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规划”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11-02秦焕美郝明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1期
关键词:交通规划交通规划

严 海,秦焕美,郝明阳

(北京工业大学 城市建设学部,北京 100124)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2]。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当前的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性要求,课堂教学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教学,通过专业教学渗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紧密地结合起来[3]。

本文针对交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群的核心课基础课程“交通规划”,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探索,重点梳理课程思政与能力培养关系,提出了本课程思政目标、总体思路、环节设计等具体建设内容。

一、“交通规划”课程思政的目标与定位

(一)课程思政的目标

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为目标,紧抓“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按照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要求,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思政的定位

在“交通规划”课程思政设计上,确立了强化基础概念方法,结合工程实践培养专业素养、提高工程技能的思政定位。

二、“交通规划”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一)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以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为基本原则,注重顶层设计及教师的主体作用,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宪法法治意识/职业道德、追求真理的科学观/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等重点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结合师德风范、政治导向、专业伦理等方面开展“交通规划”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教学作为最直接的育人载体,无论是“谁来讲”(课程教师队伍)、“讲什么”(课程教学内容)、“怎么讲”(教学教法)都会最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和“学来做什么”,影响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背后的价值意蕴。

(二)课程思政的团队建设

“谁来讲”即课程授课团队的建设。团队教师要对课程在品格、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上认同,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课程思政理解上能够相互配合,同心同向。因此,“交通规划”课程团队建设,首先充分利用分工协同育人机制,将师资进行有效的整合。用好校内资源,聚集整合,将讲政治、有信仰,并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能够自觉做好学生思想引领的专业教师引入团队。其次,构建统一的思政目标与意识。团队成员中的教师来自多所交通工程领域知名院校,并主持了3次本专业“交通规划”课程大纲的修订和教案的编制,能够把握学生心理,对于融入哪些课程政元素、课程思政的预期效果如何发挥到最大,均能有较为客观准确的把握。最后,产学研能够有机融合,教师能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将思政元素从小、从微、从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逐步强化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观。

(三)课程思政的内容建设

从交通工程专业认证角度的OBE来看,“交通规划”为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涉及的专业能力培养较为丰富,特别是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工程价值观、社会责任等方面均有较多涉及,具有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要素条件。

因此,在课程思政元素的选取上,应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演绎专业理论中的价值观,实现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促使价值观教育内容为受教育者所内化[4]。因此,从“交通规划”课程的课程大纲出发,并结合本课程对本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毕业要求中相应指标的实现提供支撑,重点从5个方面提取了3类思政元素,并将其具化,见图1。

图1 “交通规划”课程思政元素

在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设计上,紧密地与知识单元相结合,形成“知识单元—思政映射—融入点/预期成果”的课程思政路径,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路径

(四)课程思政的教法设计

授课方法和载体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设计划分。两个层面包括:一是指依据课程大纲的总体教学安排48学时进行总体设计,二是根据1次课2学时90分钟进行微观设计。

层面一:从总体来说,课程强调探索型和实践研究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将常见的我国交通规划发展脉络、交通现象与问题、社会发展与变化、交通领域人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等引入,培养学生大局意识、爱国意识、“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思想、法律观念、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优良的工程道德素养、团队协作精神等。这一层面的方法主要包括:专题案例式、元素化合式、层进渗透式等的方法。

层面二:依据一堂课的教学组织划分,结合时事政治、交通领域重要会议、重要革命历史纪念日等设计课前5分钟“微党课”,在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上,通过研讨、教学案例、工程规范等引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利用专业课程中挖掘出的思政要素,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形成更好的精神面貌。课堂可灵活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口头讲述法、主动启发法、研讨教学法、案例演示法、展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三、课程思政的评价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2]。这就意味着,课程思政最重要的评价要落在人才质量上。从课程思政的发展建设上来看,对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的评价、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教法以及教学案例的可推广性等方面,都是重要的评价内容[5]。从“交通规划”课程教师的角度出发,课程思政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学生个体的评价。对于学生个体的评价,主要评价和关注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是通过平时作业、期末考核的方式,对应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毕业要求,将课程对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进行测算分析,并与上一学年的对应指标值进行比较,从而去评价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侧重于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同时,关注学生的价值观、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等方面的发展,这一评价,主要是通过问卷答题和深度访谈来实施,侧重于定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二是对学生班级进行评价。优良的班风和学风,会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对于班集体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小组作业、班级到课率、抬头率以及作业和考试的优良率等来综合评价,重点考察班级的合作、团结和整体的精神风貌。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形成协同效应,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面对当前课程思政发展的重要契机,针对“交通规划”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交通规划课程考试改革探索与实践
迎接“十三五”规划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