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一夜,张继有没有听到钟声

2023-11-15雨林霖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敲钟张继夜泊

雨林霖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提起唐诗《枫桥夜泊》,恐怕大家都不會陌生,不过由于史料有限,人们对于这首诗的作者张继并无过多了解,只知道他是天宝十二年(753年)的进士。

虽然是进士,但在唐朝并不受重视,考中了也不包分配工作,而是要再次接受吏部的培训和考察,这种考察叫作“铨选”。在此期间表现出色的学子,有可能得到空缺的就业岗位,否则就只能参加朝廷举办的制科考试。两样都不成,那就得在家待业了。

张继便是一位在铨选中落第的进士。他原本打算继续等待官府发布新的就业岗位或招聘信息,然而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转年六月,唐玄宗仓皇逃到蜀地,天下文士也都四散逃难。当时江南局势比较安定,因此成为不少文士避难的理想地区,张继便是南下的一员。后来,他一路来到苏州,于是就有了“枫桥夜泊”的故事。

在那个深秋的夜晚,张继泊舟在苏州城外的枫桥。山河破碎、前程渺茫,张继漂泊在外,心中的忧愁可想而知。落月、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以及寒山寺的钟声,无疑加剧了诗人内心的愁绪。通读《枫桥夜泊》,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秋夜不眠人惆怅”的情景图。诗人通过诗中的意象,将内心的忧愁传递给读者。有学者评价,《枫桥夜泊》的景物搭配与人物心境高度交融,是后世艺术境界的典范。

张继流传至今的诗歌不到50首,毋庸置疑,《枫桥夜泊》是最有名的一首,也是唐朝最有名的诗歌之一,后被编入清人所编撰的《唐诗三百首》中,成为经典。可以说,正是因为《枫桥夜泊》,大家才记住了张继,也记住了寒山寺。如果不是张继,寒山寺不过是苏州城外一座普通的古寺,而《枫桥夜泊》让它闻名天下,成为一处知名的名胜古迹。

谁也没想到,到了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对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提出了质疑。他在《六一诗话》中调侃说:“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的诗人为了追求好的诗句,往往不顾是否合情合理,以至于出现了许多语病。比如,唐朝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里写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写得虽然好,可哪有寺庙三更半夜敲钟的呢?一句话概括,所谓“夜半钟声到客船”,肯定是张继为了写出好词佳句而虚构的情景。

欧阳修的说法结合了当时的现实情况:在宋代,大部分寺庙没有半夜敲钟的习惯。由此看来,欧阳修的话是有道理的。可是,质疑张继不要紧,关键欧阳修将自己的调侃写进了著作。欧阳修在当时就是文坛领袖级人物,所以他的质疑自然影响广泛。没想到,欧阳修最终成了被吐槽的对象。

北宋人范温在《潜溪诗眼》中从史料研究的角度对欧阳修进行了吐槽。他表示,翻看史料,《南史》中就有“齐武帝景阳楼有三更五更钟”的记载,这大概是半夜敲的报时钟。另外,南朝时期有个叫丘仲孚的人,《南史》中说他“读书常以中宵钟鸣为限”。范温列举了一系列的史料,说明“夜半”的确是有钟声的。

成书于宋代的诗评汇编《古今诗话》则站在诗歌创作的角度上反驳欧阳修。作者说,唐朝诗人于鹄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有“定知别后宫中伴,遥听缑(gōu)山半夜钟”之句,白居易在《宿蓝溪对月》中也有“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之语,温廷筠在《盘石寺留别成公》中写道:“悠然旅榜闲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瞧,唐朝诗歌里写“半夜钟声”的不止张继一个,为什么单单说张继写错了呢?

姑苏城外到底半夜有没有敲钟呢?难道就没有人去实地调研一下吗?

有!北宋人彭乘就是站在实地调研的角度,反驳了欧阳修的观点。他表示,欧阳先生在《诗话》中调侃唐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认为半夜三更,哪儿的寺庙会敲钟呢?可经我调查研究,如果有人刚刚去世,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要敲钟。这种钟被称为“无常钟”。彭乘认为,也许张继当年在苏州寒山寺外,听到的就是无常钟。

后来,彭乘因缘巧合,还真遇上了途经苏州的机会。晚上,他在当地一家寺庙里借宿。到了半夜,他真的听到了钟声。这让他又想起了当年和欧阳修争论过的这个“夜半是否有钟声”的话题,心想:这可能就是“无常钟”,难不成庙里有人做法事?

起床后,他便去问寺里的僧人:“你们这儿半夜敲的是什么钟?”

僧人听了,觉得没啥稀奇,便回道:“固有分夜钟,曷足怪乎?”(《续墨客挥犀》)原来寺庙里一直都有半夜敲“分夜钟”的传统。

彭乘听了,非常意外。他又到周边寺庙里都问了一圈,结果发现,这里的所有寺庙都是如此。他终于明白:原来半夜敲钟,是苏州当地寺庙的风俗,张继果然没有写错啊!

同时代的诗人叶梦得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所以对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有没有错,他是非常清楚的。他在自己的著作《石林诗话》中就说:“张继此诗,欧公尝病其半夜非打钟时,盖未尝至吴中。今吴中寺,实夜半打钟也。”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欧阳修说张继这句诗是为了写出佳句,刻意写寺庙半夜鸣钟。实际上,那是因为欧阳公没有到过咱们大苏州。咱们苏州的寺庙,的确是半夜敲钟的啊!

南宋人陈岩肖曾经在苏州为官,他在《庚溪诗话》中也提到了这件事。他说,很多唐诗都写到了半夜钟,况且我当初在苏州为官的时候,每夜三更将尽、四更开始的时候,各家寺庙都会敲钟。我想,这种传统在唐朝就有了吧。

对于这些说法,南宋诗人陆游曾经在《老学庵笔记》里做过一个总结。陆游首先总结了前人的说法:欧阳公调侃张继这两句诗写错了,许多人经过研究,认为张继没有错:姑苏城一带,半夜是能听到寺庙钟声的。

陆游进而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可在我看来,这些说法都不对或是不严谨。唐朝诗人于邺有《褒中即事》之诗,褒中位于陕西地区,可诗中竟有“远钟来半夜,明月入千家”之句。同样是唐朝诗人,皇甫冉夜宿会稽(绍兴的别称),也说:“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秋夜宿会稽严维宅》)这些诗歌都不是在苏州写的,怎么都有半夜钟声呢?

陆游最后说道:“恐唐时僧寺,自有夜半钟也。”意思是说:恐怕,唐朝的寺庙都有半夜敲钟的习惯吧。

一首诗引出了这么多的讨论,这不是较真,而是一种做学问的态度。好的诗歌经得起推敲,不是吗?

你记住这些带“钟”字的诗句了吗?

猜你喜欢

敲钟张继夜泊
荆楚老乡敲钟忙
枫桥夜泊
敲钟的速度
枫桥夜泊
敲钟祈愿
夜泊(外五首)
诺龙技术新三板挂牌敲钟仪式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