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究

2023-10-30王玉洁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精神

王玉洁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工匠精神的传承高度重视。2016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2021年9月,工匠精神获得党中央批准成为由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1]。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从职业教育抓起。高职思政教师要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工匠精神的洗礼,传承工匠精神的同时逐步提升高职生的思政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未来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此,本文先分析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以及二者融合的意义,再剖析高职思政教育现状,最后探讨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2]。正是因为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追求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方才造就了四羊方尊等绝世青铜精品。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良好发展。在互联网普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外来不良思想的入侵,人们的物质欲望不断增强,追求快速致富。部分人呈现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心理。这种社会现象让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淡化甚至流失。高职院校作为技能技术型人才输出的工厂,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因此,高职院校除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及技能技术外,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容不得丝毫忽视。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开展中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和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极为必要,不仅能丰富思政教育资源,还能让工匠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均具积极影响。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树立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高职学生多为00后和独生子女,从小备受父母、祖辈宠爱,从未经历过艰难岁月的磨砺。一些学生毕业工作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紧张的工作节奏,怕苦怕脏,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及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无法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因此,在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阶段,教师就应注重对其政治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观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古代工匠的敬业精神,追求产品品质的完美以及技术的精益求精,他们心无旁鹜、执着专注的踏实工作作风,今天仍然是现代人学习的楷模。教师将其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让高职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从思想上认识到在古代条件艰苦,缺乏现代化技术的工作环境下,古代工匠尚且能克服重重困难,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勤劳的双手制造出一件件巧夺天工、技术难度颇大的产品,成为各个行业的能工巧匠。这与其爱岗敬业精神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高职学生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技术的先进性都远远强于古代,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技术不能创新突破呢?学生理应以古代工匠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作为参照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资源,推进高职思政教育改革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多采取说教式、灌输式单一而机械的教育方式,不仅学生觉得枯燥无趣,教师也体会到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3]。因此,高职思政教育应创新教学形式,工匠精神培养既符合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服务等领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又是时代对其回归的迫切呼唤。教师将高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相融合,引入古代工匠的真实事例,既鲜活又具教育意义,不仅能充实和丰富思政教育的资源,还能改变以往刻板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更易于接受,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我国制造强国梦想的早日实现

我国是制造大国,以服装生产制造为例,在世界服装市场上,每三件服装中就可以找到一件“中国制造”,制造量之大可想而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精,以至于我国的制造业虽然一直在发展,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却不强,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精细化的需求。我国古代的工匠对产品追求完美,讲究精益求精,让生产流程成为犹如工艺品精雕细琢般的过程,令我国传统制造业铸就了曾经的辉煌。制造业既是立国之本,又是强国之基,而人才是21世纪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最强大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4]。高职院校是技能技术型人才的主要输出渠道。当前,我国的高级技工万金难求,为改变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必须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思政教育之中,让高职学生坚守工匠精神,以古代匠人为学习对象,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并积极践行工匠精神,从而助力我国制造强国梦想的早日实现。

三、高职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各类具专业技能技术的实用人才,为生产、制造、服务等领域提供人才资源。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非常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技能技术的培养,虽然也会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德育教育,但重视程度显然不及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那般看重。事实上,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职业认同感的形成与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同样重要,加之受传统观念影响,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或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并不高,觉得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无非就是为了寻求出路才学得一技之长,作为赖以谋生的手段。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和不顺,究其原因在于思政教育的不全面不完善。在国外,蓝领技术人员优厚的薪酬和创造的职业价值是公认的,瑞士、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对象高达70%以上,相较于这些国家,我国的职业教育仍存在很大差距[5]。因此,要想走出这一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不仅需要政府的宣传和引导、社会的支持、政策的保障,还需要学校自身完善和创新思政教育,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以培养大批具工匠精神的德艺并修的高技能人才。总之,高职院校要从思想层面和精神层面去引领学生,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发展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国工匠以技术报国的价值,丝毫不逊于其他职业,以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崇尚、敬待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思政教育理念的更新,思政教育模式的改进

思政教育是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武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职业道德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善用这一思想武器来武装学生的头脑,顺应时代对工匠精神回归的呼唤。思政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引领广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钻研技能技术,还要追求产品品质的极致、完美,积极学习古代匠人认真、执着的工作态度,注重产品的精细,技艺的精湛,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增强其对未来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向着自己的职业目标不断前行[6]。为促进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还要积极改进以往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来实现二者的真正融合。教师可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工匠精神的案例。如收藏于我国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青铜祭祀用品,制造于远古时代的商朝晚期。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四羊方尊的图片及考古学者、专家对其铸造技术分析的相关视频资料,直观生动的向学生展示。通过观看考古学者对四羊方尊铸造技术分析的视频,学生了解到该青铜器是采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将其分别配置于外范内然后进行整体浇筑。视频资料的播放,学生们感受到在当时生产条件极为落后的古代,古代匠人高超的铸造水平才造就了这一鬼斧神工、一气呵成的绝世青铜精品。其铸造技术的精湛无不折射出匠人们对铸造事业的敬业,其间需克服的种种技术难关在当时条件下超出我们的想象,才令我们今天有幸见识到这一传世国宝。教师通过案例引入,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不仅改善了思政教育模式,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

(二)努力构建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好的环境能引人上进,坏的环境则有赖于个人的意志能否与其对抗,思想能否主动自觉地抵制其不良影响。高职生正处于三观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意志不强的学生极易遭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而产生三观上的偏移、思想上的侵袭、行为上的下滑。因此,高职教育应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引领学生向着正确方向前行。一方面,思政教育过程中强化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尊师重教,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先进文化与优秀精神的职责,让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校园内形成一种讲文明、树新风、传美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引领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促进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可邀请校企合作企业工程师、技术骨干、先进工作者走进思政教育的课堂,以自己工作的亲身经历向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7]。同时,也可开展专题讲座,先进事迹报告,让技术先锋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职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生产技术上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钻研技术,取得技术创新和突破的真实经历,使思政教育以及工匠精神培养与现实的社会工作相结合,增进理念与实践的结合,让思政教育更具说服力,更贴近学生生活。

(三)在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践行工匠精神

实践教学是高职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育理念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工作职责,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等其他教师均要承担起思政教育的重任,改变以往思政教师单打独斗的思政教育局面。

一方面,教师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也要引入思政元素,并渗透思政教育,发挥各门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8];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也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地操作,让学生看到教师严谨、认真、细心的教学作风,从而为学生起到标杆效应,激发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以工匠精神内涵来严格要求自己。学校还要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习实训期间积极践行工匠精神,努力成为企业需要的具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时代发展、学生个人发展、行业发展、学校发展、国家发展多方发展的需要,培养工匠精神应从职业教育抓起,将其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精神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