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新时代科普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天津方案 访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罗进飞

2023-11-12撰文王懿霖

求贤 2023年9期
关键词:全域天津市全民

撰文/王懿霖

党的二十大就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出了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发展要求。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这为当前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此,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罗进飞在接受采访中对记者说:“近几年,天津市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统筹科普资源,营造创新氛围,将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为新时代科普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天津方案。”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全域科普”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罗进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普及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指示精神,天津率先提出“全域科普”的概念,构筑起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模式。

方向确定后,天津市迅速建立起一套体制机制,强化法治保障,确保严格落实。2019年3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2019年5月,召开天津市全域科普工作会议,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条块结合、区域为主的领导体制和统筹谋划、社会动员、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2021年11月29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修正案),明确了建立健全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体系要求和主要工作内容,进一步确定了科协事业和全域科普工作定位,规定了各级组织机构、管理部门、实施单位、科普场所和参与科普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与要求,为推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2021年12月6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天津市推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对“十四五”时期及未来15年天津市推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要举措、保障措施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推动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体系全面升级,大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请您谈谈全域科普近几年都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绩和成效。

罗进飞:近几年,天津市坚持在全域科普中率先示范,统筹科普资源,营造创新氛围,在“全”和“普”上下功夫,着力把全域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智慧型城市、文明城市提供科普支撑。同时,引导人民群众在全域科普中当主角,推动全域科普成为“天津现象”,让科学理性蔚然成风,形成新时代天津的城市特征。具体说来,我觉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科普服务惠及全民。全域科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着力在“普”上下功夫,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生实事,面向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和科普服务。以每年一届的科技周、科普日主场活动为示范,带动全市各区、各单位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全市从2018年每年不足1万场次增加到2022年的15万场次。围绕卫生健康、科技教育、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等内容,实施全域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的“七进”工程,组织开展“千名专家进基层”、“科技志愿服务进农村”等行动,科技工作者、基层“N”长、社区网格员等深入一线心贴心开展科普服务,在广度、力度、深度上持续拓展,深入社区群众,深入千家万户,实现了科普服务“横到边、纵到底”,惠及全市1560万市民。

二是科普阵地遍布城乡。2022年底,天津实现了社区(村)科普阵地和活动的全覆盖。全域科普全面融入全市5145个基层党群服务中心,177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真正做到了一村一镇不能少、一户一人不能落,哪里有需要,科普就延伸到哪里,充分体现了全域科普服务的“全”字。为了给公众提供更优质的科普服务平台,我们大力推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37家,市级科普基地251家,并且带动了全市16个区、1000余个社区科普场馆和微型科普馆建成使用,尤其是今年科技周期间,开放了天津首家钢铁科普馆、天津首个化工主题科普展览——天津海洋化工科普展,全市科普阵地呈现出串珠成线、由线及面的发展态势,全域科普阵地矩阵基本形成。

三是科普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市各区、各系统、各地域因地制宜,打造出了“我们爱科学”、“院士来上课”、“科学大讲堂”、“科普星期六”、“小小科学家”、“科普四季惠民生”、“彩虹科普科技志愿服务”、“美丽乡村行”等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群众喜欢、影响力大的科普品牌,深受群众欢迎,社会关注度持续提升。

四是科普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全域科普开展以来,我市知名科学家身体力行做科普,张伯礼、葛墨林、陈军、吴琦等81位院士专家受聘天津科普大使,带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普及事业。目前,全市共组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3442个,科技志愿者规模达到16.3万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市科普信息员规模达到31万人,规模数量全国领先。

五是科普传播能力显著增强。天津市出台了《科普全媒体传播计划》,明确两报两台、津云等主流媒体科普责任,建成“科普天津云”平台,主流媒体、新兴媒体接力推送科普资源。全市广播电视科普节目播出时长超过2000小时;科普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近500个,累计发文14余万篇,访问、阅读量超过2.4亿次;发布网络科普视频近9000个,播放量超过1.4亿次。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全国科协系统科学传播榜上,天津位列全国第一。

六是科普服务产业化初现萌芽。自全域科普开展以来,天津市科协动员企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围绕“1+3+4”产业布局,深入开展“科普+产业”系列行动,建立科普产业(人才)联盟,引进一批科普产业项目落户天津,促进创新成果科普化、科普服务产业化。全域科普开拓的巨大市场需求,正在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以说,全域科普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发挥着积极作用,让整个社会实现了由“要我科普”向“我要科普”的深刻转变。近两年,天津市公民科学素质得到大幅提升,2022年全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18.68%,位居全国第三。我们可以看到,实施全域科普以来其增速明显加快。

全域科普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发挥着积极作用,让整个社会实现了由“要我科普”向“我要科普”的深刻转变。近两年,天津市公民科学素质得到大幅提升,2022年全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18.68%,位居全国第三。我们可以看到,实施全域科普以来其增速明显加快。

记者:全域科普工作已经取得了如此亮眼的成绩,那么下一步,在继续深化全域科普方面,天津市科协有什么样的考虑?

我想具体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从需求端出发,更加瞄准群众实际需求,分类施策,精准服务,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差异化产品,做出特色、达到更好效果。二是从供给端角度,持续加大优质科普产品供给,组织更多的高水平院士专家,导入更高层次科普资源,提供更多兼具权威性和趣味性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三是丰富科普传播手段,用好“智慧中国”和“科普天津云”等融媒体平台,使市民群众获取科普服务更加高效,同时拓展更多新媒体传播手段,使科普形式更丰富、更多样,科普内容更广泛、更深入,用户参与更快速、更便捷。四是推动科普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鼓励科普企业加大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社会化科普大格局。五是在抓好全域科普的同时,不断提升科协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服务企业发展,进一步体现科协组织“一体两翼”的服务职能。

未来,天津市科协将继续协同各方,铆足干劲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努力把天津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一片热土。

猜你喜欢

全域天津市全民
全民·爱·阅读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