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钢琴教学可视化探索研究

2023-11-26季春玲

戏剧之家 2023年28期
关键词:力度可视化钢琴

季春玲,李 炎,李 霄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钢琴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其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如果仍然沿袭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练习和反复尝试,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比较固化,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以及艺术修养的提升。面对新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以实现可视化教学为基本目标,整合利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弥补学生在想象力和感知力上的各种不足,更好地打造可视化课堂,拉近学生与钢琴之间的距离,全面强化学生对钢琴演奏以及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一、钢琴教学可视化概述

可视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传统的钢琴教学存在明显的区别。许多教师将互联网与钢琴教学相结合,借助显示屏以及游戏调整教学思路,丰富钢琴教学模式及内容,全方位展示钢琴教学的特色及优势,充分展现钢琴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避免学生局限于知识表层,并保持良好的学习能动性。教师会积极制作网络课件,利用电子乐谱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参与的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会在网络教学平台中与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及沟通,突破时空限制,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快速反馈基本学情,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线上教学备受关注,其关乎钢琴教学可视化的成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钢琴教学可视化的特点

(一)网络课件教学

教师会整合利用多种网络课件,直观生动地呈现学科知识,将短视频与动画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理知识,想方设法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想象。整个教学过程趣味十足,具有明显的直观性特征,教师也会借助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精心制作网络课件,组织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精心设置钢琴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以及高质量的学习热情,全程参与钢琴学习。

(二)网络分享

网络分享主要是指教师在互换师生角色的过程中,真实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效互动以及齐头并进,确保家长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家庭中,家长也会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给专业钢琴教师,由教师进行批评和指正,稳步提升整体的钢琴教学质量及水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信心和能动性。

(三)电子乐谱

传统的钢琴教学局限于乐谱以及课堂,学生的演奏过程相对比较漫长,许多乐谱无法进行自由翻阅,可视化钢琴乐谱则比较多样,可以直接在多媒体中进行呈现,学生可以自主利用自动翻阅的功能完成个人演奏,灵活标注个人在演奏中存在的各种误区及偏差,其实质演奏速度相对比较快,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

(四)演奏对错的自动识别

可视化钢琴能够借助多种电脑信息技术及时识别演奏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音准错误,为后续的改进提供必要的参照和支持。自动识别的功能比较强大,速度较快,有助于积极标注和科学分析演奏的节奏以及音准。

三、“互联网+”背景下钢琴教学可视化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钢琴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钢琴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比较片面,学生的音乐素养停滞不前。钢琴教学可视化有助于打破这一现实困境,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说、听、唱,将乐理知识闯关与钢琴曲、听力游戏相结合,带领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乐理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听音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重拾音乐学习的信心,提升个人的音乐素养。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钢琴学习的难度系数相对较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初级阶段的理论基础学习最为关键,教师需要以手型指法以及五线谱学习为基础,让学生自主探索。单纯的理论讲解占据主导时,学生只能够反复机械地练习。在践行可视化教学模式时,教师会积极利用互联网将现代化教学技术与传统理论讲述相结合,实现前后连贯以及有效统一,全面凸显音乐教学的生命力,强化学生对钢琴音符的理解,学生也能够重拾钢琴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自主自觉地完成乐理知识的学习,掌握五线谱的弹奏指法。还有的教师会主动拉长战线,不再急于求成,生动直观地展现五线谱,减轻学生的理解压力和学习负担。在组织日常教学活动时,教师会根据可视化钢琴教学的现实条件逐步丰富钢琴教学的内容及形式,积极设置不同的钢琴学习游戏,比如卡拉钢琴,主动从“节奏大师”这一典型的游戏中吸取养分,带领学生根据屏幕的亮度变化自觉完成演奏任务。还有的教师会结合游戏中的闯关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全新的钢琴曲。确保学生能够自行锻炼,高效独立地完成练习任务,保持良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不再等着教师给出最终的答案。

(三)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钢琴学习动力

传统的钢琴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固化,钢琴训练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初级阶段的钢琴教学比较枯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偏短,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具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开始围绕可视化钢琴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及模式,组织开展群体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让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保持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有助于整合优质师资

可视化钢琴教学是对传统钢琴教学的有效改造及拓展延伸,二者的授课方式区别比较明显,可视化教学中,教师会面向全体学生,采取集体授课的方式强化学生对钢琴乐理知识以及演奏技能的理解。这一点有助于解决师资力量不足这一关键问题,促进优质师资的合理整合以及高效利用。教师会有效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在简单示范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原理的认知,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增进学生对钢琴演奏技能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重拾钢琴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也能够集中精力攻克重难点,实现教学相长,更好地打造品质课堂和精彩课堂。

四、“互联网+”背景下钢琴教学可视化的实现策略

(一)借助速度-力度曲线图分析呈示部的速度、力度变化

可视化教学比较考验教师的基本功,教师需要主动尝试现代化教学对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对主观影响因素的有效分析,了解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借助速度-力度曲线图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呈示部的速度变化情况以及力度起伏情况,进而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及方向,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强化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理解及认知。对于肖邦《第一叙事曲》来说,呈示部起伏节奏变化相对比较明显,有着不同的演奏风格,速度-力度曲线图的生动展现不容忽略,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静下心来自主分析横纵坐标所对应的音乐元素,横坐标代表乐谱小节数,该作品包含88 个小节,每一个小节由6 拍组成,因此呈示部为6/4 拍,纵坐标则对应每分钟的节拍数。结合整个曲线的距离变化可以了解该作品的速度起伏情况,在综合对比相对力度以及速度曲线走向时,可以分析呈示部中力度与速度的基本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当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作品中不同部位的节奏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感悟,主动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迁移旧知识。在分析力度的起伏变化时,可以了解创作者对主部、副部以及结束部的节奏把控能力,整个节奏相对比较稳定。对于叙事性主题来说,整个主部的旋律节奏相对比较缓慢,力度偏弱,每分钟为90 到120 拍,存在较为明显的情绪变化,控制能力相对较强。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主部主题节奏的合理把控能力较强,作者在该阶段逐步酝酿情感。后半部分的力度变化较快,前期的平静直接被打破,抒情性较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的演奏部位深入了解速度的变化处理方式,全方位剖析音乐的起伏变化,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作品的个性化演绎技巧,全方位体现钢琴演奏的诗歌性以及歌唱性,积极实现动态与静态的有效平衡及完美协调。呈示部的速度规定有所区别,实质的速度起伏变化大有不同,这一点比较考验学生的基本功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借助演奏蠕虫图分析主部主题的速度、力度变化

对于结构单元演奏来说,其实质规模相对比较大,与乐句这一较小结构单元存在明显的区别,节奏的变化速度相对较快,这与建筑的框架结构存在相通之处。在精心设计作品的过程中,音乐表演艺术家以及作曲家会严格按照不同的叙事风格进行整体与局部的有效展现,其实质的力度变化以及速度变化相对较为明显。在严格按照演奏冲突分析主部主题的速度以及力度变化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调整教学思路及节奏,全方位展示不同乐曲的力度以及速度,提升自身的节奏把控能力。随着演奏时间的逐步变化,不同时刻的音乐速度以及力度关系会发生变化,整个蠕虫图记录了演奏旋律的力度以及速度在不同时段的具体关系,并用深浅不同的颜色进行简单标注和区分。教师需要围绕不同的旋律以及形态深入了解音乐元素的具体变化情况,明确主题旋律。每一个乐句蠕虫都往回折,形成了圆弧,需要根据演奏乐句实现速度和力度的有效变化。在演奏开始前逐步加快,在演奏结束时逐步减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音乐处理方式。音乐教师要围绕钢琴教学的现实条件深入分析不同的乐句结构,了解与之对应的音乐风格,积极剖析音乐作品的艺术文化底蕴,高效处理乐曲结尾部分以及开头部分,实现乐句之间的有效衔接,保持正常的教学节奏,理顺教学思路,充分凸显钢琴教学的歌唱性和自由度。在细腻处理主部力度与速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弹性处理的模式实现层次化分析,展现不同的表现方式以及构思技巧。在对蠕虫图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出,主题的起伏变化比较明显,演奏力度有所区别,呈现逐步放慢的趋势。结合整个可视化图的分析及研究可以了解演奏者对不同主部内涵的理解能力,其动力性逐步减弱,旋律快慢较为明显。教师需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理性对比不同的主部,围绕呈示部与展开部综合系统地了解主部整体速度与力度的具体变化情况,进而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钢琴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可视化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引导学生学习肖邦《g 小调第一叙事曲》时,教师可以结合可视化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品味、深入感悟,借助蠕虫图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在与学生共同分析时,双方会发现主题乐句的力度逐步增强,实质的动力有所减弱,音乐停滞感逐步增强,代表着一种悲剧的音乐色彩。另外,在展开部的主部结尾处,力度逐步减弱,速度也会下降,从之前的195 每拍下降到现在的148 每拍。在全面展现再现部主部结尾处时,演奏方式有所变化,实质的节奏逐步加快。与展开部主部相比,再现部主部主题的第一乐句的速度以及力度都有所下降,整个表现形式比较简单和平静,实现了紧张语气向平稳语气的有效过渡,情感变化非常快,内容和形式较为丰富,所表达的情感比较细腻,这些都是肖邦作品的重要特征。

五、结语

在“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钢琴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要求更加严格。教师需要围绕可视化教学的现实条件,积极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深入浅出地分析不同的美育因素,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共鸣。抓住钢琴教学的核心,稳步提升整体的可视化教学质量及境界,逐步打造立体课堂和生本课堂,确保钢琴可视化教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上一层楼,发挥必要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力度可视化钢琴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