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23-11-21吕朝燕彭榜容刘义富杨花

高教学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技能

吕朝燕 彭榜容 刘义富 杨花

摘  要: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认识误区、重视程度不足、资源投入不足、课外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相互割裂、考核机制缺乏及考核体系不规范等问题。为更好地解决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向“综合型”或者“应用型”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适应新需求,生物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改进的措施为:增加资源投入,加强硬件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实践教学内容;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师范技能培训;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师技能+专业技能”的双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建设“一个核心、两个体系、三个平台、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1-0147-04

Abstract: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biological sciences in normal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misunderstanding, insufficient attention, insufficient resource investment, weak extracurricular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single practical teaching forms, separated contents, lack of assessment mechanisms, and irregular assessment systems. In order to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rmal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comprehensive" or "application" and adapt to new needs,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biological scienc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re put forward. We increase resource input and strengthen hardware construc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dual-teacher" teacher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teams. We optimize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and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strengthen teacher skills training. We also establish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n this basis, it is recommended to adhere to the student-centered, based on the go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build a dual-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teacher skills +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strive to build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one core, two systems, three platforms and four modules".

Keywords: normalcategory;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iological sciences;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也在不断变革以适应新的需求。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传统上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办学目标,近年来也逐渐向综合性办学发展,同时,部分综合性大学也积极开设师范类专业,这些都给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根据教育部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的统计,各高校对各自的办学定位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定位,其中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有超过80%将“综合型”或者“综合性师范大学”等作为新时期的办学理念或定位[1]。同时,结合地方高等院校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部分地方师范院校也提出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发展目标。无论向“综合型”还是“应用型”转变,地方师范院校传统师范专业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势必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加以改革,以面对新的挑战。

生物學是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关键基础学科,其是生命科学、医药科学、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2]。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展,新知识和新成就不断涌现。基于生命科学的现代生物技术,未来将可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食物、能源和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生物技术将深入到经济发展的众多关键领域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3]。生物科学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其传统的专业定位是以培养中学骨干生物教师为主,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更加侧重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向“综合型”或者“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部分院校甚至出现“去师范化”的倾向,背离了师范专业转型的正确方向[4]。因此,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如何改革以适应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新时期转型发展新需求,亟待开展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认识误区,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历史和资源投入有限的原因,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基础理论讲授为主,并占据支配性的地位,而实践教学更多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处于次要地位,资源投入更是不足,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大多被弱化,未能完全按要求开展。同时,在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向“综合型”或“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仍在探索过程中,转型目标不明确,甚至出现“去师范化”的现象,改革大多停留在课程改革层面,对于实践教学尤其教育实践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资源投入亦极其有限[4]。

(二)  资源投入不足,课外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主要部分。由于校外实践涉及范围广、成本高,许多相关的实践设备投资大,投资和维护费用高,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实践教学大多以课内实践为主、课外实践为辅,仅有动植物野外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开展了一定程度的课外实践,且内容单一,总体社会实践环节偏少,部分实践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参加的需要,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与教学、科研和社会生产存在一定的脱节[5]。

(三)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相互割裂

实践教学更多地以课内实践为主,以课内实验的形式开展,且任课教师多由理论课教师兼任,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学师资,甚至缺少专业实验员的配置。开设的课程实验多以相对简单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综合型和设计性的实验比例很低,实验内容单一、操作简单且重复率高。同时,虽然为了满足实验课时的要求,开设了较多的课内实验,但是,由于开设课内实验课程门数较多,课程之间的衔接性较差,容易出现部分内容的遗漏和重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学生疲于应付,对知识点缺乏系统的掌握,实验技能难以融会贯通[6]。因此,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实践教学体系仍然缺乏必需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四)  考核机制缺乏,考核体系不规范

长久以来,实践教学的量化考核一直都没有可操作性强的通用方法,大多根据学生的到课率、实践报告等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表现等重视不够,且存在很难量化的问题。这样考核的结果导致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掌握不足,而在实践报告中存在互相抄袭的现象,无法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7]。

二  改进的措施

(一)  增加资源投入,加强硬件建设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新需求,生物科学专业应不断更新优化教学硬件设施,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尤其是核心课程实验室的建设,增加创新性实验平台、实验室、研究室的建设、开放力度[7]。同时,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加强同校外企业、工业园区、研究院所等建立专业相关性强的职业氛围浓郁的实验实训平台,如生态农场、生物医药企业、食品加工公司等兼具教学示范、科学研发、产品开发和技术推广等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功能[8]。

(二)  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鉴于地方师范院校师资仍以理论课教师为主且短期内无法大量增加专业实验实训教师的现实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理论课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培训,探索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组织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熟悉和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及工艺,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积极聘请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承担部分实践教学课程,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师资建设[9]。基于此,以“双师型”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为基础,逐步建设并形成一支实践能力突出、理论功底深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专业人才团队。

(三)  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践教学大多仍然以课内实践为主,教学方法和理论课教学类似,教师将实践步骤十分详细地进行分步讲解,强调注意事项,学生按部就班开展操作。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往往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其对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也不足。因此,亟需改进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环节的比例[10]。同时,还应该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重视与社会需求和前沿技术相结合,加强与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实践内容和环节的设计上,增加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践项目的开设比例,减少验证性和基础性实践项目的比例,建立从基础到拓展再生化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四)  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师范技能培训

专业技能和教师技能是现今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中两个重要的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坚持夯实专业基础,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设立毕业设计、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应用型实践平台,在加强校内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另一方面,重新审视师范技能的重要性,加强师范技能的培養。通过建设“三字一话”、现代教育技术、微格教室等师范技能相关的实训室,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师范技能训练过程跟踪和考核,完善师范技能量化评价与考核机制,以师范技能培养为基础和抓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11]。

(五)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以现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基础,着重对生物科学课内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规范化设计,规划制定各环节实践教学的目的、组织、任务和考核办法,明确教师和学生相应的职责和任务,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从不同的层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参与度、达成度及能力提升等,建立科学合理的生物科学专业实践考核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有效的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三  建议

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在师范专业的办学上,大多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积淀较厚,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根基与特色,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不但不能弱化,更应突出特色,办精办强。在面对学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不应简单地随着学校向“综合型”或“应用型”转型而加强研究性或应用性课程的设置,而是应该重新找准自身的定位,突出师范教育特色,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特色师范专业人才。因此,建议以为地方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人才为目标,在实践教学方面,立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建立“专业技能+教师技能”的双实践教学体系,重点构建“一个核心、两个体系、三个平台、四个模块”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图1)。

“一个核心”是指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一专双能兼具专业技能和教师技能的创新性人才。“两个体系”,一个体系是教师教育技能培养体系,另一个体系指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继承并发挥师范院校的优势,注重师范技能培养,突出师范特色;另一方面,聚焦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地方对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的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着力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三个平台”包括基础类课程实践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实践平台、教师教育类实践平台。基础類课程实践平台主要开设劳动教育、礼仪修养、生态文明等公共课程的实践环节及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程课内实验环节,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实验。专业核心课程实践平台主要开设专业主干课程课内实验环节,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课程实验及增设的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包括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教师教育类实践平台主要开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教育类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技术、课程设计与评价等增设的特色应用课程。

“四个模块”包括实验课程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实习+毕业论文模块和教师教育实践模块。实验课程模块包括理论课程中设置的课内实验和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程。理论课程中设置的课内实验,注重以基于理论基础的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程更加注重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社会实践模块包括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劳动教育和社会调查等,注重增广学生的眼界,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实习+毕业论文模块包括专业见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重点强调对实践过程的全程参与、全程监督与全程掌握,检验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教育实践模块包括普通话、三笔字、现代教育技术等基础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增设了教师礼仪、教学设计、班级管理等针对性的拓展课程,并且涵盖了教育研习、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强调从教学观摩到教学参与再到教学把握的逐渐深入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基本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12]。

对于师范类地方本科院校而言,转型发展是时代赋予的必修课程,对于地方师范院校的传统师范专业尤其如此,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基础教育阶段师资的饱和,传统以为地方培养基础教育人才的需求已经弱化,改革势在必行。无论是向“综合型”还是“应用型”转型,其根本在于要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在充分发挥师范专业优势的同时,强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走出一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科学育人的创新发展道路。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和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抓手,师范技能和专业技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实践教学也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艰巨工程,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等各个方面综合发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坚信通过4年“润物细无声”的全方位锻炼,一定可以培养出企业和社会认可的综合型技能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贺祖斌.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在转型中的困惑和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5):61-65,69.

[2] 徐丽萍,恩特马克·布拉提白.新时代背景下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探索[J].大学教育,2021(9):107-109,132.

[3] 姚忠庆,王德斌.高校生物学教改现状分析及思索[J].云南高教研究,2001(2):70-73.

[4] 刘海鹏,卢艳敏,刘言.转型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师范类专业改革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8(5):81.

[5] 张振铭.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师范生应用能力构成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4,37(1):21-22.

[6] 王君,张兆英.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7):35-37.

[7] 王静,李璟琦.新建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5(17):347-348.

[8] 唐中海,郭晓萍,涂朝勇.“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究——以生物学科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1):151-154.

[9] 向玉勇,柴新义,孙艳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J].怀化学院学报,2016,35(11):90-92.

[10] 陈希文,阮期平,游章强,等.新升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8):138-140.

[11] 温茹淑,廖富林.高师生物学专业师范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嘉应学院学报,2012,30(2):80-85.

[12] 贺立静,周述波,林伟.生物科学“教师技能+专业技能”的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7-78.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专业认证视角下地方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2019140)

第一作者简介:吕朝燕(1985-),男,汉族,重庆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采后生物学、植物生态学等。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技能
高级技能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画唇技能轻松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