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

2023-10-29李谦钎

技术与市场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技术份额产业结构

李谦钎

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高技术产业人才、知识、技术、资本高度密集,集中体现高层次前沿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围绕高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都愈加激烈。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代表我国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能够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产业迈向中高端、带动创业就业、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也存在“大而不强”、竞争力水平偏低的问题。本文对近5年来四川省高技术产业[文中进行实证分析的高技术产业,特指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全国为参考区域,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高技术产业整体和细分行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四川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1 四川省高技术产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保持较快增长,规模持续壮大。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及《四川统计年鉴》统计,2021年,全省高技术产业企业数达到1 766家,同比增长12.06%;实现营业收入11 471亿元,同比增长21.60%,高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1.16%。近5年来,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1 产业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支撑力度不断增强

近5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营业收入由2016年的5 994.3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 47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3.86%,比全省规上工业高出8.3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营收占全省规上工业营收比重保持在15%以上,且实现稳步提升,从2020年起占比超过20%。近5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与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历年对比情况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川省高技术产业支撑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支撑力度稳步增强。

图1 四川省高技术产业近5年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1.2 产业结构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制造为主

近5年来,四川省高技术产业的各个细分产业营业收入占比变化较小,产业结构相对稳定,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总体保持不变。2021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制造业的总营收占比超过75%,利润总额占比超过5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营收及利润总额占比均超过40%,排在6大高技术产业之首。2021年各细分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21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各行业营收及利润情况

1.3 在全国排位中“大而不强”

从全国占位上看,近5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3.86%,高于全国7.44个百分点,2016—2021年,营收排名由全国第6上升至第4,占比从4.2%提升到5.47%,表明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已迈入全国前列。但另一方面,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利润率持续偏低,近5年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2021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利润率为5.43%,分别低于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3省营收排名全国前3)4.95、2.22、1.6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35个百分点。利润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表明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大而不强”,在产业价值链中环节不够高端,核心技术仍旧欠缺,因此附加值和收益率偏低。近5年四川省和全国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长情况对比分别见图2和图3;2021年四川省与高技术营收排名前3的省份利润率对比情况见表2。

表2 2021年四川省与高技术营收排名前三省份利润率对比

图2 近5年四川省和全国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2 偏离份额模型的构建

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有定性评价,也要有定量分析,其评价方法有很多,比较广泛使用的有偏离-份额法、市场占有率模型、区位商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DEA方法等。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 share method ,SSM)。

2.1 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介绍

偏离份额方法是一个在区域分析、规划和地理学研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方法。它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于1942年提出;同年,Fabricant最早利用它进行实证分析应用,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生产力的效应;Missel将其扩展到对劳动力和资本在企业内流动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效应研究;E.S.邓恩和埃德家·胡佛等在应用中作了进一步发展[1]。国内最早将这一方法引入我国的是周起业和刘再兴[2];崔功豪 等[3]在其所著《区域分析与规划》中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计算过程,此后该方法在我国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国内许多学者使用SSM对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

偏离份额分析在构建模型时的基本方法是:以某一时期作为研究的时间范围,选取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作为参考区域,以研究的区域为标准区域[4]。将标准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产值总增量分解为3个增长分量,即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分量和地区竞争力分量。对所有细分产业的各个增长分量进行加总,得到了标准区域整个产业体系总的增长偏离量。因此,偏离份额分析方法既可以从整体上说明标准区域经济增长与参考区域存在差异的决定因素,即结构因素和地区竞争力因素,又可以分析比较各个细分产业在参考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为标准区域经济增长与参考区域存在差异的原因作出详细解释,是一种综合性和动态性较强的分析方法[1]。

2.2 偏离份额模型建立

2.2.1 静态偏离份额模型的构建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思想,一个地区(标准区域i)特定行业(k)的经济增长可以被分解为增长分量、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3个因素。其中增长分量是该地区某行业按照参考区域总的平均增长水平增长产生的增量,可以用Nik表示;产业结构分量是按照某行业剔除了全区所有行业平均增速后的增速增长产生的分量,可以用Pik表示;竞争力分量是按照某行业在该地区的增速剔除了这一行业在全区的的增速后剩余部分增长所得的分量,可以用Dik表示。具体模型设置如下。

设Fik,T为T时期i地区k产业的经济变量值,Fk,T为T时期参考区域k产业的经济规模,FT为T时期参考区域所有产业的总规模(i=1,2,3,……,m,k=1,2,3,……,n)。T=0为基期,T=t为报告期。则T时期i地区k产业经济规模的总增量ΔFik为:

ΔFik=Fik,t-Fik,0

设f为T时期内参考区域所有产业经济规模的平均增长率,fk为T时期内参考区域产业k的平均增长率,fik为T时期i地区k产业的增长率。则参考区域经济的平均增长率f为:

参考区域k产业经济规模的平均增长率fk为:

i地区k产业经济规模的增长率fik为:

那么T时期i地区k产业经济规模的总增量ΔFik可以表示为:

ΔFik=Fik,t-Fik,0=Fik,0×f+Fik,0×(fk-f)+Fik,0×(fik-fk)=Nik+Pik+Dik

式中:Nik代表份额分量,也称增长分量;Pik代表结构分量;Dik代表竞争力分量,Pik+Dik为i地区k产业的总偏离量,同时包含了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在内。

i地区所有目标产业的总份额分量表示为:

i地区所有目标产业的总产业结构分量表示为:

i地区所有目标产业的总竞争力分量表示为:

i地区所有目标产业的总偏离分量表示为:

Pi+Di

P值为正,对于某个特定产业k来说,说明其经济规模增速处于所有产业增速的平均水平之上,具备结构优势;对于地区i来说,说明该地区的整体产业结构优于参考区域;且该值越大,结构竞争力优势越大。D值为正,对于某个特定产业k来说,说明其在某一地区的增速高于其在整个参考区域的平均增速,具备地区竞争力优势;且该值越大,地区竞争力优势越大。P+D值越大,说明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2.2.2 动态偏离份额模型构建

静态模型中忽略了偏离分量的年际变化和波动趋势,动态模型考虑到了这一情况,将时段T划分为等长的若干阶段,产业在整个时段T内的增长可以分解为其在若干阶段的增长之和。动态偏离份额构建基本方法与静态模型一致,不同的是动态模型将静态分析中的基期与报告期替换为了相邻的2年[5]。设j表示研究期内的第j年(j=1,2,3…t),动态模型可以构建如下。

i地区k产业在时段T内经济规模的总增量可以被分解为其在各个年份的增量之和。

式中:Nik,j、Pik,j、Dik,j分别表示i地区k产业第j年的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将静态分析中的基期与报告期替换为相邻的2年,则Nik,j、Pik,j、Dik,j分别表示为:

Nik,j=Fik,j-1×fj

Pik,j=Fik,j-1×(fk,j-fj)

Dik,j=Fik,j-1×(fik,j-fk,j)

其中,

3 四川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以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偏离份额分析中以四川作为标准区域,以全国作为参考区域。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产业(制造业)行业被分为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6个行业大类。本文需要用到的行业发展相关数据主要收录在历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四川省科技统计年鉴》,但国家层面的高技术产业数据中,自2018年开始,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和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发展数据均缺失。

本文以2016年为基期、2021年为报告期,结合数据可得性和可比性,以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4个行业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以行业的营业收入作为经济变量指标,各年份营业收入均按当年价格计算。所有基础数据均根据上文构建的动态偏离份额模型进行实证处理。

3.2 总体竞争力分析

由表3可知,2016—2021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营业(实证部分分析的高技术产业不包括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和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收入总增量达到4 946.45亿元,远高于按照全国高技术产业平均增速计算的份额分量,总偏离分量(P+D)达到2 191.67亿元,占总增量的44.31%,说明研究期内,四川省高技术产业相较于全国来说具备明显的综合竞争力优势。就总偏离分量构成来看,研究期总产业结构分量(P)为负,在总增量中占比1.98%;竞争力分量(D)为正,在总增量中占比46.28%,说明四川省高技术产业的地区自身竞争力优势非常明显,是综合竞争力优势的主要来源,但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安排存在一定劣势,对产业竞争力提升贡献不足。

表3 四川省高技术产业总体竞争力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从历年增长情况来看,近5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总偏离分量保持正值,但占总增量比重持续下降,说明四川省高技术产业持续具备综合竞争力优势,但是相对于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来说,综合竞争力优势有不断缩小的趋势;竞争力分量一直是构成总偏离分量的决定性因素,符号保持为正,但占比自2018年开始持续下降,说明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具备显著的地区竞争力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在不断减小,这也是导致全省高技术产业综合竞争力优势缩小的根本原因;产业结构分量除2019年为正值外,其余年份均为负值,且近3年占比均低于2%,说明近几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劣势持续存在,对整体产业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没有得到改善。

3.3 具体细分行业竞争力分析

3.3.1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由表4可知,研究期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各项增长分量值均为正值,近5年四川省发展该产业同时具备产业结构优势和地区竞争力优势,总偏离分量为1 255.53亿元,占比超过50%,且总偏离分量中地区竞争力分量占比高达76%,说明该产业综合竞争力优势明显,这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四川省发展电子及通信和设备制造业自身具备的竞争力,产业结构优势相对较弱。从历年变化来看,产业结构分量除2020年外均为正值,但占总增量比重持续偏低;地区竞争力分量除2018年外均为正值,2021年前占总增量的比重均超过50%,但是比重在不断下降,2021年比重下降至30%以下,说明研究期内四川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相对偏弱,地区竞争力优势推动的产业增长非常强劲,不过地区竞争力优势近几年明显下降,这也导致了其综合竞争力优势的下降。

表4 2017—2021年四川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3.3.2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由表5可知,四川省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在研究期内总偏离分量为1 028.53亿元,占总增量的52.52%,其中产业结构分量符号为负,数值较小,总偏离分量主要来源于地区竞争力分量。四川省该产业具备明显的地区竞争力优势,产业结构竞争力上存在一定的劣势。从历年变化上看,2021年之前,四川省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总偏离分量占总增量比重保持在60%左右,表明具备稳定、显著的综合竞争力优势;但从占总增量的比重来看,产业结构分量变动较小,竞争力分量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并导致了总偏离分量的比重下降,说明四川发展该产业的地区竞争力优势近几年没有得到有效保持,尤其是2021年,地区竞争力分量变为负值,初步呈现出发展劣势。

表5 2017—2021年四川省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3.3.3 医药制造业

根据表6,2017—2021年,四川省医药制造业总增量258.92亿元,远低于按照全国高技术产业平均增长水平计算的份额增量480.98亿元,说明四川省发展该产业明显缺乏综合竞争力优势,竞争力分量为153.91亿元,说明四川省医药制造业具备一定的地区竞争力优势,但优势不太明显,不足以抵消由于全国医药制造业增速低于全国高技术产业平均水平产生的产业结构分量劣势(-375.96亿元)。从历年增长情况来看,研究期内产业结构分量持续为负值,竞争力分量2020年之前为正值,之后变为负值,总偏离分量除2019年外,均为负值,说明四川省发展医药制造业一直不具备产业结构优势,地区竞争力优势不断变弱,甚至产生劣势,导致综合竞争力优势持续欠缺。

3.3.4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根据表7,从整个研究期来看,四川省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总偏离分量为129.66亿元,超过总增量的50%,说明四川省发展该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优势显著,其中产业结构为负值,但数值较小,说明该产业相较于其他高技术产业增速偏低,不具备产业结构上的发展优势,竞争力分量为正且数值较大,具备明显的地区竞争力优势。就历年发展来看,竞争力分量和总偏离分量除2021年外,均为正值,但比重呈下降趋势,表明地区竞争力优势逐步缩小。

表7 2017—2021年四川省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4 结论与建议

总体来看,2016—2021年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具备明显的地区竞争力优势,但是优势自2018年之后有缩小趋势,产业结构持续呈现劣势。从具体行业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优势明显,同时具备产业结构及地区竞争力优势,但产业结构优势较弱,地区竞争力优势显著,但是呈现下降趋势。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优势明显,主要来源于显著的地区竞争力优势,但优势不断缩小,且正在转变为劣势,产业结构持续存在一定的劣势。医药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优势明显缺乏,产业结构劣势一直比较明显,地区竞争力优势较弱,且不断缩小。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优势显著,具备明显的地区竞争力优势但不断下降,产业结构持续呈现劣势。

笔者根据四川省高技术实际发展状况,分析存在地区竞争力优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四川省及省内各地市(州)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四川出台大量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等领域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势缩小的原因主要在于四川省近几年高技术企产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大型企业占比下降,优势培育不够,与全国平均分布情况对比,四川省大型高技术企业营收占比明显更低。而产业结构持续呈现劣势则是因为占比较大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近几年增长速度低于高技术产业平均水平。

在发展建议上,笔者认为四川省高技术产业应持续提升竞争力,一方面着重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地区竞争力,大力引进培育科技创新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大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提升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积极开发高附加值、高利润产品;另一方面,应全力增强产业结构竞争力优势,结合本地发展禀赋,积极选择高附加值的产业细分环节,不断优化升级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

猜你喜欢

高技术份额产业结构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产业结构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分级基金的折算机制研究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