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名字刻入石头

2023-11-18赵冬梅

青年文摘 2023年8期
关键词:汲汲于包拯知府

赵冬梅

北宋声震朝野的谏院,其实规模很小,小小的院子,朴素的办公室,谏院里有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就是“谏院题名碑”。碑是司马光初任谏官时亲自主持树立的。碑文的最前面是司马光亲手写下的一段文字:……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做諫官的人,应当抓大事,先急务,一切行为以国家利益为指归,不计个人得失。汲汲于求名,与汲汲于求利,二者看似不同,其实并无本质区别。

这就是司马光对谏官职责的理解。谏官肩负着发现问题的责任,所以,一个谏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敏锐,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谏官应当审慎地对待名声,“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

在这段文字的后面,是历任谏官的名字和任职时间,这是题名碑最核心的内容。为历任长官树立题名碑,是中国传统。为什么要把长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有一句诗,家喻户晓,“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意思是说,刻石的目的是想追求徒劳的不朽。其实,古人把名字刻入石头,在追求不朽之外,还有一重更现实,也更重要的意图。司马光说:“这些名字刻在这里,后来的人会一个一个指着这些名字议论说:这个人忠诚,这个人狡诈,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奸邪。呜呼,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恐惧呢?!”

题名碑就是公示牌,名字刻入石头,就是要让为官者知道公道自在人心,忠诚正直、尽忠职守的好官不会被人忘记,狡诈奸邪、渎职腐败的官场败类也无法逃脱道德的审判,官员必须对自己的职务行为及其后果负责。

宋代最有名的题名碑是《开封府题名记碑》,上面刻着183 人次历任知府的名字。其中,应当刻着第93 任知府名字的地方是一个光滑的凹坑,那个消失的名字,就是大名鼎鼎的包拯。包拯的名字到哪里去了?被人们的手指抚平了、又摸没了,刻到人们的心里去了。当刻入石头的名字深入人心,不朽才得以实现。

(摘自《大宋之变,1063 108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汲汲于包拯知府
锻炼
包拯智擒偷锅贼
君子之争淡如水
济公传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小石头
铁面无私
——包拯
远处识人
远处识人
包拯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