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桄榔的研究概况

2023-11-25柳定定宁夏刘华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柳定定 宁夏 刘华石

【摘要】桄榔为我国南方民间传统药用植物,具有活血祛瘀、止痛和消食破积的功效,民间多用于风湿性骨痛、神经性疼痛和食欲不振等。随着中医药领域的兴起及科技的进步,对桄榔的药用价值不断深入,其开发利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掌握桄榔子的研究现状,文章对桄榔悠久历史、形态产地、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桄榔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桄榔;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桄榔子;桄榔粉

【中图分类号】R281.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3)21-0084-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3.21.zgmzmjyyzz202318017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Arenga Westerhoutii GriffithLIU DingdingNING Xia LIU Huashi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36,ChinaAbstract:As a traditional folk medicinal plant in the south of China, Arenga Westerhoutii has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moving blood stasis, relieving pain, and eliminating food accumulation. It is commonly used for rheumatic bone pain, neuropathic pain, anorexia, etc. With the rise of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medicinal value of Campanula officinalis has been deepened,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frui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ts long history, morphology, orig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medicinal value.

Keywords:Arenga Westerhoutii Griffith;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Test Nut;Fenugreek Powder

桄榔(Arenga westerhoutii Griffith),属棕榈科桄榔属植物,又称南椰、莎木、面木,为我国南方民间传统常用药物,历代本草及多地植物志均有记载。近年来,有关桄榔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桄榔不仅具有中药的药用价值,还有食用价值与观赏价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植物。

目前,国内外对桄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桄榔子和桄榔粉的藥用与食用价值方面,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较少,对其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桄榔的开发利用研究,本文对其最新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桄榔悠久历史、形态产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等方面,探讨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1悠久历史

桄榔始载于《后汉书》“句町县有桄榔木,可以为面,百姓资之”[1]。在我国的诸多古籍文献中,都有桄榔及其药效的记载。《本草纲目》《本草拾遗》《八郡治》等均有桄榔名称与形状的记载,不同的文献古籍对桄榔的名称、形态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桄榔子与砂糖椰子极易混淆,有文献将砂糖椰子作为桄榔的别称,实际两者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如羽片、果实和雄蕊数等皆有差异,并在一些文献中记载有砂糖椰子学名为Arenga pinnata(Wurmb.)Merr.,桄榔为Arenga westerhoutii Griffith,《中国植物志》一书中也已将桄榔的最新接受名修订为Arenga westerhoutii[2]。因此,桄榔与砂糖椰子并非同一种植物,查阅文献时应加以区分两者,避免混淆。从古至今对桄榔药效功能的记载及应用主要集中在桄榔粉和桄榔子两部分。桄榔粉是取桄榔树髓心粉碎后经反复洗脱得到的一种淀粉,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物质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桄榔粉药用的记载最早见于《海药本草》,其中记载:“作饼炙食,补益虚赢乏损、腰脚无力,久服轻身辟谷。”[3]桄榔粉性寒、味甘甜,具有清肺解毒、止渴生津、消毒去炎多种功效,对伤寒、痢疾、中暑、腹泻、便血、咽喉炎、疮肿痛和小儿疳积等多种疾病颇有成效[4],《本草纲目》也记载了其药效作用,与前古籍相差无几。古籍记载的“蜀中有树名桄榔,皮里出屑如面,用作饼食,谓之桄榔面”、“自梁水、兴古、西平三郡少谷,有桄榔木可以作面,以牛酥酪食之,人民资以为粮”则表明桄榔粉在我国有着悠久得食用历史[5]。桄榔子为桄榔植物的干燥果实,其药效功能在《开宝本草》与《本草汇言》中记“主宿血”“破宿血、积血。磨汁治妇人产后儿枕血瘕诸疼,及心胃寒疼”,具有活血祛瘀、消食化积以及止痛的功能,常用来治疗妇女血脉阻滞之月经不调、经行不畅、小腹胀痛、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食积不化、消化不良、脘腹寒痛等诸多病症[6]。在我国及东南亚国家民间多用桄榔子泡酒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骨痛劲椎病、全身关节酸痛。桄榔子的种子和果肉有毒,经炮制后可减毒至无毒[7]。

2桄榔形态、产地

桄榔,乔木状植物,茎干粗壮,可高达10米以上,并有分散的环状叶痕。多枚叶簇生生着在茎顶端,羽状全裂,羽片呈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的排列成2列,叶鞘有黑色的网状纤维和针刺状纤维(如图1-A所示)。花序腋生,从上到下有几个花序,当最低花序的果实成熟时,植株就会死亡。雌花与雄花的花萼、花瓣均为3片,雄花更大,且有100多枚雄蕊。果实为灰褐色并具有三棱的近球状物(如图1-B所示),其顶端有凹陷,未成熟的果实干燥后呈黑色。每颗果实共有3粒种子,形状为卵状三棱形,表皮呈黑色,悬胚乳均匀,胚背生(如图1-C所示)。通常花期在6月,果实约在开花后2~3年时间方成熟[8]。

桄榔是一种热带和南亚热带常见的常绿乔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海南、广东、台湾等地,另在等东南亚国家如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以及中南半岛一带至澳大利亚均有产[9]。

3化学成分

目前对桄榔研究报道较少,但黑龙江中医药科学院中药团队此前对桄榔的果实桄榔子进行了许多研究,刘吉飞等[10]对桄榔子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从桄榔子中分离得到了3种新化合物,并将其命名为arenterpenoid A(1)、arenterpenoid B(2)、arenterpenoid C(3),化学结构分别如图2中A、B、C所示。刘吉飞、霍金海等[11-13]先后从桄榔属植物中分离出毛蕊异黄酮苷(4)、2,4,4′-三羟基查耳酮(5)、大豆苷(6)、新落新妇苷(7)、染料木黄酮(8)、甘草苷(9)、染料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异甘草甙(11)、新异甘草苷(12)、7-O-primverosylformononetin(13)、甘草素(14)、异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15)、乙基-O-β-D-吡喃木糖苷(16)、丁基-β-D-木糖苷(17)乙基-α-D-呋喃阿拉伯糖苷(18)、正丁基-O-β-D-呋喃果糖苷(19)、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20)、Portulasoid(21)、咖啡酸(22)、苦碟子素B(23)、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酸(24)、咖啡酸乙酯(25)、芥子酸(26)、3-(3,4-二羟基苯基)丙烯酸-(E)-2-羟丙基酯(27)、(E)-3-(3,4-二羟基苯基)丙烯酸丁酯(28)、丁香酸(29)、4-O-咖啡酰莽草酸(30)、5-O-咖啡酰莽草酸(3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2)、邻苯二甲酸(2,5-二甲基己基)二酯(33)、2-(2-乙基己基)苯-1,2-二羧酸(34)、2-O-丁基-1-O-(2‘-乙基己基)苯-1,8-二羧酸酯(35)。其中(1)~(3)为二萜类化合物,(4)~(15)为黄酮类化合物,(16)~(21)为糖苷类化合物,(22)~(28)为苯丙素类化合物,(29)~(31)为有机酸类化合物,(32)~(35)为其他类,以上各类化合物皆首次于桄榔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研究[14-16]发现桄榔粉中含有Ca、Mg、Zn、Fe、Se、Mo、Cr、Cu、As、Li、Hg、Pb、Ni、Bi、Sr、Cd等多种无机元素。韦燕燕等[17]利用微波消解-ICP-MS法发现桄榔粉中Mg、Zn、Fe、Al、Ti含量均大于1.0 mg/kg,Cr、Mn、Cu、Ba、Se含量于0.1~1.0 mg/kg之间。

4药理作用

西医学对桄榔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桄榔子的镇痛、抗炎和桄榔粉的抗衰老和保健作用,与古籍记载的药效一致。

4.1镇痛作用桄榔子因其明显的镇痛作用在民间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疼痛。李凤金等[18]研究桄榔子经渗漉得到的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发现桄榔子醇提物可显著减少化学刺激疼痛模型的扭体次数;可提高热刺激疼痛模型小鼠的痛阈值,而给药90 min后各组小鼠的舔爪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桄榔子醇提物的镇痛作用显著,但起效时间短;通过福尔马林致痛实验发现该醇提物可明显缩短小鼠两个时间段的舔爪时间,对第二时间段的缩短时间较第一时间段更明显,表明其外周镇痛活性强于中枢镇痛活性,且外周镇痛活性的效果与非甾体抗炎药洛索洛芬强度相当。但其镇痛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4.2抗炎作用桄榔子醇提物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弗式佐剂所致小鼠足肿胀的肿胀度,显示桄榔子醇提物较强的抗炎作用,且对于慢性炎症的抑制效果更强[19]。李凤金等[20]通过建立酵母多糖诱导的急性腹膜炎小鼠模型,研究桄榔醇提物的抗炎作用,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体内的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白细胞数量、MPO含量明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OD值也有降低,并且小鼠体内IL-10的含量明显升高,表明桄榔子有显著抗炎作用。此外,研究[21]发现桄榔子醇提物可增加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脾脏组织中的蛋白RORγt、GATA-3的表达、而抑制T-bet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显示给药组可降低大鼠血清中IL-17A、TNF-α、IFN-γ的含量,增加IL-4、IL-10含量;从大鼠的病理结构可以看到高剂量组的炎性细胞浸润(如图3-A所示)和出血点现象基本消失(如图3-B所示),而软骨细胞、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排列(如图3-C所示),提示桄榔子醇提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4.3抗衰老作用郭松超等[22]发现食用主食20%左右的桄榔粉可表现出提高老龄小鼠的体内SOD活力,降低老龄鼠体内LPO水平及细胞内Lip的含量,提高Hyp的含量,提高老龄鼠对环境因素改变的应激能力,显现出较好的抗衰老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富含的多种无机微量元素增强了抗氧化能力。

5桄榔的其他应用

5.1食用价值桄榔粉多产于夏季,盛产于广西,尤以龙州县的质量最佳,龙州桄榔粉与桂林马蹄粉、贵县大红藕粉和平乐百合粉被誉为广西饮誉国内外的四大传统名粉。桄榔粉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药材,在食疗、保健方面同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桄榔粉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以及锌、铁、钙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祛湿、滋补的功效[23-25],口感鲜美爽口,香滑清甜,民间多用开水冲服,或制作各种美味糕点和面食,常用做早餐、宵夜充饥,食用十分方便;且凭着低脂肪,低热量、含钙量高的眾多优点,成为了现代人们理想的野生纯天然营养食品[26]。此外,桄榔花序的汁液可以用来熬制成糖和酿造美酒;幼嫩茎尖为一种常见的食用蔬菜;幼嫩的种子胚乳还可以煮成蜜饯以供食用[27]。

5.2观赏作用桄榔树木高大笔直,形态优美,线性或披针状的羽片极具美感,可种植在街道、广场、风景区、庭院作为观赏植物,美化环境。在海南、广西和广东等地便有人将桄榔树作为园林景观植物种植于公园、风景区内供人们观赏[28]。

5.3其他作用此外,桄榔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利用价值,桄榔树的叶鞘纤维柔韧,可用来制作船缆和各种绳索;茎干质地坚硬可制作成箭头、锄头、棋盘、曲尺和轿杆等多种木制品[29]。

6结语与展望

桄榔作为一种民间用药,已有近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我国广西、云南、广东及东南亚等国家资源丰富,现代研究表明桄榔子有明显的镇痛抗炎药理活性;桄榔粉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药材,有广泛的食用与药用研究,且桄榔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药用植物。因此,桄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药材分布范围的局限性,缺乏临床应用实例,以及未被《中国药典》收录的缘由,未能被人们广泛认知和应用。现有桄榔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部分研究,但在镇痛、抗炎的药理研究中仅是证明桄榔子具有该药理活性,其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却尚不明确,对其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缺乏持续性和先进性,不利于桄榔的开发与推广。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民间或民族药材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者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历代本草和民间验方偏方中桄榔的挖掘与整理,开展药效物质或药用部位、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药理和体内代谢研究,推动临床药理应用,为桄榔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桄榔的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M].上海:中华书局,1922.

[2]王勇进,廖启炓.棕榈科植物桄榔学名的订正[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3):93.

[3]名特优农产品展台[J].农家之友,2011(10):64.

[4]莫小曼.奇异食品[J].中国食品,2000(7):40.

[5]赵乃蓉.手工艺里的生态智慧[D].南寧:广西民族大学,2013.

[6]胡振兴,杨洋,袁经权,等.桄榔本草考证[J].中药材,2014,37(12):2300-2303.

[7]郑信.桄榔树[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5(1):68.

[8]裴盛基,陈三阳.中国植物志·第13(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08-113.

[9]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9-72.

[10]LIU J F,HUO J H,WANG C,et al.New diterpenes from Arenga pinnata (Wurmb.) Merr.fruits[J].Molecules,2018,24(1):24010087.

[11]刘吉飞,王昶,霍金海,等.桄榔子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8,41(11):2320-2322.

[12]霍金海,刘吉飞,王昶,等.桄榔子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中药材,2021,44(2):339-342.

[13]霍金海,刘吉飞,王昶,等.桄榔子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J].广西植物,2021,41(11):1855-1861.

[14]吴颖珍.桄榔粉化学成分的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178-179.

[15]吴霞,蒋天成.微波消解样品ICP-AES同时测定桄榔粉中的锌、铁、钙、镁、锰、铜、钾和钠[J].光谱实验室,2012,29(3):1365-1369.

[16]赵汉民,梁春英,黄艳玲,等.桄榔粉中金属元素成分研究[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79-80.

[17]韦燕燕,蒙舒婷,张海霞.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桄榔粉中多种元素[J].食品工业,2020,41(10):310-313.

[18]LI F J,HUO J H,ZHUANG Y,et al.Anti-nocicep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the ethanol extract of Arenga pinnata (Wurmb) Merr. fruit[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20(248):112349.

[19]李凤金,王博,霍金海,等.桄榔子醇提物对小鼠/大鼠的镇痛、抗炎作用[J].中国药房,2019,30(1):59-63.

[20]李凤金,王博,霍金海,等.桄榔子醇提物对急性腹膜炎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房,2018,29(23):3217-3221.

[21]李凤金,霍金海,王伟明.桄榔子醇提物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37(4):72-79.

[22]郭松超,孙斌,郑艳燕,等.桄榔粉对老龄小鼠机能的改善作用[J].营养学报,1998,20(1):96-98.

[23]黄艺媛,段梦雯,卢蓓蓓,等.桄榔粉的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J].轻工科技,2019,35(5):6-7.

[24]吴颖珍.桄榔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1.

[25]沈钟苏,陈全斌,陈定奔,等.桄榔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J].食品科学,2004(9):46-49.

[26]张若杰.广西龙州县特色食品赤桄榔粉营养成分分析[J].大众科技,2017(10):22-23.

[27]赵乃蓉,秦红增,黄世杰.从藏粮于山到养生食品:中越边境水口桄榔粉的生态智慧研究[J].科学与社会,2013,3(4):81-93.

[28]刘连军,黎萍.广西龙州县桄榔树的发展前景[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6-7,17.

[29]葛威.桄榔在华南民族中的利用考略[J].农业考古,2015(6):253-259.

(收稿日期:2023-01-17编辑:杜玲玉珊)

猜你喜欢

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板栗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壮药积雪草主要化学成分及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山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九龙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