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2023-11-02卢旸

经营者 2023年10期
关键词:防控财务分析

卢旸/文

制造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项价值活动,涉及资金量较大,而不同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形成除了受外部市场、经济、技术等环境变化的影响之外,还与企业制度建设的完善性与制度落实的有效性有较大的关联。这要求制造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从内部消除风险隐患,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升级,为推动自身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文章从思想观念、管理机制、资金控制、财务内部控制、财务分析等方面分析制造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阐述制造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价值,并提出几点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旨在为制造企业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强化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能力提供参考。

制造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 策略

新时期,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下,我国制造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然而,供应链运作受阻、各要素成本上升、上游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使其面临的风险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为稳定工业经济,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加大了对制造企业税收、科技创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目前来看,随着经济逐渐恢复,制造行业发展总体向好,但仍有制造企业因财务风险控制不到位而陷入经营窘境。如何以政策为指引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在此基础上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是制造企业要深入研究与解决的关键问题。

制造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随着制造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产品类型更加多元化,但在内外诸多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产品投入产出比不高,有明显的成本、资金浪费现象,财务风险隐患较大。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领导者将生产成本控制作为经营管理的重点,对财务风险控制关注不够,缺乏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往往在企业发生严重的财务问题后才组织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导致财务风险控制过程连贯性不足。并且,企业内部未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以项目投资风险为例,缺少对其风险从识别、评估到应对的全流程控制机制。部分领导者项目辨识能力不足,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并未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为追求高利润或抓住行业发展机遇而盲目投资,使企业遭遇重大投资风险,甚至陷入资金流动危机。

资金控制不到位,造成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资金运转是否正常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少制造企业资金控制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收账款回收难。为拓展市场、扩大销量而在合同收款条件上作出让步,延长了企业的收账周期,当客户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履约或是恶意拖欠合同账款时,企业就难以回收应收账款,从而导致企业坏账比例增加,出现资金短缺问题。二是筹资结构不合理。企业为平衡现金流,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必然会选择更多渠道进行筹资,由此企业资产负债率提升,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一旦企业无法及时还款,就容易发生财务风险。有关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0%。

财务内部控制不力,缺乏对财务风险的严格把控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防控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其本质在于查明财务风险的来源,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基于此,从思想、组织、制度、流程等方面入手消除风险隐患。从财务内部控制各要素建设情况来看,财务内部控制不力的问题普遍存在,多数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的严格把控。

控制环境方面,部分领导者和管理者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理解并不深刻,片面地将其等同于内部控制,而企业内部也未形成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专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人才欠缺,现有人员素质仅能满足会计核算、费用管控、财报制作等方面的财务工作需要,不具备财务内部控制能力。并且,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支持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风险评估方面,缺乏对内外环境风险的全面评估与科学分析。以采购为例,资金风险因素存在于采购的各个阶段,如事前供应商选择不当或与供应商沟通不足、未编制采购预算方案及采购计划等,导致过量采购或无效采购,事中缺少对采购行为的动态监督,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后对采购物资入库登记工作的落实不重视,出现物资损坏或不达标情况,这些均易引发资金风险。但实际上,大多数企业的采购活动没有明确的方案和计划,对采购中的资金风险的评估与分析不足,直接是“缺什么买什么”,从而埋下了风险隐患。

控制活动方面,项目控制、合同控制等存在不足。项目控制方面,未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在正式投产前与客户的沟通协商不到位,或是项目建设中对成本、质量、进度的控制存在问题,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合同控制方面,合同条款模糊或不完善,如未能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导致合同丧失了法律效力,后续对合同的履约与评价管理并不重视,造成合同执行超出约定范畴,反而产生额外支出。

信息与沟通方面,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尤其是财务不了解企业的实际研发、生产、销售等情况,在信息获取上存在滞后性,而业务对财务的监督与控制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为财务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尽管针对财务、业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系统,但各系统间缺乏紧密联系,降低了信息传递与共享效率。

财务分析机制有待健全,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财务分析是制造企业实施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环节。财务部门结合内外环境变化与企业实际,通过综合分析已收集的财务信息与生产经营信息,发现财务风险隐患,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协助企业决策者调整财务战略和经营策略,从而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总体来看,现阶段大多数制造企业财务分析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这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企业领导者对财务分析不重视,导致其流于形式。领导者大多关注的是产品研发、市场占有率增长、利润与收入提升等方面,将财务工作重点放在财务核算上。实际上,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尚停留在数据罗列阶段,没有深入分析数据变动原因。第二,财务分析往往是对企业前一阶段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概括与总结,聚焦于企业的过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忽略了对企业未来发展形势的预测和分析。第三,财务分析局限于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总结,通过与过去经营数据的对比分析来判断财务指标的增减量,缺少与同行业企业的对标分析。第四,财务分析过分注重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达成,对现金流、资产负债指标及其他非财务指标有所忽视,也缺少事前分析。

制造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价值

维护资产安全完整

纵观不同行业制造企业的发展情况,其经济损失、财务舞弊、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财务风险控制不力。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并不是仅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与处理,而是由企业全员参与,通过各管理层级、各部门与各岗位员工的协同,把好各价值活动的关键流程节点,推动财务风险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及流程化,从而杜绝影响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各项价值活动的多个环节,应加强财务风险控制,通过事前评估预警、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分析总结对财务风险进行全流程管理与控制,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及时处理已发生的风险,同时深化全员风险意识,有效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制造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从上到下树立风险防控意识,持续完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制造企业领导者要深刻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明确不同财务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积极学习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大力支持并推进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在此过程中,应将树立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任务来抓,采取培训宣贯或下发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重要通知等措施,深化企业各管理者与关键岗位人员的思想认知,使其了解到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引导其参与到相关工作当中。

根据内外环境变化,按照不断提升的风险防控需要,持续完善现行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特别是要加强风险全流程控制机制建设。以项目投资风险为例,事前深入研究项目经济、技术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投资规划,并组织专家团队从风险、效益角度出发论证投资规划的可操作性;事中利用信息化系统动态追踪项目建设情况,系统自动监测项目建设过程,提前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事后根据风险预警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方案,如风险转移、承担、对冲等。

加大资金控制力度,科学降低资产负债率

综合考量市场形势、行业特性、供需关系及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完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从应收账款各方面形成闭环风险管理机制及操作流程,以加大营运资金控制力度。信用管理方面,加强客户资信管理与授信管理,在确认合作前详细调查客户信用状况,客观评估其偿债能力。如果客户信用等级较高,则允许其以赊销方式支付货款,并适当调高其信用额度。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基于账龄分析来预测和跟踪回款,明确不同客户在信用期间的欠款比重及其逾期欠款的比重,寻找其逾期原因,预测可实现回收的金额及坏账的可能性,采取针对性的收款跟进措施,具体有提前沟通提醒、现金折扣、发送催款函等,及时将风险、问题反馈给企业归口管理部门。

通过有效拓展筹资渠道、调整筹资结构与规模等措施科学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例如,银行作为制造企业首选的筹资渠道,具有筹资条件高、周期长等限制,为减少对银行的依赖,制造企业可运用融资租赁来解决当前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减少筹资成本,另一方面避免过度筹资而引起的财务风险。融资租赁是一种资产资本化的非银行融资模式,在设备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制造企业可与有资质的融资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由后者出资购买企业所需的生产设备,仅需支付少量租金就可获得设备的使用权。

贯彻落实财务内控工作,严格把控财务风险

以财务内部控制各要素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财务内控工作,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严格把控。

控制环境方面,强化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根据不同的财务内部控制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如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战略委员会等,并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促进其向财务内部控制人才转变,同时不断更新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标准及行为规范。

风险评估方面,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加强对内外环境风险的全面评估与科学分析。以采购为例,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重点关注采购质量风险、价格风险等外因型风险,以及采购廉洁风险、合同风险、预算计划风险、验收风险、责任风险等内因型风险,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为采购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控制活动方面,提升项目控制、合同控制等控制活动的成效。项目控制方面,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并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强调对成本、质量、进度等内容的动态控制,减少项目中的财务风险。合同控制方面,对于合同签订,细化各部门的审批职责,严格合同审查程序,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账期时间、回款方式、纠纷处理措施等,避免额外的经济损失。同时,提高对合同履行与评价管理的重视度,防止因合同违约而产生额外支出。

信息与沟通方面,以业财融合为抓手,统一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价值目标,促进双方互动交流,由财务人员进驻到业务前端了解实际的业务情况,挖掘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为业务提供可行的风险化解方案,让业务人员了解到财务的基本工作逻辑,变被动为主动,为财务实施风险管控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健全财务分析机制,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应当将财务分析作为挖掘企业已发生风险及潜在风险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应用,建立财务分析制度,综合多方面因素对财务、业务数据变动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从而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以便优化企业经营决策。新时期,制造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价值链间的竞争,财务分析要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除了分析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情况之外,也要对标行业领先企业,与其风险指标、战略指标进行比较,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强调对未来企业现金流的深入分析,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形势,并注重各项价值活动的事前分析,提前进行风险预警,从而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制造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往往在于风险防控意识薄弱、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资金控制不到位、财务内部控制不力、财务分析机制不健全等。为维护资产安全完整、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制造企业应当从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出发,从上到下树立风险防控意识,持续完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加大资金控制力度,科学降低资产负债率,贯彻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进一步健全财务风险机制,逐渐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形成与企业特点、行业特性相适应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

猜你喜欢

防控财务分析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