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性在呼和浩特地铁公共艺术中的体现

2023-12-11宋伯亚薛文峰

天工 2023年20期
关键词:叙事性呼和浩特艺术作品

宋伯亚 薛文峰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叙事与地铁公共艺术的关系

叙事是通过某种媒介将事件和故事传递给接受者的行为。为了实现叙事的价值,故事的叙述和传播必须依赖于特定的媒介形式,如文字、图像、视频等,它们都用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方式来传达故事的内容和情感。正如罗兰·巴特所说:“对人类来说,似乎任何材料(媒介)都适宜于叙事: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固定的或活动的画面、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1]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空间中展示的艺术作品,如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而叙事则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符号来传达信息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帮助公共艺术作品与观众建立联系,“其叙事性是一个分享与交流的过程”[2]。通过一个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叙事元素能够让观众更容易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目的。

地铁公共艺术的目的是丰富地铁空间的文化内涵,为乘客提供艺术的享受。地铁公共艺术不仅美化了地铁环境,也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份艺术氛围和活力,同时,也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让乘客在繁忙的出行中得到艺术的滋养和思考的空间。公共艺术以雕塑、壁画、雕刻、文字符号等形式作为表意的叙事媒介,利用其特有的性质直观反映现实、表达情感、记录历史文化和传递信息。在公共艺术中将复杂的艺术概念或者主题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传播城市的历史文化,缓解乘客的压力和疲劳,提升旅途体验,为乘客提供一个美好的出行环境。

二、叙事在公共艺术中应用的特点和优势

(一)吸引力和互动性

公共艺术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在城市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共艺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创意,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和兴趣,无论是雕塑、壁画还是装置艺术,在城市中成了独特的地标,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和良好的文化体验。同时,公共艺术也具有互动性,它鼓励观众积极参与并与作品互动,通过触摸、拍照或与艺术家的对话,观众可以与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联系,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也为城市空间增添了活力和凝聚力。因此,公共艺术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在城市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二)情感共鸣

叙事性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公共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可供大众欣赏和参与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力量和影响力,通过讲述故事和展现人物形象,打动观众的心灵,使观众能够与作品中的情节和角色产生共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这种共鸣可以是对角色所遇到的挫折和困境的同情,也可以是对角色的喜爱和赞赏。通过情感共鸣,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从而与作品产生密切联系。因此,叙事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还能形成社会共识,促进文化交流。

(三)教育和启发

叙事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具有通过故事情节和主题传递知识、引发思考和讨论的独特能力。这些作品以各种形式呈现,如雕塑、壁画和雕刻等,常常被放置在公共场所,如街头、公园和博物馆等。这些艺术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或传达一个主题,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发人们对特定主题的思考和讨论。例如,一座雕塑可能描绘了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通过其形象和符号来传达相关的知识和价值观。这样的叙事性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充实人们的文化生活,并促使社会对重要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四)社交性和共享性

叙事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能够创造出一种社交和共享的氛围。这些艺术作品通过其故事性和表现力,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无论是雕塑、壁画还是装置艺术,这些作品都能够打破公共空间的冷漠氛围,为人们提供一个共同的话题,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叙事性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社交媒介,能够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让人们参与其中,共同欣赏,在这样的氛围下,凝聚力得到了增强,人们之间的联系也密切了。因此,在公共空间中叙事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呼和浩特地铁公共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故事性

(一)城市文化和历史

通过在地铁站和车厢内展示艺术品,我们可以向乘客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这些艺术作品可以以各种形式呈现,如壁画、雕塑和装置艺术,它们不仅美化了地铁空间,还为乘客提供了了解城市文化的机会和旅行体验。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在地铁公共艺术中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展示,包括一些雕塑作品、服饰、马具、蒙古包等,展示了蒙古族独特的风俗,同时也描绘了城市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和历史事件,向人们展示了呼和浩特作为历史名城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二)艺术和创意

艺术家在地铁公共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的形式注入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创造出独特的世界,也可以将观众带入故事中,使故事更加丰富和有深度,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自然的美丽和宁静等元素融入作品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氛围。这些地铁公共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个人创意,也使乘客对城市生活产生了新的感知和理解。无论是通过色彩的运用、角度的选择还是故事情节的构建,都能使地铁公共艺术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三)社会发展和关注

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使得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作品,同时能够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不仅是对艺术作品本身的欣赏和思考,更是对社会现实和问题的认识和思考。通过艺术作品引发的讨论和对话,能够促使人们深入思考社会现状,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叙事性在地铁公共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一)时间序列——历史文化的呈现

雕像、绘画、岩画、剪纸、贴画等艺术品都是艺术家以现实为依托的主观上的创造。这些视觉形象必须以空间为存在方式,在空间中被感知,因此在艺术理论中被视作空间艺术。叙事是一种时间性的行为,但时间不仅仅是文学叙事作品的特点,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照片、雕塑等“空间艺术”也可以通过艺术处理来重新创造或呈现时间这一叙事要素。我们通过物质运动来感受和度量时间,艺术家以艺术作品为载体使时间凝固,将时间通过空间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可以通过一组照片来反映拍摄的时间、地点,或者通过多组照片来呈现事件的发生、时间的变化。一幅历史画作可以反映历史事件,借助场景或文化元素来表达时间性,艺术家通过定格时间、空间,以及时间和空间中包含的角度、光线、颜色、场景、人物、动作等完整的视觉信息来呈现故事,凭借人的视觉知觉和想象力来实现故事的叙述和文化的传播。

在呼和浩特地铁2 号线成吉思汗公园站的“金色丝路”文化墙中,以雕塑为叙事媒介,通过选取历史记忆中的一系列经典元素,在哈达丝带上精心描绘了各地的建筑、商旅驿站和海贸船只等,展现了历史事件并呈现了它们的发生过程,通过流动的丝带和定格的场景,展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并象征着不断延续的经济文化交流。背景装饰上使用了蒙古族的传统图案,如云纹、寿字纹、卷草纹和哈木尔纹,颜色上使用天空的蓝色、土地的黄色、草原的绿色,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观众可以依次欣赏每个图像,逐步理解整个故事,达到对城市历史文化的理解。地铁1 号线将军衙署站的“青城拾纪”以石材作为基底,将曾经的城市风貌印刻在石材上,透过外层刻有呼和浩特发展史的玻璃砖将观众带入绥远故城近三百年的往事中。

(二)场景描绘——社会生活的再现

场景的描绘可以涉及科学、技术、民俗、艺术、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是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的直接反映,成为文化传承的一大途径。“生活方式反映了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和价值取向,这种需求和取向不仅是呼和浩特市地域文化的组成元素,同时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载体”。[3]观众置身于艺术场景时就可以直观感受到作品传递出来的宗教信仰、政治文化生活、历史故事等,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背后的文化意蕴,加深对故事情节或主题的理解。同时,场景的描绘也可以展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呼和浩特地铁1 号线呼和浩特东站的公共艺术墙展示了蒙古族欢迎宾客的经典场景。墙上绘有欢迎远方来客时所呈现的圣洁的哈达和共饮香醇美酒的场景。人们跳着舞蹈、弹奏乐器,或者骑马弯弓,展示了真实的服饰、乐器、摔跤和酒袋等物品。这些场景再现了草原儿女们以歌舞迎宾的景象,观众置身其中,亲身感受这种氛围。新华广场站的“民族团结一家亲”艺术墙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再现了五十六个民族欢歌起舞、心意相通的场景。中山站“商贸通衢”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再现了呼和浩特作为重要沿边开放中心城市的繁华的商业图景,凸显了呼和浩特作为古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倡议中节点城市的重要商业地位,同时也暗示了该站点位于城市重要的商业圈中心。1 号线将军衙署站台内的天花板和梁柱模仿将军衙的装饰形式,使乘客仿佛置身古建筑中。通过这些场景,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的人文历史景观,还可以通过人们的情感、表情和肢体语言,了解人们的生活状态。总之,通过对场景的描绘,可以再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变化。

(三)视觉符号——特定意义的象征

图像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具有超越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边界,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往往依赖于图像来进行信息传递和叙事,图像是重要的叙事媒介,“图像或者影像的理念完整性显然高于语言文字”。[4]图像作为一种非语言的符号系统,可以通过视觉形式传达信息和表达意义。地铁2 号线诺和木勒站意为“纺织大街”,主题墙结合纺织特质以蒙古族传统图案盘肠纹为符号,编织多彩的图景,象征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文字与图像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它们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丰富而生动的故事,在实际运用中,图像与文本相互结合,形成更加生动完整的叙事方式。呼和浩特地铁1 号线博物院站艺术墙以堆砌的文字组成蒙古马矫健的雄姿,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再到行书、楷书,文字的嬗变史映射出中华文化的千年传承,背板篆刻蒙汉双语,无声地传达着人们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呼和浩特站文化墙以艺术化的手法,以大窑文化遗址和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形象剪影凝练成“HOHHOT”的意象,结合草原风光背景描绘了青城壮美的人文自然风光,象征着呼和浩特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人民会堂站“同舟共济”艺术墙用彩色钢丝悬吊着玻璃砖,彩色钢丝内部贯穿主支撑线,形成托起船体的波浪,令人联想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是各族人民同舟共济、迎风破浪、驶向未来的写照。

另外,地铁站中的指示标志、公共艺术的公示牌、站内的墙壁、梁柱,车厢内的装饰、扶手、座椅,都有蒙古族传统图案,通过这些图案引起观者联想和想象,为乘客提供愉悦的视觉体验。图形标志作为世界范围通用的“城市语言”“城市无声导游”,可以跨越地域、语言、文化的障碍,直观、快速、准确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传递信息,不仅给人们旅游、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作为城市名片之一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彰显城市文明。[5]

五、结束语

地铁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叙事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铁公共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吸引着乘客的注意力,并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让乘客能够感受到城市的历史文化。这些叙事性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地铁站,更重要的是为了传达一种信息和情感,是一种城市文化的表达和传承,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这座城市。

猜你喜欢

叙事性呼和浩特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呼和浩特之旅
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操作实例
呼和浩特
美丽的呼和浩特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