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用短视频讲好本地故事
——以泗水县融媒体中心为例

2023-10-29张明臣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5期
关键词:泗水县受众中心

广 宁 张明臣

(作者单位:泗水县融媒体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就在哪里。《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1]。由此可见,短视频日益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方式、传播行为的重要载体,其作为一种新事物和新常态,也已经成为主流媒体不可或缺的宣传主战场。

价值有导向,传播有态度。作为县域主流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肩负着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职责使命,这意味着其要注重内容生产和制作的专业性,要服务县域党政信息传播,树立良好的地域形象,县级融媒体中心就要用短视频精品来引领示范,净化生态,讲好故事。

1 县级融媒体中心讲好本地故事的重要性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建立的新型主流舆论阵地,肩负着高举党中央旗帜、凝聚民心民意、振兴民族与地方文化、展示国家形象与地方故事的重要使命。充分挖掘和利用当下现有特色文化资源,通过短视频以影像化、视频化的方式实现对本土文化的展现和表达,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的挖掘和呈现,还能给短视频用户提供富有当地文化的视听体验和独具魅力的视觉盛宴。因此,讲好本地故事是县级融媒体中心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弘扬地方文化、反映当地实践和精神风貌的重要路径。

2 县级融媒体中心运用短视频讲好本地故事的优势

第一,主流媒体职能优势。2018年以来,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对本地报纸、广播电视台及新媒体等进行了整合,实行统一办公、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截至2022年8月,全国已建成运行2 5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这对于整合县级层面的媒体资源、生产要素,盘活主流媒体的资源、激发媒体的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权威信息发布、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当地政府给予了县域主流媒体大量的政策支持,明确指出将相关的数据、信息、服务等优先向县级融媒体中心开放,全县重大事件、重要信息第一时间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发布解读和宣传引导,提高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另外,原广播电视台素材库储存了大量本地采访素材,为短视频策划创意、讲好本地故事提供了天然的“剧本”优势,这种优势往往是自媒体无法比拟的。

第二,传播矩阵优势。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专业内容生产体系和流程,按照“中央厨房”模式,重构采编发网络、再造采编发流程,实行全流程再造,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打造新媒体矩阵,这是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比较普遍的做法。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打造了“自有平台”,还积极入驻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其依托县域主流媒体品牌,自带“吸粉”属性,已经成为县域群众获取新闻首选的主平台和主阵地。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潮中,传播矩阵的构建,有效提高了本地故事的到达率、覆盖面和互动性。

第三,人才队伍优势。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传统媒体所积聚的人才优势十分显著。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传统媒体拥有大量的新闻专业人才和丰富的人脉资源,传统新闻专业队伍大都经过多年策采编播的历练,具有专业的新闻策采编播素养、敏锐的新闻嗅觉和新闻观察力。加之,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媒体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在编制、薪酬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和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为县级融媒体中心讲好本地故事、传播好本地声音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3 县级融媒体中心用短视频讲好本地故事中存在的问题

3.1 创意不足,优质内容匮乏

很多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制作短视频时,仍然存在缺乏短视频创作思维的问题。从选题上来看,仍然停留在领导活动、会议报道等枯燥单一的主题上,未找到创作优质作品的突破口,缺乏新鲜、优质的原创内容。从制作形式上来看,沿用传统媒体的惯用形式,缺少“二次创作”,将短视频单纯地认为是传统视频的压缩版,在制作短视频时采用的方式比较单一,导致短视频的影响力小、点击量低、受众少等。

3.2 讲故事的技巧和方式有待优化,叙事能力欠缺

好故事始终不缺,缺的是如何讲好故事的方法。当前,受众对内容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新闻单向传播、与受众的互动性不强、新闻产品个性化不足等弱点,加之采编人员在采写、配音时仍有“我说你听”的惯性思维,短视频制作形式和方法较为单一,仍停留在传统宣传模式上,鲜有创意策划,忽视了对故事脚本的创作,运用叙事技巧的能力有待提升,加剧了故事叙事能力欠缺这一问题。

3.3 时效性差,难以紧跟热点

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与自媒体相比,县级融媒体中心利用短视频讲本地故事的时效性较差,难以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加之广播电视台在向县级融媒体中心转型的过程中,采编人员存在“四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在挖掘本地特色文化、用故事传播主流价值理念、展现文化认同、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更加限制了其利用短视频讲好本地故事,也不利于本地故事的快速广泛传播。

4 县级融媒体中心运用短视频讲好本地故事的策略

4.1 深耕本地内容,找准选题方向

第一,充分研究本土特色优势,讲好本地故事。地方特色能充分展示这一区域的总体风貌和独特魅力,最能吸人眼球、引人入胜,是增强基层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发酵剂”。聚焦本地的资源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讲好本地故事的选题方向,让受众感觉到这个故事“和我有关”,从而产生好的传播效果。以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为例,据统计,泗水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等。泗水的野生动物多达200多种,每年还有30多种近10万只候鸟在这里栖息。这些资源为泗水县融媒体中心讲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在日常宣传中,可以用简洁、生动的短视频,讲述候鸟北迁的故事,展示“万鸟云集,千鹭飞起”的泗水湿地景观特色;用镜头真实记录野生动物,展现泗水保护生态环境所付出的努力,聚焦泗水绿色生态,讲好泗水故事。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想提高短视频传播的精准性、生动性、有效性,增强本地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内容创作时就要深耕本地内容,使其符合县情、适合县域特征。

第二,发现身边的美好和感动,讲好当地正能量故事。要想讲好本地故事,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从当地鲜活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典型案例入手,充分发挥正面人物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让当地群众产生共鸣和认同感,最终起到凝聚强大正能量的传播效果。例如,泗水县融媒体中心利用手中有“料”的优势,聚焦正能量典型人物、典型案例、典型事迹,提炼并加工传统新闻采访素材,剪辑重组镜头,精练文字,创新表达,运用几十秒短视频传播“泗水精神”,为讲好泗水故事开拓了新的路径。

第三,深挖革命历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红色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并在考察、调研中讲述了如“半条被子”等多个有内涵、有温度的红色故事。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加强选题策划,深挖革命历史资源,突出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受众从地方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拼搏力量。融媒体环境下,用短视频来展现本土具有影响力的党史故事、红色岁月里的峥嵘往事,不仅能让受众感受到革命文化的磅礴力量,还能让红色故事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2 创新讲故事的技巧,强化价值认同

讲好中国故事,重要的是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2]。真实的故事最精彩,百姓的故事最生动。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创新讲好故事的技巧,不断学习创新短视频表达方式,学会把铁的事实、好的道理通过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故事传播出去。

第一,把“陈情”“叙事”“说理”有机结合,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之江新语》里的一篇文章《虚功一定要实做》中说:“道理要说清楚讲明白,但任何道理要深入人心,都不能光靠说教。”[3]高高在上的“家长式”说教会让受众产生一种距离感,只有俯下身去和他们真正做朋友,才能搭建起信任的桥梁,产生情感联系,实现有效的传播[4]。例如,泗水县融媒体中心在叙事方法上也作出了一些改变,为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其推出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短视频,用4分钟、90组镜头勾画了泗水百年的青春群像,利用人物事迹传播正能量,让短视频与青年网友双向奔赴、产生共鸣,引发“爆点”,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由此可见,要想讲好故事,就要善于运用受众可亲可感的内容和语态,如此才能引发受众的共鸣。

第二,把本土典型、事例提炼整合,增强文化认同感。短视频的时长较短,一般在5分钟以内,所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利用短视频讲本地故事时,要提前确定好故事的选题和素材,用简洁的叙事,在有限的时长里讲好故事,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所以,传播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本土典型、事例,是主流媒体讲好新时代本土故事的重要抓手。例如,在雷锋日宣传活动中,泗水县融媒体中心将镜头对准本地5个平凡人物,深挖主人公的典型事迹和精神品质,通过“小切口”展现“大情怀、正能量”,制作出生动、鲜活、感人的短视频,受到网友的广泛好评,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4.3 聚焦热点流量,把握发布时机

只有准确把握视频发布的最佳时机,在合适时间讲好合适的故事,才能充分利用短视频,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第一,在重大时间节点发力。讲好本地故事,要找准时间契机。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深刻把握传播规律的“第一时间”原则,围绕重大活动、重要节展或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主动策划选题,以“小切口、大主题”“小故事、大时代”阐释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推出更多鲜明的短视频作品,为本地文化赢得更多的关注。例如,近几年泗水县融媒体中心开展“一月一精品”短视频创作活动,在重要会议、重要节庆、重要纪念日等时间节点,推出公益短视频,在其中融入一些情节化的故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受众接受故事传递的道理。目前,公益短视频逐渐成为泗水县融媒体中心树立城市形象、讲好本土故事的重要力量。

第二,在文化热点中借力。当具有出圈潜质的热点出现后,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积极掌握引导舆论的方法,要学会借力、用力,形成巨大宣传合力。例如,电视剧《长月烬明》热播期间,安徽省蚌埠市的融媒体中心迅速抓住该剧的“流量密码”,火速推出了关于“珠蚌迎宾”“火凤凰龙”等爱情故事的短视频,为该地旅游业赢得了巨大客流量。所以,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主动作为,寻找大众关注的热点,当发现某热点有火爆的苗头后,要积极跟进,迅速作出行动。例如,泗水县融媒体中心可以利用新青年音乐节、尼山文物论坛等热点,对本地丰富的文化符号、旅游资源进行再挖掘、再展现,用短视频传播“美景、美食、美谈”,用艺术化反映“家乡景、地方味、身边人”,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热点,推动城市文化输出[5]。

第三,在亮点中寻找“爆点”。通过短视频的传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近几年,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借助当地亮点,通过短视频挖掘带有本地特色的故事,多频次、多角度地展示地方美食、美景以及传统习俗,形成差异化的文化传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从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只此青绿》中找到了创作灵感,推出了创意短视频《值!此青绿》,讲述了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的绿色生态发展故事。该短视频作品用80 s的时间,通过大量航拍和特写镜头,配以简洁的文字和优美的音乐,将尤溪的竹林产业、康养度假、理学文化等绿色生态特色展现了出来,一经推出就被央视、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转发。因此,泗水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挖掘本土丰富文化历史资源,瞄准本土“革命红”“生态绿”“产业金”“志愿橙”等文化特色,紧跟本土亮点,抓住文化两创发展契机,用短视频讲好城市发展故事,打造独特的城市标签,形成强大流量。

5 结语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发展快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面对短视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迅速转变话语体系,在短视频上下功夫,围绕当地绿水青山、好人好事以及红色底蕴等多种优势,优化讲故事的技巧,掌握“首发效应”,当好宣传员、引导员,传播好当地发展声音,讲好当地发展故事。

猜你喜欢

泗水县受众中心
泗水县开展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检查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扎实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严肃性权威性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泗水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山东泗水县西瓜产地适宜性分析与发展建议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