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专业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教改内容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3-12-10王炳南胡剑宏

运动精品 2023年7期
关键词:运动竞赛竞技竞赛

王炳南 许 帅 胡剑宏

高校体育专业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教改内容及实现路径研究*

王炳南 许 帅 胡剑宏

(中南大学 体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83)

运动竞赛学是面向体育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对运动竞赛学课程进行改革,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改革中,要根据高校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任务和要求,对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等教学准备环节进行改进,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课程思政;运动竞赛学;教学改革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版图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格局正从美国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协同共治的多极世界转变[1]。高校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后备力量,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撑,但同时,高校学生涉世未深,思想较为单纯,容易成为意识形态渗透、演变的对象,因此正确处理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问题也成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抓手。高校体育类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竞技体育比赛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课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体育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叉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就成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理论站位的重要手段[2]。

运动竞赛学是体育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的运动竞赛学课程非常注重竞赛组织方法的学习和竞赛组织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根本问题[3]。因此,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对运动竞赛学课程进行改革,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从而实现“三全育人”[4]。

1 高校体育专业运动竞赛学课程教改的主要内容

高校体育专业运动竞赛学课程教学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否定之前的课程,也不是新增一门课程,而是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将思政课程有机地融入进去,从而实现对原有课程的重构[5]。因此,运动竞赛学教改的主要内容要贯穿教学准备、教学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最终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教改模式。

1.1 教学准备环节

教学准备环节是指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对授课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等重要文件准备的过程。在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改革中,要根据高校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任务和要求,对教学准备各环节进行改进。

在教学大纲中,不仅要明确运动竞赛学对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还要明确思政教育培养目标和方向,把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参考教材模块,保留原有的运动竞赛学参考教材的基础上,还需增加思想政治、体育课程思政、中华体育精神类等书籍作为参考教材。在课程目标模块,在原有“提升学生的参赛、竞赛以及带领运动员参赛、竞赛的能力”的基础上,还需增加“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竞技体育的代表性人物和代表性事件,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2];在原有“学生了解常见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能够执裁篮、足、排等常见体育项目的普通比赛”的基础上,还需增加“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而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勇于担责、敬业奉献’的公平竞赛精神”;此外,还要增加“通过学习中国百年竞技体育发展史,让学生理解竞技体育在国家社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设计模块,改变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结合体育类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较高的特点,高度重视学生的参赛经验,采用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我竞赛经历的经验教训,教师结合书本知识,将学生的观点总结升华。第二,增加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理论课堂,在实践中体验运动竞赛。体育项目之间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壁垒,体育专业的学生通常只专注于某一项目竞赛实践,而学生以后工作的环境往往需要学生掌握多项运动技能和执裁技能,学生的能力不能满足就业后的工作需求。因此,运动竞赛学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安排学生对开展较为广泛的,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体育项目进行赛事编排并执裁比赛,使学生掌握常见体育项目的规则和裁判法,培养组织比赛和管理比赛的能力。

1.2 教学实践环节

根据课程思政的目标与要求,对运动竞赛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并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教改内容中。教改内容共包括运动竞赛概论、运动竞赛的起源与历史、运动竞赛项目设置和运动竞赛体制、运动竞赛方法、运动竞赛裁判法、运动竞赛计划的制定、运动竞赛管理、运动竞赛的投入与效益、高科技在运动竞赛中的应用。

运动竞赛概论包括运动竞赛的定义、运动竞赛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运动竞赛与运动训练的辩证统一关系、运动竞赛的功能等[6],思政映射点是体育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运动竞赛与运动训练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运动竞赛所承载的精神等。运动竞赛的起源与历史包括体育项目的演化史、古代奥林匹克奥运会历史、现代奥林匹克的兴起、发展及改革、中国传统运动竞赛项目,思政映射点是国际竞技体育竞争。运动竞赛项目设置和运动竞赛体制包括国际竞赛组织、我国现行的运动竞赛体制及改革等,思政映射点是我国竞赛项目设定的历史及原因、竞技体育与“健康中国2030”。运动竞赛方法包括常见体育比赛项目(如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的竞赛规则,思政映射点是体育规则意识的培养及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精神。运动竞赛裁判模块包括常见竞技体育比赛项目(如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裁判法,思政映射点是分析体育比赛裁判国籍对比赛结果的重要性。运动竞赛管理包括竞赛计划、竞赛规程及管理办法等,思政映射点是了解中国第一代体育人的代表——吴蕴瑞先生为中华体育奉献终身的事迹。运动竞赛的投入及效益包括核算运动竞赛的运营成本及产生的效益,思政映射点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国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高科技在运动竞赛中的应用包括运动竞赛中高科技装备器材的演变、高科技装备器材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利与弊,思政映射点是各国在体育领域的高科技竞争。

2 运动竞赛学课程教改实现路径分析

2.1 运动竞赛思政元素的挖掘

竞技体育是以获得优异比赛成绩为首要目的,最大限度挖掘人在体能、技能、战术、心理、智能等维度潜力的过程。运动竞赛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首先,竞技体育是被制度化、体系化的竞争,因此,竞技体育中天然带有敢为人先、拼搏奋进的精神。其次,运动竞赛的运动员往往是某个群体或某个组织的代表,在古代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是城邦的代表,在现代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是国家奥林匹克协会的代表,代表着国家或地区的形象。体育功能论认为,竞技体育是现代战争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仪式化”的战争,是和平时期国家与国家竞争的舞台,因此非常容易激发民族情绪,因此,竞技体育也天然具有了爱国属性。再次,相比于战争,竞技体育的的特点是存在凌驾于各参赛方之上的比赛规则,比赛需要在明确的规则界限内进行竞争,超出比赛规则的行为将被判罚为犯规或违例,因此,参赛运动员必须要有遵规守纪的观念。以上竞技体育的特点决定了竞技体育自带课程思政属性,运动竞赛是非常好的思政资源。

2.2 运动竞赛思政元素的整合

运动竞赛中包含的思政元素,需要与思政教育的要求相结合,才能达到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教改的要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思政教育的要求为例,思政要素强调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强调通过教学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使学生明确未来人生的发展目标。其具体内容包括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等人生观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观的培养,奋勇争先、锐意进取等改革精神的培养,甘于奉献、顽强拼搏等时代精神的培养,爱国爱家、团结奋斗等民族精神的培养和遵纪守法、奉献社会等社会公德的培养。将运动竞赛内容与上述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在生动的运动竞赛案例中凝练运动竞赛学的课程思政元素。

3 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教改的案例分析

运动竞赛学概述是对运动竞赛学进行全局式描述。概述高屋建瓴,把运动竞赛学的来龙去脉,问题的由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讲清楚。学生在学完运动竞赛学概论后,即可对运动竞赛学建立基本概念。尽管运动竞赛学概述在运动竞赛学教学中占用的篇幅并不多,但运动竞赛学概述从宏观上讲述运动竞赛知识的起源、演变发展及脉络,对学生学好运动竞赛学至关重要。

运动竞赛学概述的教学内容包括运动竞赛的定义、运动竞赛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运动竞赛与运动训练的辩证统一关系、运动竞赛的功能等。课程导入部分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体育名词的辨析开始,让学生厘清运动竞赛在体育活动中占有的位置。体育可以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军事体育,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竞技体育行为链的核心环节,竞技体育的其他环节,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管理都是为运动竞赛服务的,运动竞赛水平的高低,是对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管理工作成效最有说服力的验证。竞技体育通过运动竞赛,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人类的情感认知产生影响。随后通过“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让学生充分理解运动竞赛与国际政治的密切关系。“乒乓外交”是通过体育手段促进国家与国家改善关系的范例,在日本大阪举办的第31届世乒赛上,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意外登上了中国代表团的大巴车,让中美双方领导人看到了缓和两国关系的机会,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竞赛交流,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通过“乒乓外交”案例的讲述,让学生领悟“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时代主题的深刻含义。

辩证统一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7]。在讲解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时,要使用辩证统一的理论去进行剖析,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是构成竞技体育的两大支柱,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竞技能力,而运动竞赛的直接目的是将运动训练获得的竞技能力展示出来,但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取优异的竞赛成绩。训练与竞赛是竞技体育的基本矛盾,竞赛是矛盾主要方面[8]。从一定意义上讲,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最精彩、最活跃的表现形态,是体育运动最具挑战性、最富生命力、最有凝聚力的关键环节[9]。通过对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辩证统一的阐述,深化学生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抽丝剥茧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0]。

竞技文化是构成体育文化的核心,普通人不了解也无需了解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管理的过程,社会大众通常只通过大型体育赛事来了解、观察竞技体育[11]。因此,运动竞赛对社会的影响极大,体育活动中的诸多功能,很多都是由竞赛活动表现出来的。在向学生讲解此部分时,要结合世界体育发展史和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感悟中国体育百年发展史,感悟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史,引导学生切实增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运动竞赛学的功能之一是反映人类对不断发展与突破的永恒追求。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不断地追求新的成就、新的突破。这部分以现代奥运会男子百米记录中海因斯首次突破10秒大关和博尔特突破人类极限,来展现人类对速度的不断突破与追求。同时,将刘长春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百米比赛和苏炳添成为首次站上奥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进行对比,展现中国人不断挑战黄种人速度极限的拼搏精神。运动竞赛学的功能之二是满足民众对竞技欣赏的社会需求。人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也高度重视精神生活的丰富。这部分以奥运三问——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许海峰获得新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2022年北京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为脉络,展示在时代变革的碰撞中,体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代表性事件[12]。运动竞赛学的功能之三是展示运动员训练成效的舞台。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活动的核心环节,运动训练是否科学,教练员指导是否有效,都需要在运动竞赛中接受检验。这部分以中国女排长年累月的科学训练和苏炳添改变起跑脚的创新的生动的案例,再次分析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相互区别与相互联系。运动竞赛学功能之四是对青年人进行教育的生动课堂。青年人对运动竞赛的关注量巨大,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影响着年轻人价值观的形成。这部分以姚明从初入NBA的“大竹竿”到中后期的“大中锋”以及奥运会参赛运动员将毛主席视为精神偶像来说明,正能量的体育明星必将引导着更多的年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运动竞赛的功能之五是体育爱好者开展交流、建立和加强联系的平台。这部分以东京奥运会中卡塔尔的巴尔希姆和意大利的坦贝里共享跳高金牌的故事,让学生充分理解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精神。

4 结语

推行体育专业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育人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运动竞赛学在传统的教学中着重强调理论和技能教学,而往往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因此,体育专业运动竞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要贯穿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等。要在运动竞赛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的责任融入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实现专业课程育人的功能。

[1]魏志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防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7):130-139.

[2]韦明耀,刘晓红,梁菲菲.体育院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析[J].传承,2023(1):72-77.

[3]钟启东.习近平铸魂育人思想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4]司潇敏.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及其高校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5]杨春.高校音乐类专业艺术指导课程思政教改内容与实现路径[J].教育文化论坛.2023,15(2):64-69.

[6]孙冀.天津市中小学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存在问题与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8.

[7]李达.唯物辩证法大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汪玮琳.运动竞赛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9]王蒲.科学构建运动竞赛学科的思考——兼论体育科学体系的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3):1-2.

[10]王伟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体会[J].中国社会科学.2017(12):4-30.

[11]蔡宗珍.对体育竞赛功能和作用的几点研究[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2):82-85.

[12]马振川,杨祥全.近代报纸冰雪运动报道的历史考察[J].青年记者.2022(13):103-105.

Research on the Content and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Sports Competition

WANG Bingnan, e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Hunan, China)

基金项目:2021 年中南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实践类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1KCSZ073)。

王炳南(1988—),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

胡剑宏(1968—),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运动竞赛竞技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竞技精神
哲学视野下运动竞赛与体育教学辩证关系探析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高校健美操运动竞赛及训练的现状与对策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
同台竞技
课余运动竞赛目标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