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移植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与预防

2023-10-30杨帅平韩健乐殷正伟

黑龙江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肾动脉红细胞下肢

杨帅平,韩健乐,殷正伟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肾移植肾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肾移植是目前临床公认的可改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最佳治疗方式,但术后也可出现较多并发症,影响预后[1]。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LEDVT 发生后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2-3]。既往报道发现[4],肾移植患者术后LEDVT 发生率为6.2%~8.3%,其中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为2.1%~3.1%,均处于较高水平。肾移植术后LEDVT 形成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而深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及控制措施,对于改善肾移植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肾移植术后LEDVT 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肾移植术后LEDVT形成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85例肾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首次进行肾移植手术治疗。(2)术前无LEDVT。(3)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肺等脏器疾病。(2)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3)患有恶性肿瘤。(4)既往有下肢LEDVT 史。(5)妊娠期妇女。其中,男性397例,女性288例;年龄19~66 岁,平均年龄(44.25±7.14)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50例,糖尿病肾病144例,高血压肾病91例;移植肾动脉吻合方式:供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吻合434例,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吻合251例。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LEDVT 诊断标准 LEDVT 的诊断标准参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5]:术后出现渐发下肢疼痛、压痛或肿胀,伴活动受限,部分存在发热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存在LEDVT 直接征象(下肢深静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间接征象(静脉扩张),患肢血管有异常血流信号,近心端血流速度减慢或消失。

1.2.2 随访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至2023 年2 月,随访终点为出现术后LEDVT、死亡或到达随访截止时间,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微信随访及门诊复查记录。按照随访期间有无LEDVT 形成分为观察组(LEDVT)和对照组(无LEDVT)。

1.2.3 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变部位(单侧、双侧)、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术前透析、手术时间、移植肾动脉吻合方式(供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吻合、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吻合)、术后首次活动时间、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后LEDVT 形成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移植术后LEDVT发生情况

685 例肾移植手术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失访、脱落病例;随访时间12~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5个月。

随访期间,33 例(4.82%)患者出现LEDVT,纳入观察组;652 例(95.18%)患者均未出现LEDVT,纳入对照组。其中术后6个月内发病23例,术后6~12个月发病6例,术后1 年以上发病4 例;累及右下肢20 例,累及左下肢9例,累及双下肢4 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中央型17 例,周围型4 例,混合型12 例。所有LEDVT 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

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病变部位、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术前透析、手术时间、移植肾动脉与髂外动脉吻合的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后首次活动时间及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例(%)

2.3 肾移植术后LEDVT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以年龄(赋值:≤60 岁=0,>60 岁=1)、合并糖尿病(赋值:否=0,是=1)、术后首次活动时间(赋值:≤12 h=0,>12 h=1)、术后红细胞增多症(赋值:否=0,是=1)为自变量,以肾移植术后LEDVT 形成情况(赋值:未出现=0,出现=1)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后首次活动时间及术后红细胞增多症是肾移植术后LEDVT 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肾移植术后LEDVT形成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肾移植手术逐渐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存率[6-7],但仍有部分肾移植患者预后较差,而肾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8]。其中,肾移植术后LEDVT 形成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患者因血液回流受阻,多表现为一侧肢体肿胀或疼痛,严重者还会因血栓脱落引发肺血栓栓塞症,危及生命[9]。本研究发现,肾移植患者术后LEDVT 形成发生率为4.82%,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10],说明肾移植术后LEDVT 形成发生风险仍较高。因此,深入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后LEDVT 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加强早期预防,控制术后LEDVT 发生,改善肾移植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年龄>60 岁、合并糖尿病、术后首次活动时间>12 h 及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占比较高。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后首次活动时间及术后红细胞增多症是影响肾移植患者术后LEDVT 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提示肾移植患者术后LEDVT 形成受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后首次活动时间及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公认的LEDVT 形成的3 大病因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11-12]。随着年龄增加,老年患者动静脉血管老化,静脉瓣功能衰退,肌张力下降,机体血液循环功能减弱,静脉血液回流缓慢,使得发生LEDVT 的风险增大[13]。既往研究也认为[14],深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趋势,年龄越大深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的几率越大。糖尿病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还可引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小板的活性增强、黏附性增高,引发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出现凝血功能亢进,胰高血糖素增多,造成局部血流相对缓慢,从而引发血栓事件的发生[15-16]。术后首次活动时间过晚,卧床时间过长,可导致下肢肌肉泵血液回流作用减弱,下肢静脉血回流受阻,易发生血栓事件[17]。红细胞增多症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患者血红蛋白增多,血细胞比容和血容量绝对增多,以及红细胞压积升高,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内压力增高,使得微血管循环障碍、血流缓慢,增加LEDVT形成风险[18]。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肾移植术后患者应及早预防LEDVT 的形成。主要措施如下:(1)高龄肾移植患者应积极治疗血管基础疾病,并予以生活、体育锻炼指导,以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为术后的恢复提供更好的条件。(2)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应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时保持低盐、低糖、低胆固醇的饮食习惯,以免造成血糖升高加重病情。(3)术后适当帮助患者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同时给予双下肢按摩;麻醉清醒后鼓励进行适量床上活动,如勾脚运动、双下肢屈伸运动等,尽早进行床下活动、呼吸训练活动,改善患肢血液循环[19]。(4)术后并发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应及早发现,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此外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给与机体锻炼饮食管理,按摩、运动康复锻炼有利于促进血液的流动的畅通性,忌高脂食物以免增加血液黏稠度而诱发术后LEDVT。患者需多饮水,以有利于稀释血液,改变血液黏稠度,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肾移植患者手术后易产生不良情绪,应及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反应,进行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肾移植患者术后LEDVT形成的发生率较高,且年龄>60 岁、合并糖尿病、术后首次活动时间>12 h 以及术后红细胞增多症是肾移植患者术后LEDVT 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对肾移植患者术后LEDVT 影响因素的监测,制定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和个性化治疗方案,预防术后LEDVT 的发生。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来源有限,存在一定选择偏倚,采用回顾性分析,未进行前瞻性研究,可能影响结果客观性、准确性,今后仍需进一步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肾动脉红细胞下肢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多支肾动脉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肾动脉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