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11-25安国军韦忠辉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天祝菌种食用菌

安国军 韦忠辉

(1 中共天祝县委党校 甘肃 天祝 733000; 2 天祝县农业农村局 甘肃 天祝 733000)

近年来,天祝县深入学习贯彻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依据农业优先型和生态功能型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天祝县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和区位优势,坚持以工业化发展导向,抓住“错峰头”机遇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推进食用菌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 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1.1 区域优势。①气候优势明显。天祝县海拔在2 040 ~4 874 m,年降水量407.4 mm,土壤以栗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酸碱适度,环境无污染,全年日照时数4 434 h,4 ~9 月份平均温度在12 ℃左右,水土光热气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适合香菇、滑子菇、金耳、羊肚菌、赤松茸等中低温型食用菌种植,是全国范围内生产各种中低温型食用菌产品的理想地之一。②交通十分便利。天祝县境内连霍高速(G30)、兰新铁路、 312 国道由东向西横穿全境,县城距省城兰州120 km,距中川机场100 km,距武威135 km,有利于食用菌原材料采购和食用菌产品迅速走向国内外市场。省内麸皮、木屑、棉籽壳、秸秆、牛羊粪等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新疆棉籽壳等原材料运输成本低,有利于控制经营成本。③“错峰头”优势显著。天祝食用菌产业与南方部分地区食用菌产业形成明显的产出时间差,有效填补了南方市场的季节性产品空白,气温、光照、土壤、降水等优势条件,增加了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错峰头”机遇优势,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1.2 产业规模。天祝县近几年规划建设了一批食用菌产业园,天祝县松山镇臣祥滑子菇产业园、天祝县松山镇天沪香菇双创产业园等5 个规模性的食用菌产业园发展势头较好。同时依托天沪、臣祥等重点龙头企业,搭建了“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成立“天祝县高原食用菌研究院”,建成高标准实验室、食用菌展厅、培训中心、示范基地,组建“研究院+科研院所+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食用菌科研模式。2021 年全县食用菌袋栽3 086 万袋、畦栽30 万m2,产量25 953 t,产值达26 779 万元,以天祝县南阳山为辐射中心,带动哈溪镇、华藏寺镇、西大滩镇、朵什镇、祁连镇等乡镇形成了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布局。

1.3 经济效益。天祝县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建立了联农带农模式。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和技术优势,把适合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的食用菌制棒环节集中到龙头企业[1],为部分地区种植户提供优质的食用菌菌棒,把相对技术要求较低、用工时间多的出菇环节交由种植户或集体实施完成,工厂企业通过订单收购的方式销售种植户的食用菌产品,以此带动食用菌产业实现抱团发展。目前已注册“吟雪鲜”、“圣雪臣祥”、“仙菇你好”等食用菌商标,申报食用菌“三品一标”8 个,“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3 个(“圣雪臣祥”、“吟雪鲜”、“吉香茸”)。全县食用菌栽培品种发展到11 个,主要有香菇、滑子菇、羊肚菌、海鲜菇、秀珍菇、赤松茸、金耳、白参菌等,食用菌品种从过去的单一结构向现在的市场化、多样化、高端化、珍稀化发展。2022 年带动全县4 386 户1.75 万人发展食用菌产业,户均增收2.5 万元,人均增收6 250 元。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帮扶由过去的“输血式扶贫”到现在的“造血式扶贫”的成功蜕变,助力了乡村振兴的实现。

2 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链延伸有短板,深加工能力不足。目前天祝县食用菌产业输出大部分以采摘鲜食或机械烘干为主,食用菌产业链延伸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加工方式较简单。现有的食用菌加工方式以即采即食、简易冷藏保鲜和少量烘干为主,缺乏技术化、智能化的深加工产业链,整体食用菌深加工产业发展缓慢。二是品牌知名度不大。尽管食用菌产业规模发展速度快,但在品牌打造上缺乏有效措施,现有的“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金字招牌、“天祝原生”区域公共品牌、“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知名度低,品牌影响力不大。三是食用菌产业附加不高。未深度挖掘食用菌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产业链延伸上的文化效益作用发挥较少。

2.2 产业集中化程度有差距,质量参差不齐。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存在菌菇生产管理相对集中、产后销售和深加工方面相对分散的情况,个别地区还处于分散销售的经营模式,由于食用菌品质参差不齐,导致市场价格高低不稳,生产销售环节难以形成规模化,导致天祝县的食用菌产品缺乏核心市场竞争力。

2.3 产业核心技术靠外引,技术有壁垒。一是食用菌龙头企业注重保护核心技术,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菌种培育、菌袋加工等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长期依靠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种植户自主经营能力弱。二是全县目前没有一家专业的食用菌一级菌种繁殖工厂,生产过程中所需菌种主要依靠引进原菌种后自己扩繁二级菌种、三级菌种。三是食用菌菌种引进仍是粗放式管理,从外面引进的菌种质量差参不齐,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长足发展。

2.4 产业经济效益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弱。天祝县发展食用菌产业主要利用“错峰头”机遇,而目前当地有关部门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及时,对产销市场风险研判能力不足,使得当种植户看到某种食用菌价格上涨时,就会多种植该品种的食用菌,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产业规模受市场行情波动大,价格走低时种植户承受的亏损较多。

3 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3.1 聚集优势力量,帮扶食用菌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加强统筹协调,优化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按照“县级统一领导、乡镇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县级部门需要整体谋划、统一部署,乡镇和企业分头实施、稳步推进。适当建立县级层面定期调度工作制度,专班跟进政策落实,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开展食用菌产销研判评估,为食用菌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和机制保障。二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对接,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级食用菌产业发展各项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确保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2],持续推动食用菌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三是大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种植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户多方聚力,深度推进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精细化发展[3],提升菌种生产、原料开发、食用菌加工、菌渣加工及配套服务业能力,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原绿色现代食用菌产销模式,力争将天祝县打造为中国西部食用菌产业的主产区。四是引导天祝县建立食用菌产销批发市场。搭建食用菌市场平台,让区域优势成为经济优势,帮助种植户创新营销方式,通过公众号营销、直播带货、参加特色节庆会展等多种形式,扩大产品销路。引导推动食用菌生产企业与冷链物流、综合批发、生鲜市场、食用菌连锁店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市场销售渠道。

3.2 统筹要素配置,加快食用菌产业园项目建设。一是以天祝县南阳山片万座食用菌大棚项目建设为基础,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天祝县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重点,加强食用菌品牌、菌糠利用、冷链设施、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加工水平、产业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二是持续增强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引进一批全国优质的食用菌企业在已有的食用菌产业园落户,建设一批食用菌精深加工厂,优化食用菌冻干加工、食用菌脆片、罐头精深(细)加工等生产线,通过“研究院+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和“订单+保单”的保障机制推进食用菌产业补齐规模种植、品牌建设、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短板,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加快推动农业从提质增效向高质高效转变。三是利用好天祝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原食用菌示范基地。力争把天祝县打造成西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加工基地和食用菌批发销售基地,推进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3.3 坚持科技引领,助推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一是着力提升天祝县食用菌研究院科研能力。以臣祥滑子菇、天沪双创香菇等现有的食用菌产业园为突破口,在食用菌产业研发环节加大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的支持力度,加大专项科研资金扶持,争取把食用菌试验研究工作列入政府重点科技项目。二是着力加强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开展食用菌技术试验研究,积极驯化野生山菌。把食用菌品种的母种生产试验作为重点工作,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和选育市场前景好的品种,不断提升食用菌产品的经济效益。三是积极组织全县食用菌技术专业人才成立技术团队,深入到现场进行食用菌产业技术推广与培训,加强对食用菌产业园及种植户的技术指导,有效解决农户不懂技术种不好、对接不了市场卖不了好价格和种植户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4]。

3.4 强化风险研判,抓牢食用菌市场发展趋势。一是利用全国食用菌市场信息化平台,积极对接国内国际市场信息平台,及时掌握产销变化,共享产业链信息。相关部门及龙头企业要加强对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风险预测和研判,形成相应的产业发展报告,给种植户提供可靠的种植信息,增强种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降低种植风险。二是借鉴并推行哈溪镇“土地流转、生产经营、务工就业、托管兜底”四种增收模式和“两单”保底、保本供菌双保障的举措,实现种植户的稳步增收,增强种植户积极性,让种植户敢于合作、敢于种植。三是扩大“互联网+食用菌”的信息交流渠道。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引导种植户强化食用菌市场的研判和预测,提高应对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四是搭建好优质种植户与食用菌企业合作盈利的平台,分散种植户的风险,打消种植户顾虑,实现部分种植户既挣工资又分红的双赢机制,广泛带动种植户通过种植食用菌实现增收致富。

3.5 充分挖掘潜力,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一是聚焦产业布局,拉长加工链,生产食用菌速食产品。食品菌既能加工成各类健康食品,又能通过提取生产出保健品、药品、洗化品等。瞄准精深加工这条产业链,推动食用菌深加工发展为一包零食、一罐饮料、一盒保健品,向健康领域跨界升级。二是聚焦产业发展趋势,探索开发药用菌种植。天祝县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力推进药用菌开发。从中医药经典配方中挖掘市场价值,探索药用菌的生物提取技术,开发食用菌保健药品。三是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天祝县尚无一家食用菌龙头企业实现自主繁育优质菌种,大部分食用菌企业按照“菌种靠外地引,菌棒靠小厂卖”的模式盈利,食用菌企业习惯把引进的菌种自己生产、自己加工、自己销售,导致全县出现菌种繁育混乱、菌种质量不高、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菌棒报废、减产、绝收等问题,使得种植户不敢大胆尝试新品种种植。要想彻底改变天祝县食用菌菌种繁育的尴尬局面,天祝县应该抓紧实施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专项行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县级部门拿出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项目资金,从核心技术研发、优化生产技术、培育优质企业等方面入手,技术研发部门应该主动作为,建立揭榜挂帅制度,把优质菌种培育作为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的重点突破口,努力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育种技术,实现制菌、育种、生产、加工、销售自主供应,鼓励支持食用菌生产企业积极对接市场,对应市场需求,积极宣传食用菌在食用、药用方面的独特价值,在食用菌的文化挖掘上面多做文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实现专业化研发、机械化生产、流程化培育、规模化加工、市场化销售,打造具有天祝特色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育、繁、产、销一体化菌业龙头企业。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充分利用“看的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把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天祝县的支柱产业,合力把天祝县打造成为“西部食用菌产业大县”,努力让种植户依靠食用菌种植实现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天祝菌种食用菌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精准扶贫与其实效性探析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扶贫实践为例
对天祝藏区推进双联行动纵深发展的思考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