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技术应用要点

2023-12-12张顺贵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9期
关键词:补苗稻谷除草

1 选地及整地

水稻种植对于土壤有较高要求,因此,在种植水稻前,应做好稻田选地工作。为保证水稻品质及良好生长,应选择靠近水源的稻田,远离各类污染源,包括化工厂、养殖场等。确保水稻田周边开阔,无高大树木遮挡。要优选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的稻田,为水稻生长打下良好基础。选择稻田后,需进行相应的整地处理,包括除草、深翻、施肥等。尤其是要重视施加底肥,底肥以腐熟发酵农家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667 m2施加有机肥2 000 kg、氯化钾10 kg及碳铵20 kg。

2 选种及种子处理

种子选择是否合理是影响水稻成活率及后期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户应明确选种的重要性,结合当地病虫害流行规律、市场需求、实际用途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科学选种,确保所选用的水稻品种具有良好的抗性及优质高产特性。科学选种后,要适当处理种子,主要包括筛种、晒种、拌种、浸种等。筛种时,将水稻种子浸泡在盐水中去除劣质种子即可。晒种时,在平坦土地上均匀摊铺种子晾晒,时间控制在1 d,每3 h 翻种1次,保证每粒种子接受光照,有利于起到杀菌作用,并激发种子活性。浸种时,可采用温汤浸种法,准备50℃左右温水浸泡种子12 h 左右,然后催芽备用。拌种时,农户应结合稻田病虫害情况,灵活选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拌种,实现对苗期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3 育苗移栽技术

水稻种植以育苗移栽为主,能够更好保障稻苗成活率,有助于达到齐苗壮苗的目的。在育苗时,应妥善准备苗床,一般采用大棚、小拱棚育苗,常用育苗技术包括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穴盘基质育苗等,农户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用。无论采用哪种育苗方法,均要做好温度、湿度、光照、除草等各项工作,培育壮苗。当水稻秧苗长至25~30 d 时,即可进行移栽作业。在秧苗移栽时应控制好密度,综合考虑稻田肥力、品种特性等多因素,避免密度过大或过小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应推广应用机械插秧法,其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机械插秧时深度控制在2 cm 左右,插秧规格控制在30×10 cm 为宜,每1 m230穴,每穴2~3 株,每1 m2基本苗数控制在150~180 株为宜。

4 田间管理要点

田间管理是水稻种植的关键环节,农户要重点做好查苗补苗、灌溉、追肥、除草等各项工作,具体如下:

4.1 查苗补苗

一般情况下,水稻移栽后基本均可成活,但受到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仍有死苗概率,在完成移栽工作后,应及时检查苗情,若发现死苗等现象,要做好补苗工作。可提前在地头适当多移栽适量的秧苗,以备后期补苗。做好查苗补苗工作,有助于达到齐苗和壮苗的目的,促进水稻高产稳产。

4.2 中耕除草

若水稻生长前期封闭除草工作不到位,后期极易出现杂草,会与水稻争夺水分及养分,不利于水稻生长,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工作。目前,稻田除草主要采用2 种方法,第一种为人工除草法,该方法安全无污染,但效率低,适用于清除小面积的稻田草害。第二种是药剂除草法,主要利用除草剂除草,农户应结合杂草种类合理选用除草剂,例如吡嘧磺隆适用于阔叶杂草,丙草胺适用于牛筋草、牛毛毡等杂草。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及用药量,保证除草效果,防止产生药害及污染。

4.3 合理灌溉

水稻生长对于水分需求量较大,不同生长阶段对于水的需求量不同,农户应结合稻苗生长情况、降雨情况合理做好灌溉工作。要明确水稻需水关键期。首先,水稻移栽后根系受损,若缺水会导致死苗,在移栽后应做到深水返青,水深控制在3 cm 左右为宜。其次,分蘖期以浅水灌溉为主,水深控制在1.5 cm。再次,稻穗形成期是水稻需水关键期,若缺水极易造成穗短、粒少、空壳多的现象,要及时灌1.5 cm 浅水层。最后,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应遵循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方法,保证水稻产量。

4.4 适时追肥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缺肥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农户要高度重视追肥工作,结合水稻长势合理控制追肥量、时间、频率,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具体来说,在水稻分蘖前,可每667 m2土地追施硫酸铵10 kg 或尿素7 kg;拔节前可每667 m2土地追施尿素5 kg、硫酸钾5 kg;孕穗期可每667 m2土地追施硫酸铵8 kg 或尿素5 kg;灌浆期可每667 m2土地追施硫酸钠5 kg。

4.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会对水稻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甚至会绝产无收,给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明确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密切监测病虫害流行情况,结合当地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案,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概率,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技术为主,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等优势,但易于造成农药残留和污染,应科学选用化学药剂,优选广谱、低毒、高效、无残留的的化学药剂,保证水稻品质。例如防治水稻稻瘟病时,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 兑水45 kg 喷雾防治;防治水稻条斑病时,可用1 000 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0 g 兑水50 kg 喷雾防治;防治水稻稻飞虱时,可用10%吡虫啉30 g 兑水45 kg 喷雾防治;防治水稻稻螟虫时,可用1.8%阿维菌素40 mL 兑水50 kg 喷雾防治;防治水稻黏虫时,可用25%灭幼脲胶悬剂40 g兑水50 kg 喷雾防治。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为推动水稻产业绿色化发展,在病虫害防治时,还应重视对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及物理技术的应用,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减轻农业污染,同时也保证水稻品质。使用农业防治时,应做好选种、种子处理、选地整地、除草、追肥、灌水等各项工作,确保水稻良好生长;使用生物防治时,可采用以虫治虫技术、以菌治病杀虫技术、性诱剂杀虫技术、稻鸭共育技术等,尤其要重视应用稻鸭共育技术,达到高产稳产增收的目的;使用物理防治时,可应用防虫网技术、灯光诱杀技术、色板诱杀技术、人工除虫技术等。只有综合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及化学防治技术,充分发挥出每项技术的优势,方可达到最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也能够保证水稻产量、品质,减轻农业污染。

5 收获作业

水稻收获时间会对水稻产量、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过早收获,则米粒缩小,背部有绿色;过晚收获,则稻粒容易脱落,损失率高。因此,农户要合理控制好水稻收获时间,以水稻完熟前进行收获最为适宜,此时水稻谷壳全面变黄,籽粒发育最饱满,籽粒中积累干物质最多,千粒重达到最高值,出精米率最高。水稻收获后,应进行晾晒处理,降低稻谷含水量,防止储存时出现发霉变质等现象。晾晒后的稻谷需清理干净其中的稗籽、杂草、穗梗、叶片、瘪粒,确保稻谷含杂量小于0.5%,保证稻谷储藏安全性。此外,农户应注意稻谷储存场所通风性良好且干燥,防止下层稻谷发热影响稻谷品质。

猜你喜欢

补苗稻谷除草
穴盘苗补苗自动移栽路径规划优化研究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除草记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谦卑的稻谷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田野稻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