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评价

2023-10-30黎红梅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续建生态效益片区

朱 昭,黎红梅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乡村振兴,水利先行[1]。这要求我们藏粮于水,牢牢守住农业用水安全红线,而灌区灌溉渠(管)网则是农业水网的重要载体。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大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与建设力度,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建设现代化灌区”。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力度,修复水利设施;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因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与国家节水行动方案[3]、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有效途径,是加快水利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的有力保障,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保障农业用水安全的必然选择,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4]。但我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过程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设施比较滞后、重建轻管等问题,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6]。

湖南省不仅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还是灌溉大省,但部分灌区存在渠系配套不完善、渠道衬砌率低、工程老化严重、用水管理粗放等问题[7]。因此,该研究在分析湖南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评价指标体系,对2011—2020 年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更好地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灌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能力。

1 湖南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历程及现状

1.1 湖南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历程

湖南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确保农业生产有序发展,为湖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灌溉保障,其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历程大致分为4 个阶段[8]。第一阶段是初步建设期(1949—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湖南省开始逐渐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截至1978 年,湖南省的万亩灌区有387 处。第二阶段是缓慢发展期(1979—1998 年)。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湖南省所建灌区规模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增反减;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国家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扶持贫困农村地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义务工等参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灌区建设缓慢发展。第三阶段是建设黄金期(1999—2010 年)。1999 年,国家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并提倡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湖南省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规划的编制,并实施了20 处大型灌区、42 处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到2010 年湖南省灌区灌溉保证率提高5%~10%。第四阶段是快速发展期(2011—2020 年)。2011 年,湖南省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个水利综合改革试点省,湖南省抓住机遇快速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到2020 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1。

1.2 湖南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现状

湖南省各级水利部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全面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22 年,湖南省实施68 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恢复1 万余处农村小水源的供水能力,改善和恢复4.67 万hm2灌溉面积,新建0.67 万hm2高标准农田。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目前湖南省134 hm2以上的灌区达2 116 处,设计灌溉面积达261.5 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199.6万hm2,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4.33 万hm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0 万hm2。其中,大型灌区为23 处,设计灌溉面积达64 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53 万hm2;中型灌区为639 处,设计灌溉面积达157 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114.5 万hm2;小型灌区为1 454 处,设计灌溉面积达40.5 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32.1 万hm2。湖南省“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继续通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推进新建骨干灌区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等措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着力构建“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农业灌溉体系,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农业灌溉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2 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解释说明

目前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标准方面暂未形成明确的定论,但众多学者聚焦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角度,因此,该研究选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水效益、生态效益4 个准则层进行评价。该研究选取湖南省规模较大、受益范围较广、资料较全面的灌区,收集湖南省主要大中型灌区的规划资料等,参考水利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组织做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后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和王书吉等[9]的研究文献,结合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现状,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层次性、代表性原则,选取22 个评价指标,建立适合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表1)。

表1 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就经济效益而言,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效果较好首先体现为当地农业经济得到良好发展,农田得到充足的水源灌溉,农业生产有序发展,农业及工业生产率明显提高。就社会效益而言,社会发展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的内在要求,社会效益较好主要表现为城镇化率提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增长等。就节水效益而言,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的目的之一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节水型社会;灌区的骨干工程输水能力达到规划要求,节水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等指标均达到GB/T 50363—2018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时,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的节水效益突出。就生态效益而言,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不仅要注重农业发展,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2.2 数据来源

该研究主要评价2011—2020 年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根据《湖南省“十四五”水资源配置及供水规划》所划分的五大片区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湘南(衡阳、郴州、永州)、湘中(邵阳、娄底)、湘西(张家界、怀化、湘西州)和环洞庭湖(岳阳、常德、益阳)进行空间分析。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湖南统计年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湖南省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湖南省水资源公报》以及国家统计局、湖南省各市州政府官网,对于缺失的数据该研究用插值法进行补齐。

2.3 研究方法

2.3.1 熵值法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根据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确定指标权重;通过计算确定指标权重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主观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偏差,有助于同时处理较多指标,并获得指标的相关重要信息[10]。故该研究选取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

数据标准化处理相关公式如下。

式中:X*表示X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值。其中,公式(1)适用于正向指标,公式(2)适用于负向指标。

第i年第j项指标的值与该项指标在样本期间的值的总和的比值pij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熵值并通过熵值计算指标权重的相关公式如下。

式 中:eij为 第j项 指 标 在 第i年 的 熵 值,0 ≤eij≤1,k=1/ln(n),dij为差异系数,wi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

2.3.2 线性加权和法 该研究采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各项指标2011—2020 年的综合得分,以此来测算各片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效果综合得分,相关公式如下。

式中:Sij是某片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所有评价指标在第i年的综合得分,Z是某片区在样本期间内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综合得分。Z的值越高,表明该片区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效果越好。

3 结果与分析

3.1 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水平时序变化分析

该研究运用Stata 17.0 软件,通过计算分别得到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评价各项指标的权重(表1)和2011—2020 年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综合得分(图1)。从图1 可以看出,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综合得分从2011 年的0.196 提高到2020年的0.316,提升了61.2%,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时序特征。

图1 2011—2020 年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水平

3.2 湖南省各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水平分析

该研究计算出2011—2020 年湖南省各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综合得分(表2)。从空间层面来看,2011—2020 年湖南省五大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综合得分总体均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但各片区综合得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011 年,五大片区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环洞庭湖、长株潭、湘南、湘中、湘西;2020 年,五大片区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环洞庭湖、湘西、长株潭、湘南、湘中。其中,环洞庭湖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综合得分一直保持高水平稳步提升的趋势,排名一直稳居第1 位;这是由于环洞庭湖片区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靠近洞庭湖和长江中下游,水资源禀赋条件优越。湘西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综合得分2011 年排第5 名,2012—2017 年一直排第4 名,2018 年排第3 名,2019—2020 年排名上升到第2 位;这是由于湘西片区包括张家界、怀化和湘西州,区域水资源禀赋条件优越,地形起伏大。此外,随着湖南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深入实施,湖南省加大对湘西片区灌区建设的资金投入,着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补齐水利发展短板,并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禀赋,优化工农业以及城乡生活用水配置。长株潭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水平排名一直靠前,波动较小;原因在于长株潭片区包括长沙、株洲和湘潭,3 个市均为湖南省经济发达市,拥有较为优质的资源。湘南片区虽然有莽山、涔天河等大型灌区,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崇山峻岭较多,地势较高,交通不便。湘中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水平最低,主要是因为湘中片区大中型灌区数量较少,位于湖南省中部,丘陵起伏,经济落后等。

表2 2011—2020 年湖南省各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综合得分

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计算出2011—2020 年湖南省各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水平的年均增长率。结果显示:湘西片区的年均增长率最高,达到11.19%;其次是环洞庭湖片区、湘南片区、长株潭片区、湘中片区,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28%、5.47%、5.28%、5.22%。可见,五大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综合得分呈现出不同的增长趋势。

3.3 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水平各准则层分析

3.3.1 各准则层所占比重及变化趋势 该研究计算出2011—2020 年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各准则层得分对综合得分的贡献度(图2)。从图2 中可以看出,2011 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水效益、生态效益四大准则层得分占综合得分的比重分别为23.1%、22.3%、24.2%、30.3%;2011年之前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进展相对较为缓慢,财政资金投入规模相对较小,因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较低。2020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水效益、生态效益四大准则层得分占综合得分的比重分别为40.5%、20.1%、21.0%、18.4%;经过10 a 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的比重由23.1%提高到40.5%,但生态效益的比重由30.3%下降到18.4%,社会效益、节水效益的比重也均有下降。可见,2011—2020 年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以来,湖南省灌区建设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有序发展,为地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灌溉保障,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态效益贡献度有所降低,说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节水效益贡献度有所下降,说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应当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水资源,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健全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社会效益贡献度也有所下降,说明湖南省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为农户所需的耕地与水资源等提供保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专业人才参与灌区建设,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

图2 2011—2020 年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各准则层得分对综合得分的贡献度

3.3.2 五大片区各准则层得分及变化趋势 该研究得出2011 年、2020 年湖南省五大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各准则层得分(表3)。从时间上来看,2020 年湖南省五大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4 个准则层的得分与2011 年相比变化各异,其中,经济效益得分提升最显著,节水效益得分次之,社会与生态效益得分提升不够显著,甚至出现下降。如2020 年湘中与湘南片区的社会效益得分与2011 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2020 年环洞庭湖、湘南、长株潭片区的生态效益得分与2011 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从空间上来看,2020 年长株潭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经济效益与节水效益层面表现良好,在生态效益层面仍有不足;湘西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社会效益层面表现良好,但在经济效益与节水效益层面得分较低,尤其是在生态效益层面得分最低;湘中与湘南2 个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经济效益得分均有很大的提升,但其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仍需关注;环洞庭湖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水效益层面得分较高,但在生态效益层面得分较低。综上可知,湖南省五大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水效益、生态效益4 个准则层的得分存在不平衡现象,各片区存在优劣势差异。

表3 2011 年、2020 年湖南省五大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各准则层得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该研究构建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线性加权和法对2011—2020 年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进行评价,得出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从综合水平时序变化结果来看,2011—2020 年湖南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的综合得分提高了61.2%,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第二,从各片区综合得分结果来看,2011—2020 年湖南省五大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得分总体均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但各片区综合得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呈现出不同的增长趋势。2020年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得分排名前3位的片区分别为环洞庭湖、湘西、长株潭片区:环洞庭湖片区综合得分一直保持高水平稳步提升的趋势,排名稳居第1 位;湘西片区综合得分排名虽然在前几年提升较慢,但在后几年迅速提升;长株潭片区综合得分排名一直靠前,波动较小。第三,从五大片区各准则层的占比和得分来看,2020 年,四大准则层得分占综合得分的比重情况为经济效益>节水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2011 年相比,经济效益的占比由23.1%提高到40.5%,但生态效益的占比由30.3%下降到18.4%,社会与节水效益的占比也均有下降;2011—2020 年湖南省五大片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4 个准则层的得分存在不平衡现象,且各片区存在优劣势差异。

4.2 建 议

一是要打造现代化智慧灌区,促进各片区灌区协同发展。湖南省要继续全面考虑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灌区的要求,以灌区现代化改造为目标导向,有针对性地制定灌区现代化改造整体规划方案,推广远程监控技术和无人机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打造现代化智慧灌区[11]。湖南省要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中找准问题关键点,使综合得分低的片区积极弥补自身短板,综合得分高的片区积极发挥带领作用,实现以强带弱,协同发展;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强各片区灌区水资源的调配,促进各灌区水资源的统一调控和优化配置[12]。

二是要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能力。湖南省要强化农户节水意识,实现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同时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减少输水损失,提高输水、用水效率;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按照灌溉用水定额,逐步把指标细化分解到用水主体,严格用水计量,实行总量控制[13]。湖南省要针对灌区管理人员和种植大户,定期举办节水技术培训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三是要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湖南省要坚持绿色发展,增强灌区对生态环境的保障能力,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片区可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制定减水计划,逐步退减被挤占的农田灌溉或生态用水。灌区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的配合,推进灌区水源地保护工作,保障水质达标,完善河湖生态流量监测体系,将数据实时接入水资源监控信息平台。湖南省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农田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推进防洪堤防达标。

猜你喜欢

续建生态效益片区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水库大坝尾留续建工程的应用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实践和探索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浅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设计思路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十三五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