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管理促进甘肃种业发展研究

2023-11-03赵晓阳

发展 2023年3期
关键词:制种种业甘肃

赵晓阳

近年来,甘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先进科技装备和区位地理优势,注重种业科技引领,加强良种繁育推广,推动种业基地建设,种业发展取得实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为甘肃种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抢抓国家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政策机遇,把种业作为基础核心产业来培育,将信息管理与种业发展有机结合,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有利于甘肃进一步加快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步伐,有利于把甘肃建设成为供给有保障、经营有体系、科技强装备、产业有韧性、竞争有能力的种业大省。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的核心,具有战略性意义。实现农业现代化,种业是根本。国际国内种业的竞争最终是信息科技的竞争。信息管理促進先进农业科技应用于种业发展,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培育繁育良种新高地,全面提升甘肃种业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

一、甘肃种业发展趋势

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精心培育和大力发展种业,确保农业用种安全,为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基础支撑。甘肃具有丰富的寒旱农业特色种质资源,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省有351个玉米品种,2021年玉米制种面积133.4万亩,较上年增长8.5%;产量71.0万吨,较上年增长4.6%。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脱毒马铃薯制种基地和瓜菜花卉制种基地,马铃薯产业实现脱毒种薯种植、销售全覆盖,全省有42个马铃薯品种,2021年马铃薯制种面积48.8万亩,较上年增长22%;产量98万吨,较上年增长24%。马铃薯种植面积879.1万亩,较上年增长2%;鲜薯产量1123.1万吨,较上年增长0.8%。全省有2016个蔬菜、果蔬等非主要农作物品种,2021年全省瓜菜花卉制种面积44.7万亩,较上年增长9%;产量2.3万吨,较上年增长2.5%。全省蔬菜种植面积651.2万亩,较上年增长8%;产量1655.3万吨,较上年增长11.96%。甘肃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全省有7个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培育出的河西肉牛、平凉红牛、甘肃高山细毛羊和高山美利奴肉羊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创建2个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形成50个牛羊产业大县和3个市州全产业链,2021年全省牛出栏量246.9万头,较上年增长8%;羊出栏量2105.4万只,较上年增长21.2%。

二、信息管理在种业发展中的应用

(一)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和鉴定。甘肃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地貌复杂,海拔相差较大,形成了众多的农业种质资源。通过信息管理,实时引导广大农牧民、科研工作者、企业决策者按照甘肃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要求,开展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搜集,构建动植物重要性状的精准鉴定与评价技术体系,发掘一批具有重大利用价值的优异种质资源。

(二)加快新品种的育种创新。加快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通过信息管理,实时引导广大农牧民、科研工作者、企业决策者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加快新品种的育种创新。在种植业方面,对主要农作物如小麦、啤酒大麦、玉米、马铃薯等,蔬菜如娃娃菜、甘蓝、生菜为主的高原夏菜等,林果如苹果、樱桃等,花卉如牡丹、玫瑰等,开展品质优劣、产量高低、抗逆性强弱等遗传性状的研究,选育出高产、优质、抗寒旱、抗病能力强的新品种和新体系。在畜牧业方面,对家畜如早胜牛、天祝白牦牛、山羊、藏羊、甘肃白猪、甘肃黑猪等,家禽如静宁鸡、临洮鸡等,开展品种改良,创制市场受欢迎、产品保障供应能力强的优异品种或品系。

(三)着力打造现代种业繁育体系。激发甘肃原始育种的创新动力,鼓励种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育种创新。通过信息管理,实时引导广大农牧民、科研工作者、企业决策者在种植业方面,打造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企结合、产学研用和“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在畜牧业方面,创建以遗传资源保种场和原种场育种为基础、扩繁场和配种站点繁育为中介、商品场品种或品系推广使用为中心的畜禽繁育体系。

三、信息管理在种业发展中的应用对策

做大做优做强甘肃种业,需要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但甘肃种业信息化偏低,目前还没有创建大数据种业信息管理体系,不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种业基地、种业质量等种业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不能以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与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与数据库技术为基础,收集汇总信息资源至数据库,并进行储存、加工和提供服务,降低成本,为种业发展提供参考。同时,目前大部分种业企业的科研育种机构、育种人员、育种能力普遍偏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畜禽种源主要从国外进口。在品种培育、繁殖推广、良种使用等环节上需要优化协同高效。因此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实施科学有效应对措施,对于信息管理促进种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加大制种基地标准化建设力度。运用信息管理先进理念,突出规划引领。在种植业方面,以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核心,充分运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政策和制种大县奖励政策,促进玉米和蔬菜(重点河西走廊)、马铃薯和瓜菜花卉(重点甘肃中部地区)制种基地建设提档升级,提升甘肃种业基地建设标准化水平。在畜牧业方面,牛羊猪产业重点加大原种场和遗传资源保种场、扩繁场、商品场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品种或品系选育、良种扩繁、生产销售紧密衔接的良种繁育体系。家禽产业重点加大德青源、甘肃圣越等大型种鸡场、孵化中心基地建设,形成育种、供种、推广三位一体化。

(二)提升种业创新能力。通过对种业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分析,为提升种业创新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发挥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敦煌种业、兰州正大等科研院所和育种企业科研团队力量作用,用活用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资金扶持、激励措施等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上中下游无缝衔接、产学研用高度契合、“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科企联合体系。研究制定玉米、马铃薯、平凉红牛、河西肉牛、肉羊等良种开发措施,加快形成甘肃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和品种研发、产业化推广、生产销售加工和育种基地建设的全链条组织体系,在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千方百计让世界排名前列的种子企业来甘肃落户,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或子公司。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搭建种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商业化育种中心。从政府和民间两个渠道鼓励举办甘肃种业会展活动,开展甘肃种业品牌创建和推介行动。强化甘肃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使用。加强甘肃种子市场监督管理,保障种子市场健康、规范、合法运行,优化提升种子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为甘肃种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快种业信息化进程。运用信息管理方法,注重研究甘肃农业种业信息化顶层设计。整合优化从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和品种研发、产业化推广到生产销售加工和育种基地建设全链条的种业大数据信息,研发创建大数据信息管理体系和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提供从农业品种、种源质量、种质基地到种业市场主体一体化服务体系相关信息,加大种业信息化进程,实现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销售市场化、服务在线化、管理数据化,全面提升甘肃种业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制种种业甘肃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