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实践书写新型工业化锦绣篇章

2023-12-04郝杰

纺织服装周刊 2023年44期
关键词:工业化纺织科技

■□□本刊记者_郝杰

会议为行业搭建了产学研用跨界交流与合作的高效平台。

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举行,夏延致获纺织学术大奖

众所周知,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会催生颠覆性创新,带动前沿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实践也证明,谁引领前沿性、基础性科学技术方向,谁就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权。每年一次的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为行业搭建了产学研用跨界交流与合作的高效平台。

日前,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苏州举行。会议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纺学面料产业研究院协办,并得到了东华大学、江南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支持。

以创新实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还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李陵申认为,其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纺织行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差距主要在于基础前沿和源头创新,特别是精细化工、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

会议邀请行业领导、专家等高屋建瓴地为行业带来新思路、新源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学产融合 成果赋能 引领发展— —以创新实践书写新型工业化中的锦绣篇章”主旨报告。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时代大势、全球风云、产业变革中,行业如何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和内涵特征,以创新实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塑造着新型工业化的新特征。新型工业化是以全球融通为条件的工业化,是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工业化,是以数字经济为架构的工业化,是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工业化,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最根本的支撑,决定着产业的价值高度、应用广度。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提升创新能力,讲好科技故事,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纺织行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就是要融入时代大势,立足中国实际,把握历史主动,在全球竞合关系中、责任利益关系中、市场供求关系中,适应新的条件约束,构建新的产业联系,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驱动是关键路径,科技创新是首位工程。

三是在新阶段,中国纺织工业创新的趋势方向是:把握高端化、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创新趋势,推动有效实践。

四是以全局观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创新是大生态、大环境,是全局变量、系统工程。除了关注行业本身的创新以外,需要以更宏阔的视角,了解全球全域的创新趋势和实践,从整体创新的角度来思考行业创新。

五是起承转合,做好创新发展的锦绣文章。以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在起承转合处推动科研、产业、市场的统一,形成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起”要高远,加强问题导向的基础创新;“承”要顺滑,加强应用导向的技术创新;“转”要平阔,推进价值导向的成果转化;“合”要圆融,打造开放导向的创新生态。

孙瑞哲最后表示,经纶天下,是因为心怀锦绣;诚谨勤朴,是因为身系民生。希望大家担当作为、携手并进,以创新实践书写新型工业化中的锦绣篇章。

对于未来纺织科技工作,李陵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攻坚克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工程科技前沿,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坚持科技报国,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为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三是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做到守正扬清、求真务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

近年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支持下,始终对标世界一流学会,聚焦新时代建设纺织科技强国和群团组织改革,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在梳理了近年来学会为促进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创新亮点后表示,站在国家和历史的视角看待纺织学科建设,更会有难以言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会的神圣使命是代表中国纺织科技界,站在学科之林,要勇敢地传递纺织学科的声音,壮大纺织学科的力量,组织及号召纺织科技工作者务必戮力同心,为纺织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纺织人的智慧与力量。

分享前沿科技助推行业颠覆性创新

为让行业了解当前国内外纺织前沿科技研究成果,本次会议邀请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各自最新的研究项目。

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沈明荣在致辞中说,苏州作为拥有“双面绣”特色的创新之城,始终在发挥苏州文化资源优势赋能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苏州大学的纺织丝绸学科立足纺织科学与工程,突出丝绸学科特色,重视学科交叉融合,用现代技术促进传统纺织丝绸产业转型升级,在蚕丝新品种、功能纤维材料、功能性纺织品、生态染整、服装设计与管理系统、智能及防护服装、丝蛋白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等方面已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使传统纺织丝绸行业绽放出时代的全新光芒。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作了题为“厚植关键根部技术,打造柔性电子强国”的主旨报告。他认为,颠覆性创新决定国家未来,柔性电子位居科学技术八大前沿领域之首,属于根部技术。进入智能时代,柔性电子是智能化时代的关键核心科技,柔性电子器件具有“轻薄柔透”突出优势,未来信息芯片、新型信息装备和电子器件创新都需要。当前,基于柔性电子的航空航天、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健康医疗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已取得创新突破。柔性电子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从柔性电子产业价值链来看,专利和技术、制造、品牌与服务三者的价值关系呈微笑曲线。国内企业应瞄准价值链条的两端,关注品牌建设的同时,在自主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获取更高的产业附加值。

2022 纺织学术大奖获得者、东华大学教授覃小红作了题为“纳米纤维跨尺度镶嵌纺功能纺织品研究进展”的主旨报告。她表示,经过10 余年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纳米纤维跨尺度镶嵌纺功能纺织品相关技术已经在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等纺织企业实现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高功能性纺织品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目前,其团队致力于缓释型镶嵌纺功能纺织品、导湿功能纺织品、微纳镶嵌纤维刻色纺织品的研究与实践。

“精密过滤分离材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2022 纺织学术大奖获得者、武汉纺织大学教授王栋作题为“纤维基精密过滤分离材料的结构、制备与应用创新”主旨报告时,介绍了精密过滤材料产业发展、技术背景和发展机遇。为了解决过滤分离材料精度低均匀度差、过滤分离效率与通量间的矛盾突出等问题和难点,王栋带领团队实现了纤维基精密过滤分离材料在生物制药、微电子制造、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工业化量产。目前,已经孵化出维晨科技公司,在武汉建立生产基地。

学术奖项花落各家

在令人期待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颁奖环节,会议分别为2023 纺织学术大奖、2023 纺织学术(技术)带头人、 2023“中复神鹰”纺织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颁奖。

2023 纺织学术大奖获得者夏延致表示,作为纺织科技工作者能获奖感到很自豪,今后要继续努力,搞好传帮带,坚持科研特色,为纺织科技进步做出新贡献。

“中复神鹰”纺织青年科技奖颁奖嘉宾、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秋飞表示,多年来,中复神鹰一直致力于碳纤维产业化的研发生产工作,每年投入2 亿元用于科研。支持青年科技奖就是为培养致力于纺织科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为纺织科技做贡献。目前,中复神鹰正在为打造碳纤维产业链平台而努力。

为促进纺织学术交流,重视基础研究,鼓励科技工作者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表彰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奉献精神,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设立了科技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包含3 个子项目:纺织博士学位论文、纺织硕士学位论文、陈维稷论文卓越行动计划。2023 年共有51篇论文入选或入围科技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其中博士学位论文7 篇,硕士学位论文14 篇,第24 届陈维稷论文30 篇。会议为入选的论文作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此外,在本次会议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增选武汉纺织大学教授王栋、东华大学教授张瑞云为会士;新设立5 个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基地;授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会议决定,第十四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将由安徽工程大学承办。本次学术年会还围绕会议主题举办了13 场平行会议与论坛。

猜你喜欢

工业化纺织科技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科技助我来看云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