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虚此行》:一个创作者的复活

2023-11-16子戈

方圆 2023年20期
关键词:悼词胡歌普通人

子戈

《不虚此行》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单纯。

很多人用“克制”来形容这部电影,我觉得用“单纯”更为准确。它就像是从生活的母体中剥离出来的片段,没有扣人心弦的开始,也没有荡气回肠的结局。它就像是无数偶然发生的小事件的集合,这些事来得突然,去得淡然,不一定都有答案,也不一定不会重来。

这是一部向生活低头的电影,所以它从不敢把生活当作剪辑的素材或是表达的论据。相反,它只能把生活像标本一样,钉在时间的刻度上。也正因如此,本片的镜头几乎只剩下唯一的角度,那就是平视的、静观的、沉默的、凝滞的,仿佛唯有如此,生活的气味儿才不会被吹远。

“创作”这件事

这种单纯还体现在主题上。《不虚此行》是一部关于创作的电影。

近年来,这类电影特别多。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当下创作资源的匮乏,使得创作者只好更多从自身经验出发。此外,这类电影的特点还在于,它们要么借创作的艰难,发生活的牢骚;要么就是借由“创作”这样一种特殊的洞察生活的方式,来对现实问题做形而上的思考。

与之相比,《不虚此行》要纯粹得多。表面看,它除了讲创作,还在谈生死。它似乎是在透过一个写悼词的落魄编剧,透过他不断与死亡擦肩而过,与生者相遇的经历,一边感悟生死,一边探讨创作。

但实际上,生死对这部电影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它仅仅作为一种相遇的契机和无常的氛围而存在。导演全片也没有给死者任何一个镜头,她小心翼翼地把死亡排除在观众的视野以外,以此告诉我们,这不是死者的哀乐,而是生者的骊歌。因为对于生活来说,死亡并不特殊。它不过是一件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的事。而与确定无疑的死相比,意外不断的生更值得书写。

于是影片的主题得以进一步收敛,它讲的就是“创作”这件事。具体而言,它探讨的是为谁创作、为何创作的问题。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我尤其被这一主题触动。片中胡歌饰演的闻善,因不适应编剧行业的要求,转行帮人写悼词。他无疑陷入了窘境之中,然而这种窘境却一点也不激烈、不强悍,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消磨人的意志。

影片一直在强调“普通人”这一概念,而真正的普通就在于,连他所遭遇的困境都是那么普通,那么波澜不惊。他没有一个破烂的世界要救,没有一番恢宏的事业要闯,他只是被生活里的一个小坎绊住了。

导演像回避死亡一样,回避了闻善在编剧行业的遭遇,回避了那些被甲方刁难、被客户辱骂的糟心时刻。她借此告诉大家,这不是一个创作者的自怜自艾,不是对怀才不遇的慨叹,更不是对行业乱象的抨击。这只是一个人的内心危机,是一个创作者失去了创作的冲动。

所以我们看片中聞善的状态,他并不是被行业打压、被事业拖垮的颓丧态,而是始终处于惆怅和忧虑之间。而他所忧虑之事,其实是自己明明有想要创作的对象,却迟迟无法下笔。那个未完成的作品既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身上,使他的每个动作都变得迟缓,又像一个黑洞,总要吸走他的部分注意力,使他时常失神。

在这之中,胡歌采用一种近乎零度表演的方式,使用驼背、慢行、涣散的目光、迟疑的表情以及慢半拍的动作,来表现闻善的自我封闭和潜意识里的自我厌弃。

由此再看闻善的转行,其实更像是一次漫长的拖延。他想要用一件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来抵消那种创作无能的失控感。同时,这件事也自然成了谋生的手段,但并不为赚钱,不然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他总是严格控制接单频次,主动降低挣钱的效率。他要给自己留出时间,观察生活,面对真正的创作。

只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在这次漫长的拖延中,救赎意外降临。

与真实的人产生联结

闻善在帮人写悼词的过程中,遇见了很多人。

通常这样的叙事结构都会把主角当作导游。换言之,主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他来请出其他角色。但《不虚此行》恰恰相反,那些偶然出现的角色,他们的表情、言行、态度,最后都或多或少作用到闻善身上,使他终于重新振作,拿起纸笔。

这又是导演所做的一次减法。她使得众生退到后景,把前景始终留给闻善一人。

至于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化学作用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一般电影会给出充分的解释,导演会细心安排每个角色,让他们承担不同的戏剧作用,最后拼成一个完整的因果链,告诉观众,主角就是这么被治愈的。但《不虚此行》并没有这么做,它刻意模糊了明确的因果关系,而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影响,处理成了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片中出现的人,他们都面对亲友离世的悲痛,死亡犹如一根针,穿透了所有防备,迫使他们流露真情。万家兄妹因大哥的死,不得已重新聚到一起,重新面对那份沉重又柔软的亲情;忙于工作、与父亲聚少离多的王先生,内心满是遗憾,却来不及悲伤,因为还有儿子要照顾,因为在失去儿子身份后,他还要做一个合格的父亲;癌圈网红方阿姨,面对生死仍然谈笑风生,她在用当下最时髦的方式,化解着最古老的命题……

在这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金穗和那个神秘的猩猩饲养员。

如果说在所有人的生活里,闻善都是个闯入者,那么齐溪饰演的金穗,则是闻善的闯入者。这个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的女孩,闯到闻善家里,坐在他写作的转椅上,占据他的电脑。这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冒犯”,但也恰恰是这种冒犯,这种口无遮拦的追问,让闻善无可回避,必须面对内心的病因。

而猩猩饲养员的戏份很少,只匆匆露了几面,却极为重要。他每天都待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工作。而他这样做,不只是出于职业需要,更是因为他喜欢“和动物为伴”这件事本身。

要说这些人的出现,对闻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其实不在于他们做过什么,也不在于他们是谁,而在于他们足够真实。这其实才是影片最想表达的,它实际在说,接触、面对面、与真实的人产生联结,这本身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它远比那些附加的意义还要重要。

一个创作者复活了

终于,闻善再一次坐在电脑前,拾起了他延宕已久未能完成的作品。他敲下了第一行字。这时演员胡歌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仿佛是被石化多年的人,突然察觉到身体内部的某一根神经开启了久违的跳跃。

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我非常能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对创作者而言,最致命的崩溃瞬间就在于意识到自己的“普通”:我不是天才,我没有迸发不竭的灵感,此时,一张空白的稿纸就成了最凶猛的噩梦。

而“普通”也正是《不虚此行》一直在玩味的概念。这部电影实际就是讲了一间普通的房子里,一个普通人所经历的一个普通的困境。而这个困境的破解方法,同样非常普通。作为一个写作者,必须意识到,普通本身就值得被书写,生活的褶皱本来就值得被细细摊开、娓娓记录。那里面不必有惊天动地的戏剧性,不必有全能的盖世英雄,不必有死亡威胁下的奋力一击,不必有生之灿烂、灯火辉煌……那里可以只有一个普通的主角、一段平凡的生活和一些并不那么美好的世界突然闪动微光的瞬间。

只有肯定了这份普通,生活的回馈才会显现。我想,这也正是闻善在邂逅了那么多普通人后突然明白的朴素道理。

终于,经历了这次漫长的拖延,一个创作者复活了。

剧情简介 

人这一生怎样才算不虚此行?闻善在平衡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中寻找着答案。他是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改以撰写悼词为生。在与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闻善慰藉他人,也获得了温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猜你喜欢

悼词胡歌普通人
普通人的梦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国学大师笑谈身后事
胡歌:人生是一场难得的修行,不要轻易交白卷
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胡歌
你想写一写自己的悼词
胡歌:期待一个更好的自己
胡歌:在拾荒的旅程中重生
读《一个普通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