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三街》:地方志书写与共同体意识

2023-10-30沈维琼

新疆艺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王三阿克苏卡尔

□ 沈维琼

长篇小说《王三街》封面

由图尔贡·米吉提创作、玉苏甫·艾沙翻译的长篇小说《王三街》,力图将阿克苏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史融入个人生命史与家庭兴衰史中。这部小说为曾经在历史纷繁中不断做出抉择的小人物做传的同时,更通过乱世中的人物群像,书写了特定时间中的地方志与国家史。

一、虚构与非虚构:构筑记忆共同体

作为叙事性长篇小说,《王三街》是基于整体虚构性的文学创作,但小说同时将人物传记和地方志写作融入真实细节讲述中,第三人称叙事又强化了非虚构性,肉孜卡尔万、王福才、王三等两代主人公的经历被娓娓道来,展现了“王三街”的商业街由初建至繁荣的发展历程。

阿克苏市是南疆经济的中心城市之一,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在交往交融中同舟共济,使阿克苏市成为民族团结的示范城,而《王三街》就是在“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上展开的对历史人物人生命运的书写。

“阿克苏”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清澈的水”,如小说一开始所描绘:“无数小溪汇集而成的河流滚滚而来,库木艾日克河和托什干河两河交汇在那个叫拉塔佳依陵墓的地方之后,阿克苏河水势更加汹涌澎湃、波澜壮阔……远远望去,这座静静地坐落在雅丹地貌之上的绿洲城市,仿佛一艘漂泊在大海上的巨轮。”小说开始,阿克苏就被描述为大时代中的一隅——必将在历史中颠簸辗转,但最终依然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美丽城市”。

小说在这一定位下,通过两代人交叉性的奋斗经历和人生轨迹,展现一个个具有典型价值的生命样貌。《王三街》中,这条商业街在近半个世纪间汇聚了不同民族的绅商,在商业渐趋繁荣中,各民族同胞血脉相融、抱团取暖,并由之获得战胜乱世、瘟疫和各种灾难的力量,代表事件如抗日救亡。新疆虽然是抗战的大后方,但提供的战备物资和筹措的善款彰显了新疆在新中国缔造史中的重要地位。国难中的同仇敌忾让这条街上的人实现了一次非功利的大联盟,这是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地方缩影,也是中国二十世纪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志书写的最佳方式就是从个体情感、人生切入,从而达成地域群体共同情感、意志的沟通,乃至唤醒国家层面的共同记忆和情绪。《王三街》以特定家族的发展彰显地方发展的经验,以个人的经历构造出一个与大历史共振但又保有自身特质和节奏的地域空间,于是“民族团结”这一表层主题有了深刻的内涵:“家族史”与“地方志”交互书写让中国革命记忆被唤醒,让新疆内与新疆外的人民生命经历、历史样貌达成一致,《王三街》这种为两代人、一条街做传,自然上升为国家记述微观历史——记录国人记忆,讲述中国故事。

二、“迁徙”与“回归”:书写情感共同体

《王三街》通过参差对照的空间书写对阿克苏作为精神之乡的质感进行了塑造和强化。王福才夫妇是从天津辗转来到阿克苏的商人,在阿克苏扎根后,有了温暖的家庭并收养了肉孜卡尔万留下的孤儿,组成了一个大家庭。王福才夫人去世后,出于对大家庭的温暖回忆,王福才带着儿子们返回天津。此时,同样以商业化为突出特征的天津却在各种动荡下,变得与记忆中的样子截然不同——功利、市侩、凉薄,随后两个儿子也成了大家族的附庸,“此处非吾乡”的挫败与痛苦让王福才选择了再次返回阿克苏。

跟随王福才一家的脚步,小说形成了两个空间的比照:天津是幼时的故乡,但在乱世中,金钱关系凌驾于亲情之上,这个出生之地变得刻薄无情;阿克苏是成年后的故乡,同在乱世和商业繁荣的状态下,各族同胞间充满了温暖和情义。王福才茶馆的接手人多年如一日地打理店铺,并将经营所得钱财埋在地下,等待王福才回来,也正是这些积累的钱财让王福才再次成为这条街的大商人,在此基础上,王三才能成为这条街的真正领头人。

家的温暖和兄弟民族间的情义让金钱不再至上,仅成为服务于人、服务于事业的工具,“迁徙与回归”是一种空间选择,也是小说所构筑出的第一层叙事。小说从故乡“确认”入手,用情感性的选择做出一个精神性的命题:王福才夫人埋葬在阿克苏,所以王福才父子无论怎样辗转最后终将归来。“传奇而美丽”的阿克苏是心灵栖居之地,是温暖、质朴与忠诚所构筑出的情义之乡、精神之乡。

当王三成为这条街的灵魂人物后,他为国为民的大义让他难以拒绝国民党当局的多次出仕邀请,而当他目睹国民党的腐败和对优秀共产党员大肆屠杀的残暴后,王三选择了隐退,做了大隐隐于市的绅商,这一选择是基于权力正义性和中华文化精神的价值判断。小说批判了腐败的国民党政权,表达出对执政为民的共产党的向往,也为《王三街》续集做了伏笔。

王三在天津的学医经历和回归田园的选择,表达了其向中国传统和中华精神的回归,这是小说叙事的第三个层面。此外,小说多次用贯穿在叙事中的优美古诗词、古代传说、民间故事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这让小说具有了强烈的文化性和可读性,最终让这个故事实现了从情感认同走向文化认同。

三、遗憾与治愈:认同生命共同体

小说密集地展示了各种人生遗憾:肉孜卡尔万勤劳经商,但积累的财富一夜之间因赌博荡然无存——投机心理让奋斗变得无意义;王福才一切顺利之时也是妻子罹患重病日渐枯萎之时——死亡让成功变得虚无;幼年失怙的王三虽拥有养父母的疼爱和护持,成为一方商业领袖并收获完美爱情,但妻子却无法生育,不能拥有子嗣——伶仃让幸福变得缥缈。此外,王福才丧妻和寻亲不遇,王三乱世寻兄但大哥远走他乡无音讯、二哥英勇抗日牺牲……

小说书写了大量不得、不舍、不能,甚至很多都是在幸福、愉悦、成功等达到巅峰时出现,极致的两种状态陡然转换,形成高潮对峙,人生的“遗憾”常态被强烈突出。当然,文学的治愈就在于“遗憾”被缓解或稀释,《王三街》采用的方法是,用浸润着温暖、爱与希望的人际情感和家庭关系来缓解这种“遗憾”,表现的是人的尊严和勇气、生命的本质及超越。小说中,肉孜卡尔万深陷赌博,执迷不悟,王福才苦苦相劝,肉孜卡尔万一败涂地后,王福才收留了肉孜卡尔万全家,瘟疫袭来,肉孜卡尔万夫妇撒手人寰,王福才收养了他们不满一岁的孩子;在天津四处碰壁的王福才黯然回到阿克苏,收获的是邻里的热情欢迎、慷慨扶助。王三虽幼年失怙、成年无子,但养父母的教导让他成为风度翩翩、才华出众的绅商领袖,同时与妻子患难与共;王三之妻虽有一次失败的婚姻,但王三的深情让她的第二次婚姻成为了人生的救赎。世俗功利退避三舍,地域之美和人情之美让阿克苏这个“精神家园”有了自由、舒展的“乐土”力量。

《王三街》在地方志的书写中,通过叙写“两代人”的悲欢离合和人生轨迹,塑造了传统与近代交融的亦绅亦商的独特群体,展现了大时代中小人物们与命运的抗争以及与现实的和解。个人生命史、家族兴衰史、地方志和国家史相融合,体现出作者为现代中国书写“前史”的主动性。

猜你喜欢

王三阿克苏卡尔
王货郎回家过年
王货郎回家过年
报仇(小小说)
卡尔几岁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阿克苏诺贝尔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你好,亲爱的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