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宁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11-16黄仕龙杜国锋吴胜军若秀华朱惠翠

南方农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富宁县富宁中药材

黄仕龙,杜国锋,吴胜军,若秀华,朱惠翠

(1.富宁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云南富宁 663400;2.富宁县种子工作站,云南富宁 663400;3.富宁县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站,云南富宁 663400;4.富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富宁 663400;)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集中连片重要区域,近黔南、交桂西、毗越北,地处“两国三省十县”接合部,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边境山区于一体的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业县。富宁县中药材资源丰富,但由于地理闭塞、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开发滞后,中药材产业发展缓慢。近年来,富宁县加大投入,引导村民进行中药材种植,发展中药材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成为以八角为主要品种的“云药之乡”。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1]。当前,富宁县正全力发展以八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推进“云药之乡”建设,中药材产业将作为推进富宁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探索并加快其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1 发展现状

1.1 生产情况

2022 年富宁县中药材种植面积48 609 hm2,其中八角44 085 hm2、草果2 243 hm2、生姜667 hm2、山豆根630 hm2、蒜头果216 hm2、肉桂124 hm2、砂仁118 hm2、重楼65 hm2、牛大力54 hm2、化橘红48 hm2、黄精37 hm2、天冬35 hm2、鸦胆子24 hm2、白及25 hm2、三七15 hm2,以及其他药材223 hm2。全年产量2.20万t,综合产值39.51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1.36 亿元、加工业产值13.08 亿元、流通服务业批发零售额15.07 亿元。中药材农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2.20%,占全县生产总值(GDP)的7.32%。

1.2 企业加工情况

富宁县共有中药材加工企业2 家,主要加工原料为三七。2022 年中成药及提取物加工产品产量498 t,加工产值2.18 亿元,销售量665 t,销售额1.77 亿元。

1.3 发展模式

1.3.1 能人带动模式

该模式是指一些技术能人或合作社在试种成功后,将培育出来的种苗卖给种植户,并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2018 年之前,富宁县大多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带动起来的种植户,往往有比较强烈的发展意愿,在种植和管理上比较主动,易成功,效果明显;但发展速度比较慢,难以形成规模。

1.3.2 行政推动模式

富宁县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构,以项目为引领,打造中药材种植示范区,以此来巩固和扩大生产种植规模。2019年,富宁县投入财政资金30万元,统一育苗,发放种苗给当地居民,取得较好种植效果;2020 年,归朝镇投入资金500 万元,推动山豆根种植,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带动全县种植热潮;2021 年,富宁县新种植山豆根244 hm2,占全县山豆根在地面积636 hm2的38%。由此可见,行政推动模式具有良好的带动效果,推动了富宁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1.3.3 企农合作模式

该模式是由实力雄厚的企业租用农户地块形成大面积的基地,按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要求发展中药材种植;农户在基地务工,获得劳务报酬和土地租金。2021 年,归朝镇引进上海双桨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其在县内注册成立富宁濒湖山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租赁归朝镇龙门村的土地发展山豆根种植,已连片种植66.7 hm2。在此种模式下,农户不承担种植风险,收入稳定;企业从源头规范原材料种植,不仅简化了生产流程,节约了成本,还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减少了资源浪费。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种植技术要求高、历时长,需要企业实力雄厚且有成熟的技术团队。

2 发展优势

2.1 资源丰富

富宁县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东部边缘,地跨东经105°13′~106°12′、北纬23°11′~24°09′,东西相距109.89 km,南北相距108.78 km,海拔在165~1 851 m,相对高度差1 686 m。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810.9 km2,占国土面积5 352.0 km2的15.15%。境内主要居住着壮、汉、苗、瑶、彝、仡佬6 个民族,总人口43 万人。

富宁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根据富宁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富宁县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53 科500 属787 种。重点药用植物67 种,隶属于51 科65 属。大宗药材10 余种,名贵药材有石斛、重楼、白及、三七等。长期以来,富宁县人民积极探索,开发利用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富宁县八角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2、全省第1,质量位居全国第1。富宁县在1999 年被中国特产之乡评选委员会评选为“中国八角之乡”;2012 年,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以八角为主要品种的“云药之乡”,“富宁八角”获原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 年,“富宁八角”被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

2.2 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国务院专门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出台了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于2016 年2 月22 日和2019 年10 月20 日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云南省委、省政府2003 年就发布了《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云药产业的决定》(云发〔2003〕1 号),提出要像打造“云烟”一样打造“云药”,后续还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了《云南省中药材标准》《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等相关行业标准[2];“十四五”期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文山市、马关县和富宁县为重点,建设6.67 万hm2的道地中药材基地;富宁县委、县政府把八角确定为“一县一业”,打造地方特色产业。以上政策均为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2.3 地理位置优越

富宁县地处两国(中国、越南)、三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越南河江省)、十县(富宁县、广南县、麻栗坡县、那坡县、靖西市、西林县、田林县、右江区及越南苗旺县、同文县)接合部,是云南省的东大门和出海口。不仅有广昆高速、云桂高铁穿境而过,而且还有富宁港、田蓬口岸。大型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为富宁县发展外向型绿色中药材产业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3-4]。

2.4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中医治疗手段和中药药效逐渐被证实,中医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中药材作为一种绿色食品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并引起世界各国和各大制药企业的高度关注,成为全球需求热点。在这种背景下,中药材需求量不断增长,中药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5-7]。

3 存在问题

3.1 基础设施条件落后

富宁县地处山区,平地稀少;加之许多中药材怕水涝,因此在选择种植地块时,多以山林、山地、缓坡地为主。特殊的地势为种植中药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富宁县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发展中药材种植的需求。道路条件差甚至无合格的产业道路、缺少生产用水、缺乏电力设施等问题,严重制约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3.2 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富宁县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中药材种植专业的技术员很少,能力不足、业务不精、水平不高且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因此指导和服务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工作效果不明显;在社会化服务机构中,缺乏相应的中药专业技术人才,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体系也尚未建立。

3.3 种植管理粗放

中药材种植管理的要求要比常规作物高。长期以来,富宁县中药材供应多以采收野生中药材为主,人工种植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许多种植户还未掌握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的技术要点,管理相对粗放。近两年,富宁县虽然成立了一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但这些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且合作社之间未建立统一的标准与制度,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农户大多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中药材种植,产业难以形成规模。

3.4 供需不匹配

富宁县仅有2 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分别为昆药集团血塞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润嘉药业有限公司,均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昆药集团血塞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三七总皂苷、血塞通片、血塞通颗粒及血塞通滴丸等;云南润嘉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三七粉、三七总皂苷、黄藤素、三七叶提取物、沉香、蜂胶片、蜂胶牙泰及参芪消渴颗粒等。从加工企业的产品类型来看,对三七、黄藤的需求量较高,但富宁县的三七、黄藤种植面积不大、产量较少,因此现有企业无法对中药材种植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八角产业作为全县着力打造的主导产业,虽然种植面积占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90.69%,但却缺乏相应的加工企业,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综合效益不明显。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生产现状阻碍了富宁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3.5 中药材市场信息不对称

中药材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富宁县中药材销售主要依托合作社或药材贩子收购,渠道单一,供需信息不畅通,易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户对市场、价格、供求等方面信息的了解不足,也缺乏准确的市场判断能力,难以把握好种植机遇;而且在种植品种选择、种植规模上易盲目跟风,造成资源的浪费。

4 对策建议

4.1 完善基础设施

科学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在统筹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加大中药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资金投入注重全县“一盘棋”统筹安排,避免重复投资,在符合条件、适宜种植的区域,对道路交通、灌溉条件、网络设施、电力设施等进行升级改造,为中药材种植创造良好条件,逐渐形成种类相对集中的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

4.2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中药领域技术人才的培养。1)稳定“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强化知识更新,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力量。2)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对中药材种植户、村两委干部、年轻党员、致富能人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升种植户科技素质,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中药材种植人才。3)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从“引、用、育”等方面入手,积极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挖掘一批乡土人才、培育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符合县域实际的中药材产业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体系,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4.3 强化示范引领

1)支持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联合开发八角、蒜头果、石斛、重楼、白及及三七等富宁县特色地方品种和名贵中药材,建设种质资源圃,开展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建设良种基地,加强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2)加大扶强扶优力度,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开展试验示范,建设规范化定制药园。充分发挥合作社或种植大户的技术优势、销售渠道优势,引导普通农户与种植大户签订合作协议,按照合作社或种植大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普通农户提供土地或林地的模式进行中药材种植,采收后按一定比例分成。鼓励建立“政府引导+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3)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的沟通,与药品生产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订单种植、定向供应等模式进行生产,打造药品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基地,推动中药材种植规范化、产业化发展。

4.4 培育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中国八角之乡”和“云药之乡”的品牌作用,加强招商引资,引进培育制药龙头企业,提高中药材加工能力。1)支持企业与医疗部门、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鼓励企业在仿制药、天然药物、中药制剂配制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开发出一批具有富宁县特色的中药配方颗粒和新型饮片。2)加大血塞通等中成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老药新用”的应用领域。3)研发以八角、蒜头果、石斛、重楼等药用价值较高的植物为主要原料的特医食品、特膳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培育发展以中药大健康产品为主的产业体系。

4.5 加强信息建设

1)搭建中药材信息发布平台,为中药材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依托现有的通信网络资源,建立中药材产业服务QQ 群、微信群和中药材网站,收集整理国内外中药材产业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药材情报、药市行情,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2)搭建富宁县中药材产品宣传平台,及时发布富宁县中药材产品种类、产量、质量和储量等信息,拓展销售渠道,开展网络销售,解决农户卖药难的问题。3)帮助农户分析市场信息,引导农户科学选择中药材品种,鼓励中药材适度规模化发展。

4.6 打造产业品牌

1)积极打造产业品牌。围绕“中国八角之乡”“云药之乡”建设,深入实施“一县一业”工程,加强“富宁八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宣传和管理,推进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八角产业品牌影响力;依托蒜头果产业基础,加强地方野生品种保护,开展“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和蒜头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将蒜头果产业纳入“一乡一品”计划,启动野生蒜头果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2)积极开展中药材“三品一标”认证,扩大有机中药材市场份额。加强名品、名企的培育,依托相关骨干加工企业和主导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引导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借助各类知名平台销售产品。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业影响力。充分发挥广昆高速、云桂铁路的交通优势,争取开通中药专列;在富宁县境内的铁路、公路两边设立广告牌,宣传当地知名中药材产品;将富宁县中药材产品与民族文化“坡芽歌书”有机结合,打造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扩大省内外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富宁县富宁中药材
江都市教育局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滇南桂西地区白苗族群音乐的传播方式
富宁县人工杉木抚育技术及措施探讨
云南富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问题与建议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关于建设富宁县睦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思考
描绘富宁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