Key words: the era of integrated media; universities;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major; curriculum system; reconstruction; all mediacompositetalents

猜你喜欢

融媒体时代重构课程体系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