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品灭火在消防救援中的运用探究

2023-11-05*王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火情化学品液体

*王 强

(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 山东 266000)

化学品起火属于石油化工企业中出现可能性较大的一类情况,一旦化学品起火,必然导致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内的财产安全受到影响,若情况严重,还有可能导致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受到影响,所以完善相关的消防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实际上来看,我国化学品灭火在消防救援工作中尚处于探索和发展的阶段,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所以要针对化学品灭火在消防救援中运用的主要措施进行细致分析。

1.化学品火灾事故的主要特点

(1)危险性强。化学品类型较多,并且通常具有性质活泼、易燃易爆的特点,一旦其与火源相遇,极易出现燃烧情况,且爆炸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与此同时,化学品所在的环境时常处于高压、高温的状态,诸多化学品在此环境下性质更加活泼,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更加猛烈,也就更易出现爆炸等后果严重的事故。

(2)突发性强。化学品火灾通常发生过程仅有一瞬间,也就是具有突发性特点,这一特点通常与化学品自身的性质以及生产过程具有密切关联性。有部分化学品在反应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部分化学品则需通过吸收热量进行反应,并且诸多化学品以及相应的产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所以在化学品生产、运输或是存储的过程中,均有可能导致火灾事故出现[1]。

(3)蔓延迅速。化学品通常能够呈现出流动性特点,并且存储装置多为立体的形式,一旦出现泄漏等情况,在区域化布置的环境之下,将会出现快速蔓延的情况,且若不及时控制化学品的大面积蔓延,即能导致大面积火灾,后续若火灾引起爆炸,不仅火情所产生的热辐射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在火情蔓延的状态下,化学品爆炸性以及毒害性均能造成严重破坏,而且这一情况会导致消防救援人员难以深入救援现场,所以火情控制效率通常较低。

(4)后果严重。化学品引起的火灾不仅极易威胁到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还会导致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及进度受到严重影响,也就是企业需要因此承担严重的经济损失,且周边环境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即使化学品起火之后,火情可在短时间内受到控制,在救援过程中仍然能够产生大量烟气以及废水,且难以针对其进行高效收集和处理。所以一旦化学品起火,周边的环境乃至社会均必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受到不良影响[2]。

2.化学品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1)人员操作失误。根据既往工作经验可以了解到,对于化学品火灾事故来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人员操作失误,常见的失误情况包括将两种或者多种能够产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品放置于一处甚至混合放置,进而导致火灾出现。

(2)消防设施不完善。石油化工企业通常建设于远离城市中心的位置,多位于郊区,少数企业处于农村地区,虽然其选址有利于减少企业生产发展对于环境以及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其所在区域也具有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的特点。如果企业内出现化学品火灾,因为当地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灭火需求,同时消防救援人员的距离较远,所以基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火情,出现火情蔓延以及爆炸的可能性就相对更大。

(3)设备设施不符合规定。化学品应用较为集中的场所通常具有设备数量较多、整体结构复杂的特点,同时设备温度调控难度较大,且环境内存在火源和可燃物料。以此为基础,一旦发生设备破裂、物料泄漏等情况,能快速引起火灾。而在石油化工企业当中,时常存在设备设施与相关规定不符合的情况[3]。

3.消防救援中化学品灭火的基本程序

第一,进行刑侦检测,以明确警戒区域。在消防救援队伍接到报警以后,应该及时携带专业的仪器设备赶往现场,首先与现场知情人员沟通,了解人员被困情况,化学品的类型、数量、性质等,之后根据风向等影响因素明确有毒区、安全区以及隔离区。针对有毒区以及隔离区构建起警戒模式,确认消防救援力量应该集中针对的位置,必要时还应请求公安方面的支援,由公安、武警部队方面的人员负责现场的警戒工作。

第二,掌握现场情况,并探讨方案。对于消防救援队伍进行过演习、充分了解情况的企业,消防救援队伍可以根据既定的应急预案及时开展消防救援工作,但是若消防救援队伍未掌握现场情况,则应积极开展侦查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中的化学品灭火方案[4]。

第三,开展救援工作,避免泄露。由消防救援人员全面穿戴防护装备,同时携带抢险器材进入到火灾现场当中,一方面起到控制火情的作用,一方面针对化学品的泄露情况进行堵漏处理,同时还需采用喷水降温的形式提升堵漏速度,以促使消防救援工作的整体效率的提升。

第四,现场实施洗消,清除污染。全部于警戒区域进行接触的人员以及相关的装备,均应及时进行洗消处理。针对化学品污染的现场,也应使用三合二洗消液等进行洗消处理,以将毒源彻底消除,从而避免引起严重污染。

4.消防救援中化学品灭火的重点原则

(1)保障灭火救援方案合理。化学品所在的环境当中,通常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品,并且不同生产环节、不同车间内的作业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所适用的灭火器材以及救援方案也必然各不相同,所以如果出现化学品火灾的情况,消防救援人员应该尽快赶到现场,并以救人第一为主要原则,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状态展开救援。首先组织人员撤离和控制火情发展,尽可能保障人员撤离的效率及安全性,以促使灭火救援工作的效率得以提升。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因为该类型企业中的化学品种类较为复杂,危险程度相对更高,所以消防救援人员必须强化现场勘察工作,并与企业内的专业人员共同分析化学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制定合理的灭火救援方案,必要时还应将无人机应用于其中提升冷却防爆效果。完成灭火救援方案的制定并确认其可行性之后,消防救援人员才可按照方案内容进入到火场内部,在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的同时,控制财产损失。同时,若出现化学品外泄等不良情况,应该尽量使用适宜的材料对泄露位置进行封堵,以避免化学品泄漏导致火势更加难以控制[5]。

(2)切断事故源。在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火灾现场之后,如果化学品外泄现象仍未停止,消防救援人员应该首先与企业内的技术人员或是负责人进行交流,掌握泄露化学品的名称、性质、类型、技术要求等,以提出具有较好可行性的关阀堵漏方案,并与经验丰富的工人协作将事故源切断。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火场之前,必须完全穿戴防护装,必要时还应在进入现场时使用水流作为掩护;第二,如果化学品泄漏情况发生于生产过程之中,消防救援人员应该联合对企业内部结构十分熟悉的人员共同明确现场情况,并采用适宜的方式切断相关的火源、电源、阀门等事故源;第三,若正在外泄的化学品不能立即停止外泄,则应根据其性质尽快稀释或是进行解毒;第四,化学品燃烧过程中,若其处于稳定性燃烧的状态,则应首先使用水枪对其周边受到高温威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实施冷却保护,直至灭火准备工作全部落实,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灭火工作[6]。

(3)严格控制污染区。在发生化学品起火事件之后,消防救援人员应该尽快组织环保、防化、卫生、化工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针对现场以及周边进行采样和检测工作,明确化学品造成污染的范围以及化学品在水源中和空气中的浓度,再根据检测结果确认防护目标和防护区域。若在现场不能明确化学品的种类,应该立即将样品送至监测机构进行分析。在检测过程中,应该采用巡回检测和固定点检测相结合的模式,并将交通要道和人员密集的区域作为主要检测点,检测工作应贯穿救援工作的全程。在监测机构完成检验之后,应该及时将结果报告传输至总指挥部,由总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指挥救援。同时注意合理维护污染区和周边社会秩序,稳定群众情绪,完善宣传教育工作,避免引起群众惊慌,避免出现造谣滋事情况。

5.消防救援中化学品灭火的主要措施

(1)易燃液体灭火措施。如果易燃液体出现溢出或是泄露的情况,其能够快速流淌至各处,还可能存在喷溅、沸溢的情况,水以及普通泡沫可能难以扑救,所以应该首先将火势蔓延的途径完全切断,针对受到火情威胁的容器实施冷却处理,同时尽快转移可燃物,以尽量缩减燃烧范围。若现场出现液体流淌情况,应该使用围油栏或其他适宜的物品进行拦截,也可在条件允许时采用挖沟导流的形式。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了解液体的品名、水溶性、比重、有无毒害、沸溢、腐蚀、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用适宜的防护措施和灭火措施。对于50m2以内的小面积液体火灾,一般可直接使用雾状水扑灭。大面积液体火灾则可根据液体实际的比重、燃烧面积、水溶性等选择对应的灭火剂。如果苯、汽油等重量小于水但是不溶于水的液体起火,用水灭火无效,应使用清水泡沫或是蛋白泡沫控制火情和灭火。二硫化碳等重量大于水但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可以直接用水扑救,同时也需使用水冷却二硫化碳的容器。如果液体具有水溶性,理论上来说,可以用水稀释和扑救,但是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还可能引起液体溢出流淌,所以应该主要使用抗溶性泡沫、卤代烷或是干粉进行扑救,同时也需使用水对其容器进行冷却。对于具有腐蚀性、毒害性以及沸溢危险、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进行扑救,则应注意完善防护措施。如果液体的储罐或是管道出现起火现象,应首先将火势蔓延的途径切断,之后尽快明确阀门位置并进行关闭。若阀门损坏,应使用适宜的堵漏材料封堵阀门。

(2)易燃固体灭火措施。在易燃固体和物品出现起火情况时,一般均用水和泡沫进行扑救,只要有效控制燃烧范围,再逐步扑灭火情即可。但是也存在少数易燃固体需要应用较为特殊的扑救方法,例如二硝基萘等能够直接升华的固体,在环境温度上升之后,其能产生易燃蒸汽,需要使用雾状水或是泡沫对其进行扑救。需要注意的是,将其中的明火扑灭以后,受热升华的蒸汽能够持续飘逸于环境当中,并与上层空气混合爆炸,所以在扑救过程中,不仅应将明火本身扑灭,还应针对火场内部上空及周围适时喷射雾状水,以打散易燃蒸汽,另外也应适度打湿环境周边的全部可燃物。

(3)其他化学品灭火措施。第一,在针对腐蚀品和毒害品进行灭火时,消防救援人员必须首先穿戴好防护服及面具,针对具有特殊灭火要求的物品,还应穿着专用的防护服。扑救时,应使用雾状水或低压水流,避免毒害品或腐蚀品溅出,特别是在遭遇碱类腐蚀品、酸类腐蚀品时,应该根据其性质调制具有针对性的中和剂。第二,在放射性物品起火时,应该使用可防护射线照射的保护措施。首先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使用放射性测试仪器测试放射性物质的范围和剂量,如果辐射量在0.0387C/kg以上,应设置“禁止进入”的警示牌,救援人员不可深入其中;若在0.0387C/kg以下,应设置“请勿接近”的指示牌,并由消防救援人员快速使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进行扑救。如果现场的放射性物品包装尚未损坏,可借助水枪掩护在防护装备完善的情况下尽量疏散;若无法疏散,可就地冷却保护,以避免破损增加导致现场辐射量增加;如果容器已经破损,不可使用水流进行冲击,也不可搬动,以避免物品沾染范围进一步扩大。

6.结束语

当代我国经济和科技均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之中,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消防救援队伍需要解决的火灾类型也越来越多。石油化工企业属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动力之一,化学品灭火工作在消防救援队伍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需要在化学品火灾特点和原因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化学品灭火在消防救援工作中的主要措施。目前可以了解到主要措施包括制定合理的灭火救援方案、切断事故源、确认消防救援力量等,且在消防救援的过程当中,还需注意把控各个注意事项,以尽可能地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质量。

猜你喜欢

火情化学品液体
火情侦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一种面向森林火情监测的四旋翼无人机系统
液体压强由谁定
成功处理沙漠火情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人民调解扑灭“紧急火情”
层层叠叠的液体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