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季节性休耕区冬油菜+玉米种植模式

2023-11-25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冬油菜定苗蚜虫

王 华

(临漳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临漳 056600)

临漳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地下水缺水大县,综合治理势在必行。通过开展季节性休耕,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理念,改变种植习惯,节约利用了水资源;通过开展季节性休耕,对休耕地进行休地养地相结合,做到休而不荒、休而不废,使得土地肥力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临漳县季节性休耕项目从2017 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5 年,我们积极探索休耕区种植模式,改一年两熟为一年一熟种植模式,在雨热同期的季节种植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作物。重点有以下5 种休耕模式:一是冬休夏种模式;二是冬肥夏种模式;三是冬休春夏种模式;四是深耕晒垡休耕模式;五是深松休耕模式。

冬肥夏种冬油菜+玉米种植模式是临漳县季节性休耕区重要种植模式之一,冬油菜+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是:冬油菜在8 月底~9 月下旬种植,第2 年玉米播种前作为绿肥深翻入田,冬油菜全生育期不浇水,夏季种植玉米。

1 上茬绿肥冬油菜旱作生产技术

1.1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强、抗高寒、生物量大、商品性好的优质品种,如:早熟三月黄、中油821 等品种,播种前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净度≥97%,纯度≥90%,发芽率≥80%,水分≤9%。

1.2 种子处理。播种前2 ~3 d 开始晒种、精选种,为预防病虫害,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每1 kg 种子可用70%噻虫嗪可分散性粉剂3 ~6 g 拌种,待吸收后再用多菌灵粉剂20 ~30 g 拌种,阴干后播种。

1.3 精细播种。9 月中下旬趁墒播种,播种方式为等行距20 cm 播种,播种深度一般在3 cm 左右,根据土壤质地和种子的拱土能力灵活掌握。播后镇压,每亩播量200 ~300 g,留苗密度4 万~8 万株。

1.4 预防病虫草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播种后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60 ml 兑水60 kg 喷雾预防草害。用吡虫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重点防治叶斑病、霜霉病和蚜虫、棉铃虫等病虫害。

1.5 防冻保苗。做好抗寒防护,当植株叶片达到13 ~14 片叶时进行中耕培土,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当植株叶片低于13 片叶时,在进行中耕培土的同时,还要覆盖一层秸秆,确保冬油菜安全越冬。

1.6 适时深翻。在整个生长期内,不抽水灌溉,也不进行收割,在下一茬作物玉米播种之前,将其翻到田间,以提高土壤肥力。

1.7 农户意见反馈。合理休耕和种植得到了广大农户的好评,改良了农业生态环境,确保了农户种植收益不降低,广大农户转变了种植观念和种植习惯,为临漳县季节性休耕区农业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2 下茬玉米栽培技术

2.1 整地。建议绿肥深翻30 ~40 cm,刨去表层,平整土壤,有利于土体储存冬春季降水,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2 因地制宜选用品种。选择高产、稳产、耐密、抗逆的玉米优良品种。高产田可选用登海605、先玉335、农大372 等耐密、抗倒、高产、稳产品种;一般生产田可选用沃玉964、登海605、农大372 等耐密、抗倒、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2.3 种子质量。所选种子要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粒径大小一致,发芽率≥95%、净度≥99%、纯度>98%,含水率≤13%,采用药剂拌种或选择包衣种子。

2.4 精细播种

2.4.1 播种期。抢早播种,最大限度地缩短接茬的农耗,为夏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时避开灰飞虱为害,力争在6 月15 日前完成播种。

2.4.2 播种质量。播种时要行距均匀,覆盖均匀,防止漏播和重播,播后要进行镇压和保墒。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

2.4.3 科学施肥,减量增效。根据“减氮、减磷、增钾、补中微”的原则,合理控制施氮总量,合理降低氮肥的施用量,使前茬施磷的后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适当提高施钾水平,配合施用1 ~1.5 kg 的硫酸锌或硫酸锰。

2.4.4 抢灌蒙头水。播种期至幼苗时期必须有适宜的底墒,播种时适宜土壤水分含量为70%~75%,水分含量小于70%时立即灌溉,以利于种子早萌发,做到苗全、苗齐、苗壮。

2.4.5 防治病虫草害。在播种后出苗之前,水分适宜的条件下,用密封除草剂混合水喷洒在地面上;墒情差时进行苗后茎叶喷雾处理,防治田间杂草;用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农药,加强对灰飞虱、蚜虫、二点委夜蛾、棉铃虫、粗缩病、褐斑病、叶斑病等病虫害的防控。

2.5 苗期管理

2.5.1 间苗、定苗。通常在3 ~4 片叶子时间苗,5 ~6 片叶子时定苗,若一次完成间苗、定苗,可在4 ~5片叶子时进行。要依据种植密度和行距来定苗,留苗时要多留10%,缺苗的地方要多留苗,行头、行末要留出2 株。

2.5.2 留苗密度。高秆紧凑型和中秆半紧凑型品种每亩留苗量为3 600 ~4 200 棵,紧凑型和矮秆品种每亩留苗量4 200 ~5 200 棵。高水肥地块取上限,低水肥地块取下限。

2.6 穗期管理

2.6.1 拔除病小弱株。为降低营养的无用损耗,提高群体的通风和透光性,高产田出现的弱小植株应进行拔除,普通中等肥力田内,根据人工费用,适当将病株拔出。

2.6.2 追施穗肥促成大穗。大喇叭口期要追施穗肥,促进大穗形成。施肥时以氮肥为主,亩追施尿素15 ~20 kg,肥料要深施。为了提高施肥效率,保证施肥质量,提高肥效,可以采取水肥一体化的方法。

2.6.3 及时灌溉,防止旱涝和高温灾害。玉米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生长加速,对玉米的需水量要给予足够的保证。大喇叭期至灌浆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在此期间,遇到干旱一定要及时浇水。玉米抽雄前后是水分临界期和高温敏感期,此时发生干旱和高温危害时,要优先保证处于抽雄前后地块的灌溉。灌浆后期至成熟期对水分的需求降低,同时灌浆期应注意大风、强对流天气,在遇到强降雨的情况要及时排水,避免积水过量降低根系活力,使植株早衰倒伏。

2.7 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穗期要注意控制大小斑、纹枯病、玉米螟、粘虫、蚜虫等害虫。在大喇叭期喷施杀虫、杀菌剂或复配农药,减轻病害发生。在用化学杀虫剂进行控制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药物的用量和浓度。要特别重视抓好对草地贪夜蛾预测预警和统防统治,尽可能在幼虫(1 ~3 龄)期使用药物,利用幼虫的低龄统一管理和联合控制。在成虫高峰时期,采用杀虫灯、性诱捕法和食品诱杀方法进行诱杀。

2.8 花粒期管理

2.8.1 人工辅助授粉。在玉米的授粉过程中要注意气候的改变和传粉情况,如果出现连续的降雨或者是极端的天气,需要采取一些补救的方法,如阳光充足的时候,在早上9:00 ~12:00 进行人工授粉。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小型无人机进行辅助授粉,以提高果穗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2.8.2 追施花粒肥。在灌浆期适量追肥,可以保障养分供应,提高千粒重,延缓植株衰老,防止早衰。有水肥一体化条件的,可随浇水亩追施尿素5~10kg,也可在后期病虫害防治时加入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等叶面肥。

2.9 不同时期病虫草害防治。首先采用赤眼蜂控制玉米螟,杀虫灯诱杀成虫等绿色防控措施,在苗期防治蓟马、蚜虫、灰飞虱、棉铃虫和瑞典蝇等。在玉米中、晚期,大力推进“一喷多效”综合技术,其中以生物农药为主要药物,以控制蚜虫、灰飞虱为主要目标;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间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在抽雄期防治玉米螟蛀茎;在灌浆期间,防治蚜虫、螟虫、红蜘蛛等。在雨季,当田间出现大量的大草时,要对野草进行控制。

2.10 适期晚收,及时收储。收获时间一般可控制在10 月上旬。采用籽粒机械直收的地块,收获籽粒含水量一般要降至28%以下。普通玉米收穗后应及时晾晒、储藏,防止长时间堆积导致霉烂。采用籽粒机械直收的玉米,在收粒后应立即进行脱水烘干。

猜你喜欢

冬油菜定苗蚜虫
冬油菜返青后这样管
重庆拟增种冬油菜40万亩
蚜虫婆婆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西藏白菜型冬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