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地协调观量表的开发与检验*

2023-11-29黄雯倩卢晓旭

地理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人地维度量表

黄雯倩,卢晓旭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1],是人们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重挑战而深刻反思的结果[2]。良好的人地协调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1]。地理教育中,了解学生真实的人地协调观水平有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反思。现有关于人地协调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地协调观内涵、人地协调观维度、人地协调观水平的测量评价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提升等方面。其中,王民等[3]和程菊等[4]认为人地协调观主要表现在看待“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如何协调”等问题所持的见解和观点上;欧阳子豪等[5]考虑到人地关系本身具有区域属性,从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际联系3个维度明确了人地协调观的内涵和水平层级,为从区域角度测量人地协调观提供了评价依据。马义娟等[6]从宏观的全球和国家视角、中观的区域视角、微观的个人视角对人地协调观作了不同尺度的内涵解释;冯苏琼等[7]从人地知识、人地关系、人地协调3个层级认识人地协调观的内容。马义娟等[6]、冯苏琼等[7]、赵洋[8]、陈亚玲等[9]提供了不同尺度、不同层级、不同角度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策。但以上研究都没有提供测量人地协调观水平的工具。谢淑敏等[10]对教师的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水平进行了测量,但并没有涉及人地协调观水平的测量。测量人地协调观水平是认识个体人地协调观发展水平的前提,也是开展相应理论研究的基础,否则,人地协调观的研究无法真正深入。本文在剖析人地协调观内涵的基础上,对其维度进行划分,据此编制人地协调观量表,并经过一系列修改和检验,最终得到一份质量合格的量表,从而为测评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水平和开展理论研究提供基础。

一、测量工具编制

1.人地协调观内涵与维度划分

人地协调观是在继承传统人地观念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而提出,是人类在审视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时所秉承的正确价值观。从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等思想,到近现代地理学中提出的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论、可持续发展观等思想,历史上各种不同的人地观念都代表了人类看待人地关系时秉持的不同思考角度,为当今人类正确看待人地关系提供了基础。例如,环境决定论着重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或然论指出人类在面对地理环境时会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特点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出人类在面对地理环境时的一种主观性;而征服论则过度夸大了人类的主观性和能动性,认为人类可以无所不能,甚至征服自然,违背了自然环境规律,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中,人类重新审视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提出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同等重要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通过对人地观念的梳理可以得出,正确地看待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要认识到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思维和想法对地理环境造成影响,但人类不是万能的,这种影响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即地理环境对人类具有客观规律的限制;最后,要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环境的索求会更多,因此,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更加重大,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迅速增加,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必须将人类与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促进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否则人类将失去发展乃至生存的环境基础。

综上,将人地协调观分为3 个维度,即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分别命名为地对人的客观影响性观念、人对地的主观能动性观念、人与地的整体协调性观念。具体维度表现如表1所示。

表1 人地协调观三维度划分及其表现

2.测量工具编制

在国外早些年的研究领域中并无“人地协调观”一词,关于人地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态度、环境意识、新环境范式、环境关心、环境素养等方面,且均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测量工具。如Dunlap 等开发并修订的NEP 量表[11-12],Maloney 等的生态态度和知识量表[13]以及国内洪大用等根据中国国情修订的NEP量表[14]和各省市的环境态度量表[15]等。虽然称呼上与人地协调观有所差异,但其本质上都是反映人对环境的态度和意识[16],其维度内容与人地协调观相关维度的内容相近,例如,洪大用修订的新NEP量表中包括了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看法、人类是否是地球上最重要生物、人类是否能凭借自己的智慧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现代社会中的环境危机以及对增长极限的观点等5个维度,与上文人地协调观中的维度有相似之处,为人地协调观量表的编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本文主要借鉴了洪大用修订的新NEP 量表[14]、中国中小学环境意识调查[15]、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15]以及陈世伍的环境观念量表[17]等量表,选择了其中符合人地协调观维度表现的测题共24 题,但这些测题并未完全覆盖人地协调观的维度内容,因此,本文还针对前文界定的人地协调观维度表现自编16道测题,形成总共40题的人地协调观初步量表,作为题库,供进行题目质量判断和筛选。另外设7道测谎题,用于判断样本答题的质量,筛查无效样本。

二、测量工具修订

1.样本选择

以公众为试测对象,利用问卷星平台以审核备案方式正式发布公众人地协调观初测量表,有偿收集问卷215 份,通过测谎题剔除无效样本,最终有效样本201 份,有效率为93.5%。其中,男性97 名,女性104名,男女比例基本均衡。样本涉及不同年龄段,其中19~22 岁占总样本7.96%,23~25 岁占总样本12.44%,26~30 岁 占 总 样 本34.83%,31~35 岁 占 总 样 本23.88%,36~40岁占总样本14.43%,41~45岁占总样本3.48%,46~50 岁占总样本1.49%,51~55 岁占总样本1.49%。样本来自22 个不同省份,从事不同职业,覆盖范围广,且人地协调观水平层次多样,具有一定代表性。

2.数据分析方法和量表修订思路

运用SPSS23.0软件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项目区分度检验,运用SPSS 软件中的内部一致性指标克朗巴哈系数进行信度检验。运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尝试对人地协调观的维度和结构进行探索性划分。再运用AMOS 22.0软件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结构效度进行验证,运用专家咨询法进行内容效度检验。根据检验数据对质量较低的项目进行删减,以提高量表质量,最终提供修订后的量表质量检验报告。在此过程中,首先排除量表中的7 个测谎项目,通过项目区分度分析删除8个项目,结合信度检验,删除5个影响量表信度的项目。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7 个因子载荷较低的项目,删除后,余下20个项目。重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抽取3个共同因子,3个因子上的项目可依据内容分为3个维度:地对人的客观影响性观念、人对地的主观能动性观念、人与地的整体协调性观念,类别和测量项目对应非常理想。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探索出的量表结构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了解潜在建构的信度和效度,并对理论建构所界定的关系进行评价检验。各项测题的临界比值(C.R)均大于1.96,p值小于0.05,因素负荷量均达显著,表示测量的指标变量能够有效反映出其要测量的潜在变量,故测量工具结构得到验证,工具无需进一步修改。最终的人地协调观量表包括20个测量项目和3个一级维度,具体的二级维度和量表内容见表2。

表2 人地协调观量表

三、测量工具质量检验结果报告

对量表进行项目质量检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后,共删除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测题20 题。对删题后余下20 个项目的量表重新用样本数据进行质量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人地协调观量表质量检验指标及结果一览表

1.量表项目检验

人地协调观量表20 个项目的区分度衡量指标(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的P 值均为0.000,所有项目区分度均符合要求。

2.量表信度检验

对修改好的量表进行可靠性分析,总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777,未达到0.8 的良好标准,但相对接近。三个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738、0.602、0.525,有2 个维度超过分量表需要达到0.6 的信度要求,人与地的整体协调性观念分量表未达到0.6 的标准,内部一致性有所欠缺。

3.量表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

利用专家咨询法对量表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价。由2名教育硕士研究生和2名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教师对20 个项目与维度的对应程度进行评分,并计算4人的平均分,验证题项的实际测量内容与其指向测量概念的相符程度。结果显示,所有项目中,效度最低的为0.85,量表整体(各项目平均)内容效度为0.89,内容效度良好。

(2)结构效度

利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先后对修订完成的量表进行结构重探及模型检验。在因子分析提取的3个共同因子,内集聚、外区分现象明显(表4)。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量表结构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绝对适配度指数GFI 为0.917,RMSEA 为0.027;增值适配度指数IFI 为0.950,TLI 为0.941,CFI为0.948;简约适配度指数c2 自由度比为1.149,PNFI为0.626,PCFI 为0.833。各参数均达到了模型标准,进一步证实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

表4 因子分析结构

四、结论

本文以人地关系理论和环境关心类量表为基础,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人地协调观的内涵界定,编制人地协调观量表。依据量表质量检验方法删除不符合要求的测题,最终形成质量基本合格的人地协调观量表。量表共20 道测题,包括地对人的客观影响性观念、人对地的主观能动性观念和人与地的整体协调性观念3个因子,经过项目、信度和效度检测,达到测量学要求,可用于测量公众或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水平,为人地协调观后续研究及提升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测量服务。但本文中量表质量检验结果是在删除初始量表中的不合格题项后统计的,未重新选择样本对新量表进行质量检验,因此,量表质量可能呈现不实际的偏高现象。同时,大量删减测量项目也可能损失原初信息的完整性,二级维度的设置被动跟从删减后留下的20个测量项目的内容,维度的覆盖度可能存在问题,今后还需要对人地协调观量表进行完善。▲

猜你喜欢

人地维度量表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宿州“人地”挂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实证分析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人生三维度
神秘的玛雅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