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池县如何发挥优势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2023-11-10

发展 2023年5期
关键词:华池县三县盐池县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能源富集区县域经济是我国县城经济中的特殊类型,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由于该地区大多以能源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区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矛盾,也暴露出一些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问题。尤其是陕甘宁能源富集区,由于受到产业基础、区位限制、功能定位及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资源的丰沛程度与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不一致。因此,从生产要素投入角度研究能源富集区县域经济增长的本质问题,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等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意义。

县域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其发展趋势对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有重大影响。县域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纽带,也是统筹城乡、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点。华池县、吴起县和盐池县位于陕甘宁三省(区)的交界处。三县虽横跨三省,但区位相同,人文相通,资源禀赋相融,气候及自然资源特征相似,是陕甘宁能源富集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最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

本研究报告以华池、吴起及盐池三县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三县发展基础现状比较,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寻找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路,在“强县域”行动中扬长补短,就发挥华池县能源富集优势,推进华池县域经济发展提出路径选择建议。

一、对三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化研究

华池、吴起和盐池三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加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较差,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制约。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三县紧紧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齐头并进,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

(一)人文与自然禀赋差异

华池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东北部,全县面积3791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3.95万人。吴起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南毗邻甘肃华池县,总面积3789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为14.49万人。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为吴忠市辖县,总面积8522.2平方公里。2022年末盐池县常住人口为15.9万人。

三县在能源禀赋上各具优势。庆阳市煤炭储量占甘肃省的97%,而华池县煤炭储量位列庆阳市第三;石油储量巨大,已探明储量位列庆阳市第一;天然气已探明储量位列庆阳市第一。吴起县以天然气为主,已探明储量居延安市首位。盐池县煤炭和天然气储量都极为丰富,分别位列吴忠市第二和第一(如表1)。

(二)经济总量差异

从经济总量上看,虽然同样处于能源富集区域,但三县的经济总量差距较大。吴起县从2010年起整体经济总量远远高于其他两地。华池县与盐池县经济总量差距不大,2017年以前华池县略大于盐池县,但盐池县经济发展的赶超势头强劲,2017年后经济总量逐渐超过华池县(表2)。

从增长幅度上看,2010年到2022年华池县、吴起县和盐池县经济总量分别实现2.50、1.98、7.16倍的经济增长。其中增长最明显的是盐池县,其次是华池县和吴起县。

(三)产业结构差异

陕甘宁能源富集区县域的经济增长大都依靠能源产业带动,因而在产业结构上较为相似,但也存在差异。图1、2、3显示,在产业结构上各个县都以第二产业为主,表现出明显的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特征。

从二产占比上看,13年間,三县中吴起县平均占比最大为81.9%,华池县占比较大为80.6%,盐池占比最低为55.8%,各县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的特点都十分明显,其中吴起县与华池县尤为突出,而盐池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总量增长预期较好。吴起县第二产业占比逐年减小,一产与三产比重均逐年增加,产业结构变化稳定。华池县二产占比则呈现出明显的“纺锤”型,从逐渐增长到逐渐减小。三产占比十年间出现波动,表现出产业发展的不稳定。

(四)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差异

通过对比2020-2022年三县规上企业数量,发现三县在规上企业发展上差异较大。从企业数量看,盐池县虽然生产总值不高,但近年来企业发展迅速,规上企业数量大且各行业都有分布;吴起县规上企业数量不多,但都集中在工业领域,且企业产值高;而华池规上企业产值不高且数量偏少,各行业缺少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行业集群效应,相应地也说明民营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图4)。

(五)财政与税收收入差异

从2020-2022年的税收收入数据来看,三县第二产业税收收入占比均超过50%,工业是其主要税收收入来源。二产中采矿业与制造业是能源富集区县域工业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2020-2022年两行业占二产税收收入超过40%。以吴起县为例,2022年在采矿业中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占采矿业税收收入的90%以上,制造业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税收收入占其80%以上。

三县单一的产业结构,致使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的税收收入直接左右着县域的财政收入,原油、煤炭价格的波动会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极大影响(如图5)。

(六)三县县城经济发展对比研究结论

(1)经济整体实力与增长速度均存在差异。从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来看,三县在整体经济实力上差异较大。以2022年为例,虽然同属能源富集区县域,吴起县在延安市十三个县(区)中位列第十,较2021年的十三位有所提升;盐池县在吴忠市五个县(区)中位列第二,排名稳定;华池县生产总值在庆阳市七县一区中位列第二,较2021年的第七有较大提升。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来看盐池县波动较小,吴起县、华池县波动幅度较大。

(2)过度依赖第二产业,非能源产业发展滞后。陕甘宁能源富集区县域经济发展大多依靠能源产业带动,在产业结构上表现较为相似,但也有一定差异:三县均以二产为主,比重均在50%以上,相比较而言,盐池县三产发展较快,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吴起县二产比重曾经一度高达89%,但2014年开始二产占比开始下降,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华池县过度依赖石油资源的特点十分明显,出现二产独大的局面。

(3)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难以支撑过快的经济增速。“十三五”期间,三县生产总值均持续增长,但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各异,除盐池县外其余两县均出现波动:华池县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017年出现大幅缩减,减少60%,2017年后虽有所回升,但相比较历史数据仍相对较低;吴起县从2016年起固定资产投资额反复波动,2017年回升后又出现下降,2020年虽小幅上升但整体规模仍小于2017年。三县中盐池县固定资产投资在2018年前都平稳增长,但2018、2019年有所下降,2019年降幅高达44%。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三县投资力度不足以支撑其经济快速增长。

(4)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增长势头。一方面,由于受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和结构性减税、原油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三县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乏力,影响经济增长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民生保障等领域支出持续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投资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由于环境保护约束趋紧,能源富集区县域各项投资增长势头受到抑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增长。

二、对华池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个别研究

一、经济总量

2010年GDP为59.84亿元,2022年达到150.61亿元,13年增长了2.5倍,总体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2022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

2000年人均GDP为6895元,2022年增长到127499元,接近2000年的18倍,县域人均GDP增长态势和华池县经济总量增长态势接近;23年来县域经济不断发展,总体呈现出增速加快、规模扩大、正向增长的鲜明特征和良好势头(表3)。

从华池县域GDP与固定资产的关系来看,这一阶段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征明显,尤其是2016年及以前年份表现更为突出。2016年以后,出现拐点,随后逐年下降,降幅较大。生产总值则从2014年到达顶点后逐年下降,2018年企稳回升(如图6)。

(二)产业结构

2010年华池县三大产业占比为4.6:85.7:9.7,2022年三大产业占比为5.1:83.6:11.3。一产缓慢攀升,三产占比虽然始终低于二产,但至2017年占比已经上升到23.4%,比2010年的占比扩大1.5倍。二产的比重呈现“纺锤”形,成为推动华池县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如图1)。

在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行业分布也呈现一些规律性。以2022年为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工业增加值排名前4的行业分别为采矿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在统计的8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前三个行业增加值比重占到了1/2以上,可以看出华池县县域工业发展主要依赖能源工业。

(三)财税能力

2022年,华池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亿元,较上年减少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62亿元,较上年增加9.6%,财政“赤字运行”。综合来看,2010-2022年该县财政收支呈现波动趋势,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但总量偏低,财政转移支付额度不大,财政收入多年一直低于财政支出(如图7)。

从税源结构看,工业是华池县的主要税收收入来源。其中采矿业与制造业是工业税收收入的主要税源,2022年两行业占第二产业税收收入超过30%;第一产业税收占比较低,第三产业虽呈上升势头但占比并不理想。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三大税种中,增值税收入在税收收入总额中占比较大,为59.51%,其中以房地产开发、油田作业等建筑业增值税为主体,占全年税收总量的33%;消费税和所得税所占比重较小。地方税种中,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环保税仍占主体。

三、华池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和弱项

(一)单一的经济税源结构受外部等因素影响较大。产业结构上二产占比较大,13年间华池平均占比达80.4%,二产中采矿业与制造业是工业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采矿业中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占采矿业税收收入的80%以上。石油产业税收极易受原油价格波动等因素制约,影响着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石油产业过高的依赖度,使华池财税收入风险加大。因此华池需要积极培育发展其他产业,尽快改变“一油独大、一花独放”的不利局面,从百花争艳、多点发力上取得突破。

(二)不同的区位优势未能得到整合利用。三縣分属不同省份,相应地发展政策也有所不同。宁夏有少数民族扶持政策优势,陕北有革命老区政策倾斜,而华池相较于其他两县,虽属革命老区,但却并不具备政策和区域方面的优势。经济总体实力较弱,发展潜力尚未被挖掘,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产业特色不明显,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同时,对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利用不足,获取资源的能力欠佳,更加剧了竞争劣势。

(三)集群效应一般,带动能力趋弱。华池的能源产业企业过度集中于资源类的初级开发和加工,而科研、技术服务、软件开发等低碳、低污染、高附加值行业增长明显不足。能源产业税收占到了第二产业税收的80%以上,在第二产业中发挥着支柱性作用。行业集中度过高,但集群效应一般,短期的集群建设并不能带来长远的创税能力。侧面也反映出当地地方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有增长潜力可挖。要创税特别是培育长远的创税能力,还需要在当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下功夫、做文章。

(四)“一县一业”等特色行亚布局有待完善。省市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中明确提出“一县一品”“一业一品”,不断探索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但华池对油田企业依赖过多,产业结构更需优化,先进制造业发展规模小、税收占比低,制造业布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石油化工产业链急需有效延伸。

(五)生态环境脆弱不堪重负的现象亟需改变。三县均属西北黄土高原区,过多的资源开采,严重的水土流失,竭泽而渔的无限制索取,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近年的环境治理虽显成效,但单一的发展模式短期内仍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难堪重负。

四、对推进华池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闭幕后,经济发展“强县域”已形成共识。就华池县如何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协作,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做如下建议。

(一)走区域协作发展之路,发挥区域要素优势

一方面,打破区域壁垒,加强省际交界地区合作,支持陕甘宁交界地区县域合作发展,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抱团”式协作发展新模式。以红色文化作为划分组团的依据,共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合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共筑黄土高原绿色生态屏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以在建的华池机场及打庆高速,已立项的太华高速为契机,以区域优势互补为原则加强区域协调合作,积极向中心城镇靠拢,利用其“区域增长极”作用,实现各区域经济的优势互补,同时积极发展同其他周边区域的多种互惠合作关系。

(二)走特色产业之路,打造县域核心竞争力

第一,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逐步从单一主导产业模式向“雁行式”产业布局转变。政府立足能源富集区域优势,积极扶植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核心优势。增强产业集聚竞争力,强化分工与协作,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通过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提升生产效率。

第二,以产业升级为抓手。改变落后的技术,提升技术含量,整合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业与加工业、旅游业、康养业及电商产业的融合,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

第三,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华池县应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综合分析环境条件、产业基础、市场潜力等,科学精准确定产业定位及市场定位。做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文章,发掘優势,提升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尝试培育具有县域特色的新兴产业增长极。借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推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与县域制造业融合。引导创新要素向县域集聚,以此提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走工业强县之路,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第一,大力发展县乡工业。依托炼油项目进一步发展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工艺先进、适合市场需求的各类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中间产品,坚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以“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为方向,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第二,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以小杂粮、白瓜子、豆类、中药材、大家畜等农业产业为依托,加快生物、环保、康养等技术应用,发展精细加工业。依托原料优势、区位优势,吸引龙头企业来县域投资建厂,并逐步延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第三,提高产业竞争力。基于华池县的独特资源与文化,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文旅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竞争力。

第四,重视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项目聚集生产要素,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县域工业发展。同时强化对重点企业的追踪服务。延长龙头企业生命周期,延长企业存续时间。改变“一届政府,一种模式,一家龙头企业”的现象。

(四)走创新驱动之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测算,华池县县域科技投入的弹性系数仅为0.058,在要素中位居末位,在投入数额上严重不足。一方面,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建立高效的科技创新机制,提升科技投入的效率,从科技投入的全链条做好监管,减少低效甚至无效的科技投入。另一方面,改善人力资本数量与质量。通过产业升级、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吸引劳动力要素向县城集聚,从消费侧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从供给侧角度推动地方产值提高。同时通过增加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扩大教育规模,特别是为经济发展供应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

(五)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生态宜居新县域

在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需妥善处理好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对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在产业入驻时坚持说“不”,已经存在的产业应加强技术引导和规范,促进其进行整改,采取奖惩措施。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提高十大生态产业的关注度。开发利用好旅游产业,让本县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群众造福。积极开发循环农业新技术,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重点关注县域的生态资源现状,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尤其关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建设生态宜居的县域为发展目标,打造“生态华池”“绿色华池”新形象。打造生态华池、绿色华池的区域形象。

猜你喜欢

华池县三县盐池县
西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协作问题研究——以S省三县“童伴计划”为切人点
华池县10 a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
盐池县1969-2018年大风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
华池县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评价
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基于盐池县实践的思考
宁夏盐池县小麦野生近缘植物蒙古冰草保护模式探究
盐池县图书馆 “全民阅读”进企业、进校园
回响在乌蒙大地的深情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为昭通市“三县”地震灾区军民巡诊纪实
三县联谊 携手推进老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