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德彪西艺术歌曲《月光》诗乐关系为本的声乐教学改革研究

2023-11-26李文龙

戏剧之家 2023年28期
关键词:德彪西艺术歌曲小节

李文龙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300)

一、《月光》的基本情况

在法国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的五十多首艺术歌曲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歌词取材于保罗·魏尔伦的诗歌,其中,《月光》更是先后被谱写过三次。保尔·魏尔伦的诗歌《月光》是他初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诗歌是其1869 年出版的《戏装游戏图》(“Fetes galantes”)中的一首,这部诗集共有21 首诗,但关于其出处,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部诗集的灵感出自查尔斯·布朗的《戏装游乐图》(1864),也有人说,该部诗集的灵感来自龚古尔兄弟的《十八世纪的艺术》以及其他启蒙运动画家的绘画。

1882 年,德彪西第一次将《戏装游戏图》中的六首诗作谱成歌曲,其中就有《月光》。该首歌曲是德彪西献给比他年长约14 岁的瓦尼耶(Blanche Vasnier)的。当时年仅20 岁的德彪西在一所歌唱学校担任钢琴伴奏时邂逅了瓦尼耶夫人,于是接连写下了四十多首歌曲。他将其中13首编订成册,并附言:“献给瓦尼耶夫人,这些歌曲只有通过她才能获得生命,如果不是她那仙女般动人的双唇,它们的魅力也会随之消失。”尽管其技巧尚显生涩,但他已展现出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才能和对“月光”这一主题的象征意义理解力。在他于1892 年的二次尝试中,德彪西成功展示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熟练度及对诗句的解读能力,这使得这首歌受到了更多的欢迎并且被广泛传唱。同样是基于此诗创作的作品,德彪西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分就是我们熟悉的《月光》,它也是德彪西早期钢琴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

二、德彪西艺术歌曲《月光》的诗乐关系教学

(一)旋律节奏与诗歌的关系

和象征主义诗人一般,德彪西热爱大自然,也倾向于表现自然、风景、爱情和内心矛盾,更善于将优美的诗歌与不寻常的旋律相结合。德彪西的《月光》以优美的旋律线和诗意相融的方式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象征派诗人特有的神秘而模糊的氛围。这首歌里融入了许多长乐句,并采用了不对称设计。第一部分的旋律线平稳且稳固,主要强调的是故事情节的描绘,其中包含的长乐句展示了讲述者平静地陈述事实的态度。第9 小节以大调的方式将节拍从B 段的平缓的分解节拍变化到摇摆的切分节拍,使得整段曲子的氛围变得更加丰富多样,B 段的旋律更接近A 段,并且更富于抒情意境,同时,节拍的变化更大,使得整段曲子的氛围更加浓郁,更能够让人体会到情绪的明显变化,更能够激发听众的共鸣,让整首曲子更富于艺术气息,更能够打开听众的心灵之窗,让听众更好地欣赏到这段曲子的魅力。A 段的旋律比B 段的旋律要柔美得多,强与弱的对比很明显,暗示着明亮和灿烂的背后仍然隐藏着悲伤。C 段相较于A 和B 更具抒情性,旋律也更情绪化,渲染力更强。就像歌中唱到的:“他们赞美美好的时刻,却不相信幸福能够持久。”基于此,这一段在伴奏织体、音区范围、旋律方向上与前两段完全不同,这是C 段独特的形态特征。值得强调的是,这个部分的音域范围是整首曲子中最高的,直到最后两小节才逐步降低。

(二)和声调式与诗歌的关系

德彪西成功地将东方的五声音阶与中古调式的技巧融合到其音乐创作之中,从而赋予了他的歌唱曲目以独特的东方韵味。这种特点同样可以在本文探讨的《月光》这首艺术歌曲中找到。

该首歌曲为并列的单三部曲式,其构架基于诗歌的内容划分,节拍为8/9 拍。歌曲的前奏采用和弦分解的形式展现月光倾泻而下照耀大地的景象。调性整体上建立在升g 小调上,但同时也展现出德彪西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五声音阶的巧妙运用透露出神秘的东方色彩,构建起一种深邃且富有魅惑力的氛围效果;同时还利用色彩性和声的增加增强了朦胧的意境:例如,在第5-6、13-14 小节均出现了增六和弦,并且,在11 小节处,不断重复的分解和弦是钢琴织体的主要形式,形成一种诗意的连续节奏感,塑造出如梦似幻般的连贯韵味,描绘了夜晚中安静又带点诡异气息的环境情态。这首歌的前奏只有四小节,调式基于升d 调音阶。通过和弦断奏的方式从高向低移动,展示了东方音乐的独特魅力。这首歌的第五小节以柔和的节奏开始,调式是g 小调,旋律飘荡于优雅的配乐中,带来半音的变换,就像月光洒落的柔情。A 小节的曲调总的来说相当舒适,带有一点故事情节。在第九个小节,旋律开始变化,与原来的大调五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 部分的音乐形态展现出对A 部分的逐步推进的关系,通过讲述式的语言展示B 部分的乐曲,并且其音域有所扩展,同时,其主要使用了切分的节奏模式,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反差。从和弦的效果来看,它继续朝着B 大调偏移,这与A 部分形成了明显的调色对比。C 段的曲调与A 段截然相反,它的大调和小调的颜色构成一种鲜明的反差。它的曲调充满着一种深沉的悲伤,就像歌中唱到的:“他们赞颂着幸福的时光,却无法相信它能够永恒。”

与A 段和B 段相比,c 段的曲调更加激烈,这使得它的音域、节拍和旋律结构与前两段完全不同。这个音域始终维持在整首曲子的较高水平,直到最后两小节逐步降低。伴随着c 小节的展开,伴奏结构开始从下往上分解和弦,展示出大调与小调的融合。在和声织体方面,在第22 小节中,德彪西用B 大调的长调营造出强烈和谐的氛围,他在歌曲结束部分采取了印象派的终止方式,即和声走向升三音的六级和弦转向三级最终到达一级和弦。整首艺术歌曲中,德彪西在创作主题时巧妙运用音型织体动机及片段旋律,追求一种典型的“印象主义风格”,即模糊而神秘的音响色彩。德彪西用文字与音乐来描绘一幅幅自然的景象,进而表达感情世界中的主观印象。

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1842-1898)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即象征主义艺术家应该把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完全抽离出来,以便接受外界的刺激。这一观点得到了德彪西的认同,德彪西认为这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创作思路。“象征主义艺术家应该彻底净化自己的内心,从而成为外部刺激和感觉的容器。就像房间里的一面华丽的镜子,象征主义者相信完全开放的接纳性。”

通过探讨《月光》的诗乐关系,可以看出构建一首歌曲的总体情感对于德彪西的艺术创作至关重要。不同语言风格、节奏和口吻可以塑造各种感情色彩,而这些细微的变化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表现力,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正在表演的内容。此外,教师还需确定伴奏和旋律之间的主次关系,使学生的耳朵能够分辨出它们是如何相互配合的,并在实际操作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个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深入研究诗歌的内容,然后用钢琴的前奏、插入和结尾部分展示如何表现特定的角色和传达诗歌的精神境界;其次,要仔细观察合作钢琴的部分,找出那些模拟其他乐器的声音或片段,并对整个作品的音色和响度做全面评估,从而掌握它的特点。

三、德彪西艺术歌曲《月光》的舞台实践教学

(一)教学背景设计

由于学生在演唱时很难掌握作品的发音、语调、节奏和伴奏,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不自信,尤其是缺乏对诗歌内涵的理解等都会影响学生最后的舞台表现。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认知行为的引导,指导学生借用声乐发声原理中的呼吸原则进行科学呼吸,从而让学生放松身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上台,面对观众席进行呼吸放松训练。具体的练习如下:闭着眼睛深呼吸,放松心情。所有的学生都闭上眼睛,深吸慢呼,以五次深呼吸为一组,注意提醒学生保持呼吸速率;放松四肢。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活动头、脖子、手、腰和脚,同时保持稳定的吸气和呼气速度。根据艺术指导给出的音乐片段,按照节奏在舞台上自由行走,用心感受音乐的节奏。

舞台表演是教师声乐教学实践的最终呈现,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艺术歌曲的舞台表演较之于歌剧、清唱剧等其他声乐类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舞台表演戏剧性并不太强,而更注重歌词和音乐的表现以及细腻情感的表达,这就要求学生整合和准确运用之前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更好地在舞台上表演。舞台表演课程主要作为课程期末考试的热身阶段。舞台练习训练不局限于舞台表演和唱歌。学生可以安排自己的剧本,然后进行试讲,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将艺术歌曲中“诗乐合一”的理论与舞台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更全面的表演形式,指导学生的舞台表演和心理状态,由此形成良性学习氛围,进而指导学生达到理想的舞台实践效果。

(二)指导学生进行戏剧编排和试讲

本课程分析诗歌《月光》中的角色、人物和戏剧矛盾,并与艺术指导密切配合,感受音乐情境。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们独立分成五组,每组四人。每组选择一部作品进行戏剧编排,与老师讨论初步方案,老师给出建议。通过前期的课堂教学积累,学生分析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总结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运用想象力进行戏剧安排。教师要求每组学生阐述自己的创作,说明作品内容的基本情况、诗歌与音乐的形式与内容、演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最终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每组作品的成果。

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剖析,根据诗歌独立编排和表演戏剧,从而对诗歌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前几个教学实验阶段的理论学习成果。声乐教师集中对台词、舞台形态、心理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摆脱对舞台演唱的心理恐惧,在舞台上更加从容自然。在课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教学,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梳理诗歌内容,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仅仅从传统音乐的角度来分析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是不够的。鉴赏他创作的音乐需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诗性和深邃的寓意。其中,《月光》被视为德彪西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各种独特的旋律与调式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思考及感情,体现了“音乐中的诗歌,诗歌中的音乐”这一理念。本文探讨德彪西如何运用这些音乐元素来把握诗歌的本质,并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色彩表现诗人魏尔伦的思想和情感,让音乐与文字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朦胧的意境。如同他的音乐作品《月光》一样,德彪西通过他那细腻的手法、平缓的旋律变换以及深情款款的歌词,成功描绘出夜晚月亮高悬、星星闪烁、夜空广袤的美景与宁静氛围。和象征主义诗人一般,德彪西热爱大自然,也倾向于表现自然、风景、爱情和内心矛盾,更善于将优美的诗歌与不寻常的旋律相结合。无论是形式、伴奏结构、旋律设计,还是内容阐述、意境营造和和声线条等,德彪西的艺术歌曲都展现了法国人独特的精细、精致和特色,使得整部作品具有浓厚的诗意。

德彪西反复强调“音乐应该与文字同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歌词的表达上。”他认为,音乐应该与诗歌的意境相结合,以便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在声乐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要正确解读诗歌的意境。在练习阶段,增加身心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同时,也为最后的课程考核和热身运动做准备。以分析德彪西《月光》诗乐关系为本,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采用“一对一”教学、集体讨论、舞台实践等多维度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编排剧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台词、舞台形式、心理学理论等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使其更好地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改变艺术歌曲表演形式单一的现状,同时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德彪西艺术歌曲小节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快把我哥带走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