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商平台赋能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实证研究
——基于广东省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

2023-11-25陈彩怡卢韬烨

活力 2023年18期
关键词:创业者经验电商

陈彩怡 卢韬烨

(广州大学,广州 510006)

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期许与厚望,不断转化为帮助青年追梦圆梦的切实举措。为推动青年创业,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2023 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将牵头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等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机构改革伴随中国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彰显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

随着网络上“新农人”的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逃离“内卷”的大城市,探索自己的创业之路。对于大学生返乡创业之势,国家乡村振兴局表示,对有创业意愿的年轻人,按规定落实创业就业支持政策,把他们培养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此外,迅速发展的自媒体行业和电商平台也不断赋能乡村基础建设和数字转型。例如,拼多多推行的“农地云拼”和“家乡好物直播”计划,也为青年人才返乡电商创业提供了平台。返乡电商创业成为大学生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自身和家乡解决就业难题的机遇。但目前,返乡人才的结构及其能力与推动高质量乡村现代化的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大学生有效参与返乡电商创业实践意愿进行合理的测度,找到影响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的主要因素,探究如何调整返乡电商创业支持体系,优化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的路径,成为当下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广东省为调研地,结合大湾区战略规划,针对大湾区9 市及茂名市、汕尾市部分村镇,进行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意愿的抽样调研。针对其中的问题,为拓宽就业空间提供新思路,还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乡村振兴的力量,持续乡村振兴进程。在此基础上,以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解决方案,为广东省大湾区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供新路径。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本文参考张立新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推动因素分析,选定推-拉-锚定(push-pull-mooring, PPM)理论框架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方面进行研究。其中,推动因素为城市成本;拉动因素为乡土情怀;锚定因素包括先前创业经验和主观规范。

(二)研究假设

1.推动因素

推动因素主要是指推动大学生离开城市回到乡村的负面因素。在本文研究中,推动因素为城市创业成本。基于规避风险的心理,大学生在创业与就业之间会进行成本的考量,是否选择创业的关键在于,创业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否超过潜在的选择冲突带来的成本。创业成本是信用记录较弱且储蓄较少的大学生在尝试创业时经常面临的短期困难,对创业成本的考量会导致创业减少,或者延迟创业。鲍新中等学者将创业成本分为生活成本、运营成本、研发成本、融资成本、环境成本和失败成本六个方面,其中生活成本、运营成本,研发成本为显性成本,融资成本、环境成本和失败成本为隐性成本。在中国大规模的城乡移民背景下,学者发现在创业中存在外来移民偏见(EMB)的现象,这无疑加大了农村大学生城市创业的隐性成本,使之增加回乡创业的可能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大学生而言,返乡创业还面临着机会成本。大学生院校所在城市资源相对优质,对各种资源机会成本的考量会降低个体就地创业的意愿。相比之下,返乡创业所面临的机会成本较小,有资源的人更容易意识到创业机会。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1——城市创业成本对大学生返乡开展农村电商创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2.锚定因素

锚定因素主要是指促进或者抑制返乡居民开展农村电商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的锚定因素包括先前的创业经验和主观规范。

(1)先前创业经验

先前经验与创业者先前的经历有密切联系,先前经验是创业者在先前经历中所积累的一种内化的潜在的缄默知识,创业者学习与吸收先前经历中的信息,进而转化为创业者的知识与技能。在先前经验的影响下,创业者识别和开发机会的能力,处理创业中所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的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造成了具有不同先前经验的创业者表现出不同创业能力水平的结果。有学者提出,先前工作经验包括创业经验、职能经验和行业经验,其中有无创业经验对创业绩效影响最大,其次行业经验对创业绩效也有着明显的影响,职能经验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偏小。研究创业经验对于返乡务工的推动作用中,有人提出在新企业成立之前,先前经验通过影响个体认知而对创业者的创业行为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创业企业的生存与成长。有学者研究得出,创业者的先前经验能够帮助创业者获得创业需要的资源,从而提高创业企业的效率和能力。研究表明,创业者所具有的先前创业经验对拉动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意愿具有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2——先前创业经验对大学生返乡开展电商创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2)主观规范

过去的文献表明,内在动机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受到外在动机的影响。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大学生对是否开展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它是创业行为的起点与原动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意向能够有效引导其创业行为。因此,主观规范可能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及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有人对美国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主观规范对自我就业意向有正向影响。通过使用乌干达的大学生样本,有学者确定,主观规范对创业意向有积极影响。有人关注了尼日利亚的一个女学生样本,并指出主观规范对创业意向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3——主观规范对大学生返乡开展农村电商创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3.拉动因素

拉动因素主要是指农村地区对大学生开展返乡电商创业的有利因素。本文的拉动因素为乡土情怀。乡土情怀是个人对乡村的眷念及认同感与责任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向上的精神力量,乡土情怀最本质的内容是对乡村的热爱之情。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乡土文化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转变观念,从对乡村文化的忽视到慢慢认同乡土文化。大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及自身的奉献精神是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4——乡土情怀对大学生返乡开展电商创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二、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通径分析模型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根据PPM 模型,本文将各子因素绘制通径分析路径图,如图1所示。

图1 通径分析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中有两个假设得到了支持,即主观规范、先前创业经验等锚定因素对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意愿呈正显著效应。同时,对于通径分析的其他系数,如表1 所示。

表1 模型其他系数及显著性水平

城市创业成本对大学生返乡开展农村电商创业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本文的假设符号相反。一方面,正如前文假设所述,返乡创业还面临着机会成本。大学生院校所在城市资源相对优质,对各种资源机会成本的考量会降低个体就地创业的意愿。这可能反向证明了是大学生考虑的机会成本超过了外来移民偏见(EMB)。另一方面,城市创业成本与农村创业成本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谢剑锋等在基于居民居住成本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中发现,城市居民生活成本与农村居民生活成本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此相类似的,城市创业成本越高,往往同时也会伴随着农村创业成本越高,因此降低了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的意愿。

乡土情怀对大学生返乡开展农村电商创业不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这与刘甲坤的研究矛盾。一个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对城市归属感较高,赵春晓的调查发现,对城市的归属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从而留住更多的本地大学生。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就业观念并没有完全跟上形势的转变,大部分毕业生希望找到稳定、收入高、地域好、能发挥专长的岗位,对经济落后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太愿意去,自主创业意识不强。

三、提高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意愿的“五力”协同模式

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提高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意愿的“五力”协同模式,分别为政府、企业、研究院、学校及大学生主体层面。

(一)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作为职能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其管理职能与管理效率,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资源整合和力量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坚持群众路线,提升为创业者的办事效率。其次,政府应该关注政策帮扶的连贯性,注重对创业者的长期支持而非短期帮扶。再次,政府应以其公信力为担保,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设立扶持青年创业专项基金,鼓励银行机构制定差异化的信用贷款政策,推出“返乡创业贷”等普惠小微信贷产品,解决大学生创业时面临的资金困难。最后,应该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各项政策更好地走入农村,走入创业者的心中。

(二)企业提供实践机会

企业不仅应该关注自己的经济效益,更应该注意社会效益,各大企业特别是乡村企业,应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身的价值。对于已经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各企业可以积极分享其创业经验,与其开展合作,同时应该适度让利给返乡创业者,做到良性发展、合作共赢。而对于缺乏经验的“预创业者”,企业可以为其提供工作岗位,让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减少试错成本。同时,企业也可积极与学校、研究院等组织共享部分数据,合作共赢,与学校合作开展创业培训,储备人才。为研究院提供营业数据,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学术研究,研究院也可反哺企业,为其提供专业的数据报告,帮助企业决策运营。

(三)研究院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院作为拥有高新技术及优秀人才的组织,应该充分利用平台及资源优势,如电子商务研究院应该向返乡电商创业者提供及时、深度、有前瞻性的电子商务资讯、研究报告、案例解析、趋势分析等价值内容,为市场做规范,为行业立标准,正向引导电商行业发展。同时,研究院的学者也应该与学生、创业者共同合作,深入乡村调研,推动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如通过“乡村特派员”等活动实地调查研究,对行业瓶颈问题问诊,以调查报告方式告知创业者,为其提供专业的数据分析与支持。

(四)学校加强创业培训

根据实地调研及问卷数据分析,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很少接触到专业的创业培训,即使接受了培训,也只是浅尝即止。大学作为塑造人才最重要的基地之一,不应只关注专业知识与理论,更应该增设更多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创业培训。同时,应积极组织各项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志愿助农”“创业实操”等活动,让大学生尽可能多地“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最后,学校也应发挥其“育人”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鼓励大学生更多地回报社会、勇于创新,在乡村大展抱负。

(五)大学生提升自身素养

作为进行返乡创业的主体,大学生的自我素养才是创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创业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久的经验积累及自我素养的提升。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丰富自身经验,同时结交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同路人”。面对学校种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该做到有选择地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如利用“三下乡活动”深入乡村地区调研实地情况,利用“挑战杯”“攀登计划”等活动推动自身成果转化,实现创业“快人一步”。最后,大学生应该培养出“耐心、勇敢、奉献”的品质,积极面对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对于出现的机遇要勇敢尝试,在创业途中也应该具有奉献精神,回报乡村,回报社会。

猜你喜欢

创业者经验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