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海是在变暖吗?是沸腾!

2023-12-06

大众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洋流热浪珊瑚礁

海洋,是地球循环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甚至比大气更重要)。它搬运热量,提供缓冲,涵养生命,在水循环、 碳循环、氮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似乎在向我们表明,这个巨大的循环系统正在失灵。

今年,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在三四月份开始就显示出远超过往年份的趋势,截止到八月,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超过了21℃。世界气象组织发现,今年八月,地中海的海面温度异常高,部分地区甚至超过30℃。同时有报道称,今年7月,佛罗里达州马纳蒂湾的海面温度一路飙升到38.4℃,下海游泳就像泡热汤。大海简直不是在变暖,而是在沸腾。

大海到底怎么了?

海洋表面温度的变化,比气温的变化更需要关注。

根据最新数据,全球海洋最上面的2000米吸收的能量自1990年以来逐年上升,仅今年前七个月,上升的能量已经比2022年的平均高出至少10~22焦耳。

这个上升的数值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如果和我国2022年年发电量8.4万亿千瓦时作比较,今年到7月为止,海洋热量的上升是发电量的330多倍。如果和TNT炸药爆炸所释放的能量相比,则相当于在海洋中投放了将近2.4万亿吨的TNT炸药。如果用来烧水,这个热量够每秒钟都烧开6亿壶1.5升的水,持续烧一年。

海洋吸收了大部分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热量(超过90%),也吸收了很多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因为大海的存在,地球大气温度的飙升才得以缓解。

但是海洋捕获的巨大能量也会带来严重后果,世界上威力最大、破坏力最强的风暴就是这么产生的,比如台风、飓风以及热带气旋。这些气象事件形成的必须条件之一,是海表面温度至少达到27℃。

海水温度升高所造成的海洋能量运输不平衡,加之其它复杂的气象因素,会增加气旋生成和运转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降水强度、频率以及地域的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也增加了目前对于气旋发展的预测难度。

1.北齐武平元年《姚洪姿墓志》:“激水东流,俎光西促。忽背长庑,托兹隧曲。松折桐毁,虚陵实谷。庶曰难磨,图石可瞩。”(《墨香阁藏北朝墓志》,第164页)

世界气象组织今年七月发布的《2022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亚洲特别容易受到与水有关的灾害的影响。去年发生的81起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有83%为洪水和风暴事件。2022年,我国由于洪涝灾害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就超过五十亿美元。

这个夏天,我国由于台风带来的破纪录的强降水使得很多城市和地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相信华北还有南方的小伙伴都记忆犹新。台风数量以及破坏力的增加虽然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是海水温度升高所增加的能量为台风等风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洋变热之后

海水温度的升高会带来什么?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海平面上升。水在变暖时会轻微膨胀,海洋热含量的升高也会增加海水体积,从而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与此同时,洋流运动把温度升高的海水运输到南北极,使得冰川从底部开始融化,由此导致的冰川消融甚至要比由于大气温度的升高而造成的融化要严峻得多。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2023年7月,全球海冰面积比2019年7月的最低纪录少了约120万平方公里。截至到7月,南极海冰覆盖面积连续第三个月排名历史最低,比1991-2020年的平均值低约25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减少了1.2个格陵兰岛(约216万平方公里)。

近些年来关于大面积的冰川融化将会导致的后果的相关报道也越来越多,例如海平面上升造成陆地被淹没、极地动物生态平衡的破坏、淡水资源的减少,以及甚至可能造成未知的远古微生物和病原体的释放等等,但鲜有人知道,这种消融背后是海水暖化的推波助澜。

极限高温对海洋的伤害

陆地上发生的极端高温事件让我们每个人有“切肤之烫”,类似的事件也在海洋里上演。海水温度持续性升高带来的海洋热浪事件正发生在地球的部分海域。

海洋热浪是指特定海域温度长时间异常偏高的事件,如果海域温度超出过往气候平均态90百分位阈值,连续五天或五天以上,就算作一次海洋热浪。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21年发布的第六次报告显示,1982年至2016年期间,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增加了一倍,而且自 20世纪80年代以来,热浪的持续时间变得更长,强度变得更大。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更是发出警告,到今年9月份,全球一半的海洋可能会出现海洋热浪。

海洋热浪的发生直接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威胁。对于珊瑚礁来说,海水温度的上升会导致与之共生并提供食物的藻类大量丧失,从而导致珊瑚礁“白化”甚至死亡。更糟糕的是,由于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海水酸化严重,珊瑚礁的生长进一步减缓。

健康的珊瑚礁是25%以上的海洋生物的家园,并且可以保护海岸线免受风暴和侵蚀,还可以为当地社区提供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比如旅游业)。全球有超过十亿人直接受益于珊瑚礁,尤其是诸多小岛和环礁国家。

虽然珊瑚礁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具有较快的恢复能力,但在全球变暖的大进程下,珊瑚礁的总体数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世界上25%至5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破坏,如果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所有海域内的珊瑚礁都将死亡。

除了珊瑚礁,海洋热浪也会造成其他一些海洋物种的迁移和灭绝。海洋中的食物链一环扣一环,底层生物的灭绝与迁移对会上层的生物产生巨大影响。例如海鸟由于没有食物大量饿死、鲸鱼为了觅食改变了往常的线路从而被渔网缠绕、某些地区出现新型有毒海藻从而对渔业造成影响。

如果大海停转会怎么样

大海持续变热,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恐怕还不是海中的生灵涂炭。

在气候变化之下,洋流很可能会发生改变。

洋流是指海水持续稳定的流动,洋流的作用很像传送带,将赤道的暖水和降水输送到两极,将两极的冷水输送回热带。洋流由此调节着全球气候,帮助抵消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海洋与大气层紧密相连,洋流是驱动天气模式的重要动力。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是全球大洋中最为重要的经向热输送带,它的强度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南北半球的热量分配。

关于AMOC崩溃的预测近年来有不少。IPCC在2021年的报告中指出,许多大海洋流将在21世纪发生变化,AMOC很可能在本世纪衰退。然而根据今年七月份最新的预测,倘若按照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AMOC的崩溃将可能提前至本世纪中叶左右 (2025-2095,95%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洋流,各地区的气温将更加极端,赤道地区超高温,两极地区寒冷,地球上适合居住的陆地面积也将大大减少。当然研究中也指出了崩溃程度的不确定性,即也有可能是部分崩溃。但是,我们对北大西洋气候系统突变的可能性应该保持高度关注。

海洋目前仍在不停地吸收着空气中的热量与二氧化碳,但是逐渐升高的温度也使得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伴随着厄尔尼诺事件的来势汹汹,海洋温度的上升会变得更加猛烈,加剧气候危机。

海洋的吸热和放热是缓慢的,因此海洋升温对气候的影响也会比较滞后。但我们都知道,这些海洋吸收的热量,终将在未来几个世纪重新流向大气,到那时会发生什么,我们还无法预测。

猜你喜欢

洋流热浪珊瑚礁
“生生不息”的海洋循环运动——洋流
终于等到你!ATOLL(珊瑚礁)ST200流媒体播放机、SDA200流媒体播放/功放一体机
清凉一下
珊瑚礁世界的鱼儿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三)3
跟踪导练(五)6
热浪侵袭
热情与热浪试比高 2017年8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一类洋流运动方程的显示行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