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撕掉“女汉子”标签,做自己就很好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心理咨询案例

2023-10-31中国石油大学

青春期健康 2023年13期
关键词:女汉子小丁汉子

文/王 佳 中国石油大学

青春期是一个自我意识快速形成并发展的人生必经阶段,如何面对真实的自己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面临的课题。当觉察到自身不完美的部分并且无法接纳时,也许就会用“标签”作为铠甲来进行自我保护和缓解内心的不安与害怕。但当这个标签逐渐被内化,真实的个体会随着心理成长感受到矛盾与冲突,进而造成心理问题。因此,引导青春期的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建立积极的视角与认知模式,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信,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案例介绍

小丁(20 岁,化名)是一名大学3 年级的学生,因为是独生女,所以父母比较宠溺她。因家庭原因,小丁自幼儿园起经常被迫转学,无稳定的同伴关系。4 年级停止转学后,因其常常以独立、粗暴、强势的形象示人,被班级同学称为“女汉子”。但这些“女汉子”的外在表现其实与小丁内心的实际感受相冲突,久而久之对其人际交往与学习生活造成影响,并主观感受非常痛苦,为此小丁常偷偷流泪。近期,小丁在处理人际冲突时,再次以强势粗暴的方式应对,但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使人际关系恶化,导致其内心的痛苦感增强,这才来到心理中心寻求帮助。

笔者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运用具体化(澄清)技术、认知转变、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小丁澄清内心的冲突与矛盾,摘掉“女汉子”的标签,接纳真实的自己,重建人际交往与情绪表达的合理模式。

问题分析

1.“女汉子”成为被人认可的有效工具

虽然小丁在家中被父母高度关注,但从幼儿园起由于家庭原因不断转学,她成为班级的“过客”,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因此,小丁产生了强烈的落差感,并认为自己是不被认可的。小丁一直渴望并积极寻求外界的关注,直到4 年级时有同学给她起了“女汉子”这个外号,她认为自己被同学记住了而感到开心,自此将“女汉子”视为他人关注自己、被他人认可的表现。每当感受到别人不关注自己,或者自己不是集体的中心时,小丁就会感觉到恐慌和害怕,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就会不断地用“女汉子”的方式表达自己,让别人关注自己,从而感受到被认可。

2.被标签压抑住了真实的自己

小丁对“女汉子”有很多不正确的理解,比如认为“女汉子”是非常强势、无所不能、、不需要帮助与保护的存在。因此,小丁总是以这样的状态出现在他人面前,从而获得关注,如与他人发生矛盾时,通过发火、大声怒骂的方式解决问题,让自己看起来是强势的、不可招惹的“女汉子”。小丁的真实情绪和感受不断地被压抑、被否认、被隐藏,“双面人”的生活让她经常感叹:“我觉得自己好累,每天都不快乐。”“我也是女孩子,我也需要被保护啊!”“为什么别人能哭我不可以,我好羡慕他们……”久而久之,小丁的内心感到非常痛苦。

3.非理性认知模式,看待事情“非黑即白”

小丁整体呈现出来的心智年龄较小,对于很多事情缺乏理性的理解与认识。如小丁认为有情绪就要当即全部发泄,如果不能,事后一定也要找机会“报复”回去。最好的发泄方式就是发火让对方害怕或者阴阳怪气让对方无法回应,自己就会感到很畅快,但通常事后会懊悔。在集体中一定要获得大家的关注,并且应当是持续关注的中心,如果得不到就会用各种手段引起关注。

处理过程

1.借用具体化技术,评估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

小丁表示自己每天过得都很痛苦,时常会莫名流泪。我关注到这一情绪状态,运用具体化技术详细评估了小丁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如询问她:“你可以跟我讲讲自己不开心的状态是什么样子吗?每天持续时间有多久?出现的频率有多高?如果打分范围是1~10(分数越高,愉悦程度越高),你能给自己每天的情绪状态打几分?在不开心的时候有伤害自己的想法吗?”听完小丁的回答,评估她无自杀危机后,我与她约定每周进行1 次心理咨询。

2.觉察“女汉子”的标签,看见内心冲突

通过引导小丁分析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她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冲突。我通过询问小丁:“女汉子”这个称呼第一次出现在什么时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它通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以此帮助小丁梳理“女汉子”的特点与发生规律。小丁发现每当自己被质疑和发现自己不在集体中心的时候,“女汉子”的状态就以非常强烈的程度出现,比如用发火来掩盖被质疑的难过与不安,小丁通过引导觉察到这一矛盾。

3.重塑合理认知,挖掘资源积极赋能

引导小丁对“女汉子”标签、害怕无法获得别人关注等情感进行积极解释,树立正确认知,如“女汉子”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也可以有无法胜任的事情,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是正常的而非羞耻的;个体在集体当中的关注度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别人的关注与否与个人能力的好坏不能划等号;情绪的表达需要考虑情境、人物,有些情境下我们无法完全表达出情绪,但有很多可以替代的合理方式帮助我们转换情绪,调整状态。

通过与小丁的一系列沟通,我发觉她在团队中有较强的组织力、领导力和胜任力,咨询过程中也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觉察、反思与领悟能力,并且能越来越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我将小丁的积极行为及积极资源予以反馈,引导她认可自己、接纳自己。

4.利用积极社会资源,引导小丁自我关爱

被长时间贴标签的小丁会习惯性地掩盖和否定自己的情绪、想法,以至于有时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多数情况下都处于矛盾和麻木的状态。我引导小丁在生活中观察并记录自己的情绪感受与想法。比如,从简单的饮食入手,小丁不喜欢吃辣,但为了迎合“女汉子”人设她坚持吃辣,于是我鼓励小丁在吃饭时选择自己喜欢和想吃的东西,并感受进食带来的快乐;每周至少做2 件让自己感到放松和快乐的事,并在下次咨询中与我分享。同时,通过探讨让小丁发现关爱父母、理解朋友都是很好的支持性资源,在生活中可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帮助自己。

5.情景模拟,建立积极的行为应对模式

在情景模拟时,引导小丁改变以往消极的行为应对模式,并以积极方式取代。例如,模拟最近小丁对同学发火的情景,通过询问小丁:“那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帮助她重回情景。当觉察到小丁有烦躁、焦虑、愤怒的情绪时,引导她先通过腹式呼吸平复情绪,而后通过积极行为的讨论、正确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她建立积极的行为应对模式。

辅导效果

小丁经过7 次咨询后,其主观感受方面已明显好转,痛苦感大大降低,并且会每周坚持做喜欢的事让自己感到放松、快乐,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关爱自己上,生活态度日渐积极;在人际交往方面,小丁已经能够觉察到自己在解决矛盾时的不合理之处,并且基本改掉了使用言语攻击、刻意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想法的行为;在情绪处理方面,小丁能做到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根据情境、人物选择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也会利用时间慢慢消解和调整负面情绪;在认知方面,小丁对“女汉子”有了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对自己也有了较为客观、理性的认识,逐渐接纳自己,大大减少了通过“女汉子”的表现获得他人关注的行为,目前能够顺利地进行考研复习。除此之外,小丁表示在努力尝试接纳平凡但真实的自己,虽然还需要一些时间,但过程中已感觉到放松与舒适,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开心。

经验启示

基于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下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着重以帮助来访者体验积极情绪、塑造积极人格品质为目标。心理教师要做的是支持、协助和引导来访者,促进其学会自助,体验积极情绪,运用自己的积极优势建立积极关系,利用积极群体和组织促进自我成长。

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比较敏感且复杂,具有一定的掩饰性,这提醒心理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敏锐的觉察力,善于拨开问题的表面寻求真相。学生的表面诉求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逐步澄清才能找到真正的痛点。这个不断澄清的过程,也是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所做的科学判断。

猜你喜欢

女汉子小丁汉子
找一找
小丁写作文
一看就会,女汉子必备
“女汉子”贾玲 掘金喜剧市场
百岁“女汉子”成就一个家
女汉子的搞笑版春天
笑到你喷了又喷的女汉子
笑喷你的那些可爱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