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抖音短视频的情感传播内容分析
——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

2023-11-09侯宗琪申金霞

中国记者 2023年10期
关键词:音号背景音乐情感

□ 侯宗琪 申金霞

在数字新闻情感转向的背景下,情感因素已经融入短视频新闻生产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带着个人情感走进网络公共空间的公众,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各种社交行为的同时,也在寻求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目前,主流媒体的转型进入深水区,众多主流媒体将短视频纳入传播矩阵,主流媒体短视频日益重视情感传播。作为主流媒体探索抖音平台的先行者,人民日报于2018年9月正式入驻抖音平台,截至2023年5月,人民日报抖音号的粉丝量达1.6亿,收获111.6亿点赞量。本文以人民日报抖音号自2018年9月10日开通之日至2022年9月10日发布的短视频为样本库,按照发布顺序,通过系统抽样的方式,抽取每十条短视频中的第一条短视频,运用python爬取其标题、简介、字幕、评论等内容,共计获得445条研究样本。以情感社会学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研究样本情感传播的内容特点,探究主流媒体短视频情感传播的有效路径。

一、主流媒体抖音短视频情感传播内容的文字呈现

主流媒体抖音短视频的纯文字类表达,主要分为位于画面下方的短视频标题和短视频中出现的解说字幕两个部分,在文本内容、句式类型和叙事架构等方面,都体现出情感策略的运用。

(一)标题句型的情感氛围塑造

作为用户了解视频内容的窗口,短视频标题是对视频内容的概括与浓缩。抖音短视频的标题通常为一段概括性或者描述性的文字,出现在视频画面的下方。抖音平台采用滑动式的切屏方式,如果视频在几秒钟之内无法引起用户继续观看的兴趣,用户便可以通过滑动屏幕立刻跳转到下一个视频。因此,一个吸引力强的标题,除了准确传达信息观点之外,还要能有效激发用户深入探索的欲望。通过对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短视频的分析,发现其标题有以下两大特征。

首先,“感叹+”句式强化情感吸引。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为了保证新闻的客观性,陈述句是使用率最高的句式。而在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短视频中,标题类型的选择以感叹句这类强情感句式为主。感叹句是传递和表达情感的最佳选择[1],作为一种以表达强烈情感为主要功能的句式类型,能够传递快乐、惊讶、激动、愤怒等情绪,强化情感表达。将带有明显情感倾向的感叹句放置在视频标题内,有利于增强视频感染力,激发用户共鸣。

本研究抽取的人民日报抖音号445条样本中,句式主要为感叹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省略句和设问句等,感叹句式多达332条,占比74.6%。其中,标题单一使用感叹句式的视频一共有108条,例如《她果敢的样子令人敬佩!给“最美宝妈”点赞!》等,通过频繁地使用具有号召性的词语或句子,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其余224条使用了感叹句式的标题,则选择运用感叹句加上其他句式类型,“感叹句+陈述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组合,共有109条视频,占比达到总体抽取样本量的24.5%。这种“感叹句+陈述句”的句式组合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简要描述新闻事实之后辅之以强情感的感叹句式,如《风雪中,有他们的逆行和守护。致敬,你们辛苦了!》;另一种是以带有感叹号的词语或短句开头,再进行事实陈述,如《关注!台风“黑格比”登陆,一定要注意防范!都要平安啊!》,此类标题均借助感叹句式和感叹号的辅助,增强语气的渲染,强化情感表达,调动用户情感。而出镜率极高的“为你点赞!”一语,也充分体现了人民日报抖音号并非单向线性传播,而是期望调动用户参与感,获得用户反馈,增强双方互动。

其次,虚题与实题相结合的情感化表达。除了句式之外,短视频标题的特点,也体现在该标题属于实题还是虚题。实题的特点是以叙事为主,如《习近平宣布北京冬残奥会开幕》,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事件等新闻事实的要素;虚题的特点是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新闻的本质和意义,以说理为主,例如“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等常见于新闻报纸标题中的句子。传统的新闻标题必须要提炼核心的事实信息,因此以实题为主,且在传统的新闻写作中,虚题须依附于实题才能存在,很少有单独出现的情况,而短视频的标题更倾向于从情感上获取关注,对于虚题的使用频率比传统的新闻报道更高。

人民日报抖音号短视频的新闻标题与传统新闻讯息的标题不同,虚题或者虚题与实题相结合的使用非常普遍,在抽取的样本中,共有304条视频(占比68%)采用了实题与虚题相结合的方式,在传达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突出情感化表达。此外,有59条短视频(占比13%)标题以单一虚题的形式出现,例如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2022年“五四青年节”宣传片以《不论变换了多少样貌、多少身份、多少职业,你都绝非无名之辈!》为题,以虚题的形式表达对于青年群体的希冀与鼓励。另外,其短视频标题常以“情感形容词+感叹号+新闻要点”的句式出现,通过在标题中选用突出和放大含有强烈情绪的情感词,方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到该条视频想要表达的情感基调。而实题和虚题两种标题类型的结合,虚实相加,既注重表述清楚事件信息,也传达相应情感,与陈述句和感叹句的相加,进一步放大情感表达效果。

(二)内容构建的情感价值传递

除视频标题外,抖音短视频中文本内容的叙事逻辑和要素构成,同样充满情感符号,字里行间都在借助多样的呈现形式和语言表达构建情感共同体。

首先,叙事逻辑体现为“情感”主线下情感凝聚的路径。情感结构理论注重将权力和地位作为变量应用到研究中去,该领域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情感依据社会结构中权力和地位分布的不同而展开。主流媒体短视频在文本叙事中的情景设置为情感传递提供了保障,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其发布的短视频无论是在叙事结构还是细节处理上,都较为娴熟地使用了情感化表达,建构了情感符号,给用户带来情感的震撼和心灵的共鸣。

一是多采取消弭身份差异的互动性情感叙事的方式,主打“人情味”的故事性讲述和情感化表达。例如,2021年6月发布的视频《航天员太空吃播名场面,真的又萌又科幻!网友:空间站的吃播是否考虑安排一下》,主要记录了数位航天员吃食物的场景,打破了观看者对于航天员严肃、帅气的刻板印象。视频中的航天员们在重力变化的影响下,展现出呆萌可爱的一面,“揭秘日常”“就餐名场面”等解说字幕,再配以《海绵宝宝》的轻快配乐,拉近了航天员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让用户感受到航天英雄们的别样魅力,该条视频收获超过150万的点赞,深受用户喜爱。二是在细节处理上,同样注重对于“情感”主线的贯彻,并借助场景化的细节描写等方式推进情感传播。人民日报抖音号于2020年2月15日发布了一条题为《一幕幕画面,真的看到泪目!为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点赞!加油,坚持,美好终会到来!》的短视频,主要呈现了疫情期间数位普通人的抗疫故事。该视频通过对当时居民生活现状、与家人分别支援武汉的医护工作者、火神山医院的建筑施工者、坚持治疗的患者等细节场景的展现,以勇敢携手抗击疫情的情感主线串联一个个画面,让观看视频的用户通过故事缩影产生情感共振,传递情感力量。

其次,在语言风格上,体现为通过流行语和情感词调动用户情感参与。由于平台自身的特性,短视频文字语言的表达主要包括标题用语、画面文案和人物台词三个方面,与微博和微信平台的表达相比,抖音的语言风格更加口语化,更具有情感感染力。

人民日报抖音号通常会借助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进行亲民化表达。例如“小哥哥”“小姐姐”“惊呆了”“厉害了”“不明觉厉”等,语言网感强,树立了接地气、年轻态的媒体形象,贴近年轻用户群体,直抒胸臆,做到情感的直接释放。网络流行语所塑造的语境往往也强化了短视频的情感能量,这也是推进互动的核心驱动力。除了网络流行语的加持,人民日报抖音号对于敬词、赞词和祝词的使用频率同样较高。用赞词表达赞扬和肯定的情感,敬词表示敬仰和敬佩的情感[2],祝词则表示祝福、祝愿。本研究借助文本挖掘工具ROST CM6,对抽取到的445条短视频样本的标题,进行分词处理以及词频统计,赞词和敬词出现频率较高,其中“赞”字出现的频次最高,共82次,“致敬”一词出现46次,“加油”“祝福”“祝贺”等祝词共出现49次。

第三,在符号表达上,显性情感元素使用率高,强化情感互动。

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是一种更亲民化、更接地气的沟通表达,更加倾向于借助情感元素的话语输出价值观,实现与用户话语的共振及情感的共鸣。人民日报抖音号的短视频多采用显性的语言符号和情感句式表达情感倾向,以直接鲜明的态度传递情感表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尤其在视频标题中直抒胸臆,显露真情,诸如“力赞”“致敬”“自豪”“泪目”“擅闯”等带有鲜明情感色彩的文本词汇,本身即是文本叙事的标志性情感话语,在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短视频中,这些标记情感的词汇和视频叠加,释放情感能量,形成一个情感叙事场。同时,大量使用号召性的词语或句子,如“赞起来”“一定要转发”“必须点赞”,来吸引用户注意力,调动用户的参与感,放大正面情感,推动“情感共同体”建设。构建有趣、有价值、高质量、可分享的新闻叙事产品,以专业性且富有个性的人格化形象,着力提升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建立与用户沟通对话的新方式,继续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中保持领先地位,更好地履行宣传引导职责。

二、主流媒体抖音短视频情感传播内容的视听呈现

短视频作为情感传播的重要工具,兼具视听优势,其声画合一的传播特征可以给人的视听感官带来多重刺激[3],表达方式立体且饱满。标题决定是否能够吸引用户点击视频,视频画面则凝聚了整个短视频的情感内核,再由听觉信息烘托短视频的情感氛围。

(一)视觉符号丰富情感表达

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其呈现的视觉画面的媒介元素主要包括字幕、视频和图片,其中以“视频+字幕”的媒介组合形式最为常见,共356条视频(占比80%),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辅之滚动的解说字幕,在满足用户视觉化需求的同时,利用补充字幕简洁清晰地传达信息,弥补了单一画面难以全面、准确传达信息的缺陷。人民日报抖音号主要使用的视频形式包括现场实拍、监控录像、图片改编和动画特效四种类型,其中以现场实拍、监控录像两种形式为主,占比分别为64%、21%。

首先,返璞归真,实拍镜头还原真实情感。就视觉元素来说,人民日报抖音号主要以流动的图像画面和剪辑贴合的视频片段为重点,而字幕通常位于屏幕下方或左右两侧。视频形式以现场实拍为主,除去价值观宣传类型外,大多数短视频采用线性蒙太奇镜头组合的方式,即根据新闻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事报道。尤其是热点报道和温情故事类的短视频,这样的拍摄方式可以快速传递信息,满足用户的传播需求,使用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能利用丰富的视觉元素催化情绪感染和情感共鸣,直接有效地满足用户“在场”的情感表达需求,提高传播参与度的同时,传递情感力量,凝聚社会共识。

人民日报抖音号力求视频情感传达的真实性,因此多为视频拍摄时的真实景象,在视频色调方面基本不进行后期加工处理,保持拍摄场景真实的环境状态。抽取的视频样本中,正常色调为主,共计343条(占比77.08%),偏暖色调73条(占比16.4%),缅怀逝者的短视频报道多以冷色调为主,共29条(占比6.52%)。

其次,化繁为简,多采用“花字+倍速+景别切换”组合式视觉特效。主流媒体短视频承担着政治宣传和引领社会舆论的任务,其视频传达不重在炫技而在于准确传达信息并引导舆论。因此,在画面特效方面,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画面特效形式并不复杂,除了对隐私信息的模糊处理外,还采用了花字特效、缩放、景别切换、重复、倍速等形式,其中花字特效、倍速、景别切换三种形式最为常见。花字特效用于对报道主体的身份介绍以及短视频中情感词的强调,“致敬”“点赞”“祈福”等强情感元素的词汇多以黄色加粗字体在短视频中展示,与旁白型字幕的普通白色字体相区别。倍速特效通常运用于监控录像类短视频中,慢放特效一般出现在温情故事类短视频的最后。

□ 《飒!第一视角看特战女兵从天而降,感受勇敢一跃!》

而对于景别的选择,人民日报抖音号会依据视频类型和传达情感的不同,灵活选择远景、近景和特写的叙事景别,景别的切换剪辑既能完善视频叙事的流畅性,也丰富了其情感表达。针对社会民生类型的短视频,使用的情感传播策略是以平民化的视角进行叙述,常借助特写镜头来拉近用户与视频故事的距离,让用户更容易被带入到视频传达的情感语境中去。2021年12月27日发布的《零下20℃的坚守,辛苦了,注意防寒!》,运用了大量冰霜的特写镜头和消防员四肢冻僵艰难行走的近景镜头,组合展现消防员的艰辛与疲惫。这类特写和近景画面直击细节,提炼出富有冲击力的情景,把视频语言抒情化,引导用户共情,实现短视频情感的“软着陆”。巧妙借助景别的变换来丰富视觉效果,不仅能激发用户同步的心理节奏,而且能唤醒用户情绪,从而逐步增强情感传播。

不同于社会民生类短视频的微观性,在表达宏大议题时,更多是运用远景的景别画面来呈现视频内容。例如,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期间,《看,今天的火神山工地!看着从黑夜到白昼的忙碌,真的感动!你们辛苦了!等待建成那一刻!加油!》等多条视频,均选择以远景的方式,对现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延时摄影的呈现。在俯视视角下展示了全景式的、更为辽阔宽广的视频画面,该条视频的用户评论都在感叹中国建设的速度与社会责任的担当,收获1万次点赞量。用户@半度微凉发表热评:“这辈子真的最幸运的是生在中国,看到国家有难时,大家团结一致,无数次感动流泪。”

(二)听觉符号强化情感记忆

听觉元素作为短视频传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抽取的445条样本中,仅有4条短视频没有运用任何声音元素。经过整理发现,人民日报抖音号的听觉元素主要由旁白、同期声和背景音乐组成,其中“同期声+背景音乐”的组合最为常见,共计173条短视频,占比38.9%。

首先,同期声实现情感“在场”。同期声具有客观记录现场的功能,并将事件现场的环境声音和人物原声直接且真实地传递给用户。同期声有很多细分类型,如人物同期声、环境同期声、动作同期声等,而短视频的同期声主要是指现场人声及现场环境声。同期声的应用能够扩展视频画面的内涵,缩短用户与视频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短视频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更充分地展现视频中的情感。

在抽取到的短视频中,共有60.4%的短视频使用了同期声。同期声可以记录特定情境中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还原人物原始的情绪,是现场声音的真实再现,能够使人物情感、动作与对白保持高度统一。同期声没有后期音效制作的渲染、加工与美化,能在最大程度上客观还原事件的最原始的真实面貌,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这种基于真实“记录”的传播方式,更有助于情感传播真实度和可信度的提升,同时达到强化情感场景立体感和氛围感的作用。同期声在画面镜头的补充加持下,可以拓展用户的想象空间,帮助视频影像突破二维空间的束缚,为用户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与意境。有了场景和声画的加持,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加强情感传播内容与用户的共鸣。用户情感感知自主性得到提高,情感传播的效果也会更强。

例如,人民日报抖音号2022年8月10日发布的短视频《飒!第一视角看特战女兵从天而降,感受勇敢一跃!@西陆强军号》还原了特战女兵跳伞训练的现场,视频中保留了机翼高速旋转的轰鸣声以及教练员指挥跳伞的口令声,直升机机翼巨大的旋转声,伴随着教练员一声声短促而坚定的“跳”的跳伞指令,女兵们一个接一个从飞机上勇敢跃下,第一视角的拍摄直接强化了现场的立体感,用户仿佛就是直升机上背着降落伞的女兵中的一员。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以间接在场的方式,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风的呼啸,感受到特种女兵训练的危险艰辛以及英勇无畏的精神。由此可以看出,对环境同期声的合理利用能够促使短视频情感表达的强度得以提升。

其次,背景音乐成为情感渲染的“助推器”。背景音乐也称“环境音乐”或“墙纸音乐”,通常指用来营造特定环境气氛的音乐。背景音乐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掩盖环境噪音,而且有利于营造与视频内容相匹配的情感氛围。抖音在设计理念上,以“视频+音乐”为主要创作模式,重视背景音乐在表达情感、引发互动方面的功能。学者普罗韦尔比奥(Proverbio)等人的研究也论证了音乐对改善人类记忆具有积极效用[4]。合理地使用背景音乐,借助恰当的听觉符号,能够强化用户的情感记忆,提升情感传播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情感传播的有效性,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配合抖音的平台特性,人民日报抖音号重点选择贴合用户喜好、大众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或热门旋律。

在抽取到的样本中,有86.3%的短视频应用了背景音乐,仅有61条短视频没有用背景音乐。而具体到背景音乐的类型选择,主要可以划分为欢快轻松、兴奋激昂、轻柔舒缓、庄重严肃、悲伤低沉、紧张急促这六种音乐风格。欢快轻松、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往往配合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温情故事;兴奋激昂型的背景音乐大部分出现在报道军人、警察的短视频中,大部分报道仪仗队的短视频通常会选择节奏紧凑、声音激昂的配乐,军人们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与背景音乐的节奏同频,再辅之快节奏的景别切换或者转场特效,衬托出飒爽矫健、保家卫国的军人硬汉形象,带给用户强烈的情感震撼。

此外,人民日报抖音号短视频的背景音乐,常选择《国歌》《国际歌》《天鹅湖》等具有听觉特征和情感表达的符号在抖音视频号中呈现,也可以起到情感唤起的作用。听觉符号的应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选取经典曲目、引用特定器乐声音、采集特定活动声音材料等进行情感表达。例如,《国际歌》对革命情感的唤起,邓丽君音频资料等对怀旧流行音乐的情感唤起,古筝、琵琶名曲对中国古典审美情感的唤起。《年轻人撑起大梁,好好干!》《这十首BGM,记录了我们共同经历的2021。这一年,你记住了谁?#2021年度十大BGM#跨过2021》等,均是优先以听觉符号进行情感表达,调动用户的共同情感体验,在共情中完成情感唤醒到情感共振。

三、主流媒体抖音短视频情感传播内容存在的不足

(一)同质化内容造成用户审美疲劳

在新媒体时代,提升短视频吸引力,除了在内容本身上下功夫之外,短视频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同样重要。同质化、重复性的视听呈现会严重影响用户观看体验,可能导致用户黏性的降低。因此,主流媒体短视频的生产活动要定期升级与革新、丰富视频呈现形式,为用户提供新鲜有趣的视听体验。

一方面,整个平台的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呈现出同质化的问题。不同账号报道同一热点事件的短视频,不仅视频素材的来源相同,而且制作风格和呈现形式类似。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类媒体接连不断地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为了新闻时效性,部分媒体甚至会选择整合互联网上的现有资源制作成“新”的短视频进行传播。

另一方面,主流媒体报道类型虽然与刚入驻抖音平台时相比有所增加,但丰富性依旧有待提高,报道的主体也主要聚焦于外交部发言人、军人、警察等群体,尤其是军警、消防员等类型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方式基本相同。而从人文化、生活化等角度展现这类群体的短视频较少。虽然对于普通民众的短视频报道数量有所提升,但主要叙事内容集中于民众见义勇为的故事,对于其他的民间叙事关注较少,维度和广度不足。内容题材和人物塑造趋于同质化的报道,极易使用户产生共情疲劳和心理困倦,难以给予其优质的情感体验,也降低了情感传播的效果。

(二)细节性缺位影响用户情感体验

短视频虽然时长较短,但是对于内容细节的把握以及画面呈现的制作也不应忽视。标题措辞和标点符号的合理运用、信息传达的及时丰富、适配的背景音乐等,都是主流媒体短视频账号在视频内容制作时需要考虑到的细节问题,在这些细枝末节上的不完善会影响用户的观感。

主流媒体当前的内容呈现形式相对固化,大量短视频标题倾向于“感叹词+新闻事件”的组合方式,采用实拍的手法,总体呈现出单一化、模式化的趋势。在听觉呈现方面,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场景,部分同期声的采集可能会因为环境所处的嘈杂声影响收声质量。而大部分短视频采用的背景音乐是流行歌曲中的片段,个别存在配乐与视频内容不搭配的情况。

四、主流媒体抖音短视频情感传播内容的优化建议

(一)厘清情感主线,创新情感传播内容

主流媒体作为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肩负着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呼声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国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激昂”[5]。因此,主流媒体在运用情感传播模式时,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官方话语占据舆论中心,正面引导用户,利用抖音平台传播正能量,突出自身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上的专业优势,为用户营造积极奋进的正能量舆论氛围。

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短视频自身的内容也需要持续吐故纳新,以适应不同用户多样化审美,时刻满足用户的多元化情感需求。要做到高效优质的互动,收获更多关注资源,从而进行舆论引导和价值观传递,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必须在内容品质上领先[6]。主流媒体短视频要坚持以“内容为王”,积极生产高情感能量的内容。除了继续丰富短视频报道主体的范围以及报道视角的维度之外,主流媒体应革新叙事方式,选择更受大众欢迎、更贴近生活、个性化和有趣的报道方式。例如,有关军警人物的报道,除了突出军警的无私与英勇之外,也应当关注军警群体更具亲切感、个性化的一面,通过趣味性视角的挖掘,展现更加丰满灵动的军警形象。可以在叙事角度、叙述顺序、人称变化、讲述口吻、语言的隐喻化等方面做出更加丰富灵活的调整,也可以在各类组合的重新排列中寻找新的灵感。

(二)升级短视频传播形态,优化情感传播形式

近年来,短视频产业已经进入精细运营阶段。面对用户多样的需求喜好,主流媒体想要赢得用户的青睐,除了努力加强主题内容的丰富化之外,还要善于借助多种媒介技术手段,融合多元媒介形态,以优化情感传播的形态。在抽取的样本中,以“视频+字幕”为媒介组合形式的短视频数量占了总样本的80%,选择实拍作为视频形式的短视频数量占比达到64%。除了这样的基础搭配之外,还可以借鉴图片、音频、H5、三维动画、AR技术等更多元的短视频传播形态,给用户带来更丰富、新鲜的情感体验。

当面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的报道时,可以进行全程实时直播,真实全面地展现事件的同时,为用户营造正向的情感氛围。在直播过程中,可以借助弹幕的形式,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进行观点输出和舆论引导[7]。

(三)完善视听元素的细节呈现,提升用户观看体验

完善短视频的内容细节是为了最大程度提升用户观看体验,维持用户黏性。除了短视频新闻基础要素的准确性和美观性之外,抖音号应当更加灵活地运用多元化的视听元素,丰富短视频内容的呈现形式。例如,在视频标题和评论区中可以适当加入爱心、笑脸等表情符号或者颜文字元素,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应用现场图片、漫画、视觉特效等表现形式丰富的呈现形式,增强视频画面的丰富性和视觉呈现效果;创新字幕的应用形式,使字幕更加灵活形象,成为短视频中的点睛之笔。

在听觉表达方面,不应局限于热门歌曲,而是应当注意叙事内容与背景音乐的契合度,选择最符合视频情感内容的配乐。此外,在增加背景音乐类型之外,还可以灵活运用特殊音效等新鲜有趣的呈现形式,为视频增添色彩,强化短视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实现用户注意力的长效吸引。

猜你喜欢

音号背景音乐情感
上海市护理学会抖音号介绍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党报短视频,以温暖点亮生活——以温州日报抖音号和瓯视频为例
情感
党报抖音号如何生产正能量爆款作品——以湖北日报官方抖音号为例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背景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