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叶松毛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

2023-11-25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小陇山松毛虫落叶松

张 琪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调查规划院 甘肃 天水 741020)

落叶松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山西、陕西、河北及甘肃等多个省区。日本落叶松的树形比较高大、雄伟,树干笔直,是我国最早引进栽种,并经过遗传改良的一种外来树种,相比于我国本地生长的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的繁殖能力更强,并且这种树的开花结果时间较早,生长较快,树形良好,成材率较高,同时还具备了极强的抗性与适应性的优点。近几年,我国本地的长白落叶松及东北落叶松等树种的生长量远不及日本落叶松,因此,这种松树也逐渐成为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及南方亚高山地区的一种主要的栽培松树树种,同时是我国纸浆与建筑行业的重要材料,也是退耕还林与防护林等项目造林的主要树种。日本落叶松的栽培面积快速增长,但栽培树种单一,极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严重威胁,尤其是落叶松毛虫,该害虫是对落叶松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不仅会对小陇山林业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还会极大地损害林区的生态平衡。落叶松毛虫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而且繁殖能力、适应性都很强。

1 发生规律

落叶松毛虫灾害多发生于海拔200 m 以下、背风向阳、林地干燥、林分稀疏的7 年生以上的落叶松人工林。主要啃食落叶松的松叶,能够将整棵松树的所有针叶吃光,从远处看好像被火烧焦一样。成虫具备极强的趋光性,寿命可达4 ~15 d,一般在黄昏及晴朗天气的夜晚交尾或飞翔。松毛虫多栖息于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4 月中旬幼虫开始上树,初期只啃食芽苞,放叶后开始啃食全叶,6 月上、中旬幼虫成熟后在树枝、树干等部位结茧化蛹,6 月下旬成虫羽化,7 月上旬进入羽化旺盛期,成虫羽化后1 d 就可进行交尾,交尾后大多会飞往针叶茂盛的松树林中,将虫卵产于树冠中、下部外缘的针叶与枝梢上,卵块的排列比较零乱,每只雌蛾可产128 ~515 粒卵,虫卵经过12 ~15 d 孵化破壳,7 月中、下旬出现初孵幼虫,初孵幼虫具备群集性,稍微遇到一点惊扰就会吐丝下垂,2 龄幼虫逐渐分散啃食松针,直至9 月末,幼虫逐渐下树越冬。如果在多年时间内连续爆发落叶松毛虫灾害,那么会导致大量的树木死亡。

2 发生原因

2.1 气候因素。近几年,随着全球气温的明显回暖,其对各地的林区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冬季气温普遍较高,低温天气的持续时间较短,从而为一些害虫与病原菌的平稳越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量的病虫害得以存活,进而导致来年林区极易爆发大面积的病虫害。天水地区7 ~9 月份月平均降水量较充沛,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一些疾病的快速扩散与侵染;9 ~10 月份的温度较高,较干旱,为一些虫害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导致落叶松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并且病虫害的发生可持续至10 月份。

2.2 林相因素。在较大的面积内仅栽种日本落叶松,林区的层次结构过于单一,缺乏生物多样性,使得林区抗病虫害的能力普遍较弱,如果林区爆发了病虫害,再加上缺乏天敌的有效抑制,极易导致林区出现大面积的传播与感染。

2.3 树龄因素。一般情况,日本落叶松的轮伐期在25 年左右,而我国小陇山地区的日本落叶松的树龄普遍在30 年及以上,已经超出了最佳的轮伐期,落叶松的树上呈现老化的态势,松树的长势逐渐变弱,同时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通过调查发现,如果林区爆发严重的病虫害,那么树龄在30 ~50年的日本落叶松极易死亡。

2.4 栽植密度因素。日本落叶松属于一种高大的乔木,并且喜光,因此,日本落叶松的栽植密度通常在每公顷900 ~1 200 株。然而,我国的小陇山地区栽植的日本落叶松的密度却达到了每公顷1 300 ~1 400 株,栽植密度大,极易导致林中的空气流通与光照均较差,从而导致落叶松毛虫大量繁殖,会爆发严重的病虫害。

2.5 病虫害交替出现。近几年小陇山地区营造的日本落叶松林发生了严重的红腹叶蜂灾害,导致大量日本落叶松的针叶被啃食光,松树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使得松树的水分、养分的供给能力越来越弱,经过一段时间后,松树的树势逐渐衰弱,进而极易发生严重的病害。这种病害与虫害交替发生的情况导致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出现大面积的感染与死亡。

2.6 管理因素。小陇山林区中的日本落叶松经过自然整枝后,林区的管理人员并未及时将枯枝清理出去,尤其是一些病死的松树与遭受大雪压倒的树木没有二次清理,而这些树木也成为了一些病虫害传播的主要载体。栽植日本落叶松的地区土壤较为贫瘠,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施肥与管理,从而导致林区的土壤缺乏充足的养分,这样会对树势造成不良影响,使得大部分松树的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

3 防控策略

3.1 加强采种林的病虫害防控力度。第一,林区管理人员应当详细查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全面掌握采种基地的各个功能区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种质资源保育林及二代种子园加强监督与控制,严格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第二,及时切断病虫害的传播,采种基地应暂停树种与苗木的生产与销售,以防病虫害向外界快速传播与侵染;第三,保证抚育管理工作具备极强的合理性,采种林区内应严禁开展整枝修剪、断干及环割等活动,以此保证树木可以开花结果。使用松土、除杂等抚育方法,促进母树树势的快速恢复;第四,及时处理病死树,管理人员应当将林区内一些病死树及时清理,并做好相应的档案记录,对配置图进行重新绘制与调整,并注重开展科学合理的林区经营作业设计,按程序申请批复后再开展施工作业。

3.2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基于营林技术背景下,林区必须做好落叶松毛虫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确保天敌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可以充分发挥有效防控大群害虫的作用,适当采用生物或化学药物,使落叶松毛虫的发生处于可控范围内。

3.3 重视针叶林分的抚育管理。鼓励采用红松、落叶松、红皮杉、黄波罗与水曲柳等阔叶树混合栽种的模式,使落叶松毛虫失去适宜的生存条件。

3.4 找准化学防治的时间段。每年的4 月上旬、下旬以及9 月中、下旬的幼虫越冬期内,及时采取防控策略,在落叶松毛虫春季上树前或秋季下树时,可在树干上涂抹一些药物,包括溴氰菊酯与来菌酯等,当落叶松毛虫爬过药物后会中毒死亡。还可以使用50%马拉硫磷乳油2 000 倍液、50%杀螟松乳剂1 000 ~2 000倍液对林区的地表及树干实施喷洒。每亩用1 ~1.5 kg 的烟雾剂防控,使用飞机防控,能够结合虫害的发生情况调整常规或超低容量的喷洒作业。

3.5 其它防控策略。松毛虫幼虫期的天敌主要包括灯蛾绒茧蜂、松毛虫绒茧蜂、松毛虫脊茧蜂、红头小茧蜂等,除此之外,蛹期的天敌也有许多种,包括大麻蝇、伪麻蝇、平腹珠蜂等,而且杜鹃、黑枕黄鹂、灰喜鹊等鸟类也会捕食成虫。除此之外也可在林区喷洒松毛虫杆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苗与青虫菌等,或在林区培育赤眼蜂、黄坟平腹小蜂等,同时在林区内合理设置人工鸟巢,吸引益鸟以及采取人工捕杀的策略等。

猜你喜欢

小陇山松毛虫落叶松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蚂蚁大战松毛虫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神奇的落叶松提取物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携手共筑绿色梦 大山深处著文章——记小陇山百花林场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事迹
全国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