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起内在能量,聚焦多样性考查

2023-12-06李鸿理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为题作文题中考

李鸿理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体现了作文考查多样性的特点。

从题型看:(1)命题作文,主要有两类。①引申类作文,如四川绵阳以“照亮”为题,照亮的主语可以是“一盏灯”,它照亮了夜路,可以是“一句话”“一个人”“一本书”等,它照亮了人生路。②主题类作文,如山东滨州以“铭记生命的美好”为题,重庆A卷以“分享阅读故事,讲述读书经验”为题等等,试题撤去了立意的围墙,直接告诉考生主题。(2)半命题作文,这类作文题需要注意横线上词语的句子成分,如:①填主语,如山东菏泽的“______ ,就在这里”(从“孝”“信”“和”中任选一字)。②填宾语,如山东淄博的“你还欠_____”;③填谓语,如浙江嘉兴的“在更广阔的世界中_____(认识、改造、发展、超越、成就……)自己”。不同的句子成分强调的重点不同,主语强调施动者,宾语强调接受一方,在具体写作中注意突出横线上的词语。④填中心词,如四川凉山的“满满的……”四川这种题型要注意修饰词与中心词的和谐。⑤填写主语+宾语,如四川甘孜州、阿坝州的“《     》让我学会_____”,这类题难度大,但是考生自主权也大,《     》中可选自己熟悉的书,而横线上的词语要与书的内容吻合。(3)材料作文,如浙江温州的中考作文,效仿往年高考中的名言类作文试题,“对以上三句话,你有哪些感想”。而江苏徐州更是直接对标高考,阅读材料与作文试题结合,“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阅读试题材料中的‘我接过母亲手中的草鸡蛋,我也不知道说什么,鼻子酸酸的,眼睛湿润了……的看法。”(4)话题作文,如河北以“守常”为话题,可从多角度立意:打破守常,遵循守常,守常亦需变通,变通亦须守常等等。而上海市2023年的作文题《会心之乐》,与2021年《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的“更有意思”、2020年《有一种甜》的“甜”、2014年《这里也有乐趣》的“乐趣”等题目一脉相承,具有不谋而合的“交集”与主题,但相较“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今年的题目更为简洁明了。

从主题看,2023年中考作文题,或者聚焦青春之歌,写自己身边的生活,如四川泸州的“我初中生活的关键词”;或者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如江苏连云港的漫画作文“别轻蔑少年时感动过自己的东西”;或者关注社会现实,如浙江丽水的作文题“这则报道唤起了你与图书馆的哪些回忆”;或者阐述某种思想,如浙江台州作文,根据“开”字的字形和注释,展开联想。

多样性的考查,更需要我们准确找到备考的钥匙,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2024年中考作文的备考。

锦囊1:用好课本,学会变式。如山东烟台以“这一路,风光真好”为题,考生可以参考七年级第一单元的《新的校园,新的环境》。学会变式,就是考场写作时,要破题——解释“这一路”的内涵,即参观新校园的路线;“风光真好”,即新校园的美丽风光。在结尾将“风光”的内涵升华一下,不仅有自然风光,而且有人文风光——学校的文化建设,师生的精神风貌。假如机械地把平时的作文默写出来,即使与试题高度相似,也难以完全符合题意,这样隔靴搔痒,抓不住重点。

锦囊2:个性故事,感情真挚。无论试题怎么变化,考场作文的选材还是比较稳定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与其他人的关系、与时代的关系。以同学关系为例,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同学,处理的方式、态度肯定有差别。同样是写体育课,有的人热衷于上体育课,特别活跃,甚至有时会违反纪律;有的同学起到了带头作用;有的同学跟在别人后面,找不到自我;还有人不合群,在课堂上郁郁寡欢;而部分女同学,以丰富多彩的借口逃避体育课。只要认真观察,天长日久,自己的素材库就充实了。如甘肃兰州作文试题 “唤起心中的勇敢”,我们可以这样写:体育课上,看到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运动,可是水不够了,“我”战胜了内心的纠结,分享自己的矿泉水,以此为契机,走出自我小天地,与集体同步,以此呼应“唤起心中的勇敢”这一主题。写自己的生活,当然容易流露真情实感。

锦囊3:熟练谋篇,巧妙穿插。很多同学记叙文写成流水账,究其原因,脑中的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不能灵活运用。这需要考生用好叙述手法,尤其是记叙中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插叙尤为重要,用好插叙,可以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如湖北黄冈以“这一刻,我为____喝彩”為题,我们不仅要写好“这一刻”,还要穿插“那一刻”的内容,才能使“我为____喝彩”的主题更突出。

常见的文章结构有很多种,考场便于快速构思的主要有两种。①并列式,文章首尾段点题,主体部分写三个片段。如陕西卷以“运动场上的风采”为题,可以从观众、运动员、裁判、志愿者等角色中选出三个,从不同角度表达主题。这种方法的区分度在于对风采的描写,如果能抓住一两个切合题意的细节,或者描写切合题意的画面,就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分数也就提高了。这里的画面感,就是空间感,即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②对比式,文章首尾点题,主体段落形成对比。这个技法的难点在于找到可比点。如浙江宁波以“名著,我生活中的教科书”为题,将阅读名著前后,“我”在待人处事、学习态度、认识问题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可以提升文章的深度,丰富文章的内容。如果只写自己读了名著,知道了很多故事,内容则显得单薄,主题开掘不够。

锦囊4:用词生动,变换句式。提升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方法是用词生动。如南京中考作文题“学校的文艺活动可以展现特长,会耽误学习吗?”试题很朴实,如何用词生动呢? “文艺,为学习赋能”就比“文艺活动不耽误学习”生动,因为“赋能”一词更为贴切。安徽以“谈谈初中三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初中三年的感受”为题,我们可以将“青春加油站”“心灵驿站”等作为标题,它们较之寻常的“回忆初中生涯”等题目,用词明显更为生动。

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作就是把生活中真善美的种子,散播在自己的心田,我们需要构建自己写作的“语境”,透过现象洞察和挖掘生活的内涵,日积月累,必然会在历练中成长,读懂“时间的答案”。

猜你喜欢

为题作文题中考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精准点中7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2020年点中70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本刊2017年点中6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