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

2023-10-30祁小明蒋虹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智慧区域信息化

祁小明 蒋虹

【摘 要】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举全国之力推进的重点工程,江苏省江阴市紧抓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与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契机,通过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围绕“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多方联动、区校协同,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三个方面推进了区域的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区域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9-0065-04

【作者简介】1.祁小明,江苏省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江阴,214431)中小学信息科技研训员,高级教师;2.蒋虹,江阴初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31)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

2019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旨在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这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事关教师专业转型、教育转型和国家、教育、学校的未来发展。

江苏省江阴市在创建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初期以“起好步”为主调,通过分批次、分学段对重点片区、重点学校进行前期调研和督导,找出区域整体推进的难点和堵点,为后期项目规划及推进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主要的堵点和难点表现为:一是学校之间信息化教育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意识薄弱;二是教师队伍结构差异大,教师认识不到位,信息素养不足;三是学校技术支撑不到位,问题无法解决等。

基于调研,江阴市围绕能力提升工程2.0的工作目标,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聚焦应用需求,以“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多方联动,区校协同;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为实施路径,实现区域整体推进,精准突围。

一、整体规划,顶层设计

(一)健全体系,构建“区、校、组”三级网络

基于对区域特点以及发展方向的分析,制定区域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区领导小组按照“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通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诊断和评价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评估“整校推進”培训和实践给学校和区域带来的变化,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1.打造两级专家团队

一是区域专家团队。通过教师申报、集中评选的方式建成了由21位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共同研究“能力提升工程2.0”系列理论和实践专家的“深度”培训课程资源。二是学校专家团队。采用集中培训讲解30个能力点理论与视频拍摄、制作的技术,对学校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建构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组建学校管理团队

各校积极成立能力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组建培训团队,如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专家名师指导团队、信息技术支持团队,为智慧教育创新团队提供管理理论和技术支持及指导。

由区领导小组到校领导小组,再落实到各培训团队(小组),构建了“区、校、组”三级网络,进一步健全了区域能力提升工程2.0的建设、指导、管理和考核等工作体系。

(二)顶层设计,统筹全局

1.项目设计,打造智慧架构

通过江阴智慧教育云平台项目的实施,围绕“一云二库五服务十系统”(如图1所示),搭建了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总体框架,开发建设了澄优课、澄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校园安全管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信息化应用系统,重新架构新生入学预登记、中招查询等系统,初步形成了“基础数据+平台框架+应用模块”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生态系统。“一云二库五服务十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一云”即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二库”即教育基础数据库和教学资源库,“五服务”即服务于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五类对象,“十系统”泛指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顶层设计。

江阴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构了学校、教师与学生全方位一体,互动共生的信息化教育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了市级数字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平台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个性化作业、精准辅导等新应用模式,大力发展思政、劳动实践、兴趣养成和家长学堂等数字资源建设,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鼓励学校根据教情、学情打造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的校本资源库,形成与市级教育资源库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机制,生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

2.全区推进,推动全方位赋能

为积极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运用下的教育教学,促进校本研修质量的提升和常态化发展,区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活动,从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三方面开展校本培训指导,要求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情分析,能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信息的综合处理,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各校能将微能力点的选择和研修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区域以线上形式从能力点解读、平台操作等方面,全覆盖引入各级各类解读视频。另一方面,以线下集中的形式邀请区域专家进行实操技术的培训,如希沃一体机的使用、EV录屏、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等。区域以送“需”入校的方式开展全员培训,切实做到“全员参与、全员考核、全员达标”,真正借助能力提升工程2.0解决问题,提升教师信息化思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整合考核,实现多层次推进

为了以评促研、以评提效,区域积极开展各项考评和展评活动,加大对优秀学校、教师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推动优质资源成果的沉淀;通过“澄优课”“双师课堂”“智慧课堂”等形式开展研修成果展评活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方式。构建适合校情、关注过程、成果导向的精准测评体系,满足学校对不同层次教师推进教学改革的需求,实现全体教师的分层提升,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新样态。

二、多方联动,区校协同

能力提升工程2.0采用以校为本、全员参与、区域协同、校际合作、多方联动的培训模式,综合考虑了学校、教师的切实需求,充分发挥区域团队的引领作用,既能顶层设计运作机制,又能下沉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全方位服务学校深入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

(一)需求牵动

1.区域发展需求

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授课班级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配备了高清录播教室和“智慧课堂”设备,9个集团校配备了23套“双师课堂”设备,建设了4个数学联盟实验室、130个智能扩声教室和9个人工智能创客教室,为深化信息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促进了学校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为教育教学改革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2.学校发展需求

区域集团化办学立足学科组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以“双师课堂”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集团“教研联动、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文化共融”的有效途径,实现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效益最大化。目前,集团以校区间实证教研、名师专递、青蓝带教为“双师课堂”三大主要应用场景,通过远程现场化的双向深度互动,实施名优教师“头雁领飞”、骨干教师“群雁助飞”、学徒教师“雏雁学飞”的集团教师队伍“雁阵行动”分层培养计划,建构基于智慧环境的“教、研、训”一体化模式。

(二)应用推动

1.以赛促学

区域每年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大赛活动,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技术和教学行为。通过举办教师微课大赛活动,进行学法支架的研究,建构教育教学新方式,使教师专业技能稳步提升。

2.以赛代训

区域以“教研赛训一体化”为合力,以“澄优课”为抓手,每年举办一次“澄优课”信息化教学评比活动,各校根据“澄优课”平台的预定时间使用校内录播教室开展区域实时直播教研课,从而增加学校录播教室的使用率,改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手段。

3.创新驱动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研活动的深度融合,如网上直播、云上教研等,整体提升教研质量。区域内高中依托“双师课堂”为新疆霍城的学生提供互动式现场直播,实现了江阴、霍城两地优质资源的共享。教师利用学测网对学生日常练习进行扫描识别,采集日常学情数据;利用大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诊断、学生画像,开展精准教学。最终通过学测网智能化生成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的分析报告,为学校以及区域建立全过程、全样本、全学科的动态数据提供支持。

4.训用联动

区域内共有幼儿园、小学、中学238所,为了有效推进培训工作,培訓前期专家组成员分组到各校进行调研,制定符合实际的信息化培训方案,采用项目化协作学习的培训方式,分层、分类、分批有效推进“全覆盖”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与学校技术人员和分管校级领导联动,为培训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强化行政管理。

区域专家团队密切关注一线学校的培训需求并采用以下模式,推送个性化学习任务包—按需选择能力点—建设虚拟社群空间—制定能力点学习计划—开展结伴学习、互动分享—课程学习跟踪和成果展示—学习案例分享和评价反馈。社群化陪伴的研修方式,打通了信息化学习的难点和堵点,探索出社群化运作的研修路径与教师研修中学习新的样态、新实践,切实解决了一线学校的实际困难。

三、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一)学研融合,积极应用

随着智慧学校、智慧课堂、智慧黑板、智慧教学APP等教学软硬件的深入建设和应用,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和应用的工具,又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围绕新课标,以问题为导向,应用信息化设备和软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积极开展“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智慧课堂的研究,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学等教学新模式,破解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试点示范,引领带动

顺应“智能+教育”发展趋势,推进智慧校园升级建设,加快智能化教学终端建设,推进普通教室、专用教室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智能教学空间,满足师生基于云端的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江阴市按照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完善了学生云课堂系统、智慧黑板教学系统、畅言平板智慧课堂、物联网科技观测系统、智慧物联垃圾分类示教系统等,着力培育4所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20所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智慧校园全覆盖。

(三)借助研究,促进应用

通过智慧教育项目的实施,澄优课、澄云校、学生综合评价等一批服务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社会民生的市级信息化系统得到广泛使用。以企业微信为基础进行应用开发,为各学科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教育资源搭建桥梁。数字化评价环境的成功建构,便于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朗读情况、锻炼情况等进行具体细化的评价,自然生成一生一档。

猜你喜欢

智慧区域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信息化
智慧派
区域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