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棚室黄瓜高产种植技术的相关分析和探究

2023-11-22宋阳阳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1期
关键词:染病棚室黄瓜

宋阳阳 苏 静

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品质绿色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黄瓜作为常见的蔬菜,市场需求量巨大,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绿色黄瓜的需求,需要在棚室黄瓜种植时做好种植技术的应用,提高种植品质。基于此,文章对棚室黄瓜高产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相关种植工作的进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黄瓜产业及种植技术的现状

单县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3.9 摄氏度,无霜期213 天,降雨量737.1毫米,境内旷野坦荡,地阜物华,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度38.5~59m,高差20.5m,坡降18000 至1/1000,县境南邻黄河故道,水资源较为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比较适宜黄瓜的种植与栽培。

黄瓜是山东单县重要的蔬菜种植作物,当前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投入到了黄瓜种植当中,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通过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种植技术,无论是产业规模、产业质量还是种植效益,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带动该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新时期,在积极进行黄瓜种植品种的研发和繁育工作的同时,逐步加强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借助绿色防控技术,对各种常见病虫害进行了有效防控,种植出的黄瓜,口感好、营养丰富,在市场上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既满足了市场需求量,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高产种植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黄瓜种植工作中,其中棚室技术在单县地区的应用普遍而又广泛,做好棚室黄瓜的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黄瓜的高产稳产有着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

二、黄瓜适宜生长条件分析

黄瓜喜温,不耐寒也不耐高温,12℃~30℃是其适宜生长的温度区间,低于12℃生长速度明显放缓,2℃左右会发生冻害,白天适宜温度在25-32℃之间,夜间在15-18℃之间。

黄瓜喜水耐旱能力差,然而过于潮湿的环境会造成根系腐烂及病虫害高发,也不利于其生长,同时在其各个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尽一致,需在实际栽培种植过程中进行动态控水,科学地调整土壤湿度,使土壤湿度保持在85%-95%之间。

黄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光照存在明显的需求差异,需为其提供充足适度的光照条件。

三、种植技术要点

1、育苗

黄瓜育苗前应配置营养土。营养土的pH 值应该控制在5.5-7.5 之间,有机含量在2.5%-3%之间,还需适量的有机磷、速效钾、碱解氮,可选择大田土加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进行配置营养土。黄瓜根系的再生能力较弱,育苗时可通过覆盖地膜等方式进行加温保温,以保障育苗工作顺利进行。

2、育苗床土消毒

育苗前需进行床土的消毒工作,可选用福尔马林加水进行喷洒消毒,也可选用72.2%霜霉威水剂400 倍液进行喷洒消费,之后覆盖塑料膜闷盖约72h 后揭掉薄膜。

3、种子处理

除了做好土壤和苗床的消毒外,还需进行种子的消毒,以防控病虫害,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浸种1h 消毒;也可按1∶1 的比例混合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后拌种,既可有效催芽又可预防病害。

首先,使用温汤浸种:将干净饱满、无病害的种子放入55-60℃的温水中浸泡,一边浸泡一边搅拌,待水温下降至28-30℃左右时,保持温度恒定浸泡4-6h,这样能够较好地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随后,进行催芽处理: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洗净,在28-30℃环境中进行催芽,期间适当翻动种子,使其受热均匀,透气良好,以避免霉变。种子露白后,将其置于0℃环境下放置12-24h,以提升幼苗抗寒力。

4、播种

黄瓜种植前,除进行上述土壤消毒、翻耕工作外,还需提前施足基肥,可以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

根据黄瓜品种以及市场需求适时播种,要控制好种植密度,一般每667m2育苗用种量为100-150g,直播用种量在200-300g,可视土壤墒情等因素合理的调整用种量。

5、移栽

移栽前要做好大棚内种植环境的消毒,可选择晴朗天气覆膜,消毒后闷闭棚室,借助高温杀灭棚室中存在的病菌。

6、水肥管理

要在黄瓜的不同生长期,做好水肥管理工作,要多施有机肥,严格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施肥时应同步做好灌溉工作,若存在病害,还需先控制病害。

一是种植前,要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二是苗期,黄瓜对水分和肥料的需求量较小,做好控水控肥,施肥具体可选择氮肥;三是秧苗长出3-4 片叶片时,根据实际情况追施适量的氮肥;四是花果期,黄瓜对肥料的需求量大增,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施肥料,通常间隔7-10 天需追肥一次,肥料除了选择有机肥,还可以使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0.2%的磷酸二铵溶液等追施叶面肥。生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添加各种微量元素如:黄瓜叶片大且颜色浅,还应及时增施磷、钾肥料。

根据黄瓜不同生长阶段的实际情况科学灌溉,可引进膜下滴灌、暗灌等灌溉技术控制土壤水分,土壤含水量处于70%-80%之间为宜。定植前,可选择漫水渗浇的方式;定植后,及时灌溉浇水1-2 次,可选择点水栽苗的方式;幼苗期,无需过多的浇水;生长旺盛期及结果期,结合实际情况提高浇水量与浇水频次。

7、环境控制管理

首先,做好棚室温度调控。白天将气温控制在32℃以下,夜间气温要高于12℃,昼夜温差控制在10-15℃之间为宜,地温控制在11-38℃之间,以25℃左右为宜。温室大棚种植可结合实际,灵活调整温度,可借助通风、排湿等方式,改变大棚中的温度,为黄瓜提供优渥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科学地防控病虫害。

其次,应控制好光照。大棚可以选择透光性比较好的耐候功能膜,要保持膜面清洁,白天在条件允许时,可以揭开保温覆盖物,使得作物接受阳光直接照射。

其三,加强环境湿度的调控。黄瓜的不同生育阶段对于湿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种植人员应结合实际适当调控湿度。缓苗期,湿度可控制在80%-90%;开花结瓜期,湿度可以适当的降低,将其控制在70%-85%之间。调控湿度可选地面覆盖、滴灌、通风排湿、温度调控等多种方式进行。

其四,适时补充二氧化碳。黄瓜的生长需要适时补充二氧化碳,提高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促进黄瓜生产种植产量的提升。

其五,加强通风管理。做好通风工作,保持空气流通,促进黄瓜的生长。要注意协调好棚室温度与通风之间的联系,避免通风不当造成棚室温度过低,通风时需控制好通风速度和通风时间,避免闪苗。黄瓜定植缓苗后,可设置通门风,通风时门的一半可使用门板、草帘等进行遮挡,避免扫地风影响苗木生长;晴天温度较高且无风时需及时通风;大风天则需适当晚一些进行通风;长时间阴雨天,则需及时排湿。

8、及时采收,清洁田园

黄瓜生长过程中,还应及时地清除并统一处理棚室中的老叶、病叶、黄叶、杂草等,避免其可能携带的病菌引发疾病大范围的传播。前茬黄瓜或其他作物收获后,均应做好清园工作,同一地块不要常年连作黄瓜,与其他非瓜类作物合理轮作可有效避免病虫害。

根据生长实际,适时早采摘果实,避免坠秧,可分批采收,降低植株的负担,也可保障果实的品质。收获后及时拔除残株败叶,避免其遗留田间引发病虫害,将其带出种植地后选择沤肥或烧毁等方式处理。尤其在霜霉病等疫病高发的地块,更应该做好清园工作,可选择5%石灰水或熟石灰粉进行消毒。

9、棚室黄瓜常见病虫害

①果腐病

果腐病病原体能够残存枯萎茎秆中,并待翌年再次发病,果腐病主要威胁幼果,棚室内果腐病病原体主要通过害虫传播,在室外田间则能够通过降水和气流传播,但是果腐病的传播渠道非常有限,只能够通过黄瓜的伤口或者生活力衰弱的部位侵入,当棚内湿度达到90%以上时就会发病,高温高湿环境下染病几率大幅提升,同时日常管理粗放,黄瓜出现大量伤口也会引发果腐病。在日常防控过程中,首先应当破坏果腐病的生存环境,及时清除棚内的干枯茎叶等等,同时通过深耕的方式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染病风险。其次在,棚内种植时注意降低湿度,控制种植密度,及时绑蔓,做好棚内的通风除湿工作,建议种植人员使用滴灌栽培法降低湿度。其次,做好施肥管理工作,以农家肥为主,避免施用大量的氮肥,适当提升磷钾类肥料。再次,及时摘除染病叶片、果实,在日常管理中避免碰伤果实和叶片。

②灰霉病

灰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原体孢子附着在土壤或者枯萎茎叶当中,并通过气流进行传播,此外土壤中也会残留大量的病原体。结果期是灰霉病的高发期,果实染病后会出现腐烂等现象。低温高湿环境下会提升染病风险,尤其是棚内的相对湿度达到94%以上时更容易发病。在防控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好大棚放风工作,控制棚内的湿度。其次,在黄瓜染病时要控制浇水量,在降低棚内湿度的同时提升温度。最后,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2000 倍液或者25%戊唑醇水乳剂1000~1500 倍液进行防治,没有染病的地区需要使用腐霉百菌清进行防控。

③软腐病

软腐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原体会通过伤口或者自然开裂感染黄瓜,以接触为传播方式,软腐病与气候存在很大联系,早春多雨时节,或者夏季长时间降水后突然出现高温晴天等都会对导致黄瓜染病。此外软腐病还与日常管理相关,若棚内连作黄瓜、排水不通畅、栽培的密度较大或者施用较多的氮肥后都会染病,软腐病与虫害存在密切联系,通常虫害高发的棚内也会伴随软腐病。在软腐病防控过程中,首先要降低棚内的初侵菌源,在灌溉过程中避免大水漫灌,同时提升大棚的透光性和通风能力。其次,黄瓜生长初期染病后要及时拔除病秧,并使用生石灰对根部土壤进行消毒。再次,在黄瓜收获过程中需要轻拿轻放,防止擦破表皮,并防止对其他黄瓜造成破坏,在采收结束后黄瓜应当低温存储。再次,通过做好种子处理能够有效防控软腐病,在种植前首先将黄瓜浸在5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5min 后取出冷却,使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也能够消除种子表面的病菌,连续浸泡4h 左右即可起到杀菌效果。最后,当田间出现病害时可以使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者14%络氨铜水剂300 倍液展开治疗,每周用药一次连续使用3 次。

④黑星病

黑星病是由真菌引起,病原体能够在土壤或者黄瓜架材中越冬,同时黑星病的分生孢子能够附着在黄瓜种子的表面,能够直接黄瓜的幼苗造成危害,当棚内的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染病风险提升,同时棚内温度达到17℃时病原体就会开始繁殖。黑星病多发生在叶片、果实以及茎蔓当中,能够直接从表皮或者伤口等部位进入。在防控过程中,首先应当降低初侵菌源,在黄瓜收获后及时清理园区,将染病植株集中清理焚烧,同时可以深翻土壤;其次,做好种子处理的工作,使用55℃的温水浸泡种子,或者使用的80%的多菌灵对种子表皮消毒。再次,针对经常性发病的大棚且反复治理无效,则应当使用硫磺粉对大棚内进行熏蒸,消除黄瓜架等环境中的病原体。最后,当棚内出现病害后,可以使用40%氟硅唑乳油8000 倍液或者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 倍液进行防治,每间隔一周用药一次,日常中使用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防控。

10、病虫害防治技术

棚室黄瓜生长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病虫害,防治时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①农业防治

通过加强农业防治,为黄瓜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其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促进其高产。种植前要科学选种,应根据山东单县地区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等,选择产量高、抗逆性强、抗病能力好的黄瓜品种,可首选当地农业部门、黄瓜合作社积极推广的良种,因其大多是在种植实践中试种比较成功的品种,产量、质量方面比较有保障,后期能够达到高产、防控病虫害的目的。科学选种的同时,还要为黄瓜生长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控制好温度湿度,做好水肥管理,做好后期田园清洁工作。另外要对种植地合理轮作,同非瓜类作物轮作三年以上为宜。

②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能够有效防控各种病虫害,在明显降低害虫基数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比较友好。一是可采用设施防护的方式,在放风口使用防虫网封闭,用于防控虫害;二是可以利用害虫的趋黄性等特征,在棚室内设置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具体可在棚室中设置规格25×40cm 的粘虫板,根据害虫密度,科学调整黄板的布设数量;三是银灰色反光膜可以反射紫外线,可以用来驱避蚜虫;四是此外,还可使用频振杀虫灯、黑光灯进行害虫诱杀;五是也可以利用高温消毒的方式,防控病虫害,以黄瓜常见的霜霉病为例:适时高温闷棚,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可以在短时间内营造出能够消灭孢子囊的环境,可选择晴天中午封闭大棚,使其温度上升,温度升至45℃持续2h 时间,之后放风降温,便可以降低霜霉病发生几率。闷棚前,需做好灌溉工作,确保叶片蒸腾作用可以获得充足水分,避免闷杀期间对黄瓜生长造成影响。

③生物防治

可利用天敌防控虫害,通过保护和引进害虫的天敌,来防治虫害,例如,蚜虫的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等,潜叶蝇的天敌为寄生蜂。也可以使用生物药物防治病害,例如,选择4%农抗120 水剂200 倍液进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选择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5000 倍液防治霜霉病等病害。

④主要病虫害的药剂防治

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时要做到科学选药、用药。药物的选择时应符合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选择对当前病虫害高效、安全且针对性强的药物,药物的配比要科学,还要定期更换药物,避免出现耐药性,例如:防治白粉虱时,可选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白粉病时,可选择1.5%甲基聚甲醚可湿性粉剂100 倍液进行喷雾,间隔一周使用一次,连用3-4 次。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天气寒冷的季节,通过棚室黄瓜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在创造适宜黄瓜生长环境同时,还可进行病虫害高效防治,以提高种植产量和质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适合在黄瓜种植产业中进行推广和应用。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关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种植人员应该加强学习和应用,合理运用高产种植技术,提高种植产量和质量,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种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染病棚室黄瓜
清新脆嫩的黄瓜
虫子又多了!棚室防虫有妙招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我喜欢黄瓜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江西省赣州棚室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摘黄瓜
爱 情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棚室草莓高产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