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赫复调音乐的钢琴演奏分析

2023-11-26彭云姝

戏剧之家 2023年28期
关键词:赋格前奏曲舞曲

彭云姝

(沈阳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3)

巴赫是巴洛克时代最杰出的音乐家,他在管风琴、小提琴、钢琴等方面均有极高成就,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的许多作品中,钢琴演奏的比例尤为突出,如《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平均律钢琴曲集》,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钢琴作品中的重要作品。

一、《平均律钢琴曲集》

《平均律钢琴曲集》共分为上下两卷,共二十四篇,每卷中有序曲与赋格。序曲是一种发源于15 世纪的、短小精悍的、具有即兴性的、有开场白的音乐形式。赋格是十六世纪的一种宗教音乐,流行于巴洛克时代,也是一种传统的复调音乐。在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前奏曲和赋格被誉为“旧约圣经”的复调作品,其作品在复调音乐的多个部分和演奏方面都非常完备和丰富。上卷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情感色彩鲜明,使人倍感轻松愉快;而在下册中,一些与巴赫生命相关的作品,则多了几分哀伤和哀伤。巴赫的作品中,二十四个大、小调的使用,使前奏曲和赋格都按调性的次序排列。大部分前奏曲都比较清晰、流动性强,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题往往是以对位的形式进行的;赋格多为三声部或四声部,采用了多种对位手法,使和声的运用更加完善。

二、前奏曲与赋格

BWV875《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d 小调前奏曲与三声部赋格曲》是BWV875 的一首作品。序曲是一种发源于15 世纪的短小精悍的音乐形式,具有即兴的特征和开场白。赋格是十六世纪的一种宗教音乐,流行于巴洛克时代,同时也是一种传统的复调音乐。在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前奏曲和赋格被誉为“旧约圣经”的复调作品,其作品在复调音乐的多个部分和演奏方面都非常完备和丰富。

(一)序言

前奏曲是音型演变,具有即兴性,整个曲子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结构变化很快,主要是十六分音的快速移动和分解。根据调性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1—26 小节(主)②发展部:27-43 小节(属)③结束:44-61(主)。第一阶段是d 小调的主音,然后是一系列的下行音阶,这个阶段要注意力量的强弱,要有节奏和速度。左手是四分音加装饰音,下波音在演奏时要果断、轻快,与右手协调,并适当地调整动作的范围。从第2 小节起,右边是十六个音符,左边是八个音符。在第八个小节的时候,这个音式会继续下去,在这个时候,左手和右手的音型交替,力量和速度都是一样的。从第9 个小节起,进行倒置,更多地采用十六分音的音阶,以八分音为过渡,每一次的敲击都要清晰,节奏和速度要一致,声音要有颗粒感,声音要清晰,声音要轻。

在13 小节之后,新的曲调开始出现。左手和右手的动作也在不断变化,仿佛是两只手在说话。这里的重点是倒影,一些音符离得比较近,一些音符离得比较远,所以弹奏的时候要迅速,这样才能增加弹奏的难度,所以,在练习的时候,要将这些音节分开,慢慢练习。熟悉之后,才能保持和第一段一致的速度。在第18—26 个小节时,织体有了新的变化,左右手继续做同样的分解和弦,两个小节之后,音调会发生变化,但音调与织体没有任何变化。在演奏时,左手的力量会减弱,而在第二个音节中,右手的音量会比左手的音量大。在第26 节结束时,它在D 小调中的位置上停了下来。接着是27 小节的转调,从D 小调变成了A 小调,音型与开头一模一样,但这一次,左手先进入,右手交替,左手继续断开。到34 小节,用一个二分音符的长音辅以连音线。到第40 小节的八分音符时,以一种渐进式的感觉,慢慢地向上推进,在这里要控制自己的速度,弹奏的时候要模仿钢琴的弹奏,但是要轻盈一点,而左手的十六分音符要保持均匀,音质要饱满。从第42 个小节开始,继续前半段,然后是左手和右手的分解。第57 小节时,左手开始进行主奏,要注意控制低音的力量,同时,右手的十六分音符也要保持流畅和有力。后面的两个小节速度变得缓慢,最终以一个主和弦结尾。

(二)赋格

第一个是以正面的三重奏为开头,随后的很多作品中也有很多次这样的设计;二是第七节中的对位声。掌握了题目的多少,便能决定以后的训练程度,因此要深入表达主题,如第一至第三部分。呈现部分为1—8 个小节,在第1 小节中,首先要展示主题动机,它由四个三连音组成,接着是八个音节,这样的变化是整个赋格曲的基本形态。这种形式在变化的过程中操作难度较大,要把握好节奏,演奏时要有唱腔,要保证连贯、流畅,力量要跟上。在第3 节中,主体发生了变化,从调性到a 小调,织体、节奏、音型都保持不变,此时以左手为对题,以十六分音符的形式顺利地完成演奏。在第5 节有一个过渡,在第6 节也会有主题,主题也要清晰流畅。在第7 节中,中音部被视为一种新的激励。为了强调音阶的改变,在7—9 小节中加入了模进,共计四个音阶,但都是在不同的音部,提高了对白的效果。在演奏时,也要着重强调模进的音色,以完成整体的对白效果。

在第十节的左手演奏部分,有一种虚幻的重现,其存在像是一种引导,它会将声音带到另一个音节的高音部分,重现整个主题。在12、13 小节的过渡之后,14 小节的中音部分再次呈现动机,17 小节的中间部分呈现了完全的主部主题。从18 个小节开始,主题曲和反题曲的重叠是一个过渡,也可以是一个插曲。目前的演奏重点是三个音节的连贯处理,其中八分音被省去。21—24 小节的第二个主题动机与7—9 小节一样,随后25 小节又出现了一个简短的主题激励,而后面两个小节由于十六分音的密度和一些主题的加入,使结尾更具层次感。在弹奏时,右手要先将中音和高音串联起来,这是右手的练习;到了最后,整个赋格曲在变弱和变缓的时候,左手和右手都会回到D小调上。从总体上看,它的主题和对题都很丰富,结构和韵律也比较复杂,与前奏曲相比难度较大,特别是在演奏过程中,要注重乐曲的整体流畅性、连贯性和力度的变化。三个声部的配合也要有所讲究,中、高声部经常以主旋律为主,低音部要与两部声部相互呼应,既要突出主旋律,又要兼顾声部线条的均衡。因此,在练习时仍应先将各个声部的音色线条整理好,分别练习各个声部,不要只顾着主调,忽视其他部分,从而达到完成整体音效的目的。

三、《法国组曲》BWV816 演奏分析

阿勒曼德舞曲源于德国舞蹈,四四拍,节奏较弱,大部分节奏适中,节奏感强烈,经常作为“前奏曲”。这支阿勒曼德舞曲是G 大调的,歌唱性较强,琶音型的排列使乐声连绵不绝。演奏时要控制速度,不要过快,最好是每分钟69 拍。

库朗特原本的意思是“奔跑”,库朗特被分为“法国古兰特”和“意大利古兰特”。法国库朗特有三、六、四拍;意大利风格的库朗特有三、四、三八拍。法国库朗特的风格更加高雅,意大利风格的库朗特风格更加热烈。《法国组曲》BWV816 是一支意式库朗特舞蹈,三、四拍,节奏很快。曲调的主题如喷泉般倾泻而下。和阿勒曼德的乐曲相比,库朗特的乐曲更加直接和清晰,最好以126 拍/分钟的速度来弹奏。

萨拉班德舞曲最早发源于波斯,广泛流行于西班牙。西班牙语中Sara 是神圣的意思,bande 是行进,也就是“神圣的进行”。萨拉班德舞曲风格庄重,节奏缓慢,以三拍为基础,以强拍开头,乐句的重音往往集中于二、三拍。《萨拉班德》是法国系列乐曲中最有意义的一部,它仿佛一个老人在慢慢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呼吸悠长,富有节奏感,但与阿勒曼德的节奏不同,它的声音很重。这首曲子装饰性较强,推荐使用54 拍子/分钟。

加伏特舞曲是法国民间舞蹈,后又传入法国宫廷,它结构平衡,舞步整齐,深受贵族们的欢迎。舞蹈的平淡个性使得它的舞曲节奏处于“中速”。卢梭在《音乐辞典》中提到,加伏特的节奏可以快也可以慢,但是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加伏特舞曲是组合奏,是许多钢琴教材中的代表曲目。它是一首二拍的舞曲,舞蹈性较强,听众可以随之起舞。舞曲中的音乐意象描绘了一个强壮的小伙子跳舞的场景。拍子之间的强弱交替与法国宫廷舞蹈中“起”和“落”的舞步相似,舞曲要稳定,速度不能太快,最好是76 拍/分钟。

Bourree 是17 世纪流行于法国农民之间的一种舞蹈,后来被贵族们引入了宫廷。满足、愉悦、轻松和舒适是芭蕾舞最主要的特点。这是一支二二拍的舞曲,与加伏特相比,它更加轻快,也更加宏大。如果说第一首舞蹈是一个年轻人的舞蹈,那么这首舞蹈就是一个少女的舞蹈,更加活泼与灵动。这支舞蹈是整个组曲中最轻快的一支,推荐以90 拍/分钟的速度演奏。

四、复调作品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平均律钢琴曲集》

《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存在多声部的复调,在练习时要注意各个声部之间的关系,掌握各个声部的音色强度和层次。首先要确定作品的主题,主题句一般出现在作品开头,然后再加入到每一个音节的不同音节中,不管是什么音节,都要在练习的时候将主题句与其他音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凸显主题。在练习中,可以先进行分声训练,调整好各个音段的旋律线,再进行双手练习。不能把两只手都从头到尾都练一遍,如此非但没有效果,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可以选择比较复杂的乐句,反复练习。三个以上的多音段,可以选择两个不同的音段进行组合,在练习中要仔细聆听各个音节的音色,使每一个音节都能被清晰、完整地演奏出来。

(二)琴键

弹奏时要尽量模仿古琴的音质。在练习时,手臂应尽量静止,用前臂和手腕来控制手指,同时手指也不能太高,特别是在弹奏时,不能用手去敲钢琴。四个或更长时间的音符应该是断奏,并且要注意时间问题,更多用连奏来演奏十六个或多个音阶的长串。当然,按键的操作也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节奏、音型和织体的变化来进行变化。

(三)力量

现代钢琴在弹奏时,可以调整弹奏力度,如从pp到fff。而巴洛克时期,古琴音质和时代的特殊原因使钢琴的弹奏力度不能发生大幅度变化,巴赫的复调按键力量也是一样的,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其中音乐快慢是影响音乐风格的关键,巴洛克时代的音乐更严谨和古板,没有太多变化,而巴赫的平均律则更需要稳定的节奏。但某些谱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变化,例如,本篇平均律的前奏曲和赋格曲末尾的速度都有逐渐放慢的趋势;《前奏曲与赋格BWV847》的赋格曲,在结尾处,先是放慢,再放慢,再放慢,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节奏,使作品的表现更加自然、丰富。

(四)踏板

复调中踏板的使用较少,多用于个人保留音,注意不能踩得过多或过深。当演奏多个部分时,可以不时地利用踏板来完善声音。但注意不要过度地使用踏板,以免演奏出现杂乱无章、效果模糊、音质不清楚、缺少原本的线条等问题。在踩踏板时,要多倾听,在保证声音清晰度的基础上,小心地踩踏踏板,这样才能达到更好、更完整的效果。

(五)声调

颤音、上波音、滑音等是复调作品中常用的装饰音。装饰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钢琴乐器的缺陷,提升演奏效果,使音乐表现更加生动多彩。它的弹奏形式也各不相同,如颤音、波音。在不同的乐曲中,弹奏的节拍也各不相同,如这个平调的赋格,最后以波音慢速结尾,音符的时间值都是固定的,但前奏却是快速、果断地弹出;现代钢琴在演奏这些装饰音时,要尽量与钢琴的声音协调一致。

巴赫的复调音乐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演奏者在演奏时不但要注重技巧,还要能从巴赫的音乐中感受到他想传达的情绪。通过实践与掌握《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作品,一方面可以了解它的结构和特征;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把握各种层次、触键、指法、音色,为今后接触更多多声部作品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赋格前奏曲舞曲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冬的舞曲
瑶族舞曲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钢琴前奏曲
烂漫舞曲
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