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势抓机遇 避短求突破 挖潜促发展

2023-11-03韩珊

发展 2023年3期
关键词:庆阳高质量发展

韩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革命老区庆阳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提出的“构建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支持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具有相对优势的酒嘉、平庆和天水等地率先发展”和庆阳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把庆阳建成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动力支撑。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庆阳要抢抓政策机遇,拓展发展优势、用好资源禀赋,破解产业基础不稳固、“双碳”压力较大、内生动力不足、辐射作用不强等不利因素,在高质量发展上积极推动产业集聚集群、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激发体制机制创新,把二十大精神落细落实,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大会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庆阳作为甘肃省的革命老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志丹、习仲勋、谢子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两点一存、奠基西北”,南梁精神、铸就辉煌。庆阳人民在不懈奋斗中,积极融入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大潮,为老区庆阳高质量发展奠基增力,增彩添色。作为西电东送、西煤东运、南水北调、东数西算、黄河国家战略等战略机遇叠加的成长型资源型城市,庆阳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条件得天独厚;作为黄河流域水源涵养补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庆阳承担着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务,建设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是庆阳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举措;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8个国家枢纽节点之一和国家规划的10个数据中心集群之一,庆阳的高质量发展也由此步入新征程。

一、新征程庆阳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政策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革命老区庆阳的发展歷来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庆阳作为8个地级市之一处于规划范围之中。2015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促进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项目政策加快落实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陇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庆阳市区划为城市群规划范围并指出做强重要节点城市,《支持陇东地区加快发展形成全省重要增长极三年行动方案》和《庆阳市贯彻落实(省政府支持陇东地区加快发展形成全省重要增长极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方案》抢抓国家、省支持陇东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性机遇,全力推动庆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出台,之后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甘肃省实际,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加强陕甘宁革命老区区域合作、推动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等内容纳入《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统筹推进革命老区振兴,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壮大区域经济增长极,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加快陇东南地区融合发展。支持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推动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创新转型发展”“支持陕甘宁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支持庆阳市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走在前列”,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都为庆阳老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为庆阳在国家发展大局全局中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用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

(二)发展优势

进入新时代,庆阳经济十年来增速稳步提升。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50亿元,达到885.27亿元,增量139.16亿元,创历年最高,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二,为全省突破万亿做出积极贡献(见图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呈现“二、三、一”格局,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5%、33.2%和41.3%。2022年上半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432.0亿元,位居全省第二(见图2)。关中平原城市群正在崛起,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密切,都为陕甘宁中心城市庆阳带来发展机遇,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都将会给区域经济带来新动力。随着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东部沿海及中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为庆阳吸引聚集生产要素、承接转移产业、培育投资和消费新的增长点提供了广阔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据作为全新生产要素未来将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区位性结构点支撑优势突出,地质结构稳定,气候条件良好,能源资源丰富具备支撑超大用电户的能力。《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指出:“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沿黄河流域、河西走廊、陇东南三大产业聚集带的空间布局,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形成智能制造为驱动的新型工业体系。”2022年2月,国家“东数西算”项目落户庆阳,作为甘肃大数据中心核心集群,承担起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甘肃节点的任务,成为规划的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数据信息产业加速集聚,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跨入中西部资源调配的新赛道。2022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国办发〔2022〕33号),对庆阳市全力打造“东数西算”大数据产业集群等3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省政府也予以通报表扬。

(三)资源禀赋

1.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是现代工业的血脉,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地位,十年来,庆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机场、高铁、公路网络已日趋完善,立体交通枢纽网已初步建成,航线通达北京、兰州、成都、大连等十多个城市;国家高铁网“八纵八横”规划一银西高铁(庆阳段)建成通车,贯通全市南北,《庆阳市“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将建设“一心两轴全覆盖多连接”铁路网主骨架,并且大力发展数字交通,推动“交通+大数据”,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同时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为庆阳高质量发展打造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起到了关键的基础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庆阳市已出台《关于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力争到“十四五”末,经济总量和增幅在全省和周边市县区位居前列,市域首位度、区域影响力和聚集带动力明显提升,成为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板块新支点、促进陕甘宁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增长带。打造联通陕甘宁三省区、关中平原城市群、沿黄河城市带,辐射全国重点城市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2.石化资源富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庆阳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境内油煤气资源富集,这是庆阳的比较优势,石油资源储量78.8亿吨,煤炭预测储量2360亿吨,天然气资源储量2万亿立方米,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为8000万千瓦,太阳能资源可满足15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需求。2021年,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生产原煤240万吨。在“十四五”和“双碳”背景下,庆阳因地制宜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以绿色、低碳、循环、节约为导向,全力推动能源绿色开发、高效开发,建成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华能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启动建设,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万吨,可产生落地投资超1000亿元,年税收46亿元;引进华电、华能等企业开发风光资源,建成并网风电项目101万千瓦,建成并网光伏发电项目12万千瓦,在建集中式、分散式光伏项目69万千瓦;酒钢集团西部重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成投产,远景能源“零碳”产业园项目、三一重能风电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将建成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千万吨级石油生产和石化产业基地、百亿立方米级天然气生产基地、国家重要大型绿色智能煤炭生产基地、千万千瓦级绿色智能电力外送基地。

3.文旅资源丰富。庆阳的文旅资源非常丰富,历史文化,岐伯与黄帝论医于此,成就《黄帝内经》,周先祖不窋在庆阳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庆阳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70多处,石道坡古道是我国已知丝绸古道保存最长、最完整的一段;南佐遗址是黄土高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原始聚落中心式重要遗址,北石窟寺是全省四大石窟之一。红色文化,红色庆阳光耀史册,是“硕果仅存、奠基西北”的革命圣地,形成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陇东民歌《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从庆阳唱响全中国。民俗文化,“环县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民俗文化成果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3项成果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庆阳厚重的历史蕴含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周围形成一定的吸引力,成为有力的經济增长极。

4.特色农业优势。庆阳素有“陇东粮仓”的美誉,作为甘肃传统的农业大市,2021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36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40万吨左右。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产业呈现体量激增、质效并进、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集群化发展现代农业,循环农业集群化加快推进。“331+”产业扶贫模式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创新40案例”。

5.人才资源优势。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庆阳市的普通高校和技术院校,发挥了人才孵化器和摇篮的作用。陇东学院为本科院校,庆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专科院校,分别为全市基础教育、管理等方面提供人才支持和专业技术人才保障,各类技校发挥专业优势,着力长远实用适用人才的培养。庆阳市委市政府长远布局,正逐步建立完备的人才保障体系,积极推进与高等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高端专业人才,支持省内、市内高校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同时鼓励在职学习提高,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能力的实施意见》,夯基筑台,培育本土人才。

二、新征程庆阳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体系现代化程度低,高质量发展基础不稳固

经济总量虽居全省第二但依然量小、人均水平低,与全国发展差距较大。庆阳市是典型的“二三一”产业结构,一产持续保稳增长,但总量较小,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大。二产主要依赖能源资源开发,受环保、用地审批等因素制约明显。对能源产业依赖度高,地方工业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油田配套装备制造等行业为主,总体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较大增量,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支撑条件欠缺,发展空间受限,拓展难度较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未完全构建,集聚效应不强,全市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仍然缓慢,新经济新动能培育不足,新旧动能转换较慢,转型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经济稳定增长基础不牢,高质量发展基础不稳固。

(二)绿色生态转型问题突出,高质量发展“双碳”压力较大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约束框架,这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庆阳生态环境脆弱、资源依赖性较大,能源资源开发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绿色生态产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能力弱,农副产品多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能力有限,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市域内绿色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不健全。要素流转市场不健全,林权、土地经营权等涉农权属及资产综合交易平台缺乏,高质量发展潜能尚未完全释放。

(三)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庆阳自我发展能力和动力上的欠缺,实体经济内生动力的匮乏也导致庆阳在产业循环、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展缓慢,无法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和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受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影响,批、零、住、餐等传统消费已经进入瓶颈期,新兴消费热点培育供给不足,各类要素成本增加,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持续发展后劲明显不足,造成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进程较慢,高质量发展辐射作用不强

首先,从短期分析,增长极的初期阶段性客观上造成庆阳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和辐射源作用不明显。辐射初期中心城市资本的边际效率较高,收益较大,资本会由周边地区向中心城市流动,可能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与周边地区产生较大差距。庆阳获得比周边地区更多的优势,客观上成为城市圈初期受益者,而其自身作用的发挥在辐射初期还难以见效。其次,庆阳城市功能提升速度较为缓慢,与周边城市在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作为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整体功能、影响辐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辐射媒介功能尚不完备。要使辐射作用有效发挥,必须依赖良好的辐射媒介,这是辐射有效进行的根本保证。虽然以庆阳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已基本覆盖了周边地区,带来购物、消费、旅游、公务、商贸活动日益频繁,假日经济效应也非常明显,但庆阳城市竞争力低于兰州、嘉峪关、金昌和天水,在政策落地、信息传播手段和市场机制调节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和壁垒,区域经济的关联度和一体化程度都还很低,合作机制尚未形成。

三、新征程庆阳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庆阳也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产业集聚集群

庆阳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紧密呼应增长极,主动参与产业分工,完善自身产业结构,要把中心的功能定位、结构调整放到整个陕甘宁毗邻地区来进行,根据自身要素禀赋,集中力量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和块状经济,形成内生发展的生力军,实现全域协同发展。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着力点,实现新旧主导产业更替转换。积极跟进石化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企业扩产增效,找到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之间的连接点,形成由主导产业形成价值链,最终实现产业更新和壮大,提高各产业附加值。依靠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实施“东数西算”培育和壮大数据算力能力,提升数据资源承载体量,拉动基础建设;靠“东数西算”培育以云计算为中心的上下游产业;靠产业集群形成算力输出、资源调配、要素交易、信息消费结算、人才培养、智能制造业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吸引聚集现代信息技术企业,推动云计算、“互联网+众创”空间,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轉化能力,积极发展电商扶贫产业,提升城市的吸附力和竞争力。

(二)提升城市品质能级

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推动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市“第三空间”的打造,推动消费业态转变,打造“全民友好”“全龄友好”型城市,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城市文化中、实现青年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双向奔赴”,建设城市边缘生态区,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应急软实力,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西峰区建成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60万人以上,西峰区经济总量和增幅在全省和周边市县(区)位居前列,城市功能更加完备,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资源聚集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县城和特色镇梯次衔接的“1+7+N”城镇化发展体系,市域首位度和区域影响力明显提高,陕甘宁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地位稳步提升。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解决好耕地和种子“两个瓶颈”,产业和就业两大问题,跟踪监测返贫风险,以乡村主体分化过程推进人才振兴、以乡村产业演变历程推进产业振兴、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生态振兴、以乡村文化重构过程推进文化振兴、以乡村治理演变进程推进组织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市场化、信息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多元农村产业形态、多功能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四)激发体制机制创新

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规划管理和土地要素保障;人才是第一资源,积极引才引智促进创业创新,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力争做到外地人才“引得进”、本地人才“坐得下”、所有人才“留得住”,形成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为创新驱动注入新的活力,提升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特别是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建立“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市场环境与中介服务、强化财税支持,强化金融服务,优化人力资源供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创新和规范并举推进PPP项目,降低PPP项目对政府付费的依赖,加快建设全国文明城市、讲好庆阳故事,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猜你喜欢

庆阳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Our Best Friend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燕昱 庆阳北石窟 油画作品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