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2023-11-06张东霞

乡村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草滩抗旱林场

张东霞

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甘肃 兰州 730046

0 引言

大草滩林场是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核心林区之一。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的指导下,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与漳县人民政府在大草滩林场宜林荒山区域合作开展了1.69万hm2公益林建设项目。该项目实施区域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人工造林,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是影响造林成效的关键因素[1]。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技术经验,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提供借鉴。

1 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应用的造林技术

1.1 确定立地类型

为提高抗旱造林效果,保障造林成活率,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造林人员根据造林地立地因子,合理划分造林地的立地类型(见表1),然后选择阳坡、中厚土立地类型区域作为造林地。

表1 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立地类型

1.2 优选造林树种

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成活率与树种有密切关系,因此植树造林时要从产量、质量两个维度展开树种选择分析。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造林人员综合造林地的立地类型、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因素筛选出了多种具备良好抗旱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进行栽种(见表2),以保障抗旱造林工作的成功开展。

表2 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优选树种

1.3 合理修整土地

抗旱造林的要点是积蓄水分,加快土壤熟化,进而促进树苗生根、发芽。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由于造林地土层较薄、坡度较高,造林人员在整地时综合考虑造林地土壤厚度、坡度、坡向、植被盖度等因素,选用了鱼鳞坑整地方式,具体操作如下。造林人员沿坡度方向,按等高线设置规格为1.2 m×0.8 m×0.4 m 的半月形坑,坑底可略微向山体方向倾斜,外延埂应比地面高0.5 m左右。抗旱造林整地时要夯实土地,以增强土层对雨水冲刷的抗击力。整地后需要立即回填表土,并按“品”字形排列鱼鳞坑,还要在坑两翼处挖掘引水渠。

1.4 科学栽植管理

1.4.1 造林时间

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造林人员一般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苗木栽植工作。春季是抗旱造林的最佳季节,主要由于春季气温逐步升高,能加快幼龄苗木的生长速度,减少苗木贮藏环节,通常可在土壤解冻至20 cm 厚时栽种苗木[2]。秋季造林一般选在林木落叶后,土壤未进入结冻期。此时气温较凉爽,土壤水分蒸发速度不快,能为苗木提供充足的营养及水分,翌年春季苗木根系能充分吸收土壤冻水,有助于促进幼苗生根与生长。

1.4.2 栽植方式

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造林人员按照先阳坡、后阴坡的顺序,遵循先植小苗、后植大苗的造林原则,选择降雨前或透雨后的连阴天,在土壤水分含量适宜时栽植苗木。栽植苗木时,造林人员需要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原则,将苗木插入栽植穴后,确保苗木根系能够充分舒展,再将表土回填至栽植穴,之后夯实周围土地,使苗木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造林人员还要对鱼鳞坑的外沿进行夯实处理,以增强其蓄水能力,确保栽后苗木可获取充足的水分。

1.4.3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过大会增大土壤负荷,导致苗木生长所需水分及营养供给不足;造林密度过小则会浪费土地资源,间接提高造林成本。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造林人员采用混交造林法,控制苗木行距为4 m,每667 m2栽种167株苗木,以提高苗木生长发育质量[3]。

2 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应用的抗旱技术

2.1 蘸浆移苗技术

为提高苗木抗旱能力,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造林人员通常采用蘸浆移苗技术,利用泥浆保护苗木根系,降低水分蒸发速度,帮助苗木抵抗干旱天气,提高苗木成活率,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造林人员需要去除苗木根系附着的泥土,剪除徒长根及病弱根,使苗木根系长约15 cm,并用捆绳将苗木捆成小捆。其次,造林人员需要在黏性土壤地块挖掘深度为25 cm 左右的圆形土坑,根据栽植苗木数量确定泥浆配制量,敲碎坑中泥块,并加水搅拌成黏度适合的浆液。最后,造林人员需要用双手握住苗木(与水平面呈15o角),将苗木根系放入泥浆中,由泥坑一侧拉至另一侧后,再按照相同角度从另一侧放入并往回拉动,确认所有根系均蘸好泥浆后,便将苗木放置一旁备栽。若两次蘸浆后仍存在未附有泥浆的根系,可重复上述操作。蘸浆时要控制好下放倾角及拉动速度,倾角过大或速度过快会影响蘸浆质量,导致苗木毛细根被拉断。

2.2 地膜覆盖技术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时,地膜覆盖是常用的抗旱技术之一。采用该技术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显著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树苗生根发芽。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造林人员也应用了地膜覆盖技术,具体操作如下。造林前,造林人员需要在树穴上面铺设规格为1 m×1 m 的地膜,剪开地膜中部栽植苗木后,将地膜围绕树干呈漏斗状铺开并整理平整,用薄土压实地膜边缘,防止风力过大吹走地膜。经测定,大草滩林场采用地膜覆盖技术造林后,苗木对速效氮、钾、磷等元素的吸收率分别提高了40%、15%、25%,并且降低了养分挥发率及流失量,避免了土壤板结,提升了土壤疏松度及通气性,土壤总孔隙度最高提升了10%,土壤稳定性团粒提升率为1.5%[4]。

2.3 营养袋造林技术

采用营养袋造林技术也可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苗木成活率,该技术在干旱阳坡、重盐碱化荒地等造林区域的应用效果较显著。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造林人员应用了营养袋造林技术,具体操作如下。造林人员根据林地情况,综合考虑气候环境、树种特性等多方面因素,选择规格为10 cm×8 cm 的带孔营养袋;根据所栽树种的生物学特征,配制利于树种生长的营养土(用沤制锯屑、河沙两种材料作为主要原材料配制基质,以3∶1 的质量比将两者混合后,加入饼肥13 kg/m3、过磷酸钙2.00 kg/m3、硫酸钾1.25 kg/m3,再分别加入尿素1.00 kg/m3、白云石粉4.00 kg/m3及硫酸亚铁1.5 kg/m3),将基质混合均匀后进行消毒处理;基质配制完成后其装入营养袋,再放入苗木,放入苗木时要保护好根部及树冠。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

在抗旱造林过程中,造林人员还可以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苗木成活率,如用生根粉增强苗木根系活力,加快苗木生根速度,促进根系生长,并提高苗木根系汲取水分或吸收营养的能力。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造林人员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及土壤情况,根据所栽树种选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书配制药剂,有效增强了苗木抗旱能力,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此外,造林人员还采用了新型抗旱植物生长调节剂AM1(此药剂具有与脱落酸相似的作用),起到良好的抗旱效果[5]。

2.5 滴灌技术

由于大草滩林场缺水严重,无法实施大面积灌溉,因此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造林人员采用滴灌方式为苗木提供水分。对于较干旱的造林地,滴灌间隔设置为5 s,滴水量为240 g/h;而对于部分土壤湿度较大的造林地,滴灌间隔设置为10 s,滴水量为120 g/h。采用滴灌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还能够保障苗木获取充足水分,提高抗旱造林的成功率。

2.6 应用保水剂

为提高造林成功率,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造林人员应用了锁水功能较强的保水剂。保水剂是一种结构复杂、含吸水因子的高分子树脂材料,具有极强的水分吸收能力。保水剂的应用方法比较简单。造林时,造林人员可直接将保水剂拌入土壤,搅拌均匀后再栽入苗木即可。保水剂会吸收周围水分并进行存储,从而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以有效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水分蒸发过快的难题。

2.7 渗水袋技术

在大草滩林场抗旱造林中,造林人员应用了渗水袋技术为林木提供水分。渗水袋技术是指采用添加特殊成分制成的塑料袋,利用其持续渗水功能,为苗木长时间提供水分,渗水时间最长可持续5 个月。在实际造林中,造林人员需要先将渗水袋灌满水,并埋放于苗木根系周围土壤之中,然后渗水袋会逐渐渗出水分,满足苗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据测定,应用渗水袋技术能使苗木成活率提高约40%,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工作非常适用。

3 结束语

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受气候因素影响,造林难度较大。为提高造林成功率,造林人员需要先根据造林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立地类型分析,综合考虑树种的抗旱性、抗逆性等多方面因素,筛选出适宜的造林树种,再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从科学栽植苗木、合理确定造林密度等方面入手优化栽植管理,并应用蘸浆处理、地膜覆盖、滴灌等多种抗旱技术。

猜你喜欢

草滩抗旱林场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神秘的干草滩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林场住宅
防汛抗旱
青海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