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普米司特片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40 例临床疗效观察

2023-11-15曹丽华秦萍萍文晓婷

皮肤病与性病 2023年5期
关键词:银屑病斑块因子

曹丽华,秦萍萍,文晓婷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 盐城 224000)

银屑病是由遗传、环境及皮肤和血液炎性因子分泌增多共同导致的一种高流行、慢发展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皮肤病,患病率为0.5%~2%[1-2]。斑块状银屑病是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的类型,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维A 酸类药物等局部用药,以及系统用药、光疗等方法进行治疗[3-4]。随着对银屑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小分子药物在临床上逐步应用。阿普米司特片是一种磷酸二酯酶4(PDE4)小分子口服抑制剂,能抑制PDE4 的表达,从而增加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减轻银屑病的临床症状[5]。阿普米司特片是精准医学理念下的产物,能广泛抑制PDE4 各类亚型,具有较常规药物毒性更低、靶细胞治疗更精准等优势,但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以40 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阿普米司特片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021 年03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8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 40)。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 完整版)》等[6]诊断标准;② 入组前3 个月未使用本研究相关或影响本研究结果的治疗银屑病药物;③ PASI 评分≥10 分;④ 治疗期间严禁饮酒及使用其他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排除标准:① 肝肾功能损伤、血脂异常、心功能损害者;② 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酒精中毒者;③ 活动性感染者(如活动性肺结核等);④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⑤ 胰腺炎病史、肥胖、恶性肿瘤;⑥转院、依从性差。

观察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37 ~55 岁,平均年龄(43.77±5.32)岁;病程1 ~18 年,平均病程(5.92±1.15)年;吸烟史17 例;饮酒史25 例;基础疾病史:高血压15 例、糖尿病7 例、高血脂17 例、高尿酸血症23 例、冠心病4 例。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龄35 ~58 岁,平均年龄(43.52±5.85)岁;病程1 ~20 年,平均病程(5.98±1.26)年;吸烟史19 例;饮酒史23 例;基础疾病史:高血压13 例、糖尿病7 例、高血脂19 例、高尿酸血症27例、冠心病5 例。2 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DCH2021LS0312),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前4 周口服20 ~30mg/d 的阿维A 胶囊(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26),第4 ~8 周用药量变为20 ~50mg/d。外用卤米松乳膏(香港澳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C20181019),2 次/d。观察组采用阿普米司特片(Patheon Inc.,国药准字HJ20210067),具体用药如下:第1d 仅服用10mg,1 次/d;第2d 早晚服用各10mg;第3d 早服用10mg、晚服用20mg;第4d 早晚各服用20mg;第5d 早服用20mg、晚服用30mg;从第6d 开始增量至30mg/次,早晚各1 次,另外加用卤米松乳膏,用法与对照组一致。期间严密观察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血脂、尿常规等指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 组均治疗16 周。

1.3 观察指标 银屑病皮损和生活质量指标: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7]评价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严重程度,评价部位包括头部、上肢、躯干、下肢,按不同部位及计算比例进行加和计算得到PASI。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8]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分为4 个等级10 个问题,每个问题评分0 ~3 分,总分30 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收集2 组治疗期间皮肤瘙痒、红斑、浸润、脱屑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9]: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等级,其中①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PASI 较治疗前下降≥75%。②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但PASI 评分下降区间为50%~74%。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恶化,PASI 评分下降≤50%。总有效率=(①+②)/40×100%。炎性因子变化:2 组治疗前后空腹采血5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不良反应情况:按照《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 完整版)》[6]要求,收集2 组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皮肤灼热、药物性皮炎、肝肾功能异常、血脂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SNK-q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治疗前后PASI 和DLQI 变化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PASI、DL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PASI 和DLQI 变化情况(±s,分)

表1 2 组治疗前后PASI 和DLQI 变化情况(±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

组别 例数(n) PASI DLQ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19.76±4.18 11.29±2.84a 18.95±4.32 12.60±3.01a观察组 40 19.25±4.22 7.11±2.57a 18.83±4.45 9.59±2.47a t—0.543 6.902 0.122 4.889 P—0.589 <0.001 0.903 <0.001

2.2 2 组皮肤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组皮肤瘙痒、红斑、浸润、脱屑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见表2。

表2 2 组皮肤临床症状改善时间(±s,周)

表2 2 组皮肤临床症状改善时间(±s,周)

注:*P <0.05。

组别 例数(n) 瘙痒 红斑 浸润 脱屑对照组 40 13.26±3.82 13.83±4.37 12.87±4.22 13.58±3.75观察组 40 10.11±2.95 11.32±3.50 10.05±3.57 9.53±2.72 t—4.128 2.835 3.227 5.529 P—<0.001 0.006* 0.002* <0.001

2.3 2 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 组临床疗效对比[n(%)]

2.4 2 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IL-2、TNF-α、IFN-γ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 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s,pg/mL)

表4 2 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s,p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

组别 例数(n) IL-2 TNF-α IFN-γ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35.83±7.11 26.31±5.88a 63.82±10.71 45.59±7.82a 44.74±7.82 33.28±6.11a观察组 40 35.66±7.39 19.25±4.75a 63.95±11.06 31.26±6.18a 44.81±7.65 22.68±5.75a t-0.105 5.907 0.053 9.093 0.04 7.990 P-0.917 <0.001 0.958 <0.001 0.968 <0.001

2.5 2 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 组不良反应情况[n(%)]

3 讨论

银屑病是由炎性反应、微血管扩张及环境、遗传等多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10]。斑块状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寻常银屑病之一,病情反复,治疗较其他类型银屑病困难[11]。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作用于PDE4/cAMP 信号通路的银屑病治疗小分子药物孕育而生,其较阿维A 酸、甲氨蝶呤等传统治疗药物对器官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等优势[12-14]。阿普米司特片是PDE4 抑制剂,在各类PDE4 亚型抑制效果没有明显选择性,能有效缓解银屑病临床症状[15]。目前,国内对阿普米司特片的临床治疗报道罕见。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银屑病常规药物与阿普米司特片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PASI、DL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阿普米司特片能改善斑块状银屑病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可能是阿普米司特片通过抑制PDE4 的表达,降低了cAMP 水解成为AMP 的发生,使cAMP 水平增加,并刺激了cAMP/PKA 信号通路和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从而减少T 辅助细胞的表达和释放,起到抗炎作用,进而减少皮损,促进患者康复[16]。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患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发现观察组治疗后IL-2、TNF-α、IFN-γ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阿普米司特片能有效降低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可能是阿普米司特片通过cAMP/PKA 信号通路,使活化的PKA 刺激cAMP 反应元件(CRE),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IL-10 等炎性因子与CRE 特异性结合,激活CREB 结合蛋白、同源蛋白P300 等因子,进而抑制NF-κB 的转录和表达,从而使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表达抑制,降低炎性反应,减少免疫细胞浸润,进而达到缓解银屑病临床症状的效果,减轻银屑病的表皮损害[17-18]。

维A 酸是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类银屑病的药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血脂代谢异常、肝炎、黏膜与皮肤损害等,与维生素A、甲氨蝶呤等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阿普米司特片是一种新型PDE4 抑制剂,但在存在活动性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多发性硬化、恶性肿瘤等银屑病患者中不得应用。为此,本研究遵循国内银屑病诊疗指南,严格做好银屑病的患者纳入与排除工作,评估患者血脂、肝肾功能、心功能等情况,以及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现病史,综合研究了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本研究观察2 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现基本为皮肤灼热、皮疹、胃肠道反应等,均较轻微,但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仍较高,体现出小分子药物在治疗银屑病的优势。可能原因如下:一是本研究严格入选研究对象,使治疗药物能按照相关指南应用于患者,同时加强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监测,进而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二是阿普米司特片通过口服可以很快进入细胞靶点,起效更快,所需药物剂量更小,且药物毒性较阿维A 酸低,可以更好的降低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降低药物治疗成本效益,更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纳入患者已排除既往存在高血脂、肥胖等情况,并及时纠正患者饮食习惯,加强运动,改善了血脂异常状况,但本研究纳入患者数量较少,需进一步收集数据研究。

综上所述,阿普米司特片能有效改善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银屑病斑块因子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