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2023-12-09邱爱斐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3年10期
关键词:财务企业

邱爱斐

金华市驰辉建筑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法制风险等诸多风险。在这些因素当中,最常见的就是财务风险。当前建筑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加之许多建设工程公司是由小型公司发展起来的,经营管理比较粗糙,对危险的预防认识较差,预防措施较差,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也在我国的企业中逐步显现。财务危机的产生不仅会对公司造成经济上的损害,也会对公司的品牌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会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不利的作用。所以,对建设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地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预见、不可掌控的原因,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财务业绩与其预期的经营目的相背离,从而使其利润下降,甚至造成经济上的亏损。根据施工单位的整个生产和运营过程,把工程项目的风险分为投资风险、合同风险、施工风险和完工结算风险。

1.项目投标阶段风险

项目投标阶段风险是指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经济损失风险。在投标阶段,企业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与其他竞争者展开竞争,争取获得合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如下所述: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投标方案可能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或者其他竞争者可能提供更优秀的解决方案,从而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

技术风险:企业的技术能力可能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或者无法达到合同要求的技术水平,从而可能失去合同。

成本风险:企业在投标阶段需要进行精细的成本估算,如果估算不准确,将可能导致成本超支或者无法获得预期利润,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状况。

资金风险:投标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如果没有获得合同,这些资金可能无法收回,从而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短缺,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法律风险: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果企业没有遵守法律法规,将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如被罚款或者被追究法律责任等。

2.合同风险

在财务风险中,契约性风险是一种主要的财务风险。有的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了内部管理,没有制定合同的批准程序,缺少对合同条款进行必要的审核,没有找到可能存在的隐患,有些合约条款太苛刻,有些条款不合理,有些条款不公平,很可能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有的建筑公司在签约后,为谋取利益而违反合同条款,极易引发财务争议,从而形成了契约的危险。由于存在着合同的不一致,存在合同的变更因素,导致了合同的争议产生,这也是一种契约的危险。

3.施工过程风险

(1)融资不足的危险。由于工程建设的工期较短,工程投资额较大,因此工程公司通常采用工程的进度支付。所以,在项目初期,由于没有得到工程款,建筑公司要预付一笔巨款来支付材料款和人工费用,资本要求高,易导致资本短缺。若不能及时提供劳务等材料,导致项目停运,将造成项目工期延迟,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从而对公司产生财政上的危险。

(2)费用损失的危险。工程施工的工期可以跨越一年,也可以跨越几年,而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内部和外在的条件也会随之改变。近几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逐年提高,致使劳工的成本持续攀升,而材料、机械设备等产品的市价也在持续攀升,使得公司的成本投入急剧增长,利润空间被挤压。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很可能造成损失,从而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

(3)收回资本的危险。由于建设项目的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导致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期也比较漫长,回款速度也比较慢。部分项目业主因种种原因拖延工期、违约,造成了项目资金周转不畅的危险。在前期,有些项目要缴纳各类保证金,完成后,要从工程中扣减一成的保修费用。这些应收账款通常要等到工程完成后一定时期再归还,并且经常会出现无法全额偿还的情况。4.项目的质量问题。建筑业是利润很低的产业。一些建筑公司在施工中,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往往会采取一些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节约人力、节约时间、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了问题,势必会对公司的品牌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从而使公司的竞争能力和运营效率大大降低。由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导致施工进度的延迟和各种罚款的产生,直接导致了项目的效益下降或亏损,从而导致了公司的经济利益受损。

(4)竣工结算风险。建设单位在办理完工结算时,必须向业主提交各类基本的工程信息。若工程单位在工程建设中未对工程的基本信息进行及时、全面地搜集,导致工程完工后无法按时交付,则会导致工程进度推迟、结算延迟。拖欠的工程款未能按时回收,导致公司的资金链条出现了问题,拖欠了供应商的货款也没有按时到位,导致了以后的工程建设资金短缺,加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若更改或洽商材料不充分,将导致结算额降低,从而对工程的最后收益产生不利的作用。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外部因素

(1)宏观调控措施的错综复杂。建筑行业很容易被国家的宏观调控所左右,比如,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被列为鼓励型建筑,这样的发展趋势必将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对“房住不炒”的调控,建筑企业的住房业务也相应地下降了。我国财政、货币等方面的调控,例如银行放款的利率变化,将会对建设单位的生产、运营和财政产生直接的冲击。

(2)不公平的产业竞争。在施工企业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比如说,在招标过程中,恶意压低价格,会极大地挤压公司的盈利空间,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成本。此外,各类质保金、履约保证金、抵押金等现象的普遍存在,给建设单位的流动资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带来了明显的财务风险。

(3)市场上的物价变化很大。在工程造价中,建设单位的人工费、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比重,而在生产因素的变化下,很容易发生财务风险。招标时若未将人力、材料费等因素综合考虑,则会错过某些机会,或造成投标与实际成本相差甚远,无法达到预定的盈利目标,或会加大公司的财政风险。

(4)环境因素的作用。建设单位的危险有很大程度上来自建设单位周围的自然条件,比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对建设单位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导致施工进度出现滞缓,质量不达标、成本费用上升等都会导致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2.内部因素

(1)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部分小型建筑公司逐步发展,其企业经营者大都为建筑行业的第一线从业人士。在建设项目中,尽管有着大量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但是在金融方面却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对金融工作的关注和预防。

(2)缺少健全的预防风险的制度。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预防的能力,在管理上存在着一些粗暴的做法,以节省经营费用,而忽视了风险预防的工作,这就造成了现行的财务风险预防方法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另外,由于缺少专业的风险预防人才,也会给公司的风险管理带来负面的后果。

(3)投资的可行性研究还不够全面。建设工程项目的单个项目投资规模庞大,如果出现重大的投资决策错误,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建设项目中,由于缺少管理与投资方面的相关知识,很多项目经理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并未根据项目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而避免因不完全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风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全面、科学,导致了项目的决策错误和经济上的巨大的损失。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各类危险的产生概率大为提高。若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监控程序无法发现其核心危险,并设定相应的控制机制,则无法有效地预防其发生。比如,合同审核不力、未查出合约中存在的危险条款、未制定应收账款追缴制度,不良的催债行为,会直接导致公司的财务风险。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制定严格的合同和索赔管理规定

首先,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是企业与客户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记录,是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基础。在签订合同前,应对合同条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确保各项条款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执行性。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按照合同的要求严格执行,并及时记录和归档相关资料,防止出现纠纷时无法提供证据的情况。此外,还应制定违约责任和索赔机制,明确双方违约的责任和赔偿方式,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其次,建立科学的索赔管理机制。尽管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已经尽可能减少风险,但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可能仍然会面临一些风险和损失。此时,建立科学的索赔管理机制非常必要。首先,企业应及时发现和评估风险,并根据风险大小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企业应按照合同要求向客户提出索赔,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和取证,确保索赔事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最后,企业应对索赔事项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管理,确保索赔事项得到妥善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2.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

首先,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不仅可以降低企业采购成本,还可以提高采购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建立合作关系时,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供应商的实力,制定明确的合作计划和目标,并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合作模式和方式,确保合作关系的顺利进行。

其次,加强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和培训。企业应该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培训,包括管理体系的规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和市场变化。

3.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所有的危险都是无法控制和无法完全规避的,而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就可以减少危险的出现。所以,建设工程公司要建立起一种财务风险的观念,把危机的治理融入公司的文化之中,强化公司的文化,在公司层面上实现对风险的控制,从而为公司建立一个较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工作环境。通过构建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的预防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公司的财务危机,从而达到公司的发展战略。

此外,落实各工作人员的责任义务,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工程参与人员众多,各自承担的工作内容如果划分不清就可能出现重复工作、懈怠工作或责任推脱的情况。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一个完善系统的内部管理机制,对项目成员做好工作能力、工作信用值调查,落实每个工种的责任人与其工作的责任义务,这样施工效率才会持续提升,整个施工环节的财务风险才会落实责任,以此推动责任人防治风险。同时,可以建立考核激励的奖励机制,对于考核合格、考核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以此激励工作人员快速提升自身专业性与工作积极性。鼓励三方监督,限制、细分项目核心财务相关责任人的权利也能有效规避一定的财务风险。这样责任、权利与监督是“三位一体”,可以最大程度地凝聚工作人员的内部力量,降低财务风险产生的概率。

4.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首先,了解客户需求。企业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以便开发符合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客户反馈和竞争分析等方法来了解客户需求。

第二,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企业应该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性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可以采用持续改进的方法,例如质量管理和六西格玛等方法,来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性能。

第三,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可以采用客户关系管理和数据挖掘等方法,以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最后,增强售后服务。企业应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以保证客户满意度。可以通过提供24 小时在线客户服务、维修服务和保修服务等方法来增强售后服务。

5.不断完善内控体系

首先,建设单位要加强合同审查、法律、业绩等方面的意识。在签约之前,有关工作人员应对有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对其条款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协商,核对缺失条款,补充条款,避免对自己有伤害的条款。其次,建设单位在订立工程承包合同时,要运用谈判权、审查权等相对独立的约束机制,尽量减少或减少出现的各类危险,对合同的正确性要进行再三的审核与考量,绝不能盲目地按照承包者的要求去做。工程基金的支付条款要明确,并要进行公证,以便为以后发生的经济争议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其进行风险的预防也是十分必要的。建设单位应对合同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追踪和监控。比如,承包单位要与工程部进行工程回款金额、工程进度、工程造价等方面的检查,并督促承包人按时支付工程价款,并对承包人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进入壁垒较低、公司数目增多、行业间的竞争日趋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严重。同时,工程建设中存在着金融风险,并渗透到了工程建设的每一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建筑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全面认识财务风险,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预防对策。通过上述各项举措,可以有效地降低和规避财务风险,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企业
企业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