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多媒体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学的传播推广
——以瑞昌剪纸为例

2023-11-22邢雨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7期
关键词:瑞昌剪纸纪录片

邢雨晨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瑞昌剪纸作为一项具有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灿烂独特的美学符号。文章通过分析瑞昌剪纸的独特美学特征,浅谈如何在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过多媒体手段如摄影、影像、VR作品对瑞昌剪纸进行传播及推广,将瑞昌剪纸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地融合起来,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瑞昌剪纸的美,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深入人心。

1 瑞昌剪纸中的传统美学

瑞昌剪纸这一起源于一千年前的传统美术,结合了北方和南方的剪纸手法,分为起稿、剪刻、揭离、粘贴、修改、复制定样六个步骤。剪刻是瑞昌剪纸中最需要耐心的一步,刻画人物时要先从五官下刀,刻画其他物品时也要先从细节处下刀。用刀应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刻画图案时应避免复刀,还要保证纹样连接不断。揭离是将完成的作品慢慢揭下:先轻揉纸张使纸张层层脱落,再将其一张张揭起。粘贴是用毛笔或细木条蘸浆糊由里向外依次粘住,最后用手或木板轻轻压平。这便是瑞昌剪纸的主要创作过程。

我国民间剪纸诞生于独特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中。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依托剪纸传递出来的正是这些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景。这种灿烂的文化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对美丽明天的期盼。这种传承了上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2年11月,瑞昌剪纸的雏形被考古学家们在瑞昌发掘的西晋古墓中发现,专家发现西晋时期古墓中的画像砖上的纹样和瑞昌剪纸有相似之处。早期瑞昌剪纸主要用于宗教、祭祀、制衣等领域,剪纸文化多包含宗教元素。瑞昌当地自古便有做百花帐祭福主的习俗(图1):由许愿求神者剪一百个双菱方胜,再挑选出一百个能剪擅绣的未婚姑娘,每人剪出一张自己最拿手的吉祥剪纸花样与方胜交叉置放,贴于帐上,将色彩斑斓的百花帐敬献于福主前,以求婚姻幸福、人生美满。

图1 百花帐(局部)

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迷信逐渐减少,瑞昌剪纸的文化符号也慢慢变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个人渴望的诉求以及对奇闻趣事的记录,如民间剪纸艺术家创作的福娃形象、水浒形象、奇山异水、奇珍异兽等。在瑞昌剪纸的历史长河中,近代的剪纸作品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朱朴光被评为江西省首届民间艺术家。朱老先生从事剪纸工作近30年,先后创作200余幅作品,其中《水浒108将》长11米,宽0.45米,历时两年完成,是江西省迄今为止最长的剪纸作品,其手稿一直存放在朱老先生的书房中。手稿中的水浒108将,栩栩如生,造型标准有力,经过了岁月的打磨仍旧跃然纸上(图2)。

图2 朱朴光《水浒108将》(局部)

瑞昌剪纸的符号美学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早期剪纸的内容主要为宗教信仰服务,后来成了人民向往生活及精神价值的写照,再后来则演化为了一种传承的手段,内容主要有龙、凤、麒麟等纹样,还有花果蔬菜、大胖娃娃等纹样。龙寓意着权势、高贵、尊荣,凤寓意着天下太平,麒麟寓意平安吉祥,大胖娃娃寓意着多子多福……这些美好的意像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明天的期盼。剪纸对于瑞昌来讲,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而更像是一种人民的精神需求。

瑞昌剪纸的造型美学中蕴含了北方的粗放和豪爽,同时也结合了南方的阴柔和秀美,这使瑞昌剪纸刚柔并济,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人们称瑞昌剪纸为“刀尖上的艺术”,是因为其主要创作方式是使用篆刻刀进行刻画,在打好手稿后,在手稿下垫数层红纸,这便是创作的主要步骤之一。瑞昌剪纸一次创作出来的作品并不止一张,而是十几张甚至好几十张。在创作过程中,既要保证剪纸作品的连贯性,又要保证所有的纸张都能够刻到,在把镂空部分的纸张揭下来的时候不能出现藕断丝连的情况,这就极为考验剪纸人的基本功及耐心。一幅完整的剪纸作品有大有小,小到10厘米×10厘米,大到1米×20米,这些作品只有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磨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来。

2 多媒体手段对于瑞昌剪纸的传承保护

2.1 照片及影像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媒体平台也在不断崛起,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推广手段也从纸媒、特产、口口相传慢慢转向用更加便捷、优质的流媒体进行保护及传承。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主题的摄影作品注重用光、构图、色彩。例如,摄影师程进彬拍摄的记录江西婺源甲路纸伞制作技艺的摄影作品《民间伞匠》,运用了黄金分割比例的构图方式,拍摄了一名传承人在昏暗的房间里制作纸伞,在他的头顶上,有几束阳光透过房间上方的孔撒到他的头上,房间中粉尘弥漫,丁达尔效应精妙绝伦。相比较影像作品而言,摄影作品对于瑞昌剪纸的传承保护重点在于:将记录和美感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在完成摄影作品记录用途的同时也要做到形式美,寻找和抓取最生动的一瞬间,才是使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传播和推广瑞昌剪纸的最佳方式。

与摄影作品不同,影像是“会动”的照片。近年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纪录片及摄影作品越来越多。例如,2022年上映的《我是你的瓷儿》就是一部以介绍中国手工瓷装饰历史为主,以瓷器的美学价值贯穿全片,讲述手工瓷器之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这部影片通过影像的方式拉近了我们与瓷器的距离。人们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观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伦之美。

通过影像,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过程,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背后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他们的创作热情及灵感来源,他们经历的挣扎、冲突及矛盾。这一切只有通过影像的形式才能被广大观众看到、接受和共情。

瑞昌剪纸的纪录片要进行三个空间的结合及凝聚,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第一空间是纪录片中所产生的时间、空间、叙事主体的结合,这一空间是影像手段在发挥主要作用,导演要用精妙的叙事手法,选择线性或非线性叙事,要在记录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瑞昌剪纸传承人的日常生活,从中找到戏剧冲突,如此才能够吸引观众。视听语言与叙事手段同样重要,在合适的时候恰当地运用各种镜头的表现手法。例如,展示剪纸作品时就要用特写镜头加移境的表现方式,缓慢地对作品进行展示,尽力让观众看清楚每一处细节;在表现人物对话时就要用到中景、近景的切换,同时要做到对话任务间的机位“对打”;拍摄访谈内容时要有合适的打光及中近景配合。让影片色调及拍摄手法有机结合,镜头语言的运用也同样重要。

第二空间是观众从影片内容中提取出的文化符号及感受体会融合。这一空间分布在导演与观众之间,导演可以通过特殊的镜头语言表达特定的内容,而观众则可以选择其想要理解的部分进行重点理解,这就是使用纪录片来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意义所在。第二空间中的主要内容是被纪录片记录的艺术家的性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和传承性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符号美学,这一部分通常是抽象的,留给观众一定的想象空间。这一空间更多的是与第三空间进行衔接,让观众从被动接受过渡到自我感知的状态。导演通过镜头语言叙事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之后,观众仍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其中的某些特定的、感兴趣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推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唤醒观众的热情,抓住观众的内心,并让其与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是纪录片这种传播推广形式的主要优势。

第三空间是一个特殊的部分,在这一空间我们把所有的表达内容、情感价值、文化符号、理性思维及感性思维全部留给观众,一千位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好的纪录片影像作品,可以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可以最大限度地唤醒观众的共情。例如,2018年上映的纪录片《人生一串》,市井环境中的烟火气唤起了观众对于日常生活的热爱,有影评说:烧烤是一种美妙的返祖现象,最初人类的快乐就是在火边围成一圈吃烤肉带来的。

在这个短视频兴起的流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更加倾向于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音乐、视频、游戏等都在时间长度上进行了缩减。在拍摄瑞昌剪纸的纪录片之后,可通过快剪或单独的镜头进行短视频的创作,以快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同时在互联网中开辟传播、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道路,在粉丝、播放数量到达一定基数后再推广线上课程,上架瑞昌剪纸作品、文创等产品,这种顺应时代的传播推广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条光明之路。

刻刀、铅笔、纸、手指上的创可贴、专注的眼神、十米长的手稿……都是鲜活的艺术符号,这些碎片化的美学语言构成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一生,他们就像一根根蜡烛,在屋子里最需要光明却最无人问津的角落默默燃烧,直到余热不再,漫漫长夜中终于透露出清晨的薄雾,最终熄灭。

2.2 交互艺术

交互就是交流与互动,其定义为:当人(或机器)和事物(包括人、机器、产品、服务、系统、环境等)发生双向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就是一种交互行为。既然有人存在的地方便会产生设计,设计是为了人而服务的,所以就产生了UI、VR、AR等交互设计方式。

交互艺术发展到今日,同样也产生出了不同的分支,有网页端和移动端设计、交互装置设计、交互软件设计等。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是指利用电脑进行对于空间的构建,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视觉、听觉、触觉上进行全面模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没落的今天,这无疑是对瑞昌剪纸最好的传播推广手段。在虚拟现实中,用户可以感受到剪纸艺术家们的工作环境,甚至足不出户就能够参观瑞昌剪纸博物馆,体验瑞昌剪纸的第一视角,从起稿到走刀,每一个环节都细致生动。

在这个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VR从开始的高成本、高技术、高门槛已经变得逐渐普及化,VR技术慢慢变成一种随处可见的艺术形式,经常可以在博物馆或商场中看到VR展示模块,其制作门槛也不似当初那么高。这种与时俱进的推广方式,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体量,在照片影像中无法获得的体验观众可以在VR中得到,在影像中需要30秒镜头介绍的内容,在VR中观众只需一扭头就可以得到全部信息。

一方面,可以通过VR的方式让更多年轻群体接触到瑞昌剪纸,可以通过VR的方式开展瑞昌剪纸进校园活动,增加孩子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唤醒孩子们心中保护我国灿烂文化的渴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观众们对瑞昌剪纸的直观感受,让观众们动用各种感官切身体会其制作过程,体会剪纸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经历的成功、喜悦、艰辛及苦难。

在搭建VR平台的时候,需要合乎法律法规,如果平台的搭建不合法,那么就会造成前期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同时要对平台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将传播、推广、传承放在首要位置,将商业用途放在次要位置,不要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利益,否则非但起不到传播、推广的作用,反而将瑞昌剪纸逼上了绝境。

3 结语

在5G时代,社交媒体的发展壮大让人们越来越偏向于接受短时间内的多巴胺分泌,比起耗费3小时观看一部电影,人们更加倾向于刷2小时15~30秒的短视频,但是仍然也有一部分人比起短暂的感官刺激,更加享受长时间观看一部影像作品所带来的揭示感。

用影像、照片、VR作品传播瑞昌剪纸的方式可以综合多种元素,结合各类受众的审美及生活习惯,进行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推广传播。多媒体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人可以拍摄,人人可以发布,同样的,人人也都可以欣赏到别人的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推广同样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被更多年轻人、国人、外国人看到并学习,越来越多人会认识到瑞昌剪纸的魅力,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人们的美好。

猜你喜欢

瑞昌剪纸纪录片
Multiple Solutions for Robin Problem with Indefinite Potential and Concave Nonlinearities
剪纸
瑞昌竹编技艺与服装设计新工艺的构成
瑞昌剪纸艺术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与表现
纪录片之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瑞昌农业农村现代化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