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探讨

2023-12-09李星瑶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3年10期
关键词:所有制财务人员混合

李星瑶

乐山市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前言

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财务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企业运营的结果,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组建方式、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以及行为模式上均与普通的独资企业有所出入,加之现行的法律法规等条文中未明确提及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管理、股权分配等内容,从而造成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管理风险。对此,通过分析混合所有制企业实际情况,发现财务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优化、改进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帮助企业建立个性化财务管理制度,以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健康发展。

一、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状况

2013 年11 月15 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年,中石化率先试点改革,打响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枪。随后,以国家电网、中石油等大批央企为改革排头兵,正式拉开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序幕。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通过股权转让、新设公司等方式,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其他所有制资本深度融合,混合所有制企业遍地开花。为了更好的规范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活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各种政策,规范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和管控方式,这对也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混合所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目标不一致、相关管理制度缺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因此,需要在政策规范的指引下,结合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

二、财务内部控制概念

所谓财务内部控制,是利用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为原则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影响要素同内部控制一致,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报告质量、提升经营活动效率和效果为目的,通过建立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财务活动过程建立的有效监督机制,保证企业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财务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始终,最终目的是将企业近期和长远利益相结合,促进企业做出符合战略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内容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检查五方面。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薄弱

混合所有制企业无论是“引进来”还是“投出去”,管理层都存在来源于多个不同所有制股东的情况。股东代表不同的经济形态,也就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治理架构,在企业文化上极易形成冲突,这种冲突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作为企业经营者,无论来自国有资本还是社会资本,主要关注的是业绩,财务虽然参与企业运转各个环节,但业绩无法单独评价,使得“没有过错”成为对财务工作最好的评价。财务工作专业性、逻辑性较强,财务报表、财务指标涉及较多专用名词,免不了生涩、难懂,而企业大部分管理者来自于非财务领域,面对企业经营发展层出不穷的问题,使得其没有过多精力关注财务内部控制。以致于管理者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好坏的评判标准仍停留在“财务是否按时做账”的片面认识中,认为只要财务人员按时录入凭证、按期出报表,便是做好财务内部控制的表现,根本没有理解财务内部控制的含义与作用。而部分来自于社会资本方的管理者则认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形式主义,耽误工作时间去完善不如花精力开拓市场,更有部分企业甚至在混改后仍然沿用以前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财务内部控制环境普遍较为薄弱。

(二)风险评估能力不足

混合所有制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环境中,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随时遇到很多突发因素,由于没有及时识别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会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基于企业的特殊性,大部分风险没有可直接参考借鉴的案例,考验着管理者对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应对能力。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能够通过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进行识别和评估,而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是否具备较强的运用分析能力则显得至关重要。如在投资决策中,如果没有对投资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项目实际收益可能远低于投入的成本,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危机。同时,混合所有制企业处于不断改革发展中,重业绩的观念使得企业总体上缺乏整体风险控制理念,致使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无法有效识别各类财务风险。常见的情况是,企业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关联方往来,如果财务人员不能保持警惕,随时关注其变化,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无法把握盈利机遇等严重后果。

(三)控制活动缺陷

1.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

在大多数企业中,预算的编制流程几乎都是财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配合。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财务部门作为核心几乎是由国有资本方委派或者聘任,而与之对应的业务部门大都由社会资本方派驻或选聘。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社会资本方的灵活创新与国有资本的保守发生碰撞,使得预算编制存在障碍。比如针对接待费、差旅费等经费,国家规定提倡例行节约、严格控制支出,国有资本会按照政策规定严格控制经费,而社会资本方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其经费支出往往较为宽松。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双方会不断的进行博弈,致使预算编制工作量增加,同时业财不融合使得预算的科学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尤其是突发状况出现时,基于股东方均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理,大都直接采用调整预算的方式,就会出现预算被经营牵着走的现象,导致最后预算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2.岗位职责不明晰

混合所有制企业组建初期,对不相容岗位理解不深刻,岗位设置不科学。更有甚者为节约成本,一人身兼数职,出现“岗位分离,人员不分离”的现象。比如有些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财务就是管钱记账,只要严格按流程执行,财务管理就到位。部分企业财务部门总共两个人,会计同时兼任业务部门部分工作,而出纳则兼任稽核、债权债务的管理。完全背离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内部牵制”,也就达不到互相监督制约的作用,为错误和舞弊行为提供了温床。

3.信息可靠性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大都普及了会计信息系统知识,混合所有制企业也不例外。但是大部分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利用仍旧停留在使用计算机录入凭证、生成报表的简单层面,对于能否正确、高效的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处理会计信息有待商榷。有些企业对用户登录、审批权限管理不严格,多人混用一个账号,试用期员工误删凭证甚至修改凭证未被发现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汇总后的财务报表不能真实的反映经营情况。还有些企业会计人员仅接受过普适性较强的实操培训便上岗,对所在企业信息系统一些特殊操作并不熟悉,也会造成会计信息的错误。比如有些企业选择的软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先录入卡片账管理系统,再生成凭证,每期折旧再由卡片账管理系统采用自动化生成。由于部分会计人员对该软件工作流程并不熟悉,就会直接生成凭证,继而出现少提折旧、资产清单不完整的现象,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四)监督机制弱化

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弱化。一是制度设置不合理。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企业并没有设立内部控制部门,专门负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而是将内部控制的职责划分到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不能真正独立,不能规范化、常态化、法制化,对审计出的问题存在真正整改,执行刚性弱化。许多混合所有制企业最新部门设置中,内部审计部门是划归财务部门的,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是无法有效监督企业财务活动的。二是监督流于形式。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出来,受企业管理层领导直接开展工作,但长期形成的惯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延续以前的工作模式,仍然无法对财务及其他工作进行良好的监督。此外,长期以来内部审计兼任内部控制的工作,这种组织结构本身就存在自我评价的问题,使得内部监督并不到位。

四、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一)强化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必须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意识。管理层和内部控制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行为的直接执行者,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需要强化其对内部控制认知,使其从被动的风险防范转为主动地风险控制,自觉参与并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首先,治理层、管理层要摆脱只追求经济效益的片面思想,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支持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其次,治理层、管理层要善用企业文化这个无形但有效的治理机制,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强调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将内部控制理念、风险控制意识嵌入企业文化当中。最后,通过日常的宣扬和教育,打破企业员工的传统思想观念,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不仅局限于做账,还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从单一的账务处理升级到监督管理层次,让财务管理工作渗透企业方方面面,使财务内部控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二)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在企业市场竞争环境中,财务风险不可避免,由于其客观存在并且受众多因素影响,即使管理者采取相应改进,其改进的速度也很难及时跟上环境变化的速度。而进行风险评估是为了及时识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内部和外部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前做好准备,应对财务风险,保证企业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为确保企业能够稳定发展,风险评估至关重要。企业要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从识别各类风险因素入手,财务管理方面则需要着重关注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以及发展风险,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科学预测风险的发生率、预计损失等,为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提供参考。

(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而财务人员又是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针对财务从业人员数量多,综合素质良莠不齐,高质量财务人才缺乏的现状。为此,混合所有制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其重要。一是严把新进人员的招聘关,除对招聘人员进行必要的文化素质考核以外,还需要对其专业胜任能力、业务能力特别考虑,择优录用,杜绝走后门等放水行为。二是提升现有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强化其法治观念,倡导规矩意识,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财务人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三是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对于不适合财务岗位的人员应当及时清理出财务队伍,保证在岗人员均为精兵强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四是积极引导财务人员扩展非财务专业知识储备,加强非财务领域的知识学习,比如招投标制度、人事管理、工程建设等,更好的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促进业财融合。

(四)优化财务内控活动管理

优化财务内控活动管理,首先,要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活动内容,科学的制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及时修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为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打下坚固的基础。其次,需要考虑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明确规定财务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对于财务部门的人员设置做到专人专岗,禁止会计兼任出纳岗位,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互相监督制约,形成有效的内部牵制机制。

(五)加强审计监督管理

混合所有制企业审计监督的优化,可以从全面预算控制优化和审计监督优化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确定预算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模式,确保预算具有可执行性;预算执行过程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内容有效开展,杜绝随意更改,确保预算执行的约束性;成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小组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细化预算考核制度,并落实公平公正的奖惩办法。二是尽可能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并保证其客观性,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范围、权利和责任,以确保其能高效开展工作。对于体量较小、人员设置较少的企业,可以引入外部审计机构,定期对财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对财务内部控制活动“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核查”的全过程管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管理者应结合企业实际,从提高内部控制环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优化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用好审计监督等方面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所有制财务人员混合
混合宅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油水混合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所有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