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附属基坑开挖策略研究

2023-11-21田晓琳

运输经理世界 2023年22期
关键词:承压水含水层基坑

田晓琳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41)

0 引言

城市地铁工程具有施工体积大、建筑单元多、地层及周围结构复杂、施工程序多、技术要求高、施工时间紧张等特点,要求施工过人员能够准确识别地铁附属基坑开采风险,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止对地铁附属基坑开采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对地铁基坑工程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有重要意义。

1 工程概况

该车站为天津地铁8 号线一期工程起点站,位于资阳路和罗平道交口西侧绿水园内,车站主体沿绿水公园南北方向布置(如图1)。

图1 基坑总平面布置图

该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DK16+779.638,设计起讫里程:左线为DK16+337.790—DK16+863.938,右线为DK16+343.110—DK16+863.938,车站范围内主线之间的距离为15.7m;为岛屿式终端平台,有效平台宽度为12.5m,标准部分为地下两个三柱延伸矩形框架结构,总宽度为21.6m;平台中心面板底部约为16774m。该站设置四组风亭,两个出入口。其中,1 号、2 号风亭为车站主体顶出、3 号风亭和D 号出入口位于变电站东侧,4 号风亭位于车站西侧。所有子结构均位于地下,且是在开凿坑之前建造的。基坑总平面布置图如图1 所示。

地铁基坑附属结构的支撑体系是指用于支撑、稳定、保护基坑四周土体的结构系统,常见的支撑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钢支撑。利用钢材组成的支撑系统,常见的形式有钢梁和钢板桩等。钢支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支护[1]。第二,混凝土支撑。使用浇筑混凝土形成支撑体系,常见的形式有混凝土桩、梁、墙等。混凝土支撑具有刚性好、耐久性强等特点,比较合适长期施工及持久使用的情况。第三,土工材料支撑: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布、土工格栅)或灌浆加固土体形成的支撑结构。这种支撑方式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基坑。第四,综合支撑系统。结合以上多种方式,通过组合设计、交叉施工等方式形成的综合支撑体系。这种支撑系统的优势在于能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灵活选用合适的支撑形式。

2 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在地铁附属基坑开挖工程中,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对设计和施工工作至关重要[2]。根据相关数据,可将该工程划分为3 个水文地质岩组:

2.1 潜水含水岩组

人工填土层(Qml)、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及海相沉积层(Q42m)视为潜水含水层。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人工开采和向下部承压水、地表水体渗透。沼泽相沉积层(Q41h)粉质黏土(地层编号⑦)及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粉质黏土(地层编号⑧1)属极微透水—微透水层,可视为潜水含水层与其下承压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层。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潜水位如下:地下水深2.60~4.50m,相当标高0.26~0.34m。恒定水位深度1.30~3.70m,相当于每年上升1.06~1.15m,地下水位波动约0.50~1.00m。

2.2 第一承压含水岩组

第一承压含水层: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砂质粉土(地层编号⑧2)透水性好,为微承压含水层。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al)的粉质黏土(地层编号⑨1)及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Q3dmc,地层编号⑩1)透水性相对较差,可视为第一承压含水层隔水底板。根据场地旁兰坪路站抽水试验结果,该承压水水头大沽标高约为-0.83~-0.79m。

2.3 第二承压含水岩组

第二承压含水层: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3cal)粉砂(地层编号⑪1t、⑪4)透水性好,为微承压含水层。上更新统第二组海相沉积层(Q3bm)粉质黏土(地层编号⑫1)透水性相对较差,可视为第二承压含水层隔水底板。根据场地旁兰坪路站抽水试验结果,该承压水水头大沽标高约为-1.29~-1.18m。

3 地铁附属基坑开挖风险分析

地铁附属基坑工程的施工条件十分苛刻。地铁一般是在较发达的市区修建的。这些地区建筑楼层高、密度大,交通相对堵塞,建筑工地相对较差且狭窄,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多不便。地铁附属基坑工程施工,需要提前对周围环境地表水方面的问题进行提前查看,明确坑周坑内的明水排放情况,注意坑周边的防护措施以及施工现场的地面硬化程度,对有可能排入施工现场的各种水源进行调查,并制订有效的堵截措施。在老黏土分布区域,更要禁止地表水渗入基坑内,避免给地铁附属基坑工程施工带来麻烦。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确保地铁附属基坑施工正常运行。同时,开展地铁附属基坑工程应提前了解周围建筑的埋置深度,充分了解高层建筑的上层结构,以及地铁附属基坑周围的市政管网分布情况。对市政道路和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考察,确保地铁附属基坑施工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

3.1 边坡(护壁)渗漏

这种现象最常见于地下地铁附属基坑,主要发生在多变饱和土壤中,斜坡发生泄漏时,斜坡会坍塌或局部不稳定。据统计,大多数地铁附属基坑开挖事故的发生都与其有关。

3.2 基坑边滑移

如果在无支撑的斜坡上开挖深层结构,会由于倾斜体承载力不足而形成斜坡,从而引发基坑边滑移风险。

3.3 地面开裂、坍塌

边坡发生位移,水、砂外泄,进而导致地表结构失稳与崩塌。为避免在地铁附属基坑挖掘时因水分损失而引起地表坍塌,必须在基坑内采取排水措施。此外,局部层失水严重时,上部软土会因失水而产生较大的滑坡[3]。

3.4 底隆起

底部隆起通常发生在坡度较差的软土上,主要是由于支撑结构的淹没端变形较大,结构底部存在弱隔水层,地下水位上升或存在高水头区域可能增加地下水的渗透压力,导致基坑底部隆起。

3.5 承压水突涌

承压水突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较高时,地铁附属基坑开挖可能会遇到承压水。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地质条件复杂、地表附近有河流、湖泊或高含水层的地区。

第二,深浅埋深过渡区。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如果基坑位于深浅埋深过渡区域,即从深埋段过渡到浅埋段或相反,由于地下水位急剧变化,可能会导致承压水突涌。

第三,施工未及时进行排水控制。施工过程中若没有采取有效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合理的排水控制措施,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无法得到及时排空,并持续积蓄压力,可能导致承压水突涌。

第四,施工或支护结构破损。在施工过程中,如未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或者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事故,如管道因受侵蚀破裂、承压层破裂等,可能导致承压水突涌现象。因此,进行地铁基坑开挖工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调查,并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预防和应对承压水突涌现象。

3.6 围护结构涌水涌砂

在地铁附属基坑深部开挖过程中,其围护结构直接影响支撑系统的质量与安全。若围护结构不良,会造成地铁附属基坑基础质量差。在地铁基坑挖掘过程中,许多涌水涌砂现象是水对屏障壁的影响增加引发的,如公共屏障壁出现裂缝,导致地下水大量积聚。

4 地铁附属基坑开挖风险控制对策

4.1 边坡(护壁)渗漏控制措施

第一,尽可能快地确定和断开水源。

第二,出现砂子(流)且趋势变大的时候,应立刻将涌砂通道(预埋导流管)封闭起来,之后对涌砂区域进行加固,用水泥浆等方法进行回填。

第三,在挖掘过程中,如果因局部边坡渗漏造成了土层崩塌,一定要将松散的土层清理干净,用砂袋将塌陷的坑洞填满,并在坑洞底部埋入包网的引水管,再用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同时可以放置少量的钢筋对砂袋进行固定。如果塌方范围很广,应立即停止开挖,然后将土推出施工面,防止土壤进入塌方现场,然后将多余的土分块移除,将管道埋在水循环中,填充砂袋,将钢丝网和钢板挂在表层,然后在表层喷洒混凝土。

第四,在桩之间发生泄漏的情况下,必须埋设管道以转移水,并加强桩之间的土壤支撑[4]。

第五,合理选择材料和施工方式。选用适当的边坡(护壁)材料,并确保其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如水泥浆墙、加固土挡墙等。

第六,严密监测和及时修复。对边坡(护壁)进行连续监测,包括渗漏、开裂、变形等指标,一旦发现渗漏问题,应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如注浆、堵漏等。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周围环境和基坑支护结构的监测,若支护结构发生大变形的情况,应及时召开专家会议,制订加固方案,并对基坑边坡进行加固。

第七,若深基坑施工正处在雨季,地铁附属基坑工程排水条件不佳,或者对坡脚处造成干扰,极易因渗漏造成滑坡灾害。因此,为防止渗漏引发滑坡灾害,需要采用下列方法:在地基上建立适当的排水口,以降低土壤的含水率,避免地表水流入基坑;严格控制开挖位置和开挖坡度等;在施工作业地面设置露天水渠,并设置专人定时抽排施工范围内的水。如果遇到暴雨,需要在斜坡上铺设塑料薄膜,以免雨水对斜坡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4.2 支撑失稳基坑崩塌的控制对策

钢支撑是建造该地铁附属基坑开挖项目基础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当局部不稳定或变形发生时,会对整个支撑结构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发生坑崩塌等事故。为避免此类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支撑方式。常见的支撑方法包括钢支撑、混凝土支撑、土工材料支撑等,需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如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等)选择适当的支撑方式。第二,对基坑支撑结构进行连续监测,包括温度、应力、变形等,一旦发现基坑支撑失稳或崩塌迹象,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减少损失和风险。

4.3 基底隆起控制对策

第一,基底隆起严重时立即停止开采,堆放材料或充填压力;第二,及时在基坑内部设置移动监测点,并做好现场监控;第三,底坑进行焊接加固,但不应使用对各层干扰较大的技术,同时应仔细考虑和监测减少干扰的方法;第四,加强地下水排水,并监测周围环境。

4.4 坑底承压水突涌控制对策

第一,准备足够的砂石和蛇皮袋,若是基础井突然升起,应使用蛇皮袋进行填充,然后在基础井开挖面以下使用砂浆进行浇筑。第二,根据地质情况和水文特征,合理设置排水系统,确保及时有效地排除坑底积水。第三,基坑开挖前,进行充分的水文地质勘察和分析,了解地下水位、水文特征等,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第四,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水位,设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水位上升的情况,防止承压水突涌。对于坑底承压水突涌的情况,可以采用降水措施,如设置抽水井、使用水封法等,将坑底的承压水分流排除,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上升,降低承压水突涌发生率[5]。

4.5 围护结构涌水涌砂控制对策

根据经验,在地铁附属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采取以下控制对策:第一,如果泄漏面积小,泄漏率小,可以通过快速泵送聚氨酯或水泥来密封泄漏区域。第二,如果泄漏区域有较大的裂缝面积和大量泄漏,需要将排水管埋在泄漏点,使用钢板和快速水泥防止排水管边缘渗漏,并在密封材料达到强度后关闭排水管。

4.6 严格管理和培训

第一,制订明确的管理责任和制度。确定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明确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第二,加强培训,促进技能提升。根据岗位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并组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使其具备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任务的能力。第三,强化安全意识和文化建设。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养成遵守安全规范的良好习惯。第四,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机制,对施工操作流程等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并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第五,持续改进。倡导持续改进和学习的理念,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和总结会议,分享成功经验和教训,推动地铁附属基坑开挖施工水平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选择开挖策略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施工风险、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现场的安全和环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工程都具有其独特性和特定要求,因此在实践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调整。未来通过对相关施工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创新,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基坑开挖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为城市地铁扩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承压水含水层基坑
地铁深基坑承压水控制研究
深层承压水污染途径及防治研究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
美国西部奥加拉拉含水层水位下降原因初探
全球地下含水层下降惊人:要被抽干了
岩溶含水层水流模型研究进展
混合抽水试验在深埋含水层地区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